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戰(zhàn)后賠償:美蘇對德占領政策中的合作與沖突*——關于美蘇冷戰(zhàn)起源的經(jīng)濟因素(討論之四)

    2021-10-09 01:58:16沈志華

    沈志華

    戰(zhàn)后對德國的占領問題無疑是冷戰(zhàn)時代最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打敗德國是戰(zhàn)時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中心內(nèi)容,而戰(zhàn)后在德國問題上的較量也是美蘇在歐洲爭霸的主戰(zhàn)場。如同1989年柏林墻倒塌、1990年德國重新統(tǒng)一預示著冷戰(zhàn)時代走向終結(jié),戰(zhàn)后德國的分裂也成為歐洲分裂的前兆和冷戰(zhàn)格局形成的重要標志。

    德國的分裂,特別是這一現(xiàn)象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德占領政策之間的關系,是德國史、冷戰(zhàn)史和當代國際關系史研究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不過,到目前為止,中國歷史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解釋,主要集中在政治、外交、軍事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而忽視了經(jīng)濟因素在其中的根本性影響,即使有所涉及,也很少把它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①國際學界對德國與冷戰(zhàn)中的經(jīng)濟問題討論多一些,但囿于

    ① 參見丁建弘、陸世澄、劉祺寶主編:《戰(zhàn)后德國的分裂與統(tǒng)一(1945——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蕭漢森、黃正柏主編:《德國的分裂、統(tǒng)一與國際關系》,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吳友法、邢來順:《德國:從統(tǒng)一到分裂再到統(tǒng)一》,北京:三秦出版社,2005年。檔案(主要是俄羅斯檔案)開放的范圍,也缺乏關于蘇聯(lián)對德經(jīng)濟政策的細節(jié)研究。①參見 Anne Deighton,The Impossible Peace:Britain,the Division of German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Oxford:1990;Филитов А.М.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 от раскола к объединению,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1993;David Reynolds(ed.),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in Europ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New Haven,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4;Caroline Eisenberg,Drawing the Line:The American Decision to Divide Germany,1944——1949,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德國統(tǒng)一和蘇聯(lián)解體后,歷史檔案的開放迎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有關蘇聯(lián)對德占領政策和德國蘇占區(qū)的檔案大量披露,明顯推動了關于戰(zhàn)后美蘇對德政策的研究。②在這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有Бонвеч Б.,Бордюгов Г.,Неймарк Н. СВАГ Управление пропаганды(информации)и С.И.Тюльпанов,1945——1949,Москва:Россия молодая,1994;Захаров В.В.и др.,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енных комендатур по ликвидации последствий войны и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мирной жизни в Советской зоне оккупации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5;Захаров В.В.(отв.ред.)СВАГ и религиозные конфессии Советской зоны оккупации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6;Фойтцик Я.и др.(отв.ред.)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Справочник.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9,特別是俄德學者共同編輯的四卷本檔案集:Кынин Г.П.,Лауфер Й.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1941——1949,Документы из Архива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Том.1-4,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1996——2012(以下引用簡寫為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Том.2,Том.3),尤其應該注意檔案集中的大量注釋,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多年出版的有關蘇占區(qū)經(jīng)濟政策的檔案集。③Захаров В.В.(отв.ред.),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управление СВАГ по изучению достижений немецкой науки и техники в Советской зоне окупации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 г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7;Фойтцик Я.(ред.)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1944——1954:Документ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11;Кнолль В.(отв.ред.)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 гг.: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Том 1,1945——1947 гг.,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6.后者的第二卷尚未出版,也說明經(jīng)濟檔案問世稍有滯后。

    所謂美蘇戰(zhàn)后對德政策分歧中的經(jīng)濟因素,在筆者看來,主要包括三個問題:作為美蘇對德占領政策分歧起點的戰(zhàn)后賠償;將德國西占區(qū)納入美國經(jīng)濟援助范疇的馬歇爾計劃;美蘇在德國分別進行貨幣改革而引發(fā)的柏林危機。這三者不僅構(gòu)成了美蘇在戰(zhàn)后德國問題上分歧和爭論的緊密連接的三個階段,而且與德國(乃至歐洲)的分裂過程也是同步發(fā)展的。筆者將依次研究這三個問題,本文集中討論德國的戰(zhàn)爭賠償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中國學者有一些研究,但直接使用檔案文獻作為敘述主體的不多,討論也不夠細致。④研究美國賠償政策的有桂莉、孫文沛:《美國對二戰(zhàn)后德國賠償政策的演變》,《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6期;苑爽:《論二戰(zhàn)后美國對德戰(zhàn)爭索賠政策》,《史學集刊》 2013年第2期。研究蘇聯(lián)賠償政策的有李鳳艷:《試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lián)的對德索賠政策》,《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6期。研究美蘇賠償政策分歧的有田小惠:《試析戰(zhàn)后德國戰(zhàn)敗賠償政策》,《世界歷史》 2005年第4期;孫文沛:《二戰(zhàn)后盟國在德國賠償問題上的分歧與決裂——兼論冷戰(zhàn)對賠償問題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6卷第3期(2013年5月)。西方學者對賠償問題的研究起步很早,影響也大,但那時只能單方使用美國的檔案,對蘇聯(lián)政策的研究很難深入下去。⑤如見 Benjamin J.Cohen,Reparations in the Postwar Period:a Survey,Reprint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No.9,F(xiàn)ebruary,pp.268-288;Bruce Kuklick,American Policy and the Division of Germany:the Clash with Russia over Reparation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2。冷戰(zhàn)結(jié)束后,西方史學界開展了一場關于戰(zhàn)后賠償問題的大討論,涉及賠償政策的目標和賠償?shù)囊?guī)模、價值等,但關于蘇聯(lián)的賠償政策“仍然處在陰影之中”⑥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Плюмпе В. Германские репарации после Второ мирово воны: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решения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оценки// История,Выпуск №9(83),Том 10,2019,http://history.jes.su,абзац 2。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John Gimbel,Science,Technology,and Reparations:Exploitation and Plunder in Postwar German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J?rg Fisch,Reparationen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Munnich:Verlag C.H.Beck,1992;Norman M.Naimark,The Russians in Germany:A History of the Soviet Zone of Occupation,1945——1949,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關于德語世界研究成果的介紹,還可參閱Naimark,The Russians in Germany,1995,pp.3-4;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32-33。。最近出版的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奧斯特曼博士新作,使用美、俄、德三國檔案研究美國對德政策,其中詳細討論了美蘇對德經(jīng)濟政策(含賠償問題)的矛盾、分歧和處理方略,很值得閱讀。①Christian F.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ld War in German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21.俄國學者比較全面研究德國賠償問題的著作最早出現(xiàn)在1994年,特點是對蘇聯(lián)政策的批判性較強。②見Кнышевский П.Н. Добыча:Тайны германских репараций,Москва:Соратник,1994。隨著檔案文獻不斷解密,俄國學者對蘇聯(lián)在德國蘇占區(qū)的經(jīng)濟政策和賠償問題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也比較深入細致,尤其是新一代歷史學家。③如見Хейфец Б.А. Репарации,полученные СССР// Финансы,2001,№1,с.70-72;Болдырев Р.Ю.Советская оккуп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Германии,1945——1949,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Saarbrucken: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11;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Плюмпе В.Р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2016,№6,с.51-65;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 Советская р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Германии в 1945——1953 гг.//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3,2017,c.49-69??傮w來說,戰(zhàn)后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合作與分歧,尤其是蘇聯(lián)的賠償政策,在國際學界還是一個尚有很大開發(fā)空間的研究領域。④在俄國檔案方面,除了大量有關蘇占區(qū)經(jīng)濟政策的文件尚待公布,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總統(tǒng)檔案和軍事檔案沒有對外開放,研究者無法得知蘇聯(lián)駐德軍事當局與莫斯科之間在對德政策上的分歧和爭論情況,特別是高層討論的情況。

    本文擬利用美國和俄國雙邊檔案文獻,敘述美蘇在戰(zhàn)后德國賠償問題上從協(xié)商、合作走向分裂、對抗的歷史過程,并提出這樣一些看法:蘇聯(lián)對德占領政策的核心是獲取戰(zhàn)爭賠償;德國分裂的根源是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決裂;美蘇對德占領政策分歧的起點也在于賠償問題。

    一 盟國共同索賠政策的形成(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

    作為打敗德國的兩個最大的勝利者,美國和蘇聯(lián)直到戰(zhàn)爭后期對德方針的基本目標是一致的,即削弱德國,使其永遠不再成為威脅歐洲和世界安全的發(fā)源地,盡管蘇聯(lián)的愿望更強烈一些。然而,在戰(zhàn)后如何削弱德國以及削弱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上,情況卻比較復雜。這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德國的統(tǒng)一問題和賠償問題,對前者美國和蘇聯(lián)的認知是模糊且變化的,對后者美國和蘇聯(lián)的政策是明確的但存在分歧。值得注意的是,這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邏輯聯(lián)系:是一個統(tǒng)一的還是分裂的德國,其賠償方式、規(guī)模和程序都有很大區(qū)別,結(jié)果也會完全不一樣。

    莫斯科官方的歷來說辭是:蘇聯(lián)“一貫主張維護德國的統(tǒng)一和獨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應對德國社會對蘇聯(lián)賠償政策的普遍不滿。然而,檔案文獻表明,最先提出肢解德國的恰恰是蘇聯(lián)人。早在 1941年 11月 21日,蘇聯(lián)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В.М.Молотов)在給駐英國大使邁斯基(И.М.Майский)的電報中就提到,莫斯科認為:“奧地利應該從德國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而德國本身應該被分割成一系列或多或少的獨立國家,以此為未來歐洲各國的安定建立保證。”⑤АВПРФ(俄羅斯聯(lián)邦對外政策檔案館),ф.059,оп.1,п.399,д.3614,л.23-24;АВПРФ,ф.059,оп.1,п.423,д.3789,л.345,Кынин Г.П.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 во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ях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1941——1943 гг.(Обзор документов)//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5,№1,с.93。斯大林(И.В.Сталин)首先向英國透露這種想法,顯然是想了解丘吉爾(W.L.S.Churchill)首相對戰(zhàn)后歐洲安排的態(tài)度。11月27日,丘吉爾在與邁斯基的會談中對斯大林認識到戰(zhàn)后必須對德國“采取行動的必要性”表示滿意,并認為“考慮在戰(zhàn)后將德國或多或少分成幾個獨立的國家是可取的”⑥АВПРФ,ф.059,оп.1,п.423,д.378 9,л.347、37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46.。12月5日,丘吉爾更明確地告訴邁斯基,徹底解除德國的武裝,就要“將德國分裂為幾個部分,首先是將普魯士與德國其他地區(qū)分開”。但丘吉爾認為目前不宜公開談論這個問題,“因為這只會迫使德國人更猛烈地與盟國作戰(zhàn)”①АВПРФ,ф.059,оп.1,п.365,д.248 6,л.377-37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122-124.。12月16日斯大林與英國外交大臣艾登(R.A.Eden)舉行會談,并簽署了戰(zhàn)后保障歐洲安全的《共同行動條約》 ,作為條約附件的補充議定書明確規(guī)定:“把德國肢解為若干個獨立國家,其中普魯士在變成獨立國家的同時應把東普魯士從它的領土中劃出”,分為兩部分,劃歸蘇聯(lián)和波蘭。②Ржешевский О.А.Визит Идена в Москву в Декабре 1941г.,Переговоры с Сталиным и Молотовым//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4,№2,с.98-100.這樣的結(jié)果,既削弱了德國,又滿足了蘇聯(lián)的領土要求。面對歐洲兩大國戰(zhàn)后安排的設想,美國只能接受既成事實,1942年3月12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F.D.Roosevelt)與蘇聯(lián)駐美大使李維諾夫(М.М.Литвинов)談話,雖表示反對英蘇之間締結(jié)秘密條約,但同意將普魯士從德國分離出去。③АВПРФ,ф.059,оп.1,п.427,д.3832,л.234-235,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95。

    不過,這些都是秘密交易,在公開的文件和講話中,蘇聯(lián)的態(tài)度卻完全不一樣。1942年2月23日人民委員會的命令宣稱,“紅軍沒有也不可能有這樣愚蠢的目標”——“消滅德國人民和摧毀德國”。11月6日,斯大林在紀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的講話中重復了同樣的內(nèi)容。④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в период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1,22 июня 1941г.- 31 декабря 1943г.,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44,с.50-51、70.然而,這些公開的表態(tài)并不妨礙蘇聯(lián)緊鑼密鼓地準備肢解德國的具體方案。1943年6月21日,按照莫洛托夫的指示,外交人民委員部顧問蘇里茨(Я.З.Суриц)提交了關于肢解德國的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⑤АВПРФ,ф.06,оп.5,п.11,д.101a,л.17,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03-104。同年9月,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外交人民委員部所屬和平條約和戰(zhàn)后安排委員會,由奉調(diào)回國擔任副外交人民委員的李維諾夫主持,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分割德國。⑥АВПРФ,ф.06,оп.6,п.14,д.149a,л.9、13-14,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0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26.9月27日,受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委托負責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安排研究的科學院院士瓦爾加(Е.С.Варга)提交了一份報告,列出三個方案,分別將德國分解為三個、四個和七個獨立國家。⑦АВПРФ,ф.0512,оп.4,п.18,д.124,л.1-1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252-263.隨后蘇聯(lián)專家們還提了幾種方案。⑧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04-105.盡管有各種不同的肢解德國的方案,但蘇聯(lián)所有官員和專家的立場都是一致的,正如李維諾夫10月16日給人民委員會的報告所說:“分割德國是削除其侵略性的最重要的保證?!雹岌¨'抱钵?,ф.06,оп.6,п.14,д.149а,л.209-212,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09。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最高層關于肢解德國方案的決議——很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決議。蘇聯(lián)研究這些方案本來是為即將在10月下旬召開的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做準備,不過從策略上講,李維諾夫10月9日提交的報告認為,過早宣布對德國采取極端措施會增強其抵抗力,如果英美有異議,最好讓他們作為發(fā)起人并提出具體建議。⑩АВПРФ,ф.012,оп.9,п.132,д.4,л.178-20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286-305.兩天以后,蘇里茨關于美英政府和輿論對分解德國看法的報告解釋了這一策略的理由和根據(jù)。報告指出,在英美輿論中反對肢解德國的人很多,主要擔心的是“紅色危險”(德國削弱的結(jié)果是蘇聯(lián)在歐洲強大起來)和“復仇危險”(絕望的德國人會東山再起)。報告認為,雖然英國的官方態(tài)度還不清楚,但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顯然是贊同肢解德國的,甚至還提出了具體計劃。?

    美國內(nèi)部對戰(zhàn)后是否肢解德國的看法確實有很大分歧。雖然羅斯福認為必須將德國分割為幾個國家,但專家們都認為這樣做行不通,而為莫斯科外長會議準備文件的正是這些專家。10月23日美國關于對待德國的建議并沒有提到肢解德國的問題,除了同意要德國放棄東普魯士,文件要求維持德

    ? АВПРФ,ф.0512,оп.4,п.18,д.119,л.1-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305-308.國的經(jīng)濟統(tǒng)一并建立地方分權的民主政權。①[ 英 ]邁克爾·鮑爾、弗約翰·梅爾:《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安徽大學外語系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年,第 23——24 頁;Громыко А.А.(гла.ре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период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1941——1945гг.,Том 1,Москов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министров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19-30 октября 1943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78,с.289-293。在三國外長會議上,艾登和莫洛托夫都明顯表露出肢解德國的意向,但誰都不愿主動提出具體建議,而美國國務卿赫爾(C.Hull)則表示美國高層“占上風的是觀望態(tài)度”,并認為可以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最后,除了在東普魯士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關于未來德國統(tǒng)一或分裂的事情外長們沒有談出任何結(jié)果。②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1,с.176-189.問題留給了最高領導人。

    在12月1日德黑蘭的三巨頭圓桌會議上,羅斯福率先提出了“分割德國”的問題,斯大林立即表示“贊同分割德國”(蘇方記錄中沒有這句話——筆者),接著丘吉爾也表示贊成。隨后羅斯福提出了將德國分為五個獨立國家的計劃。丘吉爾對此表示同意,但立即又提出將德國南部地區(qū)納入多瑙河聯(lián)邦的設想。斯大林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美國的計劃可以研究,但無論怎樣分割德國,都無需建立什么“毫無生命力的多瑙河聯(lián)邦”。丘吉爾爭辯說,他并非不贊成分割德國,而且“至少要使德國保持分裂50年”(蘇方記錄中沒有這句話——筆者),但如果僅限于分割而沒有聯(lián)合,那么就像斯大林說過的,有朝一日德國還要統(tǒng)一起來。斯大林立即反駁: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德國人總是有要求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斯大林還以德國和匈牙利的合并為例,提出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防止他們的重新統(tǒng)一和復活”(蘇方記錄在此只有一句話:“沒有任何措施可以排除德國統(tǒng)一的可能性。”——筆者)。最后羅斯福出面調(diào)和,建議將這個問題交給在外長會議上組建的歐洲咨詢委員會來解決。③關于這次會談,美方記錄見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1943,Washington,D.C.:GPO,1961,pp.596-604。蘇方記錄見Санакоев Ш.П.,Цыбулевский Б.Л. Тегеран·Ялта·Посдам,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1971,с.84-87。1978 年中國翻譯出版的蘇方文件根據(jù)聯(lián)邦德國的德譯本增補了注釋,以對比美蘇記錄的區(qū)別,見[ 蘇聯(lián) ]薩納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編,[ 聯(lián)邦德國 ]亞·菲舍爾注釋:《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會議文件集》,北京外國語學院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8年,第114——123頁。蘇方的記錄顯然是想表明斯大林是反對肢解德國的,正如文件編者所說:蘇聯(lián)對此“從一開始就持否定態(tài)度”④[ 蘇聯(lián) ]薩納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編:《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會議文件集》,第14頁。。但這與本文前述的史實是完全背離的。在德黑蘭會議上,三大國領導人都一致贊同肢解德國,只是對處理的方式和具體辦法有不同主張。

    雖然歐洲咨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專門的肢解德國委員會,⑤АВПРФ,ф.0425,оп.2,п.5,д.23,л.5-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361-362.但隨著盟國對德作戰(zhàn)逐漸取得優(yōu)勢,美國和蘇聯(lián)在對德處理方針上都出現(xiàn)了不同意見。首先是蘇聯(lián)內(nèi)部產(chǎn)生了分歧,1944年3月李維諾夫主持的和平條約和戰(zhàn)后安排委員會討論德國問題時,多數(shù)人仍堅持認為,只有把德國分裂為一些單獨的獨立國家,才能有效阻止德國軍事潛力的復興。但委員施泰因(Б.Е.Штейн)和馬努伊爾斯基(Д.З.Мануильский)則對解決普魯士問題后進一步肢解德國的做法表示懷疑,認為這將激發(fā)德國人的民族意識。施泰因特別提到了不應反對德國內(nèi)部的統(tǒng)一運動,因為主張德國統(tǒng)一的不僅是俾斯麥(O.von Bismarck),還有馬克思(K.Marx)。⑥АВПРФ,ф.06,оп.6,п.14,д.142,л.3-110;ф.0512,оп.2,п.8,д.4,л.22-2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419-449、450-454.負責戰(zhàn)后賠償工作的邁斯基也極力主張肢解德國,АВПРФ,ф.06,оп.6,п.14,д.145,л.1-4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333-360。蘇聯(lián)內(nèi)部討論中進一步的分歧意見參見АВПРФ,ф.06,оп.6,п.15,д.150,л.75-7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462-464。肢解德國的主張在美國也遇到了阻力,羅斯福堅持戰(zhàn)后必須嚴厲懲治德國,⑦FRUS,1944,Vol.1,General,Washington,D.C.:GPO,1966,pp.544-546.并且在9月的魁北克會議期間接受了將戰(zhàn)后德國變成一個農(nóng)業(yè)國的著名的“摩根索計劃”。按照這個計劃,除了部分領土調(diào)整給法國和波蘭并將魯爾地區(qū)國際化以外,德國的剩余部分也將一分為二。①FRUS,The Conference at Quebec,1944,Washington,D.C.:GPO,1972,pp.466-467.摩根索計劃全文見 pp.86-90。不過,消息很快泄漏出來。摩根索計劃受到美國國務院、軍方和公眾輿論的強烈批評,羅斯福不得不取消在該文件上簽字。②Bruce Craig,Treasonable Doubt:The Harry Dexter White Case,1948——1953,Lawrenc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2004,pp.171-175.由此,蘇聯(lián)駐美大使葛羅米柯(А.А.Громыко)判斷,美國內(nèi)部對德國問題“尚未形成統(tǒng)一意見”,而面臨大選的羅斯福在許多重要的政治問題上也“沒有采取堅定而明確的立場”③АВПРФ,ф.059,оп.12,п.34,д.213,л.204-2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50-553.。

    斯大林沒有羅斯福那樣的政治顧忌,在1944年10月17日與丘吉爾和艾登的會談中,他一再催促英國人說出自己肢解德國的計劃。英國的方案是將德國分為三個國家:普魯士;由魯爾、威斯特伐利亞和薩爾地區(qū)組成的國際監(jiān)督區(qū);包括德國南部省份的奧地利——巴伐利亞國家。斯大林立即表示贊成,并說這個方案比羅斯福在德黑蘭提出的方案好。丘吉爾借機提出請?zhí)K聯(lián)考慮在歐洲建立某種類似關稅同盟的經(jīng)濟聯(lián)合體的問題,斯大林卻婉言謝絕。④АПРФ(俄羅斯聯(lián)邦總統(tǒng)檔案館),ф.45,оп.1,д.283,л.80-85//?Заняться Подготовкой Будущего Мира?// Источник,1995,№4,с.148-152;АВПРФ,ф.06,оп.7-а,п.58,д.19,л.2-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60-564;Ржешевский О.А. Сталин и Черчилль:Встречи,Беседы,Дискуссии(1941——1945),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4,с.476-480。斯大林和丘吉爾隨后分別將他們的談話結(jié)果告知了羅斯福。⑤МИД СССР(сост.)Переписка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Совета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с Президентами США и 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ам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во время Велико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 воны 1941——1945 гг.,Том 2,Переписка с Ф.Рузвельтом и Г.Трумэном(август 1941 г.- декабрь 1945 г.),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7,с.173;[ 英 ]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第六卷):勝利與悲劇》,福建師范大學外語系譯,北京:商務出版社,1975年,第359——360頁。但斯大林顯然沒有向下屬透露他的想法,所以李維諾夫和維辛斯基在1945年1月提交了為雅爾塔會議作準備的各不相同的分割德國方案。АВПРФ,ф.0512,оп.4,п.18,д.115,л.37//Кынин Г.П.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 во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ях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1944——1955//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5.№4,с.116;АВПРФ,ф.07,оп.10,п.16,д.212,л.2-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97-600。此時,在美國政府內(nèi)部國務院反對強行分割德國的意見已占上風,認為德國被肢解的結(jié)果不僅會帶來安全上的風險,還會造成經(jīng)濟上的嚴重困難。⑥FRUS,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Washington,D.C.:GPO,1955,p.187.相反,蘇聯(lián)的態(tài)度卻更加明確。1945年1月20日,邁斯基告訴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哈里曼(A.Harriman):盡管在確切方法上還沒有達成一致,但蘇聯(lián)政府的態(tài)度是“德國應該被打碎”⑦FRUS,Malta and Yalta,pp.176-178.。

