王防剛
[摘 要]學習方式變革的作用是優(yōu)化學生學習效果,有效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發(fā)展。項目化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的學校積極倡導和踐行的學習方式。在闡述項目化學習的內涵界定與價值意義的基礎上,論述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設計與實施步驟,項目化學習的類型分析與典型案例,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評價與有效建議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學習方式;質量提升;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1-0079-02
學習方式變革的作用是優(yōu)化學生學習效果,有效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發(fā)展。當人們討論學習方式時,自然會想到主題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性學習、項目化學習、課題研究性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等,這些是目前許多國家的學校積極倡導和踐行的學習方式,其中比較熱門的是“項目化學習”。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提出開展“項目化”學習,充分體現項目化學習對于提升教育質量、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項目化學習的特點比較側重于“完整的學習過程”,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它是完整的思維發(fā)展過程,是完整的生命成長過程,更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項目化學習的內涵界定與價值意義
何為項目化學習?它是通常以比較適宜的方式,建構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系統(tǒng)和知識體系結構,在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中,創(chuàng)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項目化學習簡單點講就是要求把學習做成板塊化,變成分點的形式,同時要求有規(guī)律,可實施操作。而項目化學習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任務而進行的實踐操作活動。項目化學習關鍵在于設計,這里的設計是指把概念轉化為話題,并通過話題的形式與問題、方法與過程、開展與深入、成果與結論的預設來引領學生思考與表達的交流討論,既內化概念,又提升素養(yǎng)。
項目化學習其優(yōu)勢是圍繞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或者自主提出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基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極高,學習內容通常是跨學科的,小組協(xié)作互助式的,學習成果呈現形式自然是多種多樣的。項目化學習在發(fā)展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能力等方面比較成功有效,其教育功能價值顯得更加多元,更加有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
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設計與實施步驟
項目化學習重在設計,其教學設計主要包括發(fā)現驅動問題、建立學科關聯、實施探索研究、學習成果匯報、創(chuàng)意互動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說,學校里要求學生們保持安靜,并不是要求大家都不講話,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合適的音量。在上課、課間活動、如廁、自習課、圖書館、報告廳、劇場、就餐等地方該怎樣說話呢?用多大的音量呢?要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認識每個人對聲音感受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說話的音量要有所不同,面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音量??傊诠矆龊?,用合適的音量說話,是文明的一種體現。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有效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系,將數學、科學、語文、美術等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要利用科學學科知識進行問題設計、調查分析、查找資料、收集信息,了解什么是噪音,以及對室內、室外噪音的界定,還要學會正確使用分貝儀,對不同距離和相同距離的聲音進行科學測試等等。利用數學知識做好相關數據記錄,通過設計簡單統(tǒng)計表、繪制簡單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要熟練使用計算器進行數據計算和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在學習過程中還要進行準確而流暢的口頭表述和書面表達,設計精美的標識物,包裝學習研究成果。
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第一步,設計好調查問卷,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嘗試用條形統(tǒng)計圖呈現相關數據;第二步,學會正確使用分貝儀,并利用分貝儀測試校園各個地方的聲音值,查詢關于噪音大小的標準,了解學校噪音產生的原因,進行科學統(tǒng)計分析并形成研究結論;第三步,可組織學生開展聲音大小對比實驗研究,通過控制相關變量的方法分析研究影響聲音變化的因素,分組討論如何在不同場合選用比較合適的音量說話。在學生進行成果匯報時,可從兩方面展示,一是匯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習得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匯報學習小組集體共同合作形成的學習成果或作品。
三、項目化學習的類型分析與典型案例
