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增 杜世奇 張玉華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其引起的肝硬化能夠造成肝細胞的再生與肝臟的持續(xù)性炎癥,大約75%的小肝癌患者發(fā)病前伴隨有肝硬化。不過從乙肝繼發(fā)到小肝癌的周期比較長,也涉及到細胞增殖、凋亡、侵襲和轉移相關的基因的異常表達[1-2]。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介于200到10萬個核苷酸之間的沒有編碼功能的RNA,在早期被認為是DNA轉錄異常的產(chǎn)物[3]。隨著研究技術的深入,已有研究顯示lncRNA在癌組織中呈現(xiàn)差異性表達,其可通過吸附或調(diào)控小RNA(miRNA)來參與基因和蛋白的調(diào)控,從而可作為惡性腫瘤的診斷標志物[4]。同源異形盒基因A11反義RNA(HOMEOBOX A11 antisense RNA,HOXA11-AS)是1種與惡性腫瘤細胞周期相關的lncRNA,能反映腫瘤的分級與預測預后[5-6],本文具體探討了lncRNA HOXA11-AS在乙肝繼發(fā)小肝癌中的表達意義,希望為臨床上進一步探索影響小肝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提供參考?,F(xiàn)總結報告如下。
2017年2月到2020年5月選擇在本院接受診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68例,其中200例為單純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組),68例為乙肝繼發(fā)小肝癌患者(小肝癌組)。納入標準: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研究;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年齡20~75歲;都符合單純乙肝肝硬化或乙肝繼發(fā)小肝癌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入院前3個月有護肝藥物使用史的患者;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有膽汁淤積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既往有任何放療、化療等患者。
采用EDTA 抗凝血型管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標本2~3 ml,24 h內(nèi)采用淋巴細胞分離液進行混合,3 000 rpm/min離心20 min,取血細胞。使用Tizol試劑提取總RNA,逆轉錄條件設定為37 ℃ 15 min,85 ℃ 5 s,4 ℃ 8 min。對逆轉錄形成的cDNA濃度進行測定,對其進行稀釋溶解后用于PCR測定。PCR引物根據(jù)lncRNA HOXA11-AS在NCBI中的序列通過NCBI primer進行分析,PCR反應條件:95 ℃ 3 s,60 ℃ 30 s,循環(huán)40次,以U2作為內(nèi)標,計算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
調(diào)查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AFP、ALT、AST值等指標,記錄小肝癌組患者的腫瘤最大直徑、臨床分期、遠端轉移、腫瘤包膜、組織學分化等指標。
本研究采用SPSS19.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對比為t檢驗),采用%、率等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對比為卡方χ2分析),采用單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P<0.05時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意義。
2組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AFP、ALT、AST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對比
小肝癌組的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21.48±1.38)顯著高于肝硬化組(2.09±0.14)(t=78.922,P<0.001)。
在小肝癌組中,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與腫瘤最大直徑、臨床分期、遠端轉移、腫瘤包膜、組織學分化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乙肝繼發(fā)小肝癌患者的不同病理特征與lncRNA HOXA11-AS表達水平的相關性
在小肝癌組中,以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作為因變量,以腫瘤最大直徑、臨床分期、遠端轉移、腫瘤包膜、組織學分化作為自變量,單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顯示臨床分期、遠端轉移、組織學分化、腫瘤包膜為影響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乙肝繼發(fā)小肝癌患者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的單因素與多因素分析(n=68)