    離戰(zhàn)勝德國的日子越近,大國領袖們在肢解德國的問題上就顯得越加謹慎,雅爾塔會議仍然沒有就分割德國的問題討論出具體結(jié)果。在1945年2月5日的首腦會議上,三巨頭都同意分割德國的原則,但誰都不談具體方案,最后只是決定將“分割德國”寫入德國無條件投降書中,并委托三國外長研究具體方案。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羅斯福談到德國問題時,首先提出了占領區(qū)問題,盡管這是暫時的問題,但“正在變得愈來愈迫切”,并與管制機構(gòu)問題相關。當斯大林強調(diào)首先討論分割德國的問題時,羅斯福說,“占領區(qū)將是分割德國的第一步”⑧蘇方記錄見Санакоев,Цыбулевский Тегеран·Ялта·Посдам,с.106-122;Громыко А.А.(гла.ре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период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1941——1945гг.,Том 4,Крым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трех союзных держав-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4-11 февраля 1945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84,с.59-77。美方記錄見 FRUS,Malta and Yalta,pp.611-623。。羅斯福這樣說的時候或許并無特別含義,但后來事情的變化表明,對德國的分區(qū)占領替代了分割德國,“暫時問題”變成了“永久問題”。蘇聯(lián)對德國的恐懼和擔憂遠遠超過美國,參加會議的美國官員波倫(C.E.Bolen)回憶說,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已經(jīng)對肢解德國失去了興趣,而斯大林則“非常謹慎”,“希望讓別人來對這個想法充分負責”①[ 美 ]查爾斯·波倫:《歷史的見證(1929——1969)》,劉裘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年,第228——229頁。。

    波倫的感覺沒錯。雅爾塔會議的議定書確定成立以艾登為首的肢解委員會研究具體程序。②Санакоев,Цыбулевский Тегеран·Ялта·Посдам,с.189-194.在該委員會討論如何肢解德國的程序問題時,3月24日莫洛托夫指示委員會成員、蘇聯(lián)駐英國大使古謝夫(Ф.Т.Гусев)向肢解委員會建議:按照蘇聯(lián)政府的理解,雅爾塔會議關于分割德國的決定不是強制性計劃,而是向德國施加壓力的手段,并表示蘇聯(lián)不反對英國的方案。莫洛托夫特別指出:最先提出肢解德國的是英美兩國,現(xiàn)在卻怪罪蘇聯(lián),企圖在世界輿論面前詆毀我國。為了不給他們這樣的機會,有必要提出上述建議。③АВПРФ,ф.059,оп.15,п.18,д.99,л.1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26.實際上,蘇聯(lián)的建議正中英美的下懷。該建議寄出以后,肢解委員會馬上召開了第二次會議,所有代表都同意蘇聯(lián)對雅爾塔會議決定的解釋。雖然艾登提議收到具體方案后將召集下一次會議,但此后委員會就沒有再開會。④АВПРФ,ф.059,оп.15,п.53,д.6272,л.188-189//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25.結(jié)果,在5月7日簽署的德國投降書中已經(jīng)不見“分割德國”的字樣了,⑤[ 聯(lián)邦德國 ]卡爾·迪特利希·埃爾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世界大戰(zhàn)時期(1914——1950)》(下),華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 120——121頁。而斯大林則在5月9日搶先公開宣布:蘇聯(lián)“既不打算割裂德國,也不打算消滅德國”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斯大林文選(1934——1952)》(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23頁。。但是在私下談話時,斯大林仍念念不忘肢解德國,他在5月28日對美國總統(tǒng)特使霍普金斯說,蘇聯(lián)接受英國的說法是被迫的,“真正的分割”,“不是僅僅從德國切下幾塊,讓其余部分仍是一個統(tǒng)一體”⑦FRUS,The Conference of Berlin(the Potsdam Conference),1945,Vol.I,Washington,D.C.:GPO,1960,pp.26-59.。

    表面看來,雅爾塔會議以后分裂德國的問題似乎過去了,但實際上只是轉(zhuǎn)換了命題,轉(zhuǎn)為討論如何劃分占領區(qū),如何解決魯爾和薩爾地區(qū)的地位,以及如何建立德國管制機構(gòu)和行政機構(gòu)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又與另一個處理德國方針的重大問題緊密相連,這就是戰(zhàn)爭賠償問題?!爸猓ǚ指睿睙o論對于蘇聯(lián)還是美國來說,都存在一個未來在德國的聲譽和形象問題,都是難以公開啟齒的。但在賠償問題上就完全不同了,雙方都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說辭,沒有任何忌諱,所以態(tài)度也是明確的、堅定的。

    1943年8月庫爾斯克大會戰(zhàn)勝利結(jié)束,意味著蘇德戰(zhàn)場攻防戰(zhàn)線易位,隨著反法西斯戰(zhàn)爭形勢發(fā)生根本性轉(zhuǎn)變,盟國開始考慮戰(zhàn)后賠償問題。不過從一開始,美蘇之間關于賠償問題的認知似乎就顯示出分歧的跡象。在蘇聯(lián)外交人民委員部為10月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準備的戰(zhàn)后對德政策文件中,關于賠償只簡單地談到了形式問題:拆除工廠設備、移交德國商船和提供德國勞動力。⑧АВПРФ,ф.07,оп.4,п.26,д.13,л.186-18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320-322.美國提交會議的建議(第15——4號文件)既全面又具體,包括:賠償?shù)哪康氖羌涌炻?lián)合國家的經(jīng)濟恢復和實現(xiàn)和平的經(jīng)濟目標,同時又不會“對德國的生活水平和生產(chǎn)增長帶來足以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損失;賠償?shù)囊?guī)模應“對鞏固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和政治秩序做出貢獻”;賠償?shù)牧x務應為受害國“愿意接受的貨物或特殊性質(zhì)的服務”;賠償?shù)姆峙鋺凑盏聡鴮κ芎斐傻姆擒娛滦载敭a(chǎn)損失的比例進行,等等。文件還建議近期成立德國賠償委員會,以處理賠償問題。⑨АВПРФ,ф.06,оп.5б,п.41,д.35,л.40-44.針對美國的建議,蘇聯(lián)外交人民委員部的專家認為,會議應就賠償所適用的原則問題進行“更長時間的專門討論”,尤其是獲得賠償?shù)摹皟?yōu)先權問題”,以及“賠償在各國之間的分配原則”①АВПРФ,ф.06,оп.5б,п.41,д.35,л.45-47.。10月29日的會議記錄更充分地反映出蘇聯(lián)在賠償問題關注的重點及其與美國認知的差距。當美國國務卿赫爾要求蘇聯(lián)方面提供索賠清單時,莫洛托夫提出,美國的建議沒有包括賠償?shù)娜績?nèi)容,即在補償蘇聯(lián)戰(zhàn)爭損失的問題上,“當然應當包括德國及其盟國的賠償”。莫洛托夫還對美國提出應關注德國的戰(zhàn)后生活水平表示疑義,認為應當“更多地關注那些飽受德國侵略之苦的國家的生活水平”②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1,с.239-255.。關于賠償問題,會議的秘密議定書只記錄了一句話:“會議就此交換了意見,某些爭論的內(nèi)容已在備忘錄中寫明?!雹郄ぇ猝唰蕨恣堙?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1,с.345.畢竟,此時戰(zhàn)后賠償還不是各大國急待解決的問題。一個月后召開的德黑蘭會議,完全沒有討論賠償問題。會議記錄中唯一的有關內(nèi)容是,在最后一天(12月1日)三國首腦會談時,丘吉爾提出蘇聯(lián)要求芬蘭賠償不合適,并揶揄地說,他的耳邊響起了一句過去的蘇聯(lián)口號:“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彼勾罅中χ貞骸拔腋嬖V過你,我正在成為一名保守黨人?!雹堙ぇ猝唰蕨恣堙?А.А.(гла.ре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период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1941——1945гг.,Том 2,Тегера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трёх союзных держав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28 ноября-1 декабря 1943г.),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78,с.159.雖都是玩笑,但確是心里話。

    實際上,斯大林對戰(zhàn)后向戰(zhàn)敗國索取賠償早有惦記。蘇聯(lián)第一次正式提出賠償問題是在1941年12月艾登訪問莫斯科期間——那時希特勒進攻蘇聯(lián)僅半年,斯大林在會談中試探性地提出德國應為受害國的損失提供補償,并征求艾登的意見。艾登只談到財務賠償會帶來很大麻煩,斯大林表示同意。⑤АВПРФ,ф.048,оп.48,п.431,д.10,л.34-5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124-135。很可能是受到艾登的啟發(fā),此時斯大林對賠償?shù)睦斫夂芎唵危拖袼麑~斯基所說:“來自德國的4萬臺機器——這就是我們所要的賠償!”АВПРФ,личный фонд Майского,оп.1,п.2,д.10,л.8-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701。1942年11月2日,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組建了以什維爾尼克(Н.М.Шверник)為主席的國家特別委員會,調(diào)查和評估德國法西斯占領者迫害蘇聯(lián)公民、破壞蘇聯(lián)社會的罪行。⑥Юмашев М.И. Сборник законов СССР и указов президиума Верховного Совета СССР 1938——1956,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юрид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6,с.96-97.莫斯科外長會議與美國的對話讓蘇聯(lián)人感到,要想說服盟國接受蘇聯(lián)的賠償計劃,必須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1943年11月22日,根據(jù)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的決定,成立了以剛升任副外交人民委員的邁斯基為首的賠償委員會,成員包括科學院院士瓦爾加、工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庫茲涅佐夫(В.В.Кузнецов)、外交人民委員部的阿爾卡季耶夫(Г.П.Аркадьев)、外貿(mào)人民委員部的巴巴林(Е.И.Бабалин),后來又增加了國家計委第一副主席薩布羅夫(М.З.Сабуров)和副主席西盧亞諾夫(Н.М.Силуянов)。⑦РЦХИДНИ(俄羅斯現(xiàn)代史文獻保管和研究中心),ф.17,оп.3,д.1049,л.4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26。陣容之強大,以至這個委員會名義上雖隸屬外交人民委員部,但在處理賠償問題上,其地位和作用已經(jīng)超越后者。

    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1944年7月28日賠償委員會提交了“蘇聯(lián)賠償計劃總方針”(第一號備忘錄)。這個長達76頁的文件,以詳細的數(shù)據(jù),全面地論述了蘇聯(lián)賠償政策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和具體方案。備忘錄指出,賠償具有雙重目的:在盡可能短的期限內(nèi)幫助蘇聯(lián)實現(xiàn)經(jīng)濟恢復和把德國軍事潛力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從德國拿走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賠償?shù)囊罁?jù)應該是受害國的損失而不是在戰(zhàn)爭中的開銷,因為蘇聯(lián)的損失最大,而戰(zhàn)爭支出(到1944年為850億美元)遠低于美國(1 500億美元);蘇聯(lián)在戰(zhàn)爭中的直接物質(zhì)損失不是國家特別委員會預計的3 750億盧布,而是7 000億——8 000億盧布,按照官方匯率即1 400億美元左右;賠償?shù)淖钪饕獥l件是確保蘇聯(lián)享有獲取賠償?shù)摹皟?yōu)先權”;賠償?shù)男问接袃煞N:到敵對行動終止后兩年內(nèi)的一次性賠償和戰(zhàn)后十年每年提供實物、勞務和貨幣的分期賠償;賠償?shù)囊?guī)模分一次性沒收(不含黃金和貴金屬)170億美元,十年內(nèi)的供貨60億美元和勞務賠償(按每年提供500萬勞工計算)350億——400億美元,再加上德國衛(wèi)星國的一次性賠償20億美元,十年內(nèi)供貨100億美元,總計700億——750億美元。這個結(jié)果,完全在委員會估算的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德國國家財富(800億——850億美元)可支付的范圍內(nèi)。邁斯基特別指出,這個備忘錄只供中央決策時參考,并非為與盟國談判所準備,而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為執(zhí)行賠償計劃“培養(yǎng)人才”和盡快在莫斯科建立德國賠償物品執(zhí)行中心和在進攻部隊中組建一支專門的“賠償縱隊”,以便立即清點被占領德國領土上可供賠償?shù)奈锲?。①АВПРФ,?06,оп.7,п.18,д.183,л.1-76.

    此外,參與處理戰(zhàn)后德國問題的還有在1943年9月4日組建的由李維諾夫領導的和平條約和戰(zhàn)后安排委員會,由伏羅希洛夫(К.Е.Ворошилов)領導的停戰(zhàn)委員會。②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26.這兩個委員會的工作也涉及賠償問題。如停戰(zhàn)委員會1944年2月3日的報告提出了沒收德國國家、法人、個人所有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并在聯(lián)合國家之間分配的主張。③АВПРФ,ф.0511,оп.1,п.2,д.6,л.140-17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365-392.李維諾夫領導的委員會則在3月14日的備忘錄中提出了策略問題:“絕不能直接提出剝奪德國工業(yè)的問題,它必須在裁軍和賠償?shù)拿x下進行。”④АВПРФ,ф.0512,оп.2,п.8,д.4,л.22-2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450-454.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內(nèi)部也在研究戰(zhàn)后對德經(jīng)濟政策,而且分歧很大,但討論的焦點不是賠償問題。據(jù)葛羅米柯觀察,財政部提出的摩根索計劃主張戰(zhàn)后德國的非工業(yè)化,應摧毀或拆除德國的大工業(yè),并可在半年內(nèi)補償受害國,但沒有提到賠償?shù)慕痤~。戰(zhàn)爭部和國務院多數(shù)人強烈反對任何旨在削弱德國經(jīng)濟并使其農(nóng)業(yè)化的計劃,他們認為,沒有德國工業(yè),歐洲經(jīng)濟就不可能恢復??偨y(tǒng)羅斯福因受大選的影響,左右搖擺,猶豫不決。在戰(zhàn)爭接近結(jié)束時,美國政府和商界緩和與德國關系的傾向也越來越清晰。⑤АВПРФ,ф.059,оп.12,п.34,д.213,л.204-2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50-553。關于美國內(nèi)部的分歧,還可參見 Herbert Feis,Churchill-Roosevelt-Stalin:The War They Waged and the Peace They Sought,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pp.368-372;Thomas 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ostwa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Cold War,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3,pp.237-239。賠償只是美國政策的“副產(chǎn)品”,即便是主張肢解德國和消除德國工業(yè)的摩根索計劃,最初也沒有任何賠償條款。雖然拆除設備可以視為賠償?shù)囊粋€要素,但這只是臨時措施,從長期看,預期非工業(yè)化的德國經(jīng)濟根本無法承擔賠償?shù)闹負?。因此,總體上說,摩根索計劃與蘇聯(lián)的賠償要求也是矛盾的。⑥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Плюмпе В.Р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56;Craig,Treasonable Doubt,pp.166-170.摩根索和懷特的親蘇傾向十分明顯,不過他們幫助蘇聯(lián)的途徑是貸款而非賠償。詳見沈志華:《美國對蘇貸款問題歷史考察(1943——1946)——關于美蘇經(jīng)濟冷戰(zhàn)起源的研究(之一)》,《俄羅斯研究》 2019年第6期。當蘇聯(lián)大使詢問美國對德國賠償是否感興趣時,摩根索(H.Morgenthau)肯定地回答說:美國不需要賠償,也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⑦АВПРФ,ф.059,оп.12,п.34,д.214,л.293-29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71-575.邁斯基的預見是,蘇聯(lián)的賠償計劃將遭到美國和英國的反對,他主張采取強硬態(tài)度反駁盟國。⑧АВПРФ,ф.06,оп.6,п.16,д.165,л.1-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54-559.英美關于戰(zhàn)后賠償?shù)挠^念主要是受英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J.M.Keynes)的影響。出席巴黎和會的凱恩斯對政治家們主張“懲罰性賠款”的做法頗不以為然,在“悲憤”和“絕望”之余,凱恩斯會后即著手寫了一本后來使他“一舉成名”的著作——《和平的經(jīng)濟后果》 。凱恩斯認為,那種不切實際的賠償要求的結(jié)果是“迦太基的和平”,必將導致歐洲的貧困化;世界大戰(zhàn)毀壞了歐洲“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機制”,凡爾賽和約非但沒有修復“反而將它送進了墳墓”;“政客們將政治放在第一位”(邊界、均勢、版圖、復仇),而將經(jīng)濟問題(歐洲人民的生活和生存)放在次要地位。這本書的發(fā)行大大超出了作者和出版商的預測,出版僅僅8個月就重印六次,全球銷量已達10萬冊,而且被譯成德、俄、意、日、中等11種文字。①參見[ 英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凱恩斯傳》,相藍欣、儲英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第15——21章,特別是第260——272、280——288、290——296頁。

    盡管有這些理念上的差別和矛盾,大家畢竟還是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當前的主要任務還不是如何處理德國而是如何戰(zhàn)勝德國。因此,為避免盟國內(nèi)部沖突,在賠償問題上美國和蘇聯(lián)最終采取了求同存異或模糊處理的方式。

    在為雅爾塔會議準備的文件中,美國國務院認為,對德經(jīng)濟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將一個經(jīng)過改造的、和平的、經(jīng)濟上沒有侵略性的德國同化到一個自由的世界貿(mào)易體系中”,但戰(zhàn)后初期的目標則是“減少德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經(jīng)濟潛力”和“協(xié)助戰(zhàn)勝國的經(jīng)濟重建和發(fā)展”,限度是“維持德國人民的基本生活”。賠償應該是短期的(盡量控制在5年之內(nèi)但無論如何不能超過10年),主要是實物(也許還包括勞務)支付,重點是轉(zhuǎn)讓德國現(xiàn)有資本設備而非現(xiàn)有產(chǎn)品。德國的現(xiàn)有產(chǎn)品應優(yōu)先支付進口而不是賠償,以避免美國以任何方式資助德國賠償?shù)霓D(zhuǎn)移。文件特別指出,美國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反對蘇聯(lián)對勞務賠償?shù)囊?,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nèi)。②FRUS,Malta and Yalta,pp.190-193、194-197.可以看出,就賠償目標而言,美蘇兩國基本一致,只是在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方式和做法上存在分歧。本來這些分歧是應該通過談判在三國首腦會議前溝通和消除的,但這個談判始終沒有舉行。

    還在1944年3月3日邁斯基就提出,應與英美就賠償問題進行磋商,就賠償總額和分配問題與盟國達成協(xié)議,并建立盟國聯(lián)合機構(gòu)負責實施賠償計劃。③АВПРФ,ф.06,оп.6,п.20,д.168,л.34,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18。8月28日哈里曼致函莫洛托夫說,美國政府建議開始就賠償問題進行談判,可以在歐洲咨詢委員會,也可以在美英蘇三國之間。④АВПРФ,ф.06,оп.7а,п.58,д.22,л.15-16.10月9日邁斯基給莫洛托夫的報告表明,賠償委員會已經(jīng)為談判做好準備,報告詳細列舉了英美可能提出的反對意見和蘇方的應對說辭。⑤АВПРФ,ф.06,оп.6,п.16,д.165,л.1-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54-559.11月10日英國給蘇聯(lián)發(fā)照會說,英國政府同意美國關于就賠償問題進行談判的建議,但條件是要涵蓋對德國經(jīng)濟政策的所有領域,還建議在歐洲咨詢委員會內(nèi)進行談判。⑥АВПРФ,ф.0428,оп.1,п.1,д.7,л.7,轉(zhuǎn)引自Кынин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с.119。所有這些報告、函件和照會,都沒有下文??傊?,直到雅爾塔會議前,盟國之間沒有舉行賠償問題的任何談判,莫斯科也沒有就賠償問題發(fā)表任何聲明。

    蘇聯(lián)最在意戰(zhàn)后賠償問題,也知道在具體要求上與美國存在分歧,那么為何不積極進行談判,從而為三國首腦會議最終解決問題掃清道路?俄國檔案披露的一段歷史真相道出了個中原委:在雅爾塔會議前夕蘇聯(lián)決策層在德國賠償問題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意見分歧。

    賠償委員會1944年7月提交的蘇聯(lián)賠償計劃遲遲沒有得到回復,檔案文件也沒有顯示蘇聯(lián)高層進行過相關討論。⑦根據(jù)賠償委員會的文件編號判斷,邁斯基此后應該還提交了賠償計劃的第二號備忘錄,但所有的研究論著都沒有提到這個文件。不過有資料顯示,1944年11月17日莫洛托夫曾與邁斯基討論過盟國賠償會議和勞務賠償?shù)膯栴}。АВПРФ,личный фонд Майского,оп.1,п.2,д.11,л.162-16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88-689。時隔半年,1944年12月11日,莫洛托夫突然召見邁斯基,提出德國給蘇聯(lián)的賠償是否可以定在50億美元,分10年支付。邁斯基堅持100億美元是最低賠償額,莫洛托夫要求他再次對賠償總額的計算作出解釋。①АВПРФ,ф.017a,оп.1,п.2,д.11,л.180-181,參見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88-689;Jochen 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aper for the Conference“Stalin and the Cold War,1945——1953”,Yale University,23-26 September 1999,pp.8-9。于是,15日邁斯基提交了賠償計劃第三號備忘錄,主題是“我們應該提出多少賠償”。邁斯基爭辯說,根據(jù)1944年底對德國國家財富(900億美元)的估算,最保守的一次性賠償金額為130億美元,長期性賠款(按10年計)為100億美元。在這230億美元的賠償總額中,蘇聯(lián)所得的最低選項是115億美元,中等選項是150億美元,最高選項是180億美元??紤]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德國國家財富會因戰(zhàn)爭破壞而急劇下降(但不可能超過25%),蘇聯(lián)可能得到賠償?shù)闹械冗x項(占總額65%)為110億美元。因此,蘇聯(lián)至少可以得到100億美元的賠償,而在與英美談判時應該提出120億的要求。當然,這里不包括勞務賠償。②АВПРФ,ф.06,оп.6,п.17,д.169,л.52-7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76-589.

