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齊侯镈銘中有兩個“彌”字。其中“彌生”即“長久地存在”,隱藏著宗教意義上尋求“庇佑”的內涵;“彌心”反映了作器者對齊侯鄭重告誡的慎重。歷代對先秦文獻有關“彌”的解釋十分豐富,但《小爾雅》的清人注解存在一些問題。楚簡《慎子》中有令“順彌代些”第四種解釋能成立的證據。
關鍵詞:彌;齊侯镈;順彌代些
齊侯镈銘文中出現(xiàn)兩個“彌”字,但各自的用法不同。其中“用求考命彌生”之“彌”應釋作“久”,“彌心畏誋”之“彌”應釋作“滿”。
1 銘文中的“彌”字
“彌”從“彌”,“爾”“日”互為疊加聲符。“彌”古音脂①明平,“爾”古音脂日上,“日”古音質②日入。③
1.1 彌生
彌生即“長生”,長久地存在。此“彌”取義“久”“長”,亦即《說文》中的“镾”。段氏亦注云:此“镾”即“彌”的本字,而“彌”又從“?”減省演變而來。④所以徐中舒先生以“彌”之“久”義釋“彌”之“滿”“益”等義⑤或是有些問題的?!缎栄拧V詁》《逸周書·謚法解》皆訓“彌”為“久”⑥,可見這一含義很早就出現(xiàn)了。《尚書·顧命》“既彌留”,曾運乾訓為“終”。⑦“彌”訓為“終”時,取義“盡”“絕”?!皬浟簟?重“留”之意,即不知何時會離世(隨時都會離世之狀態(tài))。故雒江生云“彌留”即“臨終流連人世之刻”。⑧亦如《招魂》“彌代”亦可釋為“絕代”(見下)。⑨“彌”之“終”,當作“盡絕”解。若“彌生”之“彌”取“終”,便成了讓祖輩、父輩們折壽的“絕生”“盡命”咒辭,這一點在道理上也是不通的。
自文法來看,前文為“用求考命”,分析結構可知:此句省略主語“我”(),復合謂語“用求”(用來祈求,省略兼語“之”),定語“考”(祖輩、父輩們的),賓語“命”(生命、靈魂,這里應該指“在天之靈的庇佑”)。加上作狀語的“彌生”,即“用(它)來祈求祖輩、父輩們的庇佑(能)長久地存在”。
這里說的是希望先輩們能夠“長久地存在”,實際上有一層宗教色彩在里面。由下文“肅肅儀政,保吾子姓”可知,前面“用求考命彌生”的目的,實際上是“保吾子姓”,即:向先輩們的在天之靈尋求庇佑,同時以節(jié)制為標準來嚴格地要求自己,以庇佑自己的后人。
1.2 彌心
此“彌”作“滿”,即“滿心”?!吨芏Y·大?!贰皬涭肷琊⒍\祠”,注“彌猶徧”。⑩《廣韻》:“徧”俗作“遍”。①
前銘“齊侯從告”,直譯為“齊侯反復(對我)說”,意譯為“齊侯鄭重地(對我)說”。“從”,《爾雅》“重也”,注曰“重疊”,《既醉》“從以孫子”,箋云“從,隨也”。②《經義述聞》:“《既醉》……是從為重也。郭曰:‘隨從,所以為重疊?!雹奂捶磸椭狻7磸驼f,目的是強調,所以對“我”而言,齊侯的態(tài)度是極為“鄭重”的。
二字引出的是齊侯極其鄭重地對作器者進行的囑托,所以作器者絲毫不敢懈怠,并莊嚴地向齊侯宣誓道:“余彌心畏誋”(我滿心敬畏地宣誓)?!罢H”通“忌”,說,此處可意譯為“宣誓”,即信誓旦旦?!稄V雅》:“誋,告也?!弊ⅲ骸罢]之告也?!雹堋痘茨哮櫫摇た姺Q訓》:“不可以昭誋?!弊ⅲ骸罢H,誡也。不可以教導誡人?!雹?/p>
“誡”可視為“說鄭重、有道理的話”,用在此處是因為齊侯前面所說的話讓感到十分鄭重,故回應時也用謙辭,說“我滿心敬畏地‘告訴(你)”,這個“告訴”用表示“告誡”的“誋”,可見他自己的態(tài)度也是鄭重、誠懇、不容改變的。故在此處,可意譯為“宣誓”,以配合下文說他因自己擔任四個要職所以能讓子孫永遠傳承這件器物的說辭。
2 《小爾雅》注與征引文獻的對應問題
《續(xù)修四庫全書》第一八九冊中關于《小爾雅》“彌,久也”的有誤或存在其他解釋的部分如下:
《小爾雅疏》:“《周書·顧命》云:‘既彌留。東晉《孔傳》同?!?/p>
《小爾雅義證》:“《墨子·經篇》云:‘久,彌異時也?!?/p>
《小爾雅疏證》:“《楚辭·招魂》:‘順彌代些。注:‘彌,久也?!雹?/p>
2.1 既彌留
《尚書·顧命》之“既彌留”,前文已述?!犊讉鳌酚姓`:此“彌”當作“終”而非“久”。這一點見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⑦
