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娟娟
【摘 要】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還非常有限,在進行文本知識和繪本閱讀時,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很難讓學生梳理清楚文章的架構和文章前后的關聯(lián)。而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圖片和文字融合在一起的簡潔模板,能夠從中心向四周散發(fā)英語繪本的內容,教師在選擇英語繪本時要仔細篩選,形成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利用思維導圖,對繪本中的文本內容形成初步的認識,將其中的詞匯和框架做成思維導圖,讓整個繪本內容直觀,清晰,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 繪本閱讀? 閱讀能力
“思維世界的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這是愛因斯坦對思維發(fā)展的期待。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繪本中存在的意義也是如此,教師和學生都希望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減少對繪本內容的疑惑,在閱讀時的混亂感以及在閱讀之后對知識掌握的表面化等等。思維導圖能夠將具有聯(lián)系的知識點拉近,能夠增強繪本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度,將小學英語繪本的脈絡梳理清晰再呈現(xiàn)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并通過繪本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篩選優(yōu)秀繪本,充實教學資源
小學英語繪本的內容較為豐富,文章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幾乎包含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的大部分,優(yōu)秀的繪本教材往往會滲透親情、友情、自然的主題,其主要目的也是培養(yǎng)小學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格,比如說勇敢、奉獻、友愛等等,不論是對小學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是道德價值觀念的樹立都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在選擇繪本時,首先要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其次要飽含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最后還要根據(jù)不同年級階段的不同接受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繪本教材。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At the zoo一課的學習中,因為教材中提到了“l(fā)ion、horse、monkey”等等動物,所以教師在選擇繪本時還要貼合這一教材主題,選擇比如Animals in the Rain Forest之類的英語繪本,該繪本中提出了與教材內容相似的問題“Who has this tongue?”等等,教材同樣將重點放在了動物的外貌認識上,繪本的內容既做到了延伸,也做到了貼合,所以該繪本就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同時繪本中的動物與教材中的相比,學生會更加感到新奇,比如“boa、iguanas、macaw”等等,借助小學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生物的熱愛之情,如此一來,課程資源就不再局限于小學英語教材,英語繪本的選擇也成功地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意識。
二、利用思維導圖,形成文本認識
在進行實際的英語繪本閱讀之前,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知識的梳理,歸納總結為清晰的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養(yǎng)成英語繪本閱讀的良好習慣。并不是所有的繪本內容都會給出具體的大綱,這是會根據(jù)具體情況而變化的,當沒有大綱時,小學學生的英語繪本閱讀就會呈現(xiàn)出吃力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要做到運用適當?shù)姆绞脚囵B(yǎng)學生獨立構建思維導圖的能力,讓英語繪本閱讀的效果有明顯地提升。
例如在英語繪本The Scrap Rocket的閱讀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文章內容的梳理,帶著問題進行梳理,因為該繪本的主題是圍繞兔子羅恩的“the scrap rocket”展開的,教師也可以圍繞這個提出問題,比如“What is Ron rabbit collecting? What does it want to make out of the junk? Did it work?”在這些問題解答之后,學生就會得出“It,s a rocket”的答案,也就是繪本內容的中心點。到此,該繪本的閱讀脈絡和思維導圖就已經(jīng)整理清晰。當然教師還可以將思維導圖向教材外進行拓展,提出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但要注意的是,向外拓展的問題也不能離開已經(jīng)梳理出的思維導圖,以免對學生的印象造成混亂的記憶,完整的思維導圖才能夠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形成初步的認知。
三、構建詞匯導圖,系統(tǒng)掌握知識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的基礎就是學生對單詞、句子和語法的掌握,而單詞又是其他文章段落的基礎單位,所以學生如果在詞匯方面相對薄弱,那么對英語繪本閱讀的內容也無法理解得徹底。但是,英語中的詞匯與漢語大不相同,英語詞匯所包含的音節(jié)相對來說較少,存在多個單詞有同一發(fā)音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可以將單詞的共同發(fā)音作為中心,向外擴散,再將發(fā)散思維涉及到的單詞向回收攏,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
以小學學生繪本閱讀中會涉及到的單詞“family”為例,該單詞發(fā)/i/音,對小學學生來說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以/i/為中心,學生就可以聯(lián)想到諸如“big、city、happy、home”等等簡單的/i/發(fā)音的單詞,由此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看到某一/i/發(fā)音的單詞時,就會立馬聯(lián)想到思維導圖中的其他單詞,是對詞匯的整合,也是對知識的鞏固,相互聯(lián)系的詞匯也更利于學生的記憶,由此可見,思維導圖是小學學生學習英語的不錯選擇。這種方式在增加學生單詞儲備量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導圖不斷豐滿。
四、梳理繪本框架,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如果想要把握準確文章的大意,首先就是要找出文章的框架,找準內容的側重點,建立起相應的閱讀網(wǎng)絡。如果說學生在閱讀時沒有基本的框架,學生在閱讀時就落不到實處,閱讀過后也不會留下閱讀的痕跡。而通過思維導圖構建閱讀框架,首先要將繪本的內容進行通讀,找出其中的重難點和關鍵詞匯,然后再梳理出這些元素與文章整體之間的關系,在做完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開始進一步的文章細讀。這種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是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形成自己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In a nature park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以教材為基礎,進行繪本的選擇閱讀,比如The park,在這一繪本的閱讀中進行文本框架的熟練和思維導讀的構建,可以將繪本中的重點單詞,將繪本中的重點單詞提煉出來,“grass、flowers、trees、birds、children”等等,之后就要開始揣摩繪本的主題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既然繪本內容中提到了小鳥,提到了花朵,還提到了小朋友,那它主要是想表達什么呢,是小朋友對大自然的熱愛嗎?”在此之后就可以開始句型句式的提煉,比如“I can”句型等等。在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在每個學生的腦海中都會形成一個關于繪本的基本框架,雖然每個學生的思維導圖會有一定的差異性,但也是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下完成的,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做好了準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中的繪本閱讀是利用了小學學生對圖片和故事的興趣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但是當下的教育發(fā)展還向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提出了高效的要求,而思維導圖就是這樣的存在。教師仔細選擇英語繪本閱讀教材,讓小學英語的教學資源真正得到充實,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形成基本的認識,用思維導圖構建出詞匯的框架,繪本的整體脈絡,讓英語繪本閱讀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梁妮.芻議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探析[J].讀書文摘(中),2018(12):215.
[2] 杜梅.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的運用[J].百科知識,2019(03):35-36.
[3] 李曉紅.芻議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生英語,2019(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