小肝癌具有發(fā)病率高、預后差、容易轉移復發(fā)等特點,但小肝癌多由乙肝肝硬化發(fā)展而來,也是多步驟、多階段的過程,其開始于肝組織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導致的肝硬化過程,為此早期篩查與診斷具有重要價值[7]。近年來,為了提高小肝癌的早期診斷率,已有AFP、ALT、AST等血清標志物應用于肝癌的診斷,但是診斷敏感度或特異度均不夠理想。本研究也顯示2組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AFP、ALT、AST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此需要繼續(xù)在臨床上尋找與小肝癌診斷或預后評估有關的腫瘤標志物。
lncRNA在人體機制中的調(diào)控作用已經(jīng)逐漸得到學術界認可和重視,lncRNA分子在許多腫瘤疾病中都參與發(fā)揮著調(diào)控作用。lncRNA在體液中的存在形式比較穩(wěn)定,可以持續(xù)地被檢測到,對腫瘤細胞內(nèi)的變化反應也較為靈敏。它可以通過與各蛋白分子及蛋白復合物相結合,對相鄰蛋白的編碼基因表達造成影響,發(fā)揮染色質結構的修飾、轉錄和調(diào)節(jié)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證明了lncRNA在乳腺癌、肺細胞癌、胃癌患者體內(nèi)有異常表達情況,可以作為其病理診斷的臨床獨立預測因素[8-9]。同源盒(homeobox,HOX)家族基因與胚胎發(fā)育和腫瘤發(fā)生存在相關性,其也為一種高度保守的同源異形結構域。HOX包括A、B、C、D 4個簇,其中HOXA基因簇5’區(qū)域的方向涉及到正義鏈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lncRNA HOXA11-AS作為其中一種新的長鏈非編碼RNA,位于染色體7p15.2上,在神經(jīng)膠質瘤、漿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宮頸癌、骨肉瘤、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發(fā)揮著促癌或抑癌等作用[10-11]。本研究顯示小肝癌組的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高于肝硬化組(P<0.05),表明乙肝繼發(fā)小肝癌患者多伴隨有l(wèi)ncRNA HOXA11-AS的高表達,lncRNA HOXA11-AS也在小肝癌中發(fā)揮著促癌作用。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多種肝癌相關的IncRNA已被鑒定,IncRNA可通過各種不同機制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凋亡等過程。有研究通過對PC3細胞和LNCaP細胞進行l(wèi)ncRNA的過表達質粒后進行增殖活性檢測,發(fā)現(xiàn)LNCaP細胞在過表達lncRNA之后,細胞增殖能力顯著增強,當對lncRNA表達進行敲減之后,細胞增殖能力也顯著降低[12]。有學者對肝癌細胞進行Transwell小室模擬實驗,發(fā)現(xiàn)肝癌細胞的遷移侵襲能力在lncRNA分子敲減之后顯著降低,證明lncRNA的表達水平與腫瘤細胞的侵襲能力相關[13]。有研究通過建立裸鼠模型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過表達lncRNA的裸鼠體內(nèi)肝臟發(fā)生多發(fā)轉移,證明lncRNA在肝癌細胞的惡性進展中的推動作用[14-15]。本研究顯示小肝癌患者的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與腫瘤最大直徑、臨床分期、遠端轉移、腫瘤包膜、組織學分化存在相關性(P<0.05);單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顯示臨床分期、遠端轉移、組織學分化、腫瘤包膜為影響lncRNA HOXA11-AS相對表達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說明小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與lncRNA HOXA11-AS表達水平存在相關性。
當前也有研究表明lncRNA HOXA11-AS為胃癌患者中表達顯著上調(diào),敲低lncRNA HOXA11-AS可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遷徙、侵襲能力,促進細胞凋亡、阻滯細胞周期[16]。lncRNA HOXA11-AS可通過富集miR-140—5p途徑調(diào)節(jié)膠質瘤的發(fā)生,lncRNA HOXA11-AS表達水平較高的患者預后較差[17]。不過lncRNA的生物學功能在腫瘤的病程變化的同時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避免在治療中發(fā)生不可預料的副作用,逐漸挖掘其臨床治療價值。
總之,lncRNA HOXA11-AS在乙肝繼發(fā)小肝癌患者中呈現(xiàn)高表達情況,臨床分期、遠端轉移、組織學分化、腫瘤包膜與lncRNA HOXA11-AS表達存在相關性,也是影響lncRNA HOXA11-AS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