    顯然是接到“上級”旨意,12 月 19 日,副外交人民委員杰卡諾佐夫(В.Г.Деканозов)要求邁斯基編制一份提交歐洲咨詢委員會的備忘錄,其中寫明蘇聯(lián)對德國賠償?shù)囊笫?0億美元。邁斯基沒有按要求編寫備忘錄,反而于當天越過外交人民委員部和莫洛托夫直接給斯大林寫了報告。邁斯基坦率地指出:“您所提到的50億這個數(shù)字,在我看來似乎太小了。”邁斯基還說,如果這樣,按照人均計算,德國的賠償將少于芬蘭,而且斯大林本人提出的對德“經(jīng)濟裁軍”愿望也不會實現(xiàn)。至于與同盟國的談判,最好爭取在莫斯科進行,賠償委員會已經(jīng)準備好必要的文件。③АВПРФ,ф.06,оп.6,п.17,д.169,л.73-7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89-591.第二天,邁斯基又呈給斯大林一個報告,提出了與英美談判的方案和策略,并堅持認為100億美元是蘇聯(lián)對德索賠的“最低要求”④АВПРФ,ф.06,оп.6,п.17,д.169,л.76-8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91-595.。斯大林尚未做出決定,12月27日美國又發(fā)來一份照會。通過討論匈牙利的賠償問題,美國表示“完全承認蘇聯(lián)政府有權獲得賠償”,同時也希望蘇聯(lián)同其他盟國一樣“致力于歐洲的穩(wěn)定”⑤АВПРФ,ф.06,оп.7а,п.58,д.22,л.18-20;FRUS,1944,Vol.2,General,Economic and Social Matters,Washington,D.C.:GPO,1967,pp.922-925.,莫斯科的壓力在增加。

    1945年1月4日,莫洛托夫再次召見邁斯基,要求他將德國的賠償與羅馬尼亞和芬蘭的情況進行比較,論證100億美元而不是50億美元的合理性。1月5日邁斯基答復,比較的結(jié)果是,對德國賠償水平的確定沒有問題。他還引用瓦爾加提供的數(shù)據(jù)說明,德國對蘇聯(lián)的賠償不應少于100億美元。⑥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1,л.1-2.另參見АВПРФ,ф.017a,оп.1,п.2,д.13,л.6-7,轉(zhuǎn)引自 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p.9-10。1月8日,邁斯基提交了賠償委員會關于德國賠償條款草案,請求莫洛托夫批準,其結(jié)論仍然是:蘇聯(lián)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向德國要求不少于100億美元的賠償(不包括勞務)。⑦АВПРФ,ф.06,оп.7a,п.59,д.23,л.24-38.1月9日,邁斯基致函莫洛托夫,請求將他本人1月5日的報告和瓦爾加的一個備忘錄轉(zhuǎn)交斯大林。瓦爾加在備忘錄中評估了主要盟國的損失和賠償要求,并認為法國可能是蘇聯(lián)在賠償要求上“最大的競爭者”,所以蘇聯(lián)先不要提出自己的索賠要求,最好讓英美首先向法國施壓。⑧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1,л.38-45.實際上邁斯基在 1 月 8 日就起草了一封同樣內(nèi)容的信,只是口氣非常婉轉(zhuǎn),但這封信沒有發(fā)出(文件在開頭部分有鉛筆打的叉)。見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1,л.30-37。邁斯基如此做法的動機尚不清楚,但這無疑引發(fā)了同莫洛托夫之間的矛盾,一年后邁斯基被免去在賠償委員會的職務,與此不無關系。

    直到1月中旬,邁斯基委員會的方案依然被束之高閣,沒有得到批準。在這情況下,1月20日與美國大使哈里曼會談時,邁斯基不得不回避對諸如賠償金額、支付年限、勞工人數(shù)等具體問題的回答。不過,邁斯基還是強調(diào)了幾點:安排賠償優(yōu)先順序時首先應考慮戰(zhàn)爭損害和對打敗德國的貢獻;把勞工列為賠償?shù)囊徊糠?,?shù)量會達到數(shù)百萬;堅持對德國進行經(jīng)濟裁軍。①АВПРФ,ф.06,оп.7,п.5,д.51,л.1-8//Севостьянов Г.Н.(под.ред.)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39——1945,Москва:МФД,2004,с.614-618;FRUS,Malta and Yalta,pp.176-178.1月25日,斯大林終于出面了。根據(jù)邁斯基的日記,這天晚上在克里姆林宮莫洛托夫辦公室,斯大林召見了莫洛托夫和邁斯基。斯大林表示,希望在三巨頭會議上就賠償問題達成協(xié)議,蘇聯(lián)要求賠償?shù)幕A為100億美元。邁斯基認為是他的堅持“產(chǎn)生了效果”,賠償問題終于可以走上“與盟國談判的正常軌道”了。②АВПРФ,ф.017a,оп.1,п.2,д.13,л.16-18,轉(zhuǎn)引自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98;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10。這次談話后,邁斯基呈交了作為談判基礎的蘇聯(lián)關于賠償問題的方案??紤]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德國一次性賠償能力的下降以及賠償額在盟國間的分配尚未確定,談判方案中沒有出現(xiàn)100億美元的具體數(shù)字,而是強調(diào)談判時應堅持要求將總額的75%——80%分配給蘇聯(lián)(實際希望得到65%)。此外,邁斯基還首次明確提出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談到勞務賠償時,“有必要堅持要求”德國在10年內(nèi)平均每年向蘇聯(lián)提供500萬“作為賠償?shù)膭诠ぁ?;生產(chǎn)武器彈藥的軍工企業(yè)應視為“戰(zhàn)利品”,不包括在賠款中。③АВПРФ,ф.07,оп.10,п.16,д.212,л.7-1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01-604.接著,邁斯基又根據(jù)斯大林在1月25日談話中的指示,對賠償方案在談判中的提法進行了修改。在準備提交給英美的“一般問題”中增加的內(nèi)容有:80%的德國重工業(yè)設備應予以沒收和用于支付賠償;建立由蘇美英三國代表組成的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ARC),設在莫斯科。在“蘇聯(lián)的要求”中,邁斯基巧妙地把蘇聯(lián)100億美元的賠償要求隱藏在按直接物質(zhì)損失確定賠償分配比例的方式中,以盡量減少英美提出反對的機會。④АВПРФ,ф.06,оп.7a,п.59,д.23,л.41-56.然而,當邁斯基2月4日把最后文件呈交莫洛托夫并請他將副本轉(zhuǎn)給斯大林時,雅爾塔會議已經(jīng)開幕。

    在2月5日下午的首腦會議談到賠償問題時,斯大林請邁斯基發(fā)言,說明蘇聯(lián)關于賠償問題的看法。此時斯大林還沒來得及看最新文件,而莫洛托夫也沒有看完。斯大林小聲叮囑邁斯基:不要談勞工的事情,但可以說出100億美元。于是,邁斯基用英語概述了他設計的賠償方案。⑤Ржешевский Сталин и Черчилль,с.497-498.很可能斯大林是擔心勞工問題引起美國質(zhì)疑,在 1944 年 11 月 13 日與摩根索談話時,葛羅米柯曾專門打聽美國對使用德國勞工問題的看法。АВПРФ,ф.059,оп.12,п.34,д.214,л.293-29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571-575。在對德索賠中使用勞工的事務由蘇聯(lián)內(nèi)務部主管,始終是一個秘而不宣的問題。參見Полян П.М.Интернированные немцы в СССР.//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1,№8,с.113-123。當邁斯基說到100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時,丘吉爾立即插話表示反對,并大講“一戰(zhàn)”后賠償政策的困難和失敗,羅斯福也談到要給德國留下足夠的工業(yè)和工作。邁斯基奮力爭辯,進一步解釋蘇聯(lián)賠償計劃的根據(jù),斯大林則把話題引向一般原則問題。⑥FRUS,Malta and Yalta,pp.624-633;Санакоев,Цыбулевский Тегеран·Ялта·Посдам,с.106-122.據(jù)邁斯基日記記載,當晚斯大林考慮要將蘇聯(lián)的要求降到70億美元,而把對英美的賠償增加到80億,以免“嚇壞了”盟國。邁斯基仍固執(zhí)己見,并在第二天迅速了解到“有影響的美國人和英國人”,如新任國務卿斯退丁紐斯(E.R.Stettinius)、哈里曼、艾登和霍普金斯,都對蘇聯(lián)的賠償要求做出了積極反應。于是,100億美元的賠償要求就確定下來了。⑦Ржешевский Сталин и Черчилль,с.497-49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734;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11。在 2 月 7 日首腦會議上,斯大林與丘吉爾在波蘭問題上發(fā)生了激烈爭論(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4,с.107-117),這很可能也是被激怒的斯大林在賠償金額上下定決心的原因。

    在2月7日的外長會議上,莫洛托夫正式宣布了蘇聯(lián)的賠償計劃:總額200億美元,其中蘇聯(lián)100億,英美80億,其他國家20億。⑧АВПРФ,ф.06,оп.7a,п.58,д.21,л.1-4。會議討論見 FRUS,Malta and Yalta,pp.702-708;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4,с.99-107。但這次會議的決議只接受了成立賠償委員會的要求,其他有關賠償?shù)膯栴}將在會議期間繼續(xù)審理。①АВПРФ,ф.06,оп.7a,п.58,д.21,л.8.2月9日美國代表團提交的賠償方案接受了蘇聯(lián)的建議,只是把措辭改為“賠償總額200億美元,其中50%應歸蘇聯(lián)所有”②АВПРФ,ф.06,оп.7a,п.58,д.21,л.11-14.。英國代表團堅決反對確定任何具體數(shù)額。③АВПРФ,ф.06,оп.7a,п.58,д.21,л.18.11日三國首腦簽署了關于德國賠償問題的協(xié)定。協(xié)定在賠償?shù)脑瓌t、方式等方面基本上都接受了蘇聯(lián)的建議,但在賠償額的分配上有分歧。美蘇意見一致,只是表述按照美國的措辭。英國的反對意見——在莫斯科賠償委員會研究之前不能確定任何賠償數(shù)字——也記錄在案。④FRUS,Malta and Yalta,pp.978-979;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4,с.253-254.

    雅爾塔會議對于美英蘇三大國可以說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不過,最得意的還屬斯大林。在德國東部邊界劃分、波蘭臨時政府組成、遠東勢力范圍確認等一系列問題上,蘇聯(lián)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賠償問題雖未取得完全一致,但總體上還符合莫斯科的意愿,尤其是美國的表態(tài)。2月15日邁斯基起草了關于這次會議情況給蘇聯(lián)駐外使節(jié)的通報,結(jié)論是:“我們認為這次會議有一個非常積極的結(jié)果,特別是在波蘭、南斯拉夫和賠償問題上?!雹荮¨'抱钵?,ф.017,оп.3,п.2,д.1,л.52-5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606-608.不過也必須看到賠償問題還是留了一個尾巴:賠償?shù)木唧w數(shù)額和分配將取決于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工作,而在遺留問題上是否能夠取得一致意見,則要看蘇聯(lián)與美國關系的發(fā)展了。

    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賠償問題一下子就從抽象的理論討論變成了現(xiàn)實問題。也就在此時,美蘇關系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羅斯福去世后美國政治傾向轉(zhuǎn)右,反蘇反共的勢力有所抬頭,租借中斷風波、對蘇貸款談判起步艱難都是跡象。⑥詳見沈志華:《“無條件援助”:租借與戰(zhàn)時美蘇經(jīng)濟關系——關于美蘇冷戰(zhàn)起源的經(jīng)濟因素(討論之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第5期;《美國對蘇貸款問題歷史考察(1943——1946)——關于美蘇經(jīng)濟冷戰(zhàn)起源的研究(之一)》,《俄羅斯研究》 2019年第6期。在對德方針上,美蘇的主張總體還是一致的。5月10日杜魯門總統(tǒng)批準了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給美國駐德占領軍的命令(JCS-1067),這個被稱為“摩根索計劃的影子”⑦Невский С.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союзников в послевоенной Западной Германии(1945——1947 годы)//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5,Т.10,№6,с.66.的文件所體現(xiàn)的精神,與雅爾塔決定和蘇聯(lián)的主張完全一致,強調(diào)占領軍的基本目標是防止德國再次成為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并對其實行經(jīng)濟控制,除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所需的條件外,“不得采取旨在恢復、維持和加強德國經(jīng)濟的措施”⑧Merrill(ed.),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Vol.3,pp.3-17.。不過,同美國此時處于矛盾中的整體外交政策一樣,在賠償問題上也存在內(nèi)部分歧。駐蘇使館的哈里曼和凱南(G.Kennan)等人主張把蘇聯(lián)急于獲得的賠償作為外交談判的籌碼,而杜魯門“臨陣換將”,將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美國首席代表由羅斯福任命的經(jīng)濟學家盧賓(I.Lubin)改為“能討價還價”的波利(E.Pauley),顯然也有這層意思。⑨FRUS,1945,Vol.3,The European Advisory Commission,Austria,Germany,Washington,D.C.:GPO,1968,p.1186、pp.1195-1196、pp.1210-1215;[ 美 ]杜魯門:《杜魯門回憶錄:決定性的一年(1945)》,李石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4 年,第 232 頁。駐德美軍領導人,尤其是副主官克萊(L.D.Clay),雖然也對蘇聯(lián)的目的有所懷疑,但還是主張加強相互理解,積極與蘇聯(lián)合作。⑩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25-29.莫斯科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就是在這種氛圍下開始工作的。

    然而,賠償委員會的工作尚未開始就遇到了麻煩。美國提議增加法國為成員國,蘇聯(lián)不答應,雙方爭執(zhí)不下。直到斯大林5月27日與霍普金斯談話時對此事表示極為不滿,美國才作罷。?? 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3-23、24-28;FRUS,1945,The Conference of Berlin,Vol.I,pp.26-59.在私下會晤時,給邁斯基的印象是美國代表態(tài)度積極,①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0,л.13-16//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с.697-698甚至當邁斯基通報蘇聯(lián)政府認為有必要提前沒收德國的企業(yè)和工廠時,波利也沒有表示異議。②АВПРФ,ф.07,оп.10,п.7,д.72,л.8-1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34.但6月21日正式會議一開始,雙方的分歧便顯露出來。首先是蘇聯(lián)提出的賠償總額在委員會受到冷遇,美國要求蘇方提交賠償總額200億美元(其中蘇聯(lián)獲取100億美元)的依據(jù),邁斯基因一直未得到莫斯科的指令而無法答復,結(jié)果蘇聯(lián)提案遲遲無法在委員會進行討論。③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5-726;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01-105、113-114.到7月3日委員會全體會議第三次推遲時,忍無可忍的波利致信邁斯基,表示十分不滿,而且認為蘇聯(lián)政府根本就不想讓美英代表團了解蘇聯(lián)的論據(jù)。④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06-107.其次,對于美國的提案,蘇聯(lián)也持保留態(tài)度。與蘇聯(lián)優(yōu)先保證賠償?shù)脑瓌t相反,美國建議的“優(yōu)先支付”原則的核心內(nèi)容是,德國在支付賠償前應首先扣除用于支付必要進口物資的費用,以免美國或其他國家為德國的經(jīng)濟重建買單。⑤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55-60.6 月 26 日杜魯門指示美國駐歐洲軍隊總司令艾森豪威爾(D.D.Eisenhower),必須在1946年4月前從德國西部出口2 500萬噸煤,說這是占領政策的第一優(yōu)先事項。FRUS,1945,The Conference of Berlin,Vol.II,pp.1028-1029。雙方的計劃都不是針對對方的,但存在著很大分歧也是顯而易見的。

    會議陷入僵局后,美蘇代表團都在考慮妥協(xié)方案。正式拒絕蘇聯(lián)提案后,波利提出了一個新建議,核心是“按比例分配”,即“用百分比而不是貨幣”來表示各國在賠償總額中的份額。其他內(nèi)容還包括:允許在制定出賠償計劃前,提前沒收德國的部分企業(yè)和工廠,但須建立一個聯(lián)合賠償機構(gòu);估算德國企業(yè)和貨物價格時應按照1美元兌換2.5馬克的戰(zhàn)前官方匯率計算等。邁斯基除對匯率表示異議外,基本上同意美國的建議。⑥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49-54、106-107.邁斯基的意見沒有被接受,美國的統(tǒng)計始終使用的是戰(zhàn)前官方匯率。在7月4日的指導委員會(由三國代表團團長和副團長組成)會議上,波利告知已接到杜魯門來信,請他參加三國首腦會議,希望委員會10日內(nèi)拿出賠償方案。邁斯基向莫洛托夫匯報時,再次表示應接受美國建議,并主張?zhí)岢鼍唧w的分配比例:蘇聯(lián)50%,美英40%,其他國家10%。邁斯基請求“提供緊急指導”⑦АВПРФ,ф.07,оп.10,п.7,д.72,л.51-53.。由于沒有收到莫斯科的消息,兩天以后,邁斯基又提交了說明蘇聯(lián)關于賠償總額的原建議的理由和依據(jù)的文件,“請求快速指示”⑧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01-105.。同一天,經(jīng)過討論和修改,指導委員會通過了美國關于賠償計劃總原則的方案,其中新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是在制定賠償計劃時“必須將德國視為單一的經(jīng)濟整體”。會議上對優(yōu)先支付的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最后達成妥協(xié):戰(zhàn)后進口支付優(yōu)先于每年的賠償供貨,但沒收(一次性賠償)不在此列。⑨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45-150.7月7日,邁斯基再次催促莫洛托夫批準他的說明文件,“因為英美堅決要求我們對200億美元做具體說明”,否則無法繼續(xù)談判。⑩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13-114.

    7月9日,莫洛托夫召集了最高層會議討論賠償問題。會后由邁斯基起草了給斯大林的報告,建議同意美國關于賠償原則的方案,同時提出了蘇聯(lián)對200億美元具體說明的文件:兩年內(nèi)一次性賠償清單,共350億——400億馬克,十年內(nèi)分期賠償清單,共150億——200億馬克,合計500億——600億馬克。請求斯大林批準。?? 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15-118.? АВПРФ,ф.017,оп.1,п.6,д.61,л.55-5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5。這里用的是市場匯率,以后蘇聯(lián)的統(tǒng)計基本都使用這個匯率。如此換算的賠償總額就是700億馬克。7月10日莫洛托夫通過電話指示邁斯基,在確定德國賠款數(shù)額時所遵循的匯率應為3.5馬克兌換1美元。?? 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15-118.? АВПРФ,ф.017,оп.1,п.6,д.61,л.55-5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5。這里用的是市場匯率,以后蘇聯(lián)的統(tǒng)計基本都使用這個匯率。如此換算的賠償總額就是700億馬克。然而,很可能是未得到斯大林批準,這個文件并未提交賠償委員會討論。①Жигалов Б.С. И.М.Майский и проблема германских репараций(1943——1945 гг.)//Вестник То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История,2014,№1(27),с.60.美國人已經(jīng)等不及了。7月10日邁斯基報告,波利又提出了新建議。美英討論后認為,蘇聯(lián)關于賠償比例方案(蘇聯(lián)50%,英美40%,其他國家10%)的建議方式必將引起小國的強烈不滿,建議改為只在大國之間確定分配比例,然后再與小國談判,把各自的部分賠償份額讓給小國。在這種情況下,邁斯基提出蘇聯(lián)和英美之間的比例為55%和45%。②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36-138.7月12日三方最后就賠償金額分配比例達成協(xié)議,英美又做了一點讓步:蘇聯(lián)56%,美國和英國各22%,并承諾將各自的份額分配給其他國家。③АВПРФ,ф.0428,оп.1,п.4,д.25,л.22-2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5.第二天,賠償委員會工作結(jié)束,代表們便趕去參加波茨坦會議了。

    斯大林對雅爾塔會議關于賠償問題的決議非常滿意,關鍵是美國和蘇聯(lián)的意見一致,所以他不想在首腦會議上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尤其是羅斯福去世后,斯大林不愿意給美國新總統(tǒng)提供一個改變主意的機會。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蘇聯(lián)在6月下旬為波茨坦會議準備的文件中,沒有包括賠償問題。④為會議準備的有關德國的文件只有兩個,分別涉及德國政治體制的建立和德國中央政府(機構(gòu))的建立。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4-45。7月3日擬定的參加會議的蘇聯(lián)代表團名單里也沒有賠償專家。直到7月7日,即得知賠償指導委員會已通過美國關于賠償總原則的建議后,莫洛托夫才通知美國大使,蘇聯(lián)希望在波茨坦討論賠償問題。⑤АВПРФ,ф.0639,оп.1,п.1,д.8,л.4-6;ф.06,оп.7,п.43,д.678,л.1-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3-54.

    莫斯科的顧慮是有原因的,早在盟國賠償方案談判之前,甚至在德國投降之前,蘇聯(lián)軍隊就已經(jīng)單方面開始了搶奪“戰(zhàn)利品”的行動。1945年4月23日中央統(tǒng)計局局長斯塔洛夫斯基(В.Н.Старовский)呈交了第一份關于戰(zhàn)利品的報告,以后每半個月或一個月都有一份相應報告。⑥РГАЭ(俄羅斯國家經(jīng)濟檔案館),ф.1562,оп.329,д.1771,л.203-20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9。資料顯示,僅在5月9日(勝利日)之前,已經(jīng)運往蘇聯(lián)的設備和物資就有4.8萬個車皮(約55萬噸),價值2.03億美元。⑦АВПРФ,ф.0639,оп.1,п.3,д.53,л.2-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180.到7月8日(波茨坦會議前夕),國防委員會共下達了455個拆遷命令,⑧РГАЭ,ф.1562,оп.329,д.2150,л.1-46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9.已經(jīng)運出和計劃從德國運往蘇聯(lián)的設備和物資約400萬噸,合14.8億美元。⑨АВПРФ,ф.0639,оп.1,п.3,д.53,л.2-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180.蘇聯(lián)在其占領地區(qū)采取的這種單邊行動對于西方政府并不是秘密,5月底在英國已經(jīng)見諸報端。⑩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34.此外,耳聞不如眼見,趕來參加會議的美國代表團包括總統(tǒng)、國務卿在內(nèi)在柏林親眼目睹了蘇聯(lián)占領區(qū)被“洗劫”的“悲哀景象”。杜魯門在日記中感嘆到:“甚至連一把錫勺都沒剩下!”戰(zhàn)爭部長史汀生(H.L.Stimson)由此“對俄國人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哈里曼大使看到此景后的決定是:“我們無法阻止俄國人從他們的占領區(qū)拿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我們不應該給他們西區(qū)的任何東西?!?? 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15.? Громыко А.А.(гла.ре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период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1941——1945 гг.,Том 6.Берлинская(Потсдамск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трех союзных держав -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17 июля - 2 августа 1945 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Политиздат,1984,c.429-437.這樣的感受和情緒不可能不對波茨坦會議討論賠償問題的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事實上,就蘇聯(lián)的利益而言,波茨坦會議確實比雅爾塔會議倒退了許多。

    對德索賠問題上,波茨坦會議最后確定了兩項相互矛盾的原則,即“德國必須被視為單一經(jīng)濟體”和“分區(qū)賠償”?? 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15.? Громыко А.А.(гла.ре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период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1941——1945 гг.,Том 6.Берлинская(Потсдамск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трех союзных держав - СССР,США и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17 июля - 2 августа 1945 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Москва:Политиздат,1984,c.429-437.。這兩項原則都是美國提出的,而蘇聯(lián)在雅爾塔會議提出并得到美國贊同的賠償方針(總額200億美元、蘇聯(lián)占100億美元)則被徹底否定。①АВПРФ,ф.0639,оп.1,п.5,д.84,л.5-22//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195-207.那么,斯大林怎么會同意接受這兩項原則?對于前者,除了道義上的考慮,還有非常實際的意義。德國西部的經(jīng)濟水平高于東部,按照賠償設備和物資估算大概是六比四的比率,這一點美蘇雙方估計得差不多。②АВПРФ,ф.0639,оп.1,п.3,д.53,л.8-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30;Батюк В.,Евстафьев Д. Первые заморозки: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1945——1950 гг.,Москва:Российский научный фонд,1995,с.83-84.蘇聯(lián)想要得到賠償總額的一半以上,就只能視德國為單一經(jīng)濟體。為此,莫洛托夫?qū)幵笇⑻K聯(lián)所得賠償金額降至80億美元,也堅持必須從魯爾工業(yè)區(qū)獲取20億美元的賠償。③FRUS,The Conference of Berlin,Vol.II,pp.295-298.但其結(jié)果又會引起另一個問題,也是斯大林最為擔心的,即西方國家會染指蘇占區(qū)的事務。④早在1944年5月伏羅希洛夫領導的停戰(zhàn)委員會的報告就表明,聯(lián)合管制機構(gòu)是蘇聯(lián)官員的心病。АВПРФ,ф.06,оп.6,п.15,д.150,л.452-45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1,с.478-480。第二項原則的情況正好相反,分區(qū)賠償可以保證蘇聯(lián)在東部“為所欲為”,不受干擾,但卻切斷了蘇聯(lián)從西部地區(qū)獲取賠償?shù)臋嗬颓馈_@也正是邁斯基、阿爾卡季耶夫、瓦爾加等人最初堅決抵制這一原則的理由。⑤АВПРФ,ф.0428,оп.1,п.1,д.7,л.13-14、32-3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187-188、183-186;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20.實際上,分區(qū)賠償在蘇聯(lián)搶奪“戰(zhàn)利品”時已是既成事實,正如波利所言,是蘇聯(lián)在其占領區(qū)采取單邊主義行為導致了“令人遺憾卻不可避免”的結(jié)果。FRUS,The Conference of Berlin,Vol.II,pp.894-896。問題最終得到解決是因為美國做出的兩個讓步:第一,原則上同意蘇聯(lián)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的對德國東部邊界的劃分,即以寇松線為界將東普魯士劃給波蘭,以補償波蘭劃給蘇聯(lián)的領土;第二,除東部賠償全部歸屬蘇聯(lián)(其中部分應轉(zhuǎn)給波蘭)外,西部地區(qū)賠償總額的25%也給與蘇聯(lián),其中15%以貿(mào)易的方式換取東區(qū)的物資,10%純粹作為賠償,無需交換。⑥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6,c.439-440、458-459;c.416-417.戰(zhàn)爭畢竟還在進行,美蘇畢竟還是盟友,波茨坦會議能使美蘇的賠償政策取得一致,是雙方妥協(xié)的結(jié)果:美國提出的原則被接受,蘇聯(lián)也得到了實惠。波利起草的白宮新聞稿認為,美國的“最高目標”已成為被蘇聯(lián)和英國接受的“基本政策”⑦Dennis Merrill(ed.),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Vol.3,United States Policy in Occupied Germany after World War Ⅱ:Denazification,Decartelization,Demilitarization,and Democratization,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5,pp.56-57.。莫洛托夫則在通報中指出,會議關于賠償?shù)臎Q議是“一個進步”⑧АВПРФ,ф.063 9,оп.1,п.5,д.84,л.5-2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195-207.。這種說法顯然是言不由衷,但也是無可奈何。