2.2 彌異時
《小爾雅疏》誤?!赌印そ浬稀罚骸熬?,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在這里兩個“彌”都應作“遍及”解。孫詒讓引王引之說為是⑧,此處當釋為:久,是遍及任何不同時間的時間;宇,是遍及任何不同空間的空間。
3 “順彌代些”的第四種解釋
《招魂》“順彌代些”之“彌”亦可作“終”解?!妒枳C》所引之《楚辭》乃《楚辭章句》所注;《楚辭補注》引之,又補一說;《楚辭集注》另有一說。⑨如下:
《章句》:彌,久也。言美女眾多,其貌齊同,姿態(tài)好美,自相親比,承順上意,久則相代也。
《補注》:代,一作世。五臣云:彌,猶次也。好相親密和順,次以相代也。
《集注》:彌,竟也。自始來至代去,柔順如一也。
三注均以“順彌代”為“女子一個接著一個更替”,言下之意即妃子輪流侍寢卻毫無妒意、后宮和睦融洽。三注之“彌”皆不同。而洪氏雖收“代,一作世”之語,權當異文而順帶補錄。實則“代”釋為“世”亦可。這便又涉及“彌”的第四種解釋:
“順”借“洵”之意(董楚平)。某曾懷疑董說有誤:因驟一看下二字并無明顯的同部或同母⑩的關系;但細細審之,在戰(zhàn)國時期,二者確有可互借的邏輯。
首先,“順”借于“洵”有音可征:
①“巽”古音文心平①,與“順”同部,讀音相近而通假。楚簡《慎子》:“精灋(法)以巽(順)(勢)。”李學勤先生釋“巽”為“順”,解釋為“同韻”。②《慎子》今存殘篇③中未見此句,但從慎到“勢治”的法家思想觀察,楚簡《慎子》的風格和內涵完全符合慎到“勢治”的思想,可知其當為散逸的文字。故由此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心母與船母(床三)是很接近(或差異微小)的。并且“巽”和“順”是可以通假的。
②“洵”“巽”同屬心母,韻部幾近,上古讀音也極相似,可以假借。
③《漢字古今音表》中,“洵”“順”二字在上古音和中古音中的擬聲是極為接近的。④“洵”擬作“sǐuěn③”,“順”擬作“dzǐuěn③”⑤,除去韻部的清濁音調和發(fā)音口型略有不同外,其余部分是一樣的。
綜此三點可知,“順”借于“洵”是有音可征的。
其次,它們也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洵”,《爾雅·釋言》“龕也”,注“通‘堪”⑥。于此取“真”(堪比)之意。
綜上,“順”“洵”之借,有音可征、有意可循,所以董先生對“順彌代”即“真絕代”的判斷也是有道理的,只是過去沒有見到楚簡《慎子》。
所以“容態(tài)好比,順彌代些”乃夸贊楚王宮廷美人眾多,個個風華絕代,承前文“天地四方,多奸賊些,象設君室,靜閑安些”之轉折,以下描述宮廷美好安閑的生活。而“容態(tài)好比”可釋為無法分辨誰最美(都各有魅力),故補“順彌代”以稱贊之。
又,所謂“絕代”,乃是當代之絕,而非萬代之絕也。韶華易老,容顏難保,能留的唯有“風韻”,而非“顏色”,故“絕代”者驚艷一代,而一代有一代的“絕色”。就此理而言,亦當用如“終絕”。
綜上,以上四說似是皆通的。
4 小結
本銘二“彌”用法不同:“彌生”即“長生”,“彌心”即“滿心”。
《顧命》之“既彌留”,當作“將死未死之際”,此“彌”當作“終”而非“久”。
《經上》之“彌”當作“徧”,即“滿”解,《疏》誤將整體的意義(久)與描述性語言(彌)等價,而未考慮其與下文的整體性和意義上的關聯(lián)。
《招魂》中“容態(tài)好比,順彌代些”之“彌”亦可當作“終”解。“順”“洵”之借,有音可征、有意可循,所以對“順彌代”即“真絕代”的判斷也是有道理的,楚簡《慎子》也恰好成了證明二字有互通邏輯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劉釗.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85-87.