當前的班級授課制主要按課時教學為主,該如何有效實施項目化學習呢?我們可以根據時間長短及容量大小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類型的項目化學習。通常能在1課時內完成的學習我們通常稱為微項目學習,大約需要10課時完成的學習稱之為小項目,而需要20課時以上完成的學習稱為中大項目。微項目比較適用于40分鐘左右課時教學,比如“陳述句與反問句的運用”教學、學會“安慰”的口語交際、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等等。小項目比較適用于圍繞一個主題的單元教學,如統(tǒng)編教材小語四上第二單元“學會提問”,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問,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者如小語五上第二單元“學會速讀”,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而中大項目可結合學校的特色文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究性學習及各種社團活動等來設計實施。但要注意的是,一個班級一學期的中大項目學習不宜太多,應控制在1-2個。
項目化學習走進課堂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指向學科教學,基于真實情境和問題導向的探究體驗式課堂教學;二是以項目設計為載體的跨學科綜合性教學。微小項目學習基本框架結構是“確定項目—提供支持—探究解決—展示遷移—完善成果”,中大項目學習基本框架結構是“提出問題—項目設計—實施解決—成果應用”。實施中,首先要根據相關學科國家課程標準來細化分解課程標準,制定相關知識目標,再根據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制定學生能力發(fā)展目標,接著對相關學情進行全面分析,確定驅動性問題,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按照設計流程推進項目實施,做好項目成果展示,從而形成項目研究報告。
例如胡埭中心小學“恒耘園”的勞動課程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尋找核心知識,并將其轉化為驅動性問題。項目設計中將科學種植、語言表達、數學測量、勞技制作、美術繪畫等學科知識融入其中。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舉辦一場“豐收分享會”來驅動項目開展。學生自主設計項目:恒耘園如何規(guī)劃?胡小校園土壤適合種什么植物?如何種植、養(yǎng)護?將來有哪些成果可以在分享會上展示……教師通過設計挑戰(zhàn)性任務,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以高階學習裹挾低階學習,建構學科知識與真實世界的聯系。
四、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評價與有效建議
對于項目化學習要進行科學的評價,通過評價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發(fā)現驅動問題中要看學生能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在遇到學習困惑時能否主動請教別人,在提出問題時還要看學生是否把自己的問題表達清楚完整。在建立學科之間聯系時,要判斷學生在學習時能否想到相關的舊知識,并且觀察其能否靈活運用學到的新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評價其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樂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聚焦探索研究時,看學生是否喜歡用動手操作實踐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觀察其當學習嘗試失敗后能否想到并能夠換一種方式繼續(xù)嘗試,或者失敗后是否愿意向別人尋求幫助或為別人提供幫助。在呈現學習成果時是否會用數據、作品或相關資料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善于用準確而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學習過程和成果,在整個項目化學習過程中是否樂于與大家合作,愿意與別人分享學習收獲、經驗、體會。
首先,項目化學習評價應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加強高階思維訓練。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fā)生在比較高的認知水平層次上的認知能力或心智活動。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科學習認知水平,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設為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有意識地設計包含高階思維訓練的問題,指導學生參與高階思維實踐活動,完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階認知能力的訓練作業(yè)。我們知道,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完成一系列的質量監(jiān)測考試,而是要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學科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場域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的思維能力。
其次,評價時要重視教與學過程的持續(xù)性和完整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單元乃至全冊教材的整體意識,充分考量單元或全冊教材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明確而適切的學習目標和合理的學習消化時間,將學科知識有效內化入學生的思維體系。思維發(fā)展的過程發(fā)生在學生頭腦之中,教學中要將這些經歷過程以比較顯性的方式表現出來??梢酝ㄟ^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或特定的符號將思維進行可視化,可以對學習流程進行描述或闡釋概念邏輯,如此被外顯的思維過程就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經歷了一個閉環(huán)的思維發(fā)展提升過程,一定會有思維碰撞的火花,有效促進思維品質的提升。
當然,項目化學習對師生的素養(yǎng)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項目和實施過程中,師生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更要有寬廣的格局、視野、情懷和綜合素養(yǎng)??傊椖炕瘜W習背景下,終身學習將成為師生發(fā)展的常態(tài)。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