    必須看到的是,在盟國形成統(tǒng)一賠償方針的同時,也遺留了諸如勞務、分期支付等一些實際問題。即使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如賠償分配的百分比、占領區(qū)之間的貨物轉(zhuǎn)移等,還有一個如何理解和執(zhí)行的問題。這些都為日后的持久談判留下了空間。更何況在對德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則方面(德國民主化和非軍事化及中央政府建立等),會議只是做了模糊化處理,而并未消除其間的分歧和矛盾。⑨關于這些方面的論述,可參見 John Gimbel,The Origins of the Marshall Pla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pp.14-15、60-61;[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孫建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95——96頁。當然,最嚴重的問題在于會議通過的賠償原則有兩個相互沖突的內(nèi)容:“經(jīng)濟統(tǒng)一”和“分區(qū)賠償”。這是美蘇妥協(xié)的結(jié)果,更大的可能是當時雙方都沒有把問題想清楚,但確實為后來的分歧和爭論埋下了伏筆。所以,真正實現(xiàn)戰(zhàn)后賠償?shù)牡缆愤€很漫長。

    二 美蘇對德索賠計劃的協(xié)調(diào)(1945年9月至1946年3月)

    波茨坦會議剛剛結(jié)束,蘇聯(lián)便開始行動了。8月5日邁斯基向莫洛托夫提交了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下一步工作的提綱,并希望在兩天后的委員會會議上提出。提綱主要內(nèi)容包括:在柏林設賠償委員會下屬機構(gòu),與那里的盟國管制委員會(CC)協(xié)調(diào)工作;柏林委員會最迫切和重要的任務,就是制定西部地區(qū)的沒收計劃,特別是交付蘇聯(lián)的物資,并組織實施;制定德國的“生活水平限度”,原則是不超過歐洲的平均水平。①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60-164.同一天,邁斯基還提交了蘇聯(lián)對波茨坦會議賠償問題決議的備忘錄。備忘錄認為,對于蘇聯(lián)在戰(zhàn)爭中巨大的直接物質(zhì)損失,波茨坦決議“顯然只能在很小程度上給與補償”,“毫無疑問,蘇聯(lián)有權獲得盡可能多的賠償”。蘇聯(lián)政府希望與英美政府達成協(xié)議,以某種形式增加給蘇聯(lián)的賠償。②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65-168.隨后,為了制造輿論,推動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工作,根據(jù)邁斯基的建議,9月13日《真理報》發(fā)表了國家特別委員會關于確定和調(diào)查蘇聯(lián)在戰(zhàn)爭中重大損失的報告。這個報告立即被刊登在蘇占區(qū)的所有報紙上。③Правда,13 сентября 1945,2-3-й стр.邁斯基的建議見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89-193。

    然而,賠償委員會的工作還未展開,便遇到了搬遷“風波”。8月1日賠償協(xié)定剛剛簽字,貝爾納斯國務卿就致函莫洛托夫,鑒于從西部地區(qū)向蘇聯(lián)提供賠償物資的任務必須與盟國管制委員會合作完成,他提議美蘇共同提出在柏林召集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會議。莫洛托夫似乎看出了美國的用意,他謹慎地回復,原則上同意美國的看法,但強調(diào)莫斯科必須是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永久所在地。④Громыко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конференциях,Том 6,c.423、424.波茨坦會議閉幕后,波利又向邁斯基提出有必要將賠償委員會的工作轉(zhuǎn)移到柏林,并堅持8月2日要在柏林召開指導委員會會議。邁斯基答應請示后再回復。⑤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6,л.27-29.8月5日波利再次提出這個問題,而實際上已開始把委員會的美國專家召集到柏林去。邁斯基認為純粹消極抵制的辦法不可取,既然賠償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制定英美占領區(qū)的賠償計劃,委員會當然搬遷到柏林更便于工作,而且蘇聯(lián)的反對也無法制止英美代表團主要人員離開莫斯科。于是,他向莫洛托夫建議提出一個折中辦法,即在柏林設立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分會。⑥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2,л.160-164.

    美國人主張賠償委員會搬遷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盟國管制委員會接手主持賠償工作,正如波利對克萊所言:“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主要責任已經(jīng)解除”,以后可以讓在柏林的管制委員會和占領區(qū)指揮官處理賠償問題。這也是國務院的意思。⑦FRUS,1945,Vol.3,pp.1240-1241、1283-1284.從工作角度講,美國人的建議不無道理,邁斯基對此也表示理解。但是,賠償委員會設在莫斯科自然賦予蘇聯(lián)以優(yōu)勢地位,如今遷至柏林,且受制于管制委員會,對蘇聯(lián)實現(xiàn)賠償目標會形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礙。于是,邁斯基的建議在莫斯科遭到嚴厲批評,在8月9日的會議上,莫洛托夫指責邁斯基成了波利的“尾巴”。當晚,邁斯基被解除了在賠償委員會的職務,由外交人民委員部第二歐洲司司長諾維科夫(Н.В.Новиков)接任。⑧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34-735.邁斯基不過是提了一個建議,這樣處理顯然是過分了。這里不排除是莫洛托夫?qū)λ饲霸郊増蟾嫘袨榈膱髲汀?月11日,諾維科夫召集指導委員會會議,并宣布了蘇聯(lián)對賠償委員會下一步工作任務的看法:確定其設備作為賠償需拆除的西區(qū)企業(yè)清單;確定其賠償設備即將運往蘇聯(lián)的西區(qū)企業(yè)清單;確定與西區(qū)交換設備而提供的東區(qū)貨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9月10——15日聯(lián)合委員會聽取各分委員會的第一次工作報告。⑨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79,л.49-50.英美法代表拒絕了蘇聯(lián)的建議,并于14日以后陸續(xù)離開了莫斯科。①FRUS,1945,Vol.3,pp.1253-1254.10天以后,蘇聯(lián)再次邀請西方盟國的代表赴莫斯科討論賠償問題。美英法三方都接受了邀請,但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將賠償問題的討論轉(zhuǎn)移到柏林的管制委員會。②FRUS,1945,Vol.3,pp.1265-1266.美國大使哈里曼說,美英法代表都沒有準備任何妥協(xié)方案,因為“經(jīng)驗已經(jīng)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jù),這里不是進行賠償工作的適當?shù)攸c”。FRUS,1945,Vol.3,p.1285。莫洛托夫也準備好了一份文件,繼續(xù)要求賠償委員會在莫斯科討論蘇聯(lián)的賠償計劃。③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p.15-16.

    就在莫洛托夫于9月6日將文件呈交斯大林批準時,事情發(fā)生了逆轉(zhuǎn)。這一天,美國發(fā)來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強調(diào)德國西部地區(qū)的賠償問題需要美英法代表參與決定,而這個決定不可能在莫斯科有效地做出;在賠償計劃所需的原則和政策制定之前,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可以繼續(xù)存在,但應在柏林與管制委員會一起工作;蘇聯(lián)從西區(qū)獲取賠償?shù)那疤崾亲裱瓕⒌聡鳛榻y(tǒng)一經(jīng)濟體的原則,即蘇聯(lián)在東區(qū)的拆遷將基于盟國的統(tǒng)一計劃,并提供具體的數(shù)字和依據(jù);美國不支持任何使蘇聯(lián)在獲得西區(qū)賠償方面處于優(yōu)先地位的建議。④FRUS,1945,Vol.3,pp.1283-1285;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88,л.107-111//Севостьянов Г.Н.(под.ред.)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Москва:МФД,2004,с.17-20.第二天,委員會的西方三國代表離開了莫斯科,沒有再回來。⑤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59-760.面對西方“破釜沉舟”的舉動,莫斯科屈服了。9月16日副外交人民委員維辛斯基(А.Я.Вышинский)答復哈里曼,蘇聯(lián)政府完全接受美國的要求。⑥АВПРФ,ф.07,оп.10,п.31,д.413,л.85-88//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15-17.9月20日,駐德蘇聯(lián)軍政府副總司令索科洛夫斯基(В.Д.Соколовский)通知管制委員會,蘇聯(lián)政府同意將賠償委員會遷至柏林。10月下旬,委員會蘇聯(lián)分部各小組陸續(xù)抵達柏林。⑦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7.為了在國人面前不失臉面,莫洛托夫在向蘇聯(lián)駐外使節(jié)通報時的說法是,“外長會議采納了蘇聯(lián)代表團的建議: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應該從莫斯科遷移到柏林”。АВПРФ,ф.043 1,оп.1,п.5,д.26,л.26-4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260-261。盡管如此,盟國在賠償工作的初期還是合作大于分歧??巳R后來寫到,在活動高峰時期,管制委員會有多達175個以上各種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四個國家的工作人員在大樓食堂里一起吃飯,并通過翻譯或手勢親切地交流。到處彌漫著的善意和友情使人們感到國際合作與持久和平是可以期待的。⑧Lucius D.Clay,Decision in Germany,New York:Doubleday & Company,Inc.,1950,pp.45-46.盟國統(tǒng)一賠償計劃就是在這種氛圍中開始討論的。

    所謂賠償計劃,就是計算在維持和平時期基本生活和生產(chǎn)的情況下,德國能夠拿出多少“剩余”的工業(yè)設備(對蘇聯(lián)來說還有工業(yè)產(chǎn)品)作為賠償交付戰(zhàn)勝國。為此,根據(jù)波茨坦會議必須把德國作為統(tǒng)一經(jīng)濟體的原則,盟國需要達成一項協(xié)議。由于蘇聯(lián)和美英在賠償問題上的目標不同——前者希望盡可能多地獲取賠償物資,而后者則著眼于維持德國和歐洲的經(jīng)濟穩(wěn)定,達成協(xié)議的難度非常大,爭論的焦點就在于如何確定德國可以保留的“工業(yè)水平”或“生活水平”。按照波茨坦會議決定,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負責編制賠償計劃,該委員會經(jīng)濟局(WECO)在8月15日第一次會議上決定設立以美國經(jīng)濟學家胡佛(K.Hoover)為首的工業(yè)水平委員會(LOIC)來承擔這一任務。蘇聯(lián)拖延了一個月才任命外貿(mào)人民委員部領導成員科爾帕科夫(Б.Т.Колпаков)為該委員會代表。⑨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788;FRUS,1946,Vol.5,The British Commonwealth;Western and Central Europe,Washington,D.C.:GPO,1969,pp.532-533.

    9月17日,胡佛向工業(yè)水平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維持德國最低生活水準所需工業(yè)水平的備忘錄。胡佛的結(jié)論是,以德國估算人口7 000萬和戰(zhàn)前歐洲平均生活水平為標準,將德國戰(zhàn)后消費所需的工業(yè)產(chǎn)值確定為140億馬克;以戰(zhàn)前(1938年)德國工業(yè)總產(chǎn)值為325億馬克計,則戰(zhàn)后“剩余”工業(yè)產(chǎn)值為185億馬克,占戰(zhàn)前工業(yè)總產(chǎn)值的57%。根據(jù)莫洛托夫的指示,蘇聯(lián)官員和經(jīng)濟學家對備忘錄進行了仔細研究,并于10月19日提交了一份報告。蘇聯(lián)專家認為,美國備忘錄對德國人口7 000萬的估算“顯然是夸張的”(蘇聯(lián)認為只有6 000萬),將1932年人均國民收入230美元等同于歐洲平均生活水平也是“不正確的”(蘇聯(lián)認為后者只有202美元)。因此,蘇聯(lián)專家計算的結(jié)果,德國戰(zhàn)后消費所需工業(yè)產(chǎn)值不是140億馬克,而是79億馬克,如果按照戰(zhàn)后歐洲生活水平比戰(zhàn)前低20%計算,即是63億馬克,而“剩余”工業(yè)產(chǎn)值則是262億馬克。這就是說,在滿足人民必需的生活水平后,德國工業(yè)的80%都是“剩余”的,都是可以列入賠償范圍的。①ГАРФ(俄羅斯聯(lián)邦國家檔案館),ф.р-7317,оп.4,д.107,л.347-366//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264-277。不過,因為專家們都不在柏林,蘇聯(lián)并未及時向管制委員會提交自己的意見。10月27日諾維科夫請求允許將賠償委員會成員連同經(jīng)濟專家和工作人員總計33人緊急派往柏林,莫洛托夫當即批準。②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79,л.12-14.11月11日,蘇聯(lián)賠償委員會成員和專家抵達柏林。③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3-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84.

    11月12日,以科爾帕科夫為首的蘇聯(lián)專家組正式投入管制委員會的實際工作,并提交了對美國備忘錄的答復意見。④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3-5.從1945年11月中旬直到1946年2月底,蘇聯(lián)代表與英美代表在確定德國“保留”工業(yè)的具體品種和數(shù)量方面,展開了激烈、反復的討論。蘇聯(lián)代表團發(fā)回的大量電報,講述了談判中雙方爭論的詳細過程。⑤見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6-8、9-12、15-16、25-27、53-55、56-57、61、62-64、66-67、68-70、71、72-74、79-80、82。下表反映出在賠償談判中關于戰(zhàn)后德國應保留的工業(yè)水平的估算方面,蘇聯(lián)與西方盟國之間的重大分歧。⑥表內(nèi)數(shù)字取自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62-64、66-67、71、83-84,括弧內(nèi)為蘇聯(lián)代表團在談判中擬讓步的數(shù)字。

    蘇美英法關于戰(zhàn)后德國應保留工業(yè)水平估算表

    從以上不完整的數(shù)字對比可以看出,蘇聯(lián)盡量壓低可保留的工業(yè)數(shù)量(剩余的都可列入賠償),而西方盟國(尤其是英國)則希望為德國多保留一些工業(yè)設施(賠償數(shù)額必然減少)。對于蘇聯(lián)來說,談判的目的主要是要從西區(qū)(特別是魯爾)拿到賠償,為此蘇聯(lián)還向西區(qū)派遣了大量專家,考察那里的企業(yè)狀況。①АВПРФ,ф.06,оп.7,п.18,д.179,л.35-36;п.19,д.190,л.1-2.另一方面,為避免西方盟國染指蘇占區(qū)的事務,蘇聯(lián)一再拒絕英美代表來東部考察,也一直拖延交出蘇占區(qū)的賠償數(shù)據(jù),盡管從“統(tǒng)一經(jīng)濟體”的原則出發(fā)這是理應做到的。②FRUS,1946,Vol.5,pp.532-533.所以,西方代表在談判中占有優(yōu)勢,而蘇聯(lián)代表則難免心虛。

    波茨坦協(xié)定規(guī)定:“因賠償而從西部地區(qū)拆遷的設備數(shù)量,最遲必須在從現(xiàn)在起的6個月內(nèi)確定?!雹跢RUS,The Conference of Berlin,Vol.II,p.1486;Санакоев,Цыбулевский Тегеран·Ялта·Посдам,с.398.隨著規(guī)定期限(1946年2月)的臨近,蘇聯(lián)的立場開始松動。美英對保障戰(zhàn)后德國和歐洲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的態(tài)度很堅定,甚至改變了波茨坦會議最初對德國工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即不知不覺地將“不超過”歐洲(蘇聯(lián)和英國除外)和平時期的平均經(jīng)濟水平變成了與這一水平“持平”④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40.。仔細閱讀從柏林發(fā)往莫斯科的大量電報可以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代表團認為美國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多次有意做出讓步,以盡快達成協(xié),只是“上級”遲遲不予答復。1945年11月27日莫洛托夫同意在估計德國人口的問題上可以讓步,⑤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28-29.第一次打開談判僵局的缺口。12月19日莫洛托夫又做了批示,同意對諾維科夫一個月前提出的在賠償管轄權問題上的讓步,即賠償委員會只管政策,而制定和執(zhí)行賠償計劃由管制委員會負責。⑥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17-19、20.1946年1月9日,在諾維科夫和索科洛夫斯基的反復催促下,⑦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79-80、82.莫洛托夫同意在談判中的“核心問題”鋼鐵產(chǎn)量上可以做出讓步。⑧АВПРФ,ф.06,оп.8,п.32,д.500,л.1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8-59.第二天管制委員會就這個問題達成協(xié)議,確定德國每年鋼鐵生產(chǎn)能力限制在750萬噸,而產(chǎn)量不得超過580萬噸。⑨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6 год,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2,с.793.然而,賠償問題太復雜,這些讓步對于四大國簽署一個完整賠償計劃的協(xié)議還是不夠的。

    實際上,以科爾帕科夫為首的蘇聯(lián)專家組從12月就開始討論和起草一個綜合性的折中方案,以求盡快完成在管制委員會的工業(yè)水平談判。1946年3月21日,索科洛夫斯基親自把蘇聯(lián)代表團關于戰(zhàn)后德國經(jīng)濟水平和賠款計劃的書面報告帶回莫斯科。⑩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9.報告全面而詳細地追述了柏林談判的過程、盟國各方的意見分歧以及到目前為止談判的結(jié)果。報告估計,在德國保留50%工業(yè)水平的情況下,可用于賠償?shù)脑O備將占整個工業(yè)的25%,而蘇聯(lián)在西部地區(qū)獲取的賠償份額約為該工業(yè)設備價值的6%——7%(大約7億——7.5億美元)。?? АВПРФ,ф.06,оп.8,п.32,д.495,л.45-5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16-426.后來的實際情況表明,這個估計過于樂觀了。? АВПРФ,ф.07,оп.11,п.13,д.175,л.54-60,轉(zhuǎn)引自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84。? 此前(12 月 28 日)諾維科夫已被召回莫斯科“討論賠償問題”。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62。盡管這個工作報告沒有表示傾向性意見,但在同一天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政治顧問謝苗諾夫(В.С.Семенов)和副總司令德拉特文(М.И.Дратвин)聯(lián)名向莫斯科發(fā)了一封電報,報告了柏林談判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特別建議對此應采取妥協(xié)的方針,并請求莫洛托夫立即下達指示。?? АВПРФ,ф.06,оп.8,п.32,д.495,л.45-5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16-426.后來的實際情況表明,這個估計過于樂觀了。? АВПРФ,ф.07,оп.11,п.13,д.175,л.54-60,轉(zhuǎn)引自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84。? 此前(12 月 28 日)諾維科夫已被召回莫斯科“討論賠償問題”。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62。第二天,諾維科夫為莫洛托夫起草了回電,?? АВПРФ,ф.06,оп.8,п.32,д.495,л.45-5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16-426.后來的實際情況表明,這個估計過于樂觀了。? АВПРФ,ф.07,оп.11,п.13,д.175,л.54-60,轉(zhuǎn)引自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84。? 此前(12 月 28 日)諾維科夫已被召回莫斯科“討論賠償問題”。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62。要求他們采取強硬態(tài)度,拒絕接受英美的方案。然而,莫洛托夫并沒有發(fā)出這封電報。3月23日,斯大林親自發(fā)出一道指示,表示支持來自柏林的意見。①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84、59-60.于是,25日莫洛托夫給德拉特文和謝苗諾夫回電,指示他們可以接受美國的建議和克萊提出的公報文本(只有一些文字修改),而僅拒絕英國代表的保留意見。②АВПРФ,ф.07,оп.11,п.13,д.175,л.76//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187-188.

    消息傳來,美國代表如釋重負。3月26日管制委員會批準了“戰(zhàn)后德國經(jīng)濟水平和賠償計劃”。根據(jù)這一計劃,德國的工業(yè)生產(chǎn)分為兩大類:禁止生產(chǎn)(武器裝備和物資)的和限制生產(chǎn)的。以1938年的水平為標準,計劃對以下各類生產(chǎn)規(guī)定了限額:鋼鐵冶煉25%,化學工業(yè)36%,機器制造36%,輕工業(yè)60%——75%,采礦66%,電力生產(chǎn)60%,煤炭生產(chǎn)不受限制。構(gòu)成限額以上生產(chǎn)能力的企業(yè)和設備均列為賠償對象。管制委員會還指示經(jīng)濟局制定詳細的作為賠償對象的工業(yè)設備計劃,盡早提交委員會確認,時間初步商定在4月20日。③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788-789;FRUS,1946,Vol.5,pp.533-534.

    3月29日,蘇占區(qū)各大報紙都全文刊登了這個賠償計劃,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機關報《新時代》 稱,計劃中的“整個德國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將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④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90.。謝苗諾夫也認為,計劃擬定的“銷毀”和“保留”兩個工業(yè)清單“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一些英美電臺和報紙則對賠償計劃提出了批評。⑤АВПРФ,ф.06,оп.8,п.29,д.456,л.54-7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37-450.蘇聯(lián)對能夠達成協(xié)議、通過賠償計劃感到滿意是有道理的。從當時的整個國際形勢看,美蘇關系已開始進入緊張狀態(tài)。1945年12月底蘇聯(lián)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讓美國人感到奇怪,斯大林1946年2月的選舉演說更讓白宮對蘇聯(lián)的意圖產(chǎn)生疑慮。凱南2月23日“長電”把蘇聯(lián)行為的根源歸結(jié)為“擴張”,3月5日丘吉爾的富爾頓講演認定蘇聯(lián)正在拉下“鐵幕”,以及蘇聯(lián)為取得伊朗北部石油專賣權而宣布推遲從伊朗撤軍,這一切都把美國政府和國會的反蘇情緒推向了高潮。在這種背景下,由美國掌控的對德管制委員會能批準蘇聯(lián)急迫需要的賠償計劃,實屬不易?;蛟S,這正是莫斯科不失時機采取讓步方針的原因。但如果認真討論賠償計劃得以通過的原因——這對研究冷戰(zhàn)起源中的經(jīng)濟因素是很有意義的,那么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首先,美國內(nèi)部在賠償問題上存在不同聲音。盡管白宮和國會山對蘇聯(lián)的看法趨向惡化,但在柏林的美國軍政府從德國現(xiàn)實經(jīng)濟和政治出發(fā),一直希望與蘇聯(lián)占領軍繼續(xù)合作。這一點,在兩國占領軍最高長官艾森豪威爾(D.Eisenhower)與朱可夫(Г.К.Жуков)以及克萊與索科洛夫斯基的對話中,表現(xiàn)得十分清楚。⑥АВПРФ,ф.06,оп.7,п.30,д.407,л.25-29;ф.045б,оп.4,п.2,д.5,л.3-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245-249、281-283.大量證據(jù)表明,克萊將軍比國務院的官員更有興趣與蘇聯(lián)就賠償問題達成協(xié)議。同樣,科爾帕科夫和索科洛夫斯基也比在莫斯科的官員更傾向于在談判中采取妥協(xié)態(tài)度。對于凱南電報的反應,柏林與華盛頓截然不同??巳R認為,這封電報更多地代表了反蘇的“英國路線”,他和他的政治顧問墨菲(R.Murphy)都認為,不能指責蘇聯(lián)人違反了波茨坦協(xié)定,他們“不遺余力地與美國人保持友好關系”⑦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3-44.關于墨菲與國務院官員在賠償問題對蘇聯(lián)的不同看法,還可參見Daniel Yergin,Shattered Peace: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8,pp.95-98、224-232。。而美國軍政府的意見,在處理德國的具體問題時往往起主導作用。⑧從1945年7月至1949年4月,僅美國駐德軍政府政治顧問就給國務院發(fā)電報17 928份,給戰(zhàn)爭部發(fā)電報23 000份,還有頻繁的電話會議和各種報告,見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57-58。蘇聯(lián)方面的相應情況,因俄羅斯軍方檔案尚未公開,無從知曉。

    其次,此時段在對德國問題的處理上與美國政策抵觸最大的不是蘇聯(lián)而是法國。例如,對于美國提出的在德國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建議,蘇聯(lián)因擔心影響到蘇占區(qū)的賠償政策而不滿,但又不便公然站出來反對這個符合波茨坦會議精神的建議。法國沒有參加波茨坦會議,為避免中央政權的管轄和勢力擴展到萊茵和魯爾地區(qū)——這是法國志在必得的地區(qū),法國政府聲稱,只要對未來德國西部邊界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法國就會對建立中央政權的任何決議投反對票。①[ 德 ]維爾納·阿貝爾斯豪塞:《德國戰(zhàn)后經(jīng)濟史》,史世偉譯、馮興元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37頁。蘇聯(lián)則一直躲在法國的背后,邁斯基曾向莫斯科建議,“盡可能地與法國接觸”,“利用法國來對付英國和美國是有益的”②АВПРФ,ф.07,оп.10,п.6,д.64,л.4-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295-297.。

    再次,在賠償問題上直接與蘇聯(lián)唱對臺戲的是英國而不是美國。在柏林的蘇聯(lián)代表團認為,在德國問題上是英國堅持“最反動的立場”(盡量減少賠款額)。盡管盟國都贊成繼續(xù)讓德國作為一個高度工業(yè)化的國家存在,但“英國人態(tài)度強硬”,而美國人“不是很堅定,傾向于做出讓步”③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68-7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00-504;АВПРФ,ф.082,оп.30,п.134,д.66,л.16-83.。這一點,從蘇聯(lián)在德國問題的對外宣傳中把攻擊矛頭主要指向英國也可以看出來。④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2.讓蘇聯(lián)人感到驚喜的是,有時甚至美國人還會出面調(diào)和蘇聯(lián)與英國之間的對立,比如在確定德國鋼鐵產(chǎn)量的問題上。⑤АВПРФ,ф.06,оп.7,п.19,д.190,л.72-74.