[2]孫詒讓.墨子間詁[M].孫啟治,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315-316.
[3]李學勤.讀楚簡《慎子》[J].中國文化,2007(2):43-45.
[4]白于藍.戰(zhàn)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871.
[5]董同龢.漢語音韻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1:261.
【作者簡介】侯英捷,男,漢族,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字。
【基金項目】西南大學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項目“商周金文字詞集注與釋譯”子課題“東周金文字詞集注與釋譯”成果;項目編號:13&ZD130。
①一說從“爾”取聲的字,歸在支部。清代的部分學者認為支部與脂部是同一部,如顧炎武十部之第二部、江永十三部之第二部。晚清及以后的學者基本認為兩部是不同的。另外,本文古音用“ABC”格式,即表示這個字古音歸在A部、B母,聲調為C。
②“脂”部擬音ei,“質”部擬音et,同屬王力先生所分的第八類。主元音相同,發(fā)音口型幾近,故二者可互為疊加聲符。
③唐作藩.上古音手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101,40,133.
④許慎.說文解字[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53.
⑤周法高.金文詁林:第十二冊[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691-693.
⑥孔鮒.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一八六:小爾雅[M].宋咸,注.濟南:齊魯書社,1997:70;孔晁,注.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七〇冊:逸周書:卷六[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3.
⑦曾運乾,正讀.尚書[M].黃曙輝,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28.
⑧雒江生.尚書校詁[M].北京:中華書局,2018:394-395.
⑨董楚平.楚辭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42-143.
⑩鄭玄.周禮注疏:卷二十五[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〇冊:470.
①《廣韻》今存兩種:其一撰者不詳,但有孫愐之序言,名《原本廣韻》;另一為宋人陳彭年等重修,名《重修廣韻》。本條兼參見:孫愐序.原本廣韻:卷四[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二三六冊:160;陳彭年,丘雍等.重修廣韻:卷四[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二三六冊:380.
②胡奇光,方環(huán)海.爾雅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3.
③王引之.經義述聞(四)[M].虞思徵,馬濤,徐煒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580.
④王念孫.廣雅疏證(一)[M].張靖偉,樊波成,馬濤,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442.
⑤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上):卷十[M].馮逸,喬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389.
⑥王煦《小爾雅疏》、胡承珙《小爾雅義證》、葛其仁《小爾雅疏證》依次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續(xù)修四庫全書》第一八九冊的第344-345頁、第414-415頁和第543頁。
⑦《尚書孔傳參正》卷二九:“……《釋言》:‘彌,終也?!圆≈寥占?,已將終而暫留。……‘既彌留者,蘇順《漢和帝誄》‘彌留不豫,蔡邕《濟北相崔君夫人誄》‘寢疾彌留,是今文同之證?!蓖跸戎t.尚書孔傳參正:卷二九[M]//《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五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2.
⑧《墨子間詁》卷十注引王引之說:“……案‘守當為‘宇,字形相似而誤。彌,徧也。宇者,徧乎異所之稱也?!督浾f上》解此云‘宇,東、南、西、北,東南西北可謂異所矣,而徧乎東南西北則謂之宇?!?/p>
⑨王逸《楚辭章句》卷九、洪興祖《楚辭補注》卷九、朱熹《楚辭集注》卷七依次見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〇六二冊63頁、227頁、364頁。
⑩“順”古音文船(床三)平;“洵”古音真心平。見唐作藩.上古音手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14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