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摘要:將生活融入教學,將教學引入生活,就是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和可行方法。本文以此入筆,對高中教學語文生活化的特征、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了厘清、掃描和闡釋,對高中語文教學實際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特征、問題和對策
語文是最有內蘊和思想、最有靈氣和詩意的學科,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課本是生活映照,教學是生活闡釋,閱讀是生活體驗,作文是生活再現。所謂生活化教學,是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實際,將其與學生實際生活場景、事件等有機聯系,使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從而能降低學習難度,確保語文學習效率。
一、厘清: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特征
注重學生日常生活。生活化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使用課堂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于此間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可將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課堂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也能夠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更好地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錘煉和提升教學水平。
關注學生課堂實踐生活化。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需滿足學生認知層面的需求,還需要注重學生心理、生理等的需求,營造出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的內心和精神得到極大豐富。教師關注學生課堂知識實踐,能夠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關心學生未來生活。生活化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現有生活狀態(tài),還關心學生未來生活,及時掌控學生未來發(fā)展,緊跟社會發(fā)展,從學生實際和需求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能力,突出教學重點,學以致用。此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能夠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化學習的需要,確保良性發(fā)展,并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掃描: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現狀及問題
學生缺乏濃厚學習興趣。從當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看,其在實際教學中未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同樣未能得到良好的激活。究其原因,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未能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不注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教學手段陳舊僵化。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未能注重師生互動,久之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欲。
教學理念存在偏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其自身的引導作用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將自身的優(yōu)秀教學理念滲透到課堂中去,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然而,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生本理念”的課堂滲透,在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主觀學習需求,還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際上,這種形式是教師教學理念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和感受。
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語文作為高中基礎學科,保證語文教育的整體質量直接關乎學生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然而,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單純以“填鴨式”教學法推進語文教育,這樣雖然能夠保證學生學習質量,但卻無法保證學生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日后的進階學習。
三、嘗試: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
在生活中選取教學資源。要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活化,就要充分利用生活這片肥沃的土壤,使語文教學開出一朵朵奇葩。在教學中,教師可拿出一些教學時間為學生讀報,通過讀報,使學生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百態(tài),了解人生;教師也可為學生講解我國的綺麗的自然風光,我國豐厚的文物古跡等,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感;講授國內外的重要政治事件,使學生了解對內對外政策,也可講解學生身邊事,和學生討論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生活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教師善于把生活引進課堂,實現生活化教學,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品眾生百態(tài),賞名勝大川,學生的知識就會不斷豐富,學生的視野就會不斷擴大,思想認識也將得到不斷提升。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萬千趣味,這些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更能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極大作用。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更能形象直觀地顯示教學內容,同時更能觸發(fā)學生多種思維,使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基礎上有效學習,豐富情感體驗,促進理解能力發(fā)展。如學習戲劇單元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把課堂變成舞臺,讓學生表演課本精彩片段;在學習辯論知識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分小組開展辯論,使學生在辯論中學習辯論。另外,教師也可在教學中輔助應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化情境。如教學《琵琶行》時,教師就可插入音樂背景材料,使學生通過聆聽音樂觸發(fā)自我感情,感受作品悲涼之情,加深學生學習作品的理解。只要我們能結合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內容,把兩者有效融合,就可創(chuàng)設多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語文,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濃郁興趣。
開展生活實踐活動。生活化教學對教學空間拓展,從課堂到課外,敢于突破和創(chuàng)新,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實踐,讓生活和學習結伴,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教學《離騷》后,學生對屈原的愛國精神和高貴品質有極深認知,教師可因勢利導開展“端午民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對端午文化進行調查,掌握一手資料,再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的資料寫出自己的感悟。通過開展這樣的實踐,學生作文就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作文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我們要從學科的特征出發(fā),緊跟時代與生活,回歸語文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初衷,通過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讓學生發(fā)現生活的詩意與靈氣。
參考文獻:
[1]毛小軍.淺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J].新課程研究,2019(30);
[2]冒海燕.高中語文“讀寫交替”的有效訓練[J].語文教學之友,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