    最后,導致盟國達成賠償計劃協(xié)議的根本原因在于蘇聯(lián)內(nèi)部賠償政策的變化。管制委員會在最后階段得以通過四大國一致同意的賠償計劃,當然是因為蘇聯(lián)做出了妥協(xié)。而蘇聯(lián)的妥協(xié)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從談判的技術層面看,蘇聯(lián)代表團一開始就預留了很大的讓步空間。⑥就筆者所見,這是蘇聯(lián)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以及租借、貸款等問題談判中慣用的手法。但從另一方面看,更主要和更起作用的因素是蘇聯(lián)賠償政策上的變化。如前文所述,蘇聯(lián)最初的做法是打著收繳“戰(zhàn)利品”的名義強行在其占領地區(qū)(特別是柏林)搶奪賠償物資,波茨坦會議以后則名正言順地進行大規(guī)模拆遷。關于蘇聯(lián)到底從其占領區(qū)拆遷了多少設備、價值多少,有各種不同的統(tǒng)計資料,⑦數(shù)據(jù)從 15.4 億美元到 50 億美元不等。參見РГАЭ,ф.4372,оп.94,д.865,л.17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14-815;Кынин Г.П.,Лауфер Й.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1941-1949,Документы из Архива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Том.3,6 октября 1946г.-15 июня 1948г,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03,с.694、704;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 Советская р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c.54。但無論多少,其影響和效果都對蘇聯(lián)不利。從政治上講,引起蘇占區(qū)德國人的普遍不滿和抗議。⑧Родович Ю.В. Германская проблема в 1945——1955 гг.и позиция СССР:концепция и историчекская практика,Тула:Гриф и Ко.,2001,c.113;Naimark,The Russians in Germany,p.180.從經(jīng)濟上講,拆遷已成為浪費和低效的代名詞。大量設備因運輸不力或缺乏原料而閑置,乃至生銹、報廢,即使運到蘇聯(lián)的設備也往往由于拆除缺乏專業(yè)人員而無法安裝和使用。⑨至 1947 年 1 月 1 日,蘇聯(lián)共收到各種賠償設備 110.9 萬臺(件),投入運行的只占 32%。見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383。另參見ГАРФ,ф.р-7212,оп.1,д.9,л.94-97;ф.р-7317,оп.4,д.83,л.144-146//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85-89、245-247;Antony C.Sutton,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1945——1965,Stanford: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73,pp.18-19。因此,1946年1月蘇聯(lián)就開始考慮改變政策,由一次性賠償轉(zhuǎn)向長期賠償,即逐漸放棄拆遷工業(yè)設備而改為收取現(xiàn)有產(chǎn)品。⑩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35.這個結(jié)果必然會導致蘇聯(lián)對賠償計劃的重新思考。如果賠償來自拆遷設備,那么德國保留的企業(yè)越少對蘇聯(lián)越有利;如果賠償來自德國企業(yè)的產(chǎn)品,那么正好相反,德國保留的企業(yè)越多才能保證蘇聯(lián)得到的賠償越多。正如奧斯特曼所說:“與其說是美國的壓力和賠款的誘惑,不如說是蘇聯(lián)內(nèi)部的動力為達成協(xié)議提供了可能性?!雹貽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41.盡管當時蘇聯(lián)的政策轉(zhuǎn)變尚未定型,②直到 1946 年 5 月 28 日索科洛夫斯基才公開宣布:蘇聯(lián)的拆遷工作基本完成。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857。但這種考慮顯然是莫斯科決定在賠償計劃上讓步的現(xiàn)實基礎。③當然,美英都不同意從西部地區(qū)向蘇聯(lián)提供工業(yè)產(chǎn)品作為賠償,但蘇聯(lián)人會想到,管制委員會通過的賠償計劃是針對整個德國的,這也是蘇聯(lián)從東部地區(qū)索取賠償?shù)暮戏ㄐ员U稀?/p>

    制定賠償計劃是蘇聯(lián)對德索賠政策中的優(yōu)先選項,所以急于達成協(xié)議,而在另外兩個與賠償直接相關的問題上蘇聯(lián)卻表現(xiàn)得十分謹慎。

    第一個是在德國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問題。為執(zhí)行波茨坦會議關于“統(tǒng)一經(jīng)濟體”的決定,美國率先提出建立一個全德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建議,但遭到法國的堅決抵制,英國也持反對立場,蘇聯(lián)則閃爍其詞或保持沉默??巳R甚至一度考慮撇開英法,首先在電信方面建立起一個美蘇聯(lián)合的中央管理機構(gòu)。蘇聯(lián)一方面希望通過參與中央機構(gòu)設置來保證從西區(qū)獲取賠償,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央機構(gòu)的建立會影響蘇占區(qū)財政的“獨立性”,一直因內(nèi)部意見分歧而猶豫不決。④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31-34、39-4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2-63、752-753.美國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凱南認為中央機構(gòu)對蘇聯(lián)人來說是一把“雙刃劍”⑤FRUS,1946,Vol.5,pp.518-519.,而克萊則把建立中央機構(gòu)和打破地區(qū)壁壘看作是對美蘇有效合作能力的“試金石”⑥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42.。

    第二個是簽署德國裁軍和非軍事化條約的問題。1945年9月貝爾納斯在倫敦外長會議向蘇聯(lián)建議締結(jié)一項為期25年的關于德國裁軍和非軍事化的條約。斯大林認為這表明美國要插手歐洲事務,削弱蘇聯(lián)在歐洲的影響,同時轉(zhuǎn)移蘇聯(lián)對日本問題的注意力,因此指示莫洛托夫不要急于表態(tài)。⑦Печатнов В.Союзники нажимают на тебя для того,чтобы сломить у тебя волю//Источник,1999,№2,с.74-75.12月24日與斯大林會晤時,貝爾納斯再次提出這個問題,并建議先與蘇聯(lián)討論,再請英法參加。斯大林原則上表示同意,但提出必須同時與日本也簽署類似的條約。⑧АВПРФ,ф.06,оп.8,п.46,д.768,л.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335-336.由于莫斯科遲遲沒有明確態(tài)度,1946年2月美國直接把條約草案發(fā)給了蘇英法三國政府。⑨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6、777.蘇聯(lián)外交部綜合聽取了各方意見后認為,締結(jié)這樣一個條約的前提是對德占領結(jié)束和德國政府的建立,而且在與德國衛(wèi)星國簽署和平條約前討論和簽訂這個條約也為時過早。⑩АВПРФ,ф.06,оп.8,п.46,д.768,л.1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52-454.于是,莫洛托夫的答復模棱兩可,讓美國人摸不清莫斯科的核心意圖。?? FRUS,1946,Vol.2,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Washington,D.C.:GPO,1970,pp.147、166-173.

    建立中央機構(gòu)可能破壞蘇聯(lián)對其占領區(qū)的單邊行動,簽署非軍事化條約將導致提前從德國撤軍,歸根結(jié)底都會影響蘇聯(lián)實現(xiàn)其最重要的目標——盡可能多地獲取賠償。所以,從根本上說,蘇聯(lián)是反對這兩個建議的,但為了盡快達成關于賠償計劃的協(xié)議,蘇聯(lián)又不能也不愿公開與美國對立。然而,這些都是處理戰(zhàn)后德國賠償問題繞不過去的關隘,當莫斯科不得不表明自己立場的時候,美蘇在德國問題上的沖突便不可避免,而賠償計劃的執(zhí)行也就難以為繼了。

    三 賠償計劃執(zhí)行中的美蘇沖突(1946年4月至1947年2月)

    到1946年春天,不僅歐洲的政治形勢顯得緊張,經(jīng)濟狀況也日益嚴重,特別是三個西方國家占領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步履蹌踉,制約了整個歐洲經(jīng)濟的復興。①[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第157頁。戰(zhàn)后歐洲糧食短缺,尤其是在德國。如果靠自身資源供給,美占區(qū)普通消費者每天分配的食品熱量只有950卡路里,是營養(yǎng)專家認為的所需熱量的一半,大約是美國人所獲熱量的三分之一,所以大部分要從國外輸入。②Clay,Decision in Germany,p.264.進口糧食需要工業(yè)產(chǎn)品出口平衡,而德國工業(yè)生產(chǎn)完全沒有恢復。根據(jù)當時蘇聯(lián)得到的資料,1946年的工業(yè)水平與戰(zhàn)前相比,美占區(qū)為26%,英占區(qū)為20%,法占區(qū)為15%—— 20%(蘇占區(qū)為47.7%)。③ГАРФ,ф.р-7317,оп.4,д.84,л.88-105//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339-357.另據(jù)墨菲1946年4月和9月的報告,德國的鋼產(chǎn)量只有1938年的14%,杜魯門寄予最大希望的魯爾煤炭,也只有戰(zhàn)前水平的40%,僅占總統(tǒng)1945年所定目標(2 500萬噸)的三分之一。④FRUS,1946,Vol.5,pp.776,791-792;[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第 157 頁。結(jié)果只能依靠美國和英國提供補貼,有資料顯示,1946年美英以食品為主對德國的進口援助為4.7億美元,1947年為6億美元。⑤Philip Armstrong,Andrew Glyn,John Harrison,Capitalism since World War II:The Making and Breakup of the Great Boom,London:Fontana Paperbacks,1984,p.82.另據(jù)美國駐英國經(jīng)濟使團報告,美國的補貼到1946年7月1日將達到2億美元(Merrill(ed.),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Vol.3,pp.249-250)。英國為了維持占領區(qū)的供給,每年也要支付8 000萬美元(Tony Judt,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5,p.123)。因此,美國和英國的方針是先恢復德國經(jīng)濟,再考慮賠償問題。否則,實際上就是蘇聯(lián)人“利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人道主義,使他們間接為德國的賠償出錢”⑥[ 英 ]邁克爾·鮑爾、弗約翰·梅爾:《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第216頁。。

    美國的苦衷蘇聯(lián)人完全清楚。⑦1946年4月謝苗諾夫向莫斯科報告了墨菲在一次親密談話中倒出的苦水。АВПРФ,ф.082,оп.30a,п.155,д.3,л.44-5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61-473。然而,蘇聯(lián)人也有自己的難處。戰(zhàn)爭給蘇聯(lián)帶來了巨大損失,戰(zhàn)后經(jīng)濟重建面臨重重困難,而資金來源除國內(nèi)資源外,斯大林最初的設想只有兩個:從美國獲取貸款100億美元,從德國獲取賠償100億美元。前者的主動權完全在美國,后者蘇聯(lián)還掌握部分主動權。到1947年春,美蘇貸款問題從提出到談判已經(jīng)整整兩年,蘇聯(lián)的要求從100億美元降到60億,再降到10億,卻沒有任何結(jié)果,所以取得戰(zhàn)后賠償就成了蘇聯(lián)唯一的希望。⑧關于美蘇貸款談判參見沈志華:《美國對蘇貸款問題歷史考察(1943——1946)——關于美蘇經(jīng)濟冷戰(zhàn)起源的研究(之一)》,《俄羅斯研究》 2019年第6期。莫斯科會議失敗后,斯大林在4月15日與馬歇爾談話承認蘇聯(lián)不能像英美那樣放棄賠償時,直接的理由就是“國內(nèi)恢復”的需要,并前后兩次抱怨美國曾答應給予的貸款一直未能兌現(xiàn)。АВПРФ,ф.06,оп.9,п.71,д.1104,л.29-39//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406-413。因此,蘇聯(lián)的方針是先實現(xiàn)賠償要求,再考慮德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問題。否則,就如斯大林后來對馬歇爾(G.Marshall)國務卿說的,蘇聯(lián)政府無法向“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蘇聯(lián)人民”交代。⑨АВПРФ,ф.06,оп.9,п.71,д.110 4,л.29-39//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406-413.

    如果說戰(zhàn)爭后期和戰(zhàn)后初期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分歧主要反映在政治立場和認知理念方面,那么其中隱含的經(jīng)濟利益沖突,到1946年春夏歐洲經(jīng)濟形勢日益緊張時便逐步顯露出來。蘇聯(lián)因急于簽署賠償計劃而不愿直接面對和馬上處理的問題——在經(jīng)濟統(tǒng)一原則基礎上建立德國中央行政機構(gòu),現(xiàn)在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場,特別是對于因此引出的美英占領區(qū)合并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直與統(tǒng)一賠償計劃的執(zhí)行糾纏在一起,而恰恰是在這些問題上的分歧和對立導致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關系開始破裂。

    4月5日,管制委員會經(jīng)濟局會議討論德國的進出口方案。在激烈的爭辯中,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經(jīng)濟局局長科瓦利(К.И.Коваль)反對制定統(tǒng)一的外貿(mào)計劃,堅持按照“分區(qū)賠償”的原則,提出維持各占領區(qū)經(jīng)濟生活的主要責任由那里的軍事長官承擔,各占領當局制定自己的對外貿(mào)易方針,并對向其他占領區(qū)供貨負責。①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3-64.克萊認為,這種說法就表明蘇聯(lián)政府準備繼續(xù)運走德國的現(xiàn)有產(chǎn)品,直到他們100億美元的賠償要求得到滿足為止。他在4月8日向協(xié)調(diào)委員會報告說,剛剛制定的“工業(yè)品計劃是以進出口平衡為基礎的”,否則“賠償計劃就無效了”②Clay,Decision in Germany,p.121.。他的政治顧問墨菲則向國務卿建議:如果不能就共同的進出口計劃達成一致,美國代表團將“援引要求平衡進出口計劃的條款,堅持修改賠償計劃”③FRUS,1946,Vol.5,p.538.。爭論發(fā)生后,美國人和英國人決心解決中央行政管理機構(gòu)的問題,并提出建立一個類似進出口代辦處的機構(gòu)。然而,法國人和蘇聯(lián)人卻以不出席會議等手段來阻撓該問題的討論。④[ 英 ]邁克爾·鮑爾、弗約翰·梅爾:《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第215——216頁。4月20日,針對蘇聯(lián)正在拆除一家美國擁有部分股份的食品加工廠的做法,被激怒的克萊警告索科洛夫斯基:波茨坦協(xié)定和工業(yè)品計劃都沒有把食品加工廠列入賠償范圍,而且這種拆除將導致進出口平衡無法實現(xiàn)。如果蘇聯(lián)繼續(xù)這樣做,“我認為必須停止賠償交付,直到我們的計劃作為一個整體得到審查”⑤John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olitics and the Military,1945-1949,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p.59.。

    在得到英國的支持和法國認可后,4月26日克萊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會議上正式提出了設立中央進出口管理機構(gòu)的方案,并聲稱,“如果在今后兩三個月內(nèi),不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進出口貿(mào)易政策”,將不得不修改賠償計劃。為此,美國考慮中斷大約1.6萬——1.7萬人的工作,他們正在為賠償而拆卸機器。蘇聯(lián)代表則認為,設立統(tǒng)一的進出口管理機構(gòu)與賠償計劃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而進出口計劃應該在賠償結(jié)束后,以德國保留下來的工業(yè)生產(chǎn)能力作為基礎來實施。會議決定擱置爭議,由代表向各自政府報告。⑥FRUS,1946,Vol.5,pp.539、545-547.5月3日的會議爭論更加激烈,英國堅決支持美國,法國立場有所松動,蘇聯(lián)仍然固執(zhí)己見。⑦FRUS,1946,Vol.5,pp.547-548.于是克萊向管制委員會宣布,在實現(xiàn)對德國經(jīng)濟的統(tǒng)一管理之前,為了保護美占區(qū)的經(jīng)濟,除24個已預定的賠償工廠外,美國將停止交運一切賠償物資。⑧Clay,Decision in Germany,p.122.這一舉動在蘇聯(lián)報紙上引起激烈抗議,莫斯科的宣傳機器開始把矛頭從英國轉(zhuǎn)向美國,將美國政策作為抨擊的目標。⑨[ 美 ]威廉·哈代·麥克尼爾:《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沖突(1941——1946年)》(下),葉佐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 年,第 997 頁。蘇聯(lián)的反應見Правда,10、16、17、19、22、27 мая,1946。

    正如克萊本人所言,美蘇在對德政策上的第一次分裂的確發(fā)生在賠償問題上。⑩Clay,Decision in Germany,p.120.不過,這個分裂并不是預想的。如果據(jù)此認為美蘇此時便決心在德國問題上決裂,甚至認為這是“德國冷戰(zhàn)的第一個表現(xiàn)”?? 參見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9。?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804.? 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120-122;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7-48.蘇聯(lián)代表團向莫斯科匯報時也認為這是在玩弄手段,施加壓力。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04。?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7-61;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3-254.,未免言過其實。第一,蘇聯(lián)并非想要、也沒有想到挑起沖突。沒有證據(jù)表明4月5日科瓦利的聲明事先請示過莫斯科,蘇聯(lián)代表團似乎也沒有重視美國的反應,4月26日的爭論發(fā)生4天后阿爾卡季耶夫才向莫斯科報告。?? 參見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9。?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804.? 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120-122;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7-48.蘇聯(lián)代表團向莫斯科匯報時也認為這是在玩弄手段,施加壓力。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04。?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7-61;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3-254.第二,克萊的本意是希望在統(tǒng)一經(jīng)濟政策的基礎上把進出口貿(mào)易與賠償聯(lián)系起來,并非反對賠償,更不是要就此與蘇聯(lián)分道揚鑣,而只是向蘇聯(lián)施加一些壓力。?? 參見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9。?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804.? 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120-122;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7-48.蘇聯(lián)代表團向莫斯科匯報時也認為這是在玩弄手段,施加壓力。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04。?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7-61;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3-254.第三,當時德國西區(qū)拆除設備速度極慢,以至于克萊暫停美占區(qū)拆除的聲明對蘇聯(lián)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參見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9。?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804.? 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120-122;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7-48.蘇聯(lián)代表團向莫斯科匯報時也認為這是在玩弄手段,施加壓力。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04。? 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7-61;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3-254.第四,克萊最初采取的行動更多地是針對法國而非蘇聯(lián),①[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第159頁;第158——159頁。只是法國在美國的勸說下退縮后,蘇聯(lián)才凸顯出來。②謝苗諾夫?qū)Ψ▏谡勁兄辛鲎兓姆治?,見АВПРФ,?082,оп.30a,п.155,д.3,л.64-87//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81-499。所以,事態(tài)的發(fā)展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嚴重。實際上,克萊的講話并非美國的既定國策,沒有資料顯示克萊事先征求過華盛頓的意見,③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3-254.事后從美占區(qū)向蘇聯(lián)移交賠償物資的活動也沒有真正停止。④據(jù)美國軍政府報告,1946年有4萬噸設備從美國占領區(qū)移交出去,其中3.9萬噸交給了蘇聯(lián)。[ 英 ]邁克爾·鮑爾、費約翰·梅爾:《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第263頁注釋。斯米爾諾夫也認為,克萊宣布停止拆除對賠償工作影響不大。⑤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806.

    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這次沖突的爆發(fā)雖然帶有很大偶然性,卻因1946年上半年歐洲政治形勢緊張和經(jīng)濟形勢惡化推動了美蘇在賠償問題上走向分裂的進程,這是從美國提出美英占領區(qū)合并的問題開始的??巳R關于建立統(tǒng)一管理機構(gòu)的主張在美國內(nèi)部引起不同反響,凱南、墨菲等人認為蘇聯(lián)實際上已經(jīng)完全控制了東歐和德國東區(qū),并且正在努力獲取更多利益,建立中央經(jīng)濟機構(gòu)只能對蘇聯(lián)有利,為其在西部地區(qū)發(fā)揮影響力提供機會。副國務卿艾奇遜(D.G.Acheson)和克萊頓(W.L.Clayton)雖然贊成凱南等人的分析,但他們認為德國西部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非常需要東部地區(qū)的原材料和食物,他們并不準備放棄東歐和德國東區(qū),更不愿讓美國承擔分裂的責任。國務卿貝爾納斯對此猶豫不決,他不想在德國問題上逼迫蘇聯(lián)與美國攤牌。⑥[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第159頁;第158——159頁。面對各種意見分歧,5月26日克萊向美國政府建議,為解決經(jīng)濟統(tǒng)一問題,在全德建立類似美占區(qū)州總理會議的臨時政府;如果近期還無法在盟國之間達成協(xié)議,則爭取首先實現(xiàn)美占區(qū)與英占區(qū)的合并。⑦Clay,Decision in Germany,p.165;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56-57.這就是所謂雙占區(qū)(Bizone)問題的由頭。

    蘇聯(lián)雖然對克萊5月3日的聲明表示不滿和反對,但并沒有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蘇占區(qū)的政治主管,謝苗諾夫在報告中一方面談到美國對德政策發(fā)生了變化,“目的性和攻擊性更強”,賠償問題造成“我們與美國關系的緊張”,另一方面認為在德國問題上持“最反動立場的”是英國,美國人在管制委員會扮演著蘇英之間“友好調(diào)停人”的角色。美國雖然把經(jīng)濟統(tǒng)一作為賠償?shù)那疤釛l件,但已經(jīng)準備好了作為賠償企業(yè)的清單,似乎很快就會提供這些清單。⑧АВПРФ,ф.082,оп.30a,п.155,д.3,л.64-87;оп.30,п.134,д.66,л.16-8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81-499、500-504.蘇聯(lián)外交部對美國做此決定后出現(xiàn)的新情況顯然也沒有充分理解。諾維科夫和斯米爾諾夫的報告認為,目前的分歧只是對波茨坦協(xié)定有關條款的理解問題,蘇聯(lián)需要作出說明和解釋,并在報紙上批評美國。⑨АВПРФ,ф.082,оп.30,п.130,д.29,л.106-1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58-561.還有兩個情況烘托了樂觀情緒:克萊關于暫停移交賠償設備的決定并沒有使工作完全停頓下來,因為管制委員會已經(jīng)確定的賠償物資不受此決定影響;⑩事實上,根據(jù)美國國務院的公報,從美英占領區(qū)向蘇聯(lián)運送的賠償物資直到1948年2月才完全停止。截至1946年底,95%已經(jīng)拆卸的設備運到了蘇聯(lián)。見Sutton,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1945——1965,pp.27-28。經(jīng)雙方占領當局的批準,美占區(qū)德國代表與蘇占區(qū)簽署了一個雙邊貿(mào)易的框架協(xié)議,跨區(qū)貿(mào)易談判如此活躍,似乎預示著統(tǒng)一經(jīng)濟管理的道路正在打通。?? 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1-42.占領國制定的德國的出口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當時德國出口的每噸煤為10.5美元,而國際市場價格是25——30美元。到1947年底德國西部地區(qū)出口2 500萬噸煤的外匯損失近2億美元。難怪有人認為,這種強制性的貿(mào)易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賠款。[ 德 ]維爾納·阿貝爾斯豪塞:《德國戰(zhàn)后經(jīng)濟史》,第555——556頁。

    由于對情況的嚴重性估計不足,莫斯科的反應顯示出強硬姿態(tài)。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于6月13日做出了關于德國問題的決議,其要點如下:試圖把德國變成一個農(nóng)業(yè)國家的觀點是錯誤的;德國應該是統(tǒng)一的和民主的國家;必須在魯爾地區(qū)建立四國的聯(lián)合管制機構(gòu),并保證蘇聯(lián)將從這里得到賠償;簽署對德和約前必須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德國政府,作為過渡措施,不反對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蘇聯(lián)必須從德國得到100億美元的賠償,其中包括設備和現(xiàn)有產(chǎn)品;蘇聯(lián)占領軍在德國駐扎的目的之一就是確保賠償供應;蘇聯(lián)懷疑在德國建立聯(lián)邦制國家建議的合理性,但如果這是全民投票的結(jié)果,蘇聯(lián)也不反對。①РГАСПИ,ф.17,оп.162,д.38,л.115-117//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294-296.這個成為此后蘇聯(lián)對德政策基調(diào)的決議,表現(xiàn)出蘇聯(lián)領導人在德國問題上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②唯一對局勢感到擔憂的是副外長李維諾夫,他在6月18日對美國駐莫斯科記者發(fā)表談話時說,目前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因為東西方的分歧過于深刻;分歧的原因是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而和平共處的基礎是大國之間的和解。見FRUS,1946,Ⅴol.6,Eastern Europe;The Soviet Union,Washington,D.C.:GPO,1969,pp.763-765。盡管李維諾夫聲明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兩個月后他還被解除了職務。見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49-50、806-807。這種心態(tài)與此時西方國家的擔憂和疑慮形成鮮明對照。早在1946年初美國政府中的右翼勢力就認定蘇聯(lián)將要“擴張”,到5月英法政府也開始感到憂慮了。英國外交大臣貝文(E.Bevin)給內(nèi)閣的文件中寫道:“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已經(jīng)復蘇的德國與俄國聯(lián)手,或是處于俄國的掌控之下。”③Alan Bullock,Ernest Bevin:Foreign Secretary 1945——1951,New York,London:W.W.Norton & Company,1983,p.267.法國外長比多(G.Bidault,又譯皮杜爾)則對美國人講,他擔心“在協(xié)和廣場出現(xiàn)哥薩克的可能性”④FRUS,1946,Vol.2,p.204.。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lián)重提已被波茨坦會議否定的100億美元賠償?shù)恼f法,又堅持西方盟國一再堅決反對的在德國西區(qū)收取“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做法,本以為會迫使美國做出讓步,沒想到卻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引起軒然大波。

    1946年7月9日和10日,莫洛托夫在巴黎外長會議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兩個高調(diào)聲明,不僅內(nèi)容與政治局的決議完全相同,文字也是經(jīng)過斯大林親自修改和批準的。⑤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6 год,с.233-237、238-241;АВПРФ,ф.06,оп.8,п.31,д.481,л.1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20.為了進一步向美國施加壓力,7月12日《真理報》 發(fā)表了《克萊將軍的非法行為》 的長篇文章,指責美英錯誤地理解了波茨坦會議關于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原則,停止拆除賠償設備的行動破壞了波茨坦會議關于賠償問題的決議。⑥Правда,12 июля 1946,3-й стр.

    蘇聯(lián)的聲明在西方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強烈反應。美、英、法以及德國西部地區(qū)的社會輿論普遍指責蘇聯(lián)一方面在其占領區(qū)采取高壓手段實現(xiàn)政治控制和經(jīng)濟賠償,一方面卻呼吁德國統(tǒng)一和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甚至一反常態(tài)要求提高德國的工業(yè)水平,特別是對蘇聯(lián)重提100億美元的賠償,感到驚訝和憤怒。⑦АВПРФ,ф.082,оп.30-б,п.158,д.2,л.20-4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9-669.美國政府則立即開始考慮反制措施。7月11日,貝爾納斯向盟國提出了將西方盟國占領區(qū)合并的建議,其目的就是為了加速經(jīng)濟上的統(tǒng)一。⑧7月18日克萊接到華盛頓的指示,要求各占領區(qū)在經(jīng)濟上加強合作與交流,以改善經(jīng)濟狀況。為此似乎需要在經(jīng)濟部門做出一些行政安排,但只有在四個占領區(qū)都加入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提出建立中央行政部門的建議。Clay,Decision in Germany,pp.165-166。對此尚不知情的莫洛托夫在12日與貝爾納斯會談時還在幻想美國會在壓力下做出讓步,他按照斯大林的旨意提出,只要盟國同意蘇聯(lián)在一定時間內(nèi)得到100億美元的賠償,同時保證讓蘇聯(lián)參與對包括魯爾地區(qū)在內(nèi)的德國經(jīng)濟的聯(lián)合控制,蘇聯(lián)就可以接受美國關于薩爾地區(qū)(劃給法國)的建議,并執(zhí)行波茨坦關于將德國作為經(jīng)濟統(tǒng)一體的決定。⑨АВПРФ,ф.06,оп.8,п.2,д.10,л.22-2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2-644,斯大林給莫洛托夫的指示見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289。當然,這只能是幻想。

    7月17日,英占區(qū)司令官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原普魯士的萊茵省北部將與威斯特伐利亞省合并,蘇聯(lián)在柏林代表團的擔心和警告——魯爾將成為西方集團經(jīng)濟基地,就要變成現(xiàn)實了。①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4.7月20日,美國正式向盟國管制委員會提出美英占領區(qū)合并的方案。此前英國已表示可以接受這個建議,而美國同意將薩爾劃歸法國也堵住了巴黎的嘴。7月30日,英國政府宣布同意與美占區(qū)合并。②[ 美 ]威廉·哈代·麥克尼爾:《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沖突(1941——1946 年)》(下),第1113——1115頁;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49-50。美英打出的一套“組合拳”令莫斯科有些手忙腳亂。顯然是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7月20日管制委員開會,索科洛夫斯基竟然回避對美國提案的立即討論。③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4-65.10天以后,即英國表示愿意成立雙占區(qū)的當天,蘇聯(lián)才提出新的主張。索科洛夫斯基在管制委員會發(fā)言,批評美國的建議違背波茨坦會議精神,無助于實現(xiàn)德國經(jīng)濟統(tǒng)一,忽視了德國的政治統(tǒng)一,其結(jié)果可能會造成分裂局面;而蘇聯(lián)的政策是堅決遵守德國政治和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原則,支持促進各區(qū)之間交流的任何措施。索科洛夫斯基主張盡快建立一個全德中央行政機構(gòu),首先可以成立一個專門機構(gòu)以促進占領區(qū)之間的貿(mào)易。④FRUS,1946,Vol.5,pp.585-586.還有消息透露,科爾帕科夫表示蘇聯(lián)“愿意修改工業(yè)水平協(xié)議”,以提高德國工業(yè)水平換取從當前產(chǎn)品中提取賠償。⑤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p.19-20.寧可接受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建議(這與莫洛托夫的高調(diào)聲明可以吻合),也不能讓美英占領區(qū)合并,這表明莫斯科實際上開始退縮了,盡管嘴上還很強硬。對此,克萊和在柏林的美國人滿懷希望,反應積極,但華盛頓態(tài)度冷漠。⑥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74-75、276;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p.19-20.

    不顧蘇聯(lián)政府的反對,美英政府加快了兩區(qū)合并的速度。8月9日,成立了兩區(qū)管制委員會。8月20日,美國和英國占領當局指示兩個區(qū)的土地委員會參與合并計劃的具體制定。⑦Белецкий В.Н.За столом переговоров.Обсуждение германских дел на послевоенных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вещаниях и встречах,Москва:Полиеиздат,1979,с.36.8月23日,英占區(qū)軍政府頒布法令,將北萊茵省和威斯特伐利亞省合并為新的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⑧Military Government Gazette Germany - British Zone of Control,https://www.lwl.org/westfaelische-geschichte/que/normal/que1167.pdf,2021年8月4日訪問。從而徹底打破了蘇聯(lián)關于對魯爾地區(qū)實行國際共管的計劃。9月3日,農(nóng)業(yè)、工業(yè)、運輸?shù)?個兩區(qū)行政機構(gòu)被批準成立。9月5日,美英就兩區(qū)經(jīng)濟合作原則和建立雙占區(qū)經(jīng)濟委員會達成協(xié)議。⑨Белецкий За столом переговоров,с.36.在這一切行動完成后,9月6日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發(fā)表演說,全面闡述了美國對德國的政策。談到賠償問題時,貝爾納斯明確表示美國不贊成把現(xiàn)有產(chǎn)品作為賠償,批評盟國管制委員會未能采取必要措施保證德國成為統(tǒng)一經(jīng)濟體,要求上調(diào)德國工業(yè)水平計劃以使德國經(jīng)濟自給自足。至于美英占領區(qū)的合并,貝爾納斯強調(diào),“如果不能確保完全統(tǒng)一,我們將竭盡全力確保最大程度的統(tǒng)一”⑩[ 英 ]邁克爾·鮑爾、弗約翰·梅爾:《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第225頁;Paterson,Soviet-American Confrontation,pp.256。。無論歷史學家對這個演說的總體評價存在怎樣的分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標志著對美國早期對德懲罰性政策和JCS——1067指令的修正,也是對莫洛托夫聲明的回應。

    這樣,美蘇兩國的對德政策都呈現(xiàn)出明顯的反向變化。蘇聯(lián)由主張削弱德國轉(zhuǎn)向呼吁德國復興——盡管具有濃厚的策略色彩;美國則由主張“統(tǒng)一德國經(jīng)濟”轉(zhuǎn)向“統(tǒng)一西占區(qū)經(jīng)濟”——盡管表面上是一種退卻。面對美國的“新方針”,已到巴黎準備出席外長會議的莫洛托夫十分緊張,9月8日要求各有關部門在兩天內(nèi)拿出分析意見,9月12日又在大使館組織代表團成員進行討論。①АВПРФ,ф.06,оп.8,п.30,д.464,л.42、44-4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93、81.雖然所有的報告都一致認定貝爾納斯的演說是針對蘇聯(lián)的,但看法各異,分歧很大。②АВПРФ,ф.0431,оп.2,п.11,д.48,л.73-74、75-77、85-86;ф.06,оп.8,п.30,д.464,л.26-3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94-695、695-697、697-699、699-703.文件集編者透露,檔案館中保存的書面報告共有10份之多,雖然發(fā)表出來的只有4份。結(jié)果,莫洛托夫除了9月17日發(fā)表了一個關于波蘭西部邊界問題的聲明外,③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6 год,с.188-191.蘇聯(lián)政府沒有任何公開的反應。不過,雙方的往來并沒有停止。從1946年9月到1947年初,美蘇在對德政策的溝通和爭論中存在著三條并行而相互關聯(lián)的線索:通過頻繁的非正式會談討論具體的賠償方案;關于如何處理雙占區(qū)問題和組建德國中央機構(gòu)的談判;關于簽訂德國非軍事化條約的交涉。

    在美蘇非官方的多次接觸中,似乎一度勾勒出在賠償問題達成妥協(xié)的輪廓??巳R和墨菲一如既往地推動與蘇聯(lián)就賠償問題達成協(xié)議,他們主張只要蘇聯(lián)接受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原則,在成立中央管理機構(gòu)和提高德國工業(yè)水平的情況下,可以答應從現(xiàn)有產(chǎn)品中提供賠償,但需在德國工業(yè)全面恢復之后,這大概要在5年之后。對此,頂替科爾帕科夫與克萊談判的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主官(朱可夫已奉命回國)索科洛夫斯基表示歡迎,他希望繼續(xù)以這種非正式的方式與美國接觸。在給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報告中,索科洛夫斯基指出,賠償問題應該在全德范圍內(nèi)得到解決,而克萊的建議是朝著努力解決賠償問題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④АВПРФ,ф.07,оп.11,п.13,д.176,л.6-8;ф.059,оп.16,п.46,д.294,л.228-23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144-146、165-167.ГАРФ,ф.р-7317,оп.4,д.84,л.88-105//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339-357.由于原料供應和運輸系統(tǒng)的問題,科爾帕科夫也對蘇占區(qū)的經(jīng)濟能否“自給自足”表示懷疑。見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37。。然而,美蘇雙方畢竟隔閡已深,而雙方第一線官員達成的妥協(xié)也沒有得到各自政府的認可。⑤R.Harrison Wagner,“The Decision to Divide German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24,№2(June 1980),p.186;АВПРФ,ф.7,оп.19,п.19,д.236,л.65,轉(zhuǎn)引自 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21。談判很快就擱淺了。首先是美國不顧蘇聯(lián)的反對,11月19日獨自在美占區(qū)頒布了“去卡特爾化”法令。⑥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97.接著是克萊與索科洛夫斯基在提高德國工業(yè)水平的幅度上發(fā)生爭執(zhí),⑦Laufer,“Stalin and German Reparation”,pp.20-21.然后是12月蘇聯(lián)拒絕提供蘇占區(qū)的賠償數(shù)據(jù),引起美方強烈不滿。⑧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2.1947年1月9日美英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的代表宣布,如果蘇聯(lián)不提供蘇占區(qū)的賠償數(shù)據(jù),他們將無法提供有關經(jīng)濟問題的報告。⑨АВПРФ,ф.082,оп.34,п.154,д.84,л.13-1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21-223.這就意味著討論賠償問題的管制委員會工作將被迫擱置。1月16日蘇占區(qū)在新聞里播放了索科洛夫斯基的聲明,其中說到蘇占區(qū)的工業(yè)水平應提高2——3倍。此事又引起轟動,克萊指責這樣做推翻了盟國以前商定的標準,是蘇聯(lián)“在德國問題上采取單邊行動的新政策的開始”⑩АВПРФ,ф.082,оп.34,п.154,д.84,л.49-5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25、706.。2月8日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專家組得出結(jié)論:美英對德政策的目標是保存德國的軍事潛力,并作為軍事集團的基礎,致力于反對蘇聯(lián)。?? АВПРФ,ф.082,оп.34,п.146,д.8,л.146-14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66-269.這與 9 月 27 日諾維科夫報告的結(jié)論完全一致。АВПРФ,ф.06,оп.8,п.45,д.759,л.21-39//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312-322。

    美國提出的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和美英占領區(qū)合并的主張是對蘇聯(lián)賠償政策和目標致命的沖擊。9月12日,即在貝爾納斯講話后幾天,第一個獨立的兩區(qū)聯(lián)合機構(gòu)——工商業(yè)經(jīng)濟委員會辦公室便建立起來。①Белецкий За столом переговоров,с.41.對于兩區(qū)合并的目標,美國駐徳軍政府經(jīng)濟主管德雷伯(W.H.Draper)10月11日在雙占區(qū)經(jīng)濟執(zhí)行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說,美國希望通過兩區(qū)合并來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完全統(tǒng)一,如果可能也讓蘇占區(qū)和法占區(qū)加入,隨后將建立臨時政府,但他警告德國人不要過早地進行政治試驗。②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82,pp.112-113.克萊雖然試圖利用蘇聯(lián)對賠償?shù)男枨笠T蘇聯(lián)同意實現(xiàn)經(jīng)濟統(tǒng)一,③克萊的本意如他的政治顧問墨菲所說,利用建立統(tǒng)一經(jīng)濟管理機構(gòu)的機會,“在蘇占區(qū)引入民主的方式”,見FRUS,1946,Vol.5,pp.621-625。但他也完全清楚這里存在的政治風險。在11月應國務卿請求所寫的關于德國問題的全面分析報告中,克萊提出,如果政治統(tǒng)一被證明不可能沿著民主路線進行,那么為賠償而進行的生產(chǎn)將會停止,也就不應該考慮批準為賠償而生產(chǎn)的經(jīng)濟統(tǒng)一計劃了。④Jussi M.Hanhim?ki and Odd Arne Westad,The Cold War,A History in Documents and Eyewitness Account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p.90-94.由于擔心蘇聯(lián)的影響會支配統(tǒng)一后的德國,美國政府寧愿看到德國分裂。9月15日國務院德國政策委員會建議:如果蘇聯(lián)在統(tǒng)一的問題上“繼續(xù)拖延”,美國就“應該與英國人,如有可能與法國人一起,尋求德國西部的統(tǒng)一,并恢復該地區(qū)的經(jīng)濟”,即使這意味著“將德國分裂為東西部兩個國家”。這種論調(diào)在華盛頓頗有和聲。⑤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p.76-77.美國駐蘇大使史密斯(Smith)也認為,蘇聯(lián)正在尋求一切機會在加強控制東部的同時破壞西部的穩(wěn)定,“如果有必要,我們必須準備接受德國東西部地區(qū)的進一步分離”,這是不可避免的。⑥FRUS,1947,Vol.2,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Germany and Austria,Washington,D.C.:GPO,1972,pp.139-142.英美之間從1946年7月開始的交涉,經(jīng)過長時間談判終于有了結(jié)果。12月2日貝爾納斯和貝文繞過管制委員會簽署了兩區(qū)合并協(xié)議,雙占區(qū)將于1947年1月1日正式建立。⑦FRUS,1946,Vol.5,pp.578-580、589-590、594-595、606-607、613-621、635-640、644-648.

    雙占區(qū)建立的初始和主要動機是盡快恢復德國經(jīng)濟,以減少美英兩國占領費用和經(jīng)濟補貼,但其直接后果就是免除或減少了德國西區(qū)的賠償義務——這里當然包括對蘇聯(lián)的賠償,而客觀上也加劇了德國走向分裂的步伐。這一點蘇聯(lián)人當然看到了。索科洛夫斯基12月報告說:為維持西區(qū)的經(jīng)濟,“盟國被迫以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美英每年大約要支付1.5億和3億美元。而在蘇占區(qū),已有3 316家企業(yè)因賠償而被拆除運往蘇聯(lián),價值約15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建立統(tǒng)一的經(jīng)濟政策,制定單一的進出口計劃,必然對蘇聯(lián)不利。因此,由于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工作(在蘇聯(lián)的反對下)受挫,美英正在努力與蘇占區(qū)脫鉤。⑧ГАРФ,ф.р-7317,оп.4,д.84,л.88-105//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339-357.蘇聯(lián)外交部美國司在分析美國對德政策的報告里指出,美英占領區(qū)經(jīng)濟協(xié)定的簽訂,“是德國分裂的第一步”⑨АВПРФ,ф.06,оп.9,п.47,д.692,л.191-211//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468-482.。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于是,在堅決反對成立雙占區(qū)的同時,蘇聯(lián)采取了積極推動中央行政機構(gòu)建立的行動。

    首先看到這一機會的是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領導人烏布利希(W.Ulbrich),他在1946年9月26日簽署了一項給蘇聯(lián)占領當局的備忘錄,建議成立在蘇聯(lián)領導下的德國中央經(jīng)濟計劃管理機構(gòu),逐步將經(jīng)濟領導權移交給德國人。10月6日謝苗諾夫向外交部建議,接受烏布利希的要求,因為在占領區(qū)建立德國政府勢在必行,這也是為統(tǒng)一社會黨獲取管理國家經(jīng)驗、進一步組建全德政府的必要步驟。⑩АВПРФ,0457-а,оп.4,п.20,д.52,л.297-29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124-126.10月10日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提出建立德國中央工業(yè)委員會的建議,并于11月14日提交管制委員會。①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65.1947年1月21日蘇聯(lián)財政部長茲韋列夫(А.Г.Зверев)和駐德軍事機關財政部主任馬列金(П.А.Малетин)聯(lián)名向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報告,鑒于西方盟國堅持要在管制委員會下建立全德統(tǒng)一的銀行機構(gòu),他們建議,如能保障完全支付蘇聯(lián)的占領費用和對蘇賠款,可以考慮接受這一主張。②АВПРФ,ф.06,оп.9,п.48,д.704,л.7-13//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26-228.1月27日,諾維科夫和斯米爾諾夫在擬定的給外長會議蘇聯(lián)代表團指示草案中指出,目前在德國還沒有條件建立中央政府,可以向管制委員會建議立即著手組建德國中央行政機構(gòu),規(guī)定其任務和權利范圍。③АВПРФ,ф.0431,оп.4,п.5,д.17,л.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36-237.1月29日,莫洛托夫向斯大林呈送了蘇聯(lián)關于德國中央行政機構(gòu)和國家組織的草案。④АВПРФ,ф.0431,оп.4,п.5,д.17,л.2-5//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43-244.1月31日斯大林對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領導人的談話,反映了此時蘇聯(lián)的心態(tài)和策略:單純的經(jīng)濟聯(lián)合就只能是占領者的聯(lián)合;中央政府建立得越快,德國恢復也就越快;德國聯(lián)合的口號應當在你們手里;如果不能在短時期內(nèi)爭取建立中央政府,就需要在蘇占區(qū)里聯(lián)合起來。⑤РЦХИДНИ,ф.17,оп.128,д.109 1,л.43-54//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1994,№4,с.35-41.于是,2月25日索科洛夫斯基在管制委員會發(fā)表聲明,嚴厲批評了英美占領區(qū)合并的做法和西方的聯(lián)邦化統(tǒng)一方案。聲明指出,德國必須是一個承擔賠償義務的民主國家,“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而不是在英美兩區(qū)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錯誤概念的基礎上,我們才能也必須毫不遲疑地將德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統(tǒng)一付諸實施”⑥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год,Часть вторая,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2,с.416-422.。

    到1947年3月國際局勢愈發(fā)緊張,英國無力應對希土危機,“邀請”美國干預歐洲事務,而顯示美國進入歐洲決心的杜魯門主義在國會順利通過,則表明政治右傾在美國已成大勢所趨,軍人出身的馬歇爾接替貝爾納斯出任新國務卿,似乎也象征著美國對外政策將走向強硬。⑦馬歇爾1月上任后便開始為莫斯科會議做準備,在安排代表團人選時,馬歇爾邀請了幾位對蘇關系的“鷹派”人物:杜勒斯(J.F.Dulles)、參議員范登堡(A.H.Vandenberg)、波倫和前駐蘇大使史密斯等人。Philip Zelikow,“George C.Marshall and the Moscow CFM meeting of 1947,”Diplomacy and Statecraft,Vol.8,№2(July 1997),p.103。就連一向主張與蘇聯(lián)合作的克萊,也對“共產(chǎn)主義的快速滲透”提出了警告。⑧[ 美 ]梅爾文·P.萊弗勒:《權力優(yōu)勢:國家安全、杜魯門政府與冷戰(zhàn)》,第206——207頁。在德國問題上,當美國決策者終于意識到歐洲的生存取決于德國的經(jīng)濟復蘇時,美國對德政策的“摩根索陰影”開始徹底消除。美蘇關于賠償問題毫無進展的長期爭論消磨了所有人的信心,甚至美國駐德軍政府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創(chuàng)造一個“我們自己的鐵幕”的聲音。⑨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276.在這種劍拔弩張氣氛中開幕的莫斯科外長會議,終于使美蘇在賠償問題上分道揚鑣了。

    四 美蘇在賠償問題上分道揚鑣(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

    蘇聯(lián)為召開莫斯科會議做了精心的、充分的準備。早在1947年1月6日部長會議就命令莫斯科市組成專門的政府委員會,負責從酒店安排到通訊聯(lián)絡的會務工作。外交部還組織了政治和組織委員會,負責準備各種材料和談判方案。宣傳和輿論工作也在年初就開始布置了。⑩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703、70-71.莫洛托夫甚至準備了蘇聯(lián)一直避而不談的有關蘇占區(qū)的各方面信息,如設備拆除和所得賠償數(shù)額、占領軍人數(shù)、占領費用、貨幣發(fā)行、戰(zhàn)俘處理等等。莫洛托夫在給斯大林的報告中提出,只要西方盟國承認蘇聯(lián)的賠償要求,就可以提供這些“真實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①АВПРФ,ф.0431,оп.4,п.5,д.20,л.125-12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85-289.3月8日,莫洛托夫還向斯大林報告了會議議程以及蘇聯(lián)在所有涉及德國問題上的立場和應對方案。②АВПРФ,ф.0431,оп.4,п.4,д.12,л.1-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289-295.莫斯科外長會議是四大國討論德國問題時間最長、涉及問題最全面的一次會議,共舉行了43次正式會議,4次閉門會議,還有一系列雙邊會談,僅部長級全體會議就占用了134小時55分鐘,會議編寫的文件多達157份。③Белецкий За столом переговоров,с.45-46.蘇聯(lián)對這次會議充滿了希望,結(jié)果卻大失所望。

    根據(jù)莫洛托夫3月8日給斯大林的報告、科瓦利3月11日起草的準備提交外長會議的管制委員會關于德國賠償問題的決議草案④АВПРФ,ф.0431,оп.4,п.7,д.33,л.16-19//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300-302.、莫洛托夫和維辛斯基在會議期間的發(fā)言和聲明,⑤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год,Часть первая,Москв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2,с.412-433、437-442、457-470、473、479-520、529-530.以及外交部給蘇聯(lián)代表團的指示,⑥АВПРФ,ф.0431,оп.4,п.4,д.12,л.81-88、8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322-328、330-331.可以歸納出蘇聯(lián)在會議上提出的有關賠償問題的各項要求和建議。然而,會議一開始就陷入了蘇英代表之間的激烈爭吵,接著是蘇美代表之間的直接對陣,除了在個別條款上互有讓步外,一個半月下來,最終也沒有在任何一個重要的和有意義的問題上達成協(xié)議。⑦以下關于蘇聯(lián)的要求和建議摘自上面所引檔案文獻,不再出注。

    關于賠償計劃的執(zhí)行問題。蘇聯(lián)堅決要求會議通過一項決議,確認蘇聯(lián)有權從德國得到100億美元(按1938年的世界價格計算)的賠償,包括從西部地區(qū)運往蘇聯(lián)的工業(yè)設備和現(xiàn)有產(chǎn)品;西部地區(qū)運往蘇聯(lián)和其他國家的設備拆除工作應在1948年7月1日以前完成,⑧根據(jù)美國軍政府的報告,截止到1947年3月底,美占區(qū)運往蘇聯(lián)的賠償設備為66 981噸,價值4 524.6萬馬克,按戰(zhàn)前官方匯率計算約1 800萬美元(Sutton,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1945——1965,p.28)。莫洛托夫在莫斯科會議上宣布,到 1947 年 1 月 1 日,蘇聯(lián)從西部地區(qū)得到的賠償物資只有 1 250 萬美元(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 год,Часть первая,с.429)。需要說明的是,蘇聯(lián)是按照戰(zhàn)后市場匯率計算(1∶3.5)的,實際上按照馬克計算的價值與美國提供的數(shù)字相差無幾。問題是,根據(jù)管制委員會通過的計劃,西部地區(qū)應該交付蘇聯(lián)的賠償總額為4.5億馬克,合1.8億美元(ГАРФ,ф.р-7317,оп.4,д.20,л.252-254//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406-408),也即是說,到莫斯科會議時,該計劃只完成了10%。所以,蘇聯(lián)的要求就是必須在15個月內(nèi)完成剩余的90%的賠償計劃。而蘇占區(qū)的拆除工作必須在1947年7月1日以前完成(后同意清理德國軍事工業(yè)潛力的計劃可以稍微推遲);整個賠償計劃必須在10年以內(nèi)完成(后延長到20年);為提高德國的賠償能力,建議修改1946年3月的賠償計劃,將德國工業(yè)水平平均增長20%,鋼的年產(chǎn)量達到1 000萬——1 200萬噸。鑒于西方不同意現(xiàn)有產(chǎn)品賠償,蘇聯(lián)代表強調(diào)雅爾塔會議認可的有三種賠償形式:工業(yè)設備、現(xiàn)有產(chǎn)品和使用德國勞工。波茨坦會議雖然集中討論的是拆除設備問題,但是并沒有反對從現(xiàn)有產(chǎn)品中進行賠償。總之,用莫洛托夫非常生硬的話說,“對蘇聯(lián)而言,不解決賠償問題就不可能解決德國問題”。此外,為了加強賠償工作,蘇聯(lián)還要求立即恢復聯(lián)合賠償委員會的工作。

    美國對賠償問題也給予極大關注?!拌b于賠償問題在即將召開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可能具有的特殊重要性”,杜魯門決定將有關賠償程序的“所有權力和責任”集中交給國務卿馬歇爾,而派專門負責賠償事務的波利作為特別顧問隨行。⑨FRUS,1947,Vol.2,pp.1104-1105.但美國堅決反對給與蘇聯(lián)100億美元的賠償,指出這已經(jīng)是被波茨坦會議否定的方案。⑩АВПРФ,ф.06,оп.9,п.47,д.692,л.191-211//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468-482.美國堅持的賠償方針也與蘇聯(lián)不同,即在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原則下,除了設備拆除和作為交換給與蘇聯(lián)的賠償物資,整個賠償計劃必須在德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國際收支平衡后才能執(zhí)行。也就是說,現(xiàn)有產(chǎn)品根本不能列入賠償范圍。為此,國務院在制定方案時,刪掉了美國軍政府關于在提高德國工業(yè)水平的條件下允許從現(xiàn)有產(chǎn)品中進行賠償?shù)慕ㄗh。①Merrill(ed.),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Vol.3,pp.363-368;Ostermann,Between Containment and Rollback,p.78.在會議的第一和第二階段,爭論的中心都是賠償問題,重點是現(xiàn)有產(chǎn)品問題。②關于會上的爭論,詳見 FRUS,1947,Vol.2,pp.257-265;Merrill(ed.),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Vol.3,pp.400-401。在3月22日的私下會談中,當貝文問到波茨坦賠償協(xié)定是否完全取代了雅爾塔協(xié)議,并詢問美國對拒絕從現(xiàn)有生產(chǎn)中支付賠償?shù)牧龅降子卸嗝磮远〞r,馬歇爾告訴他,“波茨坦協(xié)定完全取代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賠償?shù)谋硎觥薄C绹韴F目前認為“不做任何讓步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與賠償有關的方面”,即使波茨坦會議有過讓步。③FRUS,1947,Vol.2,pp.273-275、299-301.談判進行得很艱難,僵持到最后階段時,馬歇爾向杜魯門報告說,美國代表團是否可以做一點讓步,可以考慮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賠償,但前提條件是在德國民主政府下“擁有有效的人權和基本自由保障”以及不增加占領國的經(jīng)濟負擔。④FRUS,1947,Vol.2,pp.289-291、295-297、298-299.杜魯門4月1日回電,要求馬歇爾采取毫不妥協(xié)的立場。美國代表團當天便拒絕再討論賠償問題。⑤FRUS,1947,Vol.2,pp.301-303、303-304.

    關于經(jīng)濟統(tǒng)一原則和雙占區(qū)問題。莫洛托夫指出,英美占領區(qū)的合并造成了德國的分裂,違背了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原則,特別是沒有考慮在此區(qū)域履行賠償義務。因此,該協(xié)議的基礎是錯誤的,必須廢除。蘇聯(lián)建議在德國建立幾個中央經(jīng)濟部門,在保證經(jīng)濟統(tǒng)一原則的同時,必須解決賠償問題。針對蘇聯(lián)對雙占區(qū)的指責,美國在會上答復說,兩區(qū)協(xié)議正是“由于未能將德國作為一個經(jīng)濟單位而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混亂迫使美國和英國簽訂的”⑥FRUS,1947,Vol.2,pp.325-328.。馬歇爾在討論中從6個方面為美國的兩區(qū)合并協(xié)議做了長篇辯護,強調(diào)“解決德國問題的關鍵是經(jīng)濟聯(lián)合”,認為這對占領的成功和未來世界的和平至關重要,并再次邀請?zhí)K聯(lián)和法國在同一基礎上參與進來。為了表明美國決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馬歇爾完全是按照事先準備好的發(fā)言稿宣讀的,時間之長(含翻譯)以至“連莫洛托夫都坐不住了”⑦FRUS,1947,Vol.2,pp.255-257。莫洛托夫在外交談判中以堅韌和耐心著稱,以至羅斯福給他起了一個綽號——“石臀”。見Печатнов На этом вопросе,с.99-100。。在3月31日關于經(jīng)濟和政治統(tǒng)一的最后討論中,馬歇爾堅持,無論如何,在“經(jīng)濟和政治統(tǒng)一真正建立起來之前”,任何賠償計劃都不會生效。⑧FRUS,1947,Vol.2,pp.298-299.

    關于德國臨時政府的組織形式和國家制度。蘇聯(lián)的方案是:作為建立德國臨時政府的第一步,應根據(jù)波茨坦會議的決定,建立德國中央財政、工業(yè)、運輸、通訊和外貿(mào)等行政部門;指示控制委員會在民主黨派、自由工會和其他反納粹組織以及各州代表的參與下制定一部臨時民主憲法;根據(jù)德國臨時憲法舉行選舉,選舉后應成立德國臨時政府。至于德國的國家制度,蘇聯(lián)反對美國的聯(lián)邦制方案,建議通過全民投票的方式選舉在管制委員會直接監(jiān)督下的中央政府。核心問題是中央政府必須履行包括賠償義務在內(nèi)的所有義務,所以權力必須集中。美蘇都不反對在德國建立中央行政機構(gòu),關鍵問題是蘇聯(lián)主張中央集權制而美國和英國都主張聯(lián)邦制。在4月8日的討論中,馬歇爾解釋說,美國希望避免建立一個可能很容易轉(zhuǎn)化為專制政府性質(zhì)的中央政府。莫洛托夫說,這個問題可以交給德國人民通過投票來選擇。貝文堅決反對,他回顧說,德國人民在不久前曾兩次“支持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德國”。由于爭執(zhí)不下,會議放棄了這個話題。接下來在關于臨時政府的討論中,美國、英國和法國代表團同意,除了明確授予中央政府的權力外,所有權力都應歸屬州。莫洛托夫堅持認為,中央政府有權承擔起履行德國對盟國義務的責任。雖然莫洛托夫同意刪去“安全警察”權力一條,但在保留給中央政府權力的問題上各方立場分歧很大,最后也因無法達成協(xié)議而擱置。①FRUS,1947,Vol.2,pp.313-315、317-319.在后來美英之間關于雙占區(qū)經(jīng)濟管理的談判中,墨菲把美國對建立嚴格的中央控制的德國經(jīng)濟的擔心表達得非常清楚:“這看起來像是在直接引入社會主義控制,為兩區(qū)的完全社會化鋪平道路?!币奆RUS,1947,Vol.2,pp.909-911。

    關于魯爾工業(yè)區(qū)的地位問題。蘇聯(lián)堅持要求外長會議形成一項決定,對魯爾工業(yè)區(qū)實行國際監(jiān)督,由四大國共同控制;魯爾地區(qū)的工業(yè)除滿足德國經(jīng)濟需求外,必須用于賠償。對此,馬歇爾在4月11日的會議上說,美國贊成對包括魯爾工業(yè)區(qū)在內(nèi)的整個德國實行四方控制,但反對為魯爾區(qū)建立一種單獨的制度。美國認為,對整個德國實行國際控制的障礙是未能實現(xiàn)德國的經(jīng)濟統(tǒng)一;一旦實現(xiàn)經(jīng)濟統(tǒng)一,魯爾地區(qū)的問題就解決了。②FRUS,1947,Vol.2,pp.325-328.這個問題也沒有形成一致意見。

    波蘭西部邊界的劃分問題。斯大林對美國提出這個問題很惱火。蘇聯(lián)認為,波蘭的西部邊界(波德邊界)以及從割讓地區(qū)遷走德國人,都是在波茨坦會議上確定的,是“最終決定”,后來也得到了法國政府認可,因此不容更改。馬歇爾在4月9日發(fā)表了關于波德邊界的聲明,承認東普魯士南部和德國上西里西亞應該成為波蘭的領土,但要有充分的保障措施,以確保其煤炭和其他資源的可用性,幫助維持歐洲的經(jīng)濟。美國提議成立特別邊界委員會,以便修改波德邊界并作出適當?shù)慕?jīng)濟安排。莫洛托夫反駁說:波蘭西部邊界已是“永久邊界”,波蘭會就經(jīng)濟問題作出安排,并斷然拒絕了成立特別委員會的建議。隨后,美蘇就波茨坦會議是否最終確定了波德邊界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會談無果而終。③FRUS,1947,Vol.2,pp.320-323.

    德國非軍事化條約問題。蘇聯(lián)提出對美國的非軍事化條約草案必須進行實質(zhì)性修改,增加關于魯爾地區(qū)、去卡特爾化、民主化(如土地改革)等條款,結(jié)束占領的期限為40年,而不是美國建議的25年。占領德國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德國的非軍事化和民主化,并確保德國履行對盟國的賠償和其他義務,其中“賠償義務優(yōu)先于其他所有義務”。蘇聯(lián)還建議條約的名稱改為“關于德國非軍事化和防止德國侵略的條約”,由美蘇英法四國簽署。馬歇爾在4月15日的討論中反對蘇聯(lián)為非軍事化條約增加的一些與主題不相干的條款,認為這將“完全改變條約的范圍和目的”,況且在這些條款上存在很大的意見分歧,蘇聯(lián)把這些分歧引入討論,“實際上意味著沒有四方條約”。在莫洛托夫發(fā)表了長篇大論后,鑒于無法達成協(xié)議,馬歇爾建議“轉(zhuǎn)到下一個項目”④FRUS,1947,Vol.2,pp.334-336.杰卡諾佐夫早在1946年5月給斯大林的報告就指出,蘇聯(lián)不能接受美國提出的條約草案,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它完全沒有確保能夠繼續(xù)收到德國的賠償”。見АВПРФ,ф.06,оп.8,п.60,д.101 0,л.43-4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519-522。。

    在莫斯科會議期間,美國代表團內(nèi)部其實爭議非常激烈,經(jīng)濟專家一般都主張與蘇聯(lián)妥協(xié),但國務院的官員態(tài)度非常強硬,馬歇爾居中調(diào)解,經(jīng)過很大努力最后才拿出一個折中方案。然而,這一方案不僅沒有得到華盛頓的支持,也被蘇聯(lián)代表團所忽視??巳R的感覺是,“更可能的是,蘇聯(lián)代表團不希望在這次會議上達成任何真正的協(xié)議”⑤Clay,Decision in Germany,p.150.關于美國代表團內(nèi)部的爭議,參見Philip Zelikow,“George C.Marshall and the Moscow CFM meeting of 1947,”Diplomacy and Statecraft,Vol.8,№2(July 1997),pp.106-112。。 蘇聯(lián)當然希望會議能達成協(xié)議,只是要價太高,又不愿意做出讓步。

    綜上所述,莫斯科會議討論的所有議題,幾乎都牽涉到令人頭疼的賠償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會議一無所獲。①蘇聯(lián)外交部4月12日舉行記者招待會,維辛斯基在最后回答美國記者關于各方代表觀點難以協(xié)調(diào)的原因這一問題時說,記者們提出的問題和我的回答已經(jīng)表明,“分歧涉及賠償這樣一個主要問題”。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год,Часть первая,с.377-383。英國代表早就不耐煩了。貝文在會議結(jié)束前10天就抱怨說,他在莫斯科呆了4個星期,結(jié)果什么也沒有做,他已經(jīng)不關心會議接下來要討論什么了。②FRUS,1947,Vol.2,pp.313-315.法國和英國代表都無心戀戰(zhàn),急于回國,馬歇爾也感到“如此毫無成果的會議應該結(jié)束了”,只是不愿直說罷了。③FRUS,1947,Vol.2,p.351.美國人確實感到非常失望,在4月15日與斯大林的會談中,馬歇爾絲毫沒有掩飾這種情緒。反而是蘇聯(lián)人顯得比較沉得住氣,斯大林甚至勸說馬歇爾“不應悲觀”,這次會議只是試探性的,或許下一次會議就能取得成果。斯大林一再談到美國答應戰(zhàn)后繼續(xù)援助蘇聯(lián)(主要指貸款),卻遲遲沒有兌現(xiàn),最后又向馬歇爾表示蘇聯(lián)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開誠布公的”④АВПРФ,ф.06,оп.9,п.71,д.110 4,л.29-39,Севостьянов 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45——1948,с.406-413;FRUS,1947,Vol.2,pp.337-344.。由此看來,莫斯科會議的結(jié)局完全是斯大林意想不到的。1946年夏天的局面已經(jīng)很緊張,但蘇聯(lián)錯誤判斷形勢,重提100億美元的要求,結(jié)果是火上澆油。莫斯科會議本來是一次(甚至是最后一次)妥協(xié)的機會,但蘇聯(lián)反而進一步加碼,竟然提出了完成賠償?shù)臅r間表,看來是想作最后一搏。從斯大林談話的口氣看,蘇聯(lián)可能有些后悔,或許真的還期望有下一次解決賠償問題的會議。然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蘇聯(lián)人萬萬沒有想到,馬歇爾回國后一個多月,美國便啟動了一個為重振歐洲經(jīng)濟提供動力的歷史性項目——馬歇爾計劃。由于巴黎會談受挫,再加上莫斯科獲取的情報顯示美國本無意援助蘇聯(lián),斯大林在一怒之下做出了一個戰(zhàn)略性的錯誤決策——蘇聯(lián)及其控制的東歐國家宣布拒絕參加馬歇爾計劃。⑤關于蘇聯(lián)對馬歇爾計劃的立場和策略,國際學界有不同看法,筆者將專文討論這個問題。莫斯科的這一決定,其實正中美國人下懷。蘇聯(lián)主動與歐洲經(jīng)濟乃至世界經(jīng)濟體系脫鉤,不僅承擔了分裂歐洲的責任(從國際輿論角度看就是如此),給自己帶來一系列壓力和負擔,也為美國在德國賠償問題上采取單邊行動提供了機會和借口。馬歇爾計劃雖然是援助歐洲的計劃,但是正如希契科克所說,這一計劃“最直接的戰(zhàn)略性政治影響體現(xiàn)在美國對德政策上”⑥William I.Hitchcock,“The Marshall Pla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West”,in Melvyn P.Leffler,and Odd Arne Westad(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Vol.Ⅰ,Origi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p.166.。蘇聯(lián)最頭疼、最擔心的就是馬歇爾計劃把德國包括在內(nèi),盡管哈佛大學的講演沒有專門提到德國,但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馬歇爾早期規(guī)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尋找一種快速實現(xiàn)德國復蘇的方法,只是為了讓美國國會和歐洲公眾容易接受,才避免特別提出德國問題。⑦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151.很顯然,德國經(jīng)濟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必然使其在歐洲經(jīng)濟復興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⑧關于這方面的專門研究參見:Charles S.Maier and Gunter Bischof(eds.),The Marshall Plan and Germany:West German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New York and Oxford:Berg Publishers Limited,1991。美國國務院制定這一計劃的立場是:“歐洲的復興和德國的復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健全的德國經(jīng)濟不可能在一個一蹶不振的歐洲生存,就像沒有一個穩(wěn)定、民主的德國,歐洲的重建也不可能實現(xiàn)一樣?!雹酕RUS,1947,Vol.2,pp.1004-1005.實際上,馬歇爾計劃的出臺使美國擺脫了在對德占領政策上矛盾:既要盡快恢復雙占區(qū)的經(jīng)濟,又要完成雙占區(qū)的賠償計劃。而蘇聯(lián)拒絕參與這一計劃,確實為美國單獨處理德國西部地區(qū)的賠償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空間。

    現(xiàn)在輪到美國采取單邊行動了。1947年7月以后,關于德國工業(yè)水平計劃的討論只是美、英、法三國代表之間開展的業(yè)務,完全排除了蘇聯(lián)和管制委員會。①詳細情況參見 FRUS,1947,Vol.2,pp.986-1072。10月17日美英駐徳軍政府公布了西部地區(qū)拆除企業(yè)的最后清單,事前既沒有與蘇聯(lián)商量,事后也完全不理睬蘇聯(lián)的反應。②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p.177-178.同樣,德國賠償問題的討論和賠償物資的分配,也只在沒有蘇聯(lián)參與其中的盟國間賠償機構(gòu)(IARA)內(nèi)部進行。③詳細情況參見FRUS,1947,Vol.2,pp.1017-1047、1108-1116。該機構(gòu)于1945年12月21日成立,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成員除英美外,主要是西歐和英聯(lián)邦國家,東歐國家有阿爾巴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8月22——27日,美英法三國不顧蘇聯(lián)的抗議,單獨在倫敦舉行會議,討論雙占區(qū)工業(yè)水平和魯爾區(qū)礦山的管理和控制,并且發(fā)表了公報。美國國務院和戰(zhàn)爭部事先簽署的一項備忘錄指出,對于上述兩個問題,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投票權、否決權和決定權。④Gimbel,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Germany,p.154;[ 聯(lián)邦德國 ]康拉德·阿登納:《阿登納回憶錄(1945——1953)》,楊壽國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32頁。往日作為賠償問題主管機構(gòu)的管制委員會已成死水一潭,用蘇聯(lián)駐德軍政府9月報告中的話說,管制委員會幾個月來沒有討論任何重要問題,實際上成了就不同意見發(fā)“牢騷”的場所。⑤АВПРФ,ф.082,оп.34,п.154,д.79,л.57-7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486-497.蘇聯(lián)代表團還聽到了管制委員會即將解散的“謠言”,以至于準備好的建議也不再提交了。⑥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7-58.西方唯一感興趣的對等交付工作(蘇聯(lián)交付食品和原材料以換取作為賠償從西部地區(qū)獲得的15%的工業(yè)設備),也因商品價值、交貨地點和貨物來源等問題的爭執(zhí)而一再拖延,到10月2日勉強完成第一次交付后即終止了。⑦FRUS,1947,Vol.2,pp.1121-1122;ГАРФ,ф.р-7317,оп.4,д.17,л.396-397//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690-691.但成交額少得可憐,蘇聯(lián)總共交付的金額不足600萬馬克(約150萬美元),僅占規(guī)定數(shù)額的12%。見Sutton,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1945——1965,p.26。

    馬歇爾計劃宣布和蘇聯(lián)拒絕加入的消息傳開以后,歐洲反響極大,莫斯科的聲譽和地位一落千丈。1947年10月美國軍政府在德國西部地區(qū)做了一次民意調(diào)查,63%的人相信美國會公平對待德國,45%的人信任英國,法國只得到4%,而蘇聯(lián)則是零。⑧Hans-Peter Schwarz,“The Division of Germany,1945——1949”,in Leffler and Westad(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Vol.Ⅰ,pp.149-150.蘇聯(lián)充分看到了局勢的嚴重性和危險性,承認德國和歐洲的分裂以及西部德國倒向美國已經(jīng)在所難免,也意識到蘇聯(lián)面臨著嚴峻的抉擇:或者應美國之邀被迫加入雙占區(qū),或者單獨控制東部德國而與西方徹底決裂。⑨АВПРФ,ф.082,оп.34,п.154,д.79,л.57-70;ф.06,оп.9,п.45,д.673,л.15-16//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486-497、504-505.盡管很不情愿,莫斯科還是選擇了后者。如果說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美國的冷戰(zhàn)宣言,那么聯(lián)共(布)中央書記日丹諾夫(А.А.Жданов)在共產(chǎn)黨、工人黨情報局會議上的報告就是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布告——世界已經(jīng)分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⑩筆者關于這次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意義的分析,見《共產(chǎn)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兼論冷戰(zhàn)形成的概念界定》,《中國社會科學》 2002年第3期。情報局會議后一個月召開的倫敦外長會議(11月25日至12月15日)終于為盟國共同索賠政策敲響了喪鐘。

    莫洛托夫似乎要為爭得西部德國的賠償做最后一番努力,從而對倫敦會議尚抱有一絲希望。外交部為莫洛托夫準備了一個在會議上的發(fā)言,題目是“關于德國經(jīng)濟統(tǒng)一以及和平工業(yè)和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的建議”,共有七條,實際上都是圍繞賠償問題提出的。①АВПРФ,ф.0431,оп.5,п.2,д.12,л.24-30//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37-542.針對即將在倫敦召開的副外長級預備會議,11月2日,莫洛托夫向斯大林呈交了給蘇聯(lián)代表團的指示草案,要求他們不得“對莫斯科會議的立場有任何偏離”?;蛟S是擔心節(jié)外生枝,莫洛托夫不建議將經(jīng)濟問題列入預備會議議程,但不反對把“經(jīng)濟原則、戰(zhàn)后德國經(jīng)濟水平和賠償計劃”作為外長會議的專門議題。不過,斯大林似乎有些遲疑。②АВПРФ,ф.0431,оп.5,п.2,д.6,л.9-11//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21-522.檔案集編者在此處加有注釋:對莫洛托夫的指示草案“未發(fā)現(xiàn)有批準的文件”。11月21日,在倫敦外長會議召開前夕,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決議,指示蘇聯(lián)代表團“在討論經(jīng)濟問題,以及關于德國西部占領區(qū)中斷賠償?shù)膯栴}時,不應過于強調(diào)和堅持蘇聯(lián)關于賠償問題的立場”③Адибеков Г.М.,Андерсон К.М.,Роговая Л.А.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КП(б)-ВКП(б)Повестки дня заседаний 1919——1952,Каталог,Том III,1940——1952,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1,с.497;РГАСПИ,ф.17,оп.162,д.39,л.1-5,轉(zhuǎn)引自Болдырев Р.Ю.,Невский С.И.,Плюмпе В.Р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с.64;Фойтцик Совет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Германии,c.62。。這顯然是有意為談判留出讓步的空間。斯大林的感覺是正確的,美國根本就不想在會上討論賠償問題。在倫敦會議第一天研究議程的代表會議上,各國代表一致決定會議將討論對德和約的程序以及德國臨時政府的結(jié)構(gòu)。蘇聯(lián)提出將賠償問題列入議程,但美英法三國堅決反對,只得擱置起來。④FRUS,1947,Vol.2,pp.703-704.為了避免蘇聯(lián)借機討論魯爾地區(qū)國際化的問題,馬歇爾甚至勸說法國不要在會上提魯爾的問題。⑤FRUS,1947,Vol.2,p.739.美國不愿討論賠償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問題與德國恢復經(jīng)濟和參與馬歇爾計劃有緊密聯(lián)系。代理國務卿洛維特(R.A.Lovett)在會議期間向馬歇爾進言:“一旦結(jié)果是有可能(從西區(qū))向蘇聯(lián)支付戰(zhàn)爭賠款”,那么美國政府就很難說服國會為德國撥出援助資金。⑥FRUS,1947,Vol.2,p.759.

    蘇聯(lián)代表團在倫敦會議上的處境十分艱難,并且尷尬。幾乎所有議題的討論,蘇聯(lián)都處于以一對三的弱勢,而蘇聯(lián)代表的發(fā)言,在西方代表團看來,往往都是“冗長的”、“無關緊要”和“令人厭煩”的長篇大論。⑦FRUS,1947,Vol.2,pp.703-712.到會議三分之二的議程討論結(jié)束時,蘇聯(lián)代表團還是忍不住提出了賠償問題。12月8日和10日,莫洛托夫以“經(jīng)濟原則、戰(zhàn)后德國經(jīng)濟水平和賠償計劃”為題發(fā)表了長篇聲明。不過,外交部準備的“七項建議”方案并沒有提交會議討論,莫洛托夫在講話時隱晦地表示蘇聯(lián)將作出讓步,即英國方案可以討論,蘇聯(lián)不再堅持必須在德國實現(xiàn)經(jīng)濟統(tǒng)一前先完成賠償支付。⑧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год,Часть вторая,с.259-262;V.M.Molotov,F(xiàn)or A Democratic Peace with Germany,November 25 – December 15,1947,London:“Soviet News”,1948,pp.52-56.莫洛托夫當然希望美國人和英國人能夠注意到這點蛛絲馬跡,從而將賠償問題的討論繼續(xù)下去。然而,美國此時根本不會再給蘇聯(lián)任何機會。馬歇爾認為,如果同意蘇聯(lián)的賠償要求,將會無限期地推遲德國和歐洲經(jīng)濟的復興。⑨FRUS,1947,Vol.2,pp.751-753.11日馬歇爾向華盛頓報告:很明顯,莫洛托夫不僅在拖延時間,而且一如既往地拼命努力達成協(xié)議,在今后幾個月里這些協(xié)議就會使美國處于尷尬境地。如果莫洛托夫的安排得逞,美國政府的作為將很難被美國公眾和英國公眾理解。⑩FRUS,1947,Vol.2,pp.764-765.杜魯門總統(tǒng)答復:“我們?nèi)χС帜??!?? Yergin,The Shattered Peace,p.333.在12日的會議上,莫洛托夫?qū)γ绹膹娪矐B(tài)度和英法的隨聲附和憤怒不已,再次發(fā)表長篇講話,批駁西方的立場,同時為蘇聯(lián)辯護。①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1947 год,Часть вторая,с.262-267.蘇聯(lián)代表團還向會議散發(fā)了早在1945年9月就在蘇聯(lián)報紙上刊登的關于確定和調(diào)查蘇聯(lián)在戰(zhàn)爭中重大損失的報告。馬歇爾對此嗤之以鼻,稱其為“一份純粹的宣傳文件”,不能作為認真討論的對象,英法代表表示了相同的意見。②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2,с.723.

    在12月15日會議進行的過程中,面對莫洛托夫的百般辯解和爭論,忍無可忍的馬歇爾突然提出建議:外長會議無限期休會,英法代表表示贊同。③Molotov,F(xiàn)or A Democratic Peace with Germany,pp.66-73;АВПРФ,ф.059,оп.18,п.60,д.385,л.141-144//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52-554.倫敦會議就此結(jié)束,不歡而散。莫斯科一無所獲,華盛頓卻頗為滿意??巳R事后評論說,倫敦會談的一個直接和有益的結(jié)果是加快了兩區(qū)經(jīng)濟恢復的措施,并將該地區(qū)的政治責任進一步移交給德國機構(gòu)。更重要的結(jié)果是,法國人認識到,四方關系不再允許法國在德國獨善其身,現(xiàn)在應該考慮將法國占領區(qū)與兩區(qū)融合在一起了。④Clay,Decision in Germany,p.349.實際上,倫敦會議還有一個更重要作用,即推動美國重新啟動了停止從西部地區(qū)向蘇聯(lián)支付賠償?shù)男路结槨?/p>

    1948年1月15日美國國務院編寫的政策文件建議,“無限期暫停從美國占領區(qū)向蘇聯(lián)(和波蘭)交付所有的德國工廠”,正在交付而尚未完成的工廠除外。具體說就是,在達成德國經(jīng)濟統(tǒng)一的四方協(xié)議之前,扣留對蘇聯(lián)無償交付的賠償;在蘇聯(lián)確實履行波茨坦協(xié)定之前,暫停對蘇聯(lián)交換支付(預先支付)的賠償。國務院將繼續(xù)與英國,并開始與法國談判,以求在暫停向蘇聯(lián)交貨問題上達成協(xié)議。⑤FRUS,1948,General;United Nations,Part 2,Washington,D.C.:GPO,1976,pp.708-709.根據(jù)波茨坦協(xié)定,德國西部地區(qū)25%的賠償應支付給蘇聯(lián),其中10%屬無償支付,15%用于交換蘇占區(qū)的物資,后者又稱“預先支付”,因為按照規(guī)定,西方交付工業(yè)設備的期限是兩年,而蘇聯(lián)交付商品的期限是五年。根據(jù)管制委員會經(jīng)濟局的計劃,西部地區(qū)作為賠償?shù)钠髽I(yè)總數(shù)1 800家,剩余價值18億馬克(按戰(zhàn)前德國官方匯率合7.2億美元),其中應支付給蘇聯(lián)的應為4.5億馬克(1.8億美元)。⑥ГАРФ,ф.р-7317,оп.4,д.20,л.252-254//Кнолль 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 Германии,с.406-408.這里的“剩余價值”是指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chǎn)扣除折舊或拆除變現(xiàn)后的價值。如此算下來,西區(qū)應該給蘇聯(lián)的賠償就是無償支付0.72億美元,交換支付1.08億美元。再看實際執(zhí)行的情況。根據(jù)美國賠償問題技術考察組的財務報告,截至1948年4月26日,作為預先支付從西部地區(qū)運往蘇聯(lián)的拆除設備價值為7 097.93萬馬克(約2 839萬美元),而蘇聯(lián)交付的商品價值(因允許延續(xù)五年),只有483.15萬馬克(約193萬美元)。⑦FRUS,1948,Vol.2,p.781.1948年2月蘇聯(lián)專家組向斯大林報告,截至1948年1月1日,西部地區(qū)作為賠償交付蘇聯(lián)的設備為1 830萬美元(РГАЭ,ф.1562,оп.329,д.4597,л.93-98//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578)。報告說明是按照 1∶3.65 匯率計算的,折合成德幣就是6 678.5萬馬克,與美國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差別不大。因此,西方盟國可以扣押運給蘇聯(lián)的賠償物資就是7 200萬美元的無償支付和7 961萬美元的交換支付(總計1.516億美元)。這筆資金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戰(zhàn)后經(jīng)濟凋零的歐洲卻是不可小覷的。⑧或許可以參考的情況是,蘇聯(lián)經(jīng)過千辛萬苦談判,通過“管道”協(xié)議爭取的美國租借貸款也只有2.134億美元(РГАЭ,ф.413,оп.12,ед.хр.10949,л.259-270)。

    然而,停止西部地區(qū)賠償交付不是美國一家的事情。在西區(qū)1 800家計劃拆除的企業(yè)中,美國占60%,其余是英國495家,法國233家。到1948年4月前,美國的拆除工作已經(jīng)完成81%,而英國和法國只完成了33%和30%。①FRUS,1948,Vol.2,pp.778-788.這就意味著要停止對蘇賠償,英法的態(tài)度很重要。然而,對于美國的決定,英法都不贊成,他們的主要擔心是一旦停止賠償,蘇聯(lián)就會對所欠的商品支付賴賬,而西方還要承擔破壞波茨坦協(xié)定的“罪名”。賠償問題專家波利也認為,目前已經(jīng)得到賠償?shù)闹饕翘K聯(lián),因此停止賠償傷害的主要是其他盟國,而且這也不利于歐洲經(jīng)濟復蘇。由于擔心美英法在德國的“三國陣線”破裂,國務院也一度傾向?qū)τ⒎ㄗ尣健2贿^,內(nèi)閣和國會中主張對蘇強硬立場的還是多數(shù)。②FRUS,1948,Vol.2,pp.719-721、722-727.2月16日,馬歇爾向總統(tǒng)和內(nèi)閣提出了最后建議,堅持無限期停止向蘇聯(lián)和波蘭交付賠償,但可以作為例外的是,如果取消給蘇聯(lián)的五年延緩期(即預先支付改為對等支付),則可以繼續(xù)進行交換支付;這些決定應與英法商議,爭取采取共同行動。③FRUS,1948,Vol.2,pp.727-728.關于美國的新方案還可參見 FRUS,1948,Vol.2,pp.81-82、730-731。2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表公報宣布,美占區(qū)停止向蘇聯(lián)支付賠償。④Sutton,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1945-1965,pp.27-28.為了使西方盟國保持一致立場,美英法三國于2月23日開始,以及2月26日邀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參加,在倫敦舉行非正式會談,討論德國問題。美國代表在會上與英法代表就新的賠償方針進行了反復爭論,努力勸說他們接受美國的立場。⑤FRUS,1948,Vol.2,pp.86-87、96-97、118-121、128-130.直到會談的最后一天,美國代表團欣喜地報告:英法終于被說服,接受了美國的暫停方針。⑥FRUS,1948,Vol.2,pp.139-140.西方盟國寧愿放棄波茨坦協(xié)定而停止執(zhí)行對蘇賠償計劃,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標志:戰(zhàn)后盟國的共同索賠政策到此壽終正寢了。

    此后不久,作為盟國共同索賠政策執(zhí)行機構(gòu)的管制委員會也停止了呼吸。3月20日,在索科洛夫斯基主持召開的管制委員會會議上,蘇聯(lián)再次與西方代表發(fā)生激烈爭吵。這時,索科洛夫斯基采取了馬歇爾在倫敦會議上的同樣舉動——宣布中止會議,隨即帶領蘇聯(lián)代表團離開會場。⑦АВПРФ,ф.06,оп.10,п.43,д.583,л.1-2//СССР и германский вопрос,Том.3,с.612-613.此后管制委員會沒有再召開會議,雖然當時并沒有宣布解散,但正如蘇聯(lián)代表團匯報的,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從1948年3月20日起實際上已經(jīng)停止工作”⑧АВПРФ,ф.0457-г,оп.1,п.1,д.1,л.76,轉(zhuǎn)引自Семиряга М.И. Как мы управляли Германией,Политика и жизнь,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1995,с.289-290。。盟國共同索賠工作平臺的倒塌無疑證明,3月20日會議就是美蘇在賠償問題上合作的“最后的晚餐”⑨不過,戰(zhàn)爭賠償并未就此停止,只是在東西方分開進行了,直到1950年代初。此后就是國際條約支付和個人賠償了,這主要是對猶太人的。至于蘇占區(qū)的賠償問題,是筆者另一篇文章的主題。。

    五 簡短的結(jié)論

    在對歷史過程進行仔細梳理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蘇聯(lián)對德占領政策的核心是獲取戰(zhàn)爭賠償。

    戰(zhàn)后賠償對于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意義毋庸置疑,特別是在無法得到美國商業(yè)貸款的情況下,獲取戰(zhàn)爭賠款幾乎就是蘇聯(lián)戰(zhàn)后重建唯一的外部資源——這就是蘇聯(lián)從始至終咬住100億美元不松口的原因。賠償是蘇聯(lián)在德國占領政策中的優(yōu)先選項,也是對德經(jīng)濟政策中的重要一環(huán),這一點沒有異議,但是不是占領政策中最主要的因素而處于核心地位,卻有不同看法。很多研究者認為,在蘇聯(lián)對德占領中,解決安全問題才是第一位的。①如見 John Lewis Gaddis,We Now Know: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7,pp.15-16。不錯,德國曾經(jīng)是對蘇聯(lián)安全最大的威脅,是蘇聯(lián)和歐洲不安全的策源地,各大國最初主張肢解德國而后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都有安全利益的考量。但有一點大家心里都清楚,占領不可能是永久的。要保證歐洲和蘇聯(lián)的長期和平與安全,防止德國東山再起,最根本的措施是使德國非軍事化,對德國進行“經(jīng)濟裁軍”,而這恰恰是賠償政策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正是在這方面,美蘇及其他盟國才形成了對德占領的共識。再者,對于蘇聯(lián)而言,賠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就是獲取經(jīng)濟資源(在這一點上美蘇是有分歧的)。隨著德國投降、戰(zhàn)爭硝煙散去,蘇聯(lián)對德國的恐懼感已經(jīng)漸漸淡漠,而德國對于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意義已經(jīng)大于安全利益。②莫洛托夫在1946年5月巴黎外長會議期間準備發(fā)表的聲明稿里有一句話很說明問題:“在戰(zhàn)爭賠款支付的執(zhí)行得到保證以后,占領德國領土的必要性就消失了?!币姧抱支椐学洄擐唰?На этом вопросе,с.96。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觀察,如果說斯大林無論如何都要控制波蘭主要是出于安全利益的需要,那么千方百計從德國獲取賠償更主要的是出于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何況賠償本身也具有保障安全的意義。

    還有學者認為,蘇聯(lián)占領德國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tài)的考慮,而且從一開始就把蘇占區(qū)作為自己的衛(wèi)星國。③如見 Vladislav M.Zubok,A Failed Empire: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ld War from Stalin to Gorbachev,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Press,2007,pp.67-68。盡管斯大林可能對東歐或東德領導人說過很多類似的話——且不論其真實性和真實意圖,但戰(zhàn)后初期的實際情況是,蘇聯(lián)對德國的占領政策,在政治上與東歐國家一樣,并未采取社會主義統(tǒng)治模式,而在經(jīng)濟上則與朝鮮一樣,不顧一切地搶奪“戰(zhàn)利品”和拆遷工業(yè)企業(yè)。實際上,在蘇聯(lián)的占領政策和賠償政策下,德國(包括朝鮮)與其說像東歐國家一樣被看作是“社會主義陣地”,不如說是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殖民地”,因為很難想象,對一個設定中的未來盟友會采取這種掠奪式的經(jīng)濟政策。順便說,當蘇聯(lián)真正把東德納入“社會主義陣營”的勢力范圍后,賠償也就走向終結(jié)了。

    2.德國分裂的根源是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決裂。

    戰(zhàn)后德國一分為二的結(jié)果是形成了兩個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對立且分屬世界兩大政治陣營的國家,但如果從這一結(jié)果推導出德國分裂的最初原因也是如此,就值得懷疑了。出于恐懼和仇恨,蘇聯(lián)和西方盟國最初都主張肢解德國,即把德國分裂為幾個小國家,但這與后來所說的德國分裂不是一個概念,而且出于不同的目的,戰(zhàn)勝國后來都放棄了這一主張。從邏輯上講,波茨坦會議形成的對德政策兩原則——經(jīng)濟統(tǒng)一和分區(qū)占領,為日后的德國分裂埋下了伏筆,而這一矛盾正是由于賠償問題造成的。不過,當時在大國合作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lián)都希望保持一個統(tǒng)一的德國。從歷史過程看,美國提出的“兩區(qū)合并”是德國走向分裂的第一道裂痕,而這道裂痕的產(chǎn)生,也是由于美蘇在賠償問題上的分歧造成的。在美國的占領政策中,經(jīng)濟恢復優(yōu)先于戰(zhàn)爭賠償,美國人無法贊同蘇聯(lián)在其占領區(qū)的賠償政策,更不能容忍這一政策影響到德國西部地區(qū)。從這一點說,美國的雙占區(qū)措施的確是無奈之舉,其本意最初也不是要分裂德國。同樣,分裂德國也不是蘇聯(lián)的目的,莫斯科鍥而不舍地追求對魯爾地區(qū)實行國際共管就是最好的說明。不過必須看到,蘇聯(lián)在其占領區(qū)的單邊主義行為在客觀上已經(jīng)造成了一種分裂的趨勢。對于美國提出的在德國建立中央政權的建議,蘇聯(lián)處于左右為難的矛盾狀態(tài):為了取得西部地區(qū)的賠償應該加入甚至主導統(tǒng)一的中央經(jīng)濟機構(gòu),而一旦統(tǒng)一的經(jīng)濟政策形成又會干擾東部地區(qū)的賠償進程。在對德占領政策中,美國和蘇聯(lián)都高舉著德國統(tǒng)一的旗幟,但前者絕不會放棄(只能擴大)雙占區(qū),后者也絕不會讓東占區(qū)加入西占區(qū),而在這兩者背后發(fā)揮作用的主要是賠償問題。因此,當事人克萊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導致盟國共同索賠政策終止的倫敦外長會議為“建立西德政府的決定鋪平了道路”①Clay,Decision in Germany,p.349.。倫敦會議半年后爆發(fā)的柏林危機直接導致了兩德政府的建立,但其根源卻在于盟國共同索賠政策的終結(jié)。

    3.美蘇對德占領政策分歧的起點也在于賠償問題。

    除了最初出于安全考慮對戰(zhàn)后德國一致采取遏制政策外,美蘇對德占領政策的分歧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經(jīng)濟管理方式、對外貿(mào)易控制、政府組織形式,乃至人口管制、占領期限等等,但是從根本上講都源于雙方賠償政策的分歧和對立。當美國決策者意識到將德國作為一個單一經(jīng)濟體納入它所設計的戰(zhàn)后國際經(jīng)濟體系的重要性時——這一點始于波茨坦會議,美國對德國占領政策的目標就開始轉(zhuǎn)變了,而且與蘇聯(lián)的始終如一的目標——從德國獲取經(jīng)濟資源——產(chǎn)生了分歧。縱觀戰(zhàn)爭后期和戰(zhàn)后初期美蘇關系的歷史,美國政府和社會輿論對蘇聯(lián)最大的不滿和反感,從政治上講反映在波蘭臨時政府和東歐國家選舉的問題上,而從經(jīng)濟上講就反映在蘇聯(lián)的賠償政策上(蘇聯(lián)未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引起的是美國的疑慮而不是反感)。蘇聯(lián)人在其占領區(qū)肆無忌憚地瘋狂搶奪“戰(zhàn)利品”的行為,不僅影響了波茨坦會議關于德國問題討論的結(jié)果,而且一直成為美國在占領政策上指責蘇聯(lián)的依據(jù)。同樣,從蘇聯(lián)的立場來看,華盛頓在賠償問題上的態(tài)度也是考驗美國是否堅持對蘇友好政策的試金石。不過,美國在波蘭和東歐的問題上對蘇聯(lián)試圖建立勢力范圍的指責實際上是蒼白無力的,因為華盛頓在日本也做著同樣的事情。但是在賠償問題上就大不相同了,美國把德國經(jīng)濟復興置于優(yōu)先地位,而蘇聯(lián)考慮的都是如何從德國“盡可能多”地獲取賠償,顯然是美國占領了道德制高點。無論如何,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支持蘇聯(lián)得到100億美元賠償?shù)闹鲝垼诓ù奶箷h上卻改變了立場,這恐怕是蘇聯(lián)開始不信任美國的根源之一??傊?,如同筆者研究戰(zhàn)時美國對蘇租借和戰(zhàn)后美國對蘇貸款問題時得出的結(jié)論,美國對蘇聯(lián)的指責和不信任始于政治問題,而蘇聯(lián)對美國的指責和不信任則聚焦于經(jīng)濟問題。雙方的關注點不同,影響其政策的驅(qū)動力亦不同。搞清楚這一點,對于研究冷戰(zhàn)起源的經(jīng)濟因素不是沒有意義的。

    日本五十路高清|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鲁丝|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九九香蕉|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久久中文看片网|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亚洲av成人av|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亚洲熟女毛片儿|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成人手机av| av天堂久久9|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久久草成人影院| 咕卡用的链子|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av在哪里看|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舔av片在线|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欧美zozozo另类|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观看美女的网站|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熟女电影av网|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国产亚洲欧美98| 日本熟妇午夜| 亚洲激情在线av| 99在线视频只有这里精品首页|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美女大奶头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久久中文看片网|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熟女xx| 欧美bdsm另类|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操网爽|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亚洲av熟女|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国产av不卡久久| aaaaa片日本免费|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欧美乱妇无乱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女人十人毛片免费观看3o分钟|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avwww免费|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 欧美+日韩+精品| www.色视频.com|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91av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69人妻影院|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91av网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毛片女人毛片|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av黄色大香蕉|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看黄色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欧美性感艳星|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亚洲自拍偷在线|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亚洲激情在线av|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久久香蕉精品热|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窝窝影院91人妻|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三级毛片av免费|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窝窝影院91人妻|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一夜夜www|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香蕉av资源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日日夜夜操网爽| 国产精品一及|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日本熟妇午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丁香六月欧美|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天堂网av新在线|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院精品99|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av黄色大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一及|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xxx96com|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1区二区|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懂色| 男人舔奶头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日本黄大片高清| tocl精华|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长腿黑丝高跟| 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69人妻影院|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亚洲五月天丁香| 黄色日韩在线|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久久精品91蜜桃|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xxx96com|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老妇女一区| 青草久久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少妇的逼好多水|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www.色视频.com| 天堂网av新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亚洲内射少妇av|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or卡值多少钱|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窝窝影院91人妻|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99白浆流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1024手机看黄色片|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久久人妻av系列|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日本 欧美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色吧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av片|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大片18禁|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x7x7x7水蜜桃|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看黄色毛片网站| 日本 欧美在线|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亚洲色图av天堂|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搞女人的毛片|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丁香欧美五月|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国产色片|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日日夜夜操网爽| 色播亚洲综合网|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xxxwww97欧美|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熟妇午夜|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夜夜爽天天搞|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国产成人av教育|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成人无遮挡网站|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欧美zozozo另类|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x7x7x7水蜜桃|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午夜a级毛片|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久色成人|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亚洲激情在线av|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