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錯題在學生的作業(yè)、練習、測試中隨處可見,而且很多學生的錯題都是反反復復出錯的題目。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盡量少在錯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呢?該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分析錯題并減少犯錯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wù)剬Υ龑W生錯題的解決策略——數(shù)形結(jié)合策略。那么,哪些題型適合用到數(shù)形結(jié)合策略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五年級下冊常見的幾種可以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策略解決的典型錯題與大家分析探討。
一、跟分數(shù)有關(guān)的類型題
1.萬家超市一瓶花生油重5千克,一瓶大豆油比這瓶花生油重1/5,這瓶大豆油比花生油重多少千克?
這樣的類型題,很多學生反而會出錯,先算出5×1/5=1千克,再用5-1=4千克,學生們誤以為大豆油的重量是1千克,所以求大豆油比花生油重多少千克還要用5-1=4千克導致出錯。這道題如果可以畫個線段圖,在圖上標明已知數(shù)據(jù)和未知數(shù)據(jù),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發(fā)生。
2.把4/5米長的鐵絲剪成相同的3段,每段是全長的(? ? ),每段長(? ? )米。
這種類型題學生經(jīng)常分不清分數(shù)和分率之間的關(guān)系,答案千奇百怪,錯漏百出,常做常錯,學生看到這類型題目沒有認真思考和分析就開始答題,導致出錯。如果學生用線段圖畫一下,再進行平均分就可以大大提高正確率。這道題關(guān)鍵是學生要通過線段圖理解線段的總長度有一個是4/5米長,還有一個總量是整體“1”,如果每段是全長的(? ? ),就要看整體“1”,這個整體和具體長度沒有關(guān)系,不管具體長度是多少米,平均分成3段后,其中的1段就是整體的1/3;看每段長(? ? )米,就需要知道具體的總長度,因為這里每一段的長度是會隨著總長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需要看的具體的長度,也就是4/5米,是把4/5米平均分成3段,也就是4/15米。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類型題
(一)長(正)方體通過“拼”“切”等方式形成新的立體圖形
例如:用3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對于這類型題目,學生如果沒有通過畫圖分析,往往容易直接用表面積公式算出其中的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后×3,忽略掉中間被遮擋的面的面積導致出錯。這類型題目要想避免犯錯,可以指導學生動手畫一畫,再根據(jù)問題用倒推法的思路分析,找到“新”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再來利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計算就可以避免出錯,求出正確答案是14平方厘米。(如下圖所示)
(二)不知道求的是哪幾個面的表面積的類型題
例如: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鐵皮通風筒,通風口是邊長為2.5分米的正方形,筒長為1米。做這個鐵皮通風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鐵皮?
像這種類型的題目,雖然學生可能知道做通風筒只需要求出4個面的表面積,但是有部分學生可能會不知道該去掉哪兩個面的面積導致出錯,沒有圖形支撐,學生只能隨便去掉兩個面。解決這類型題目,如果我們指導學生畫個草圖,標上必要的數(shù)據(jù),標出出不要的兩個面,那么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把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要標在圖形上,就能看到還需要換算單位,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計算的是哪四個面。
(三)包裝問題
例如:有三個同樣的長方體盒子,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2厘米?,F(xiàn)在要把這三個盒子包裝成一包,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分別算出各種方法所需包裝紙的大小。
解決這類型的題目,既要考慮不同的包裝方法,還要考慮有幾種方法。如果不畫圖表示,就很容易出現(xiàn)重復或者遺漏的情況,也容易出現(xiàn)把長寬高算錯的情況,我們可以像下圖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來畫圖,并且標出對應的數(shù)據(jù),再來計算表面積,這樣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三、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類型題
(一)周長問題
例如: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36厘米,其中長是寬的2倍,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這類型題目,會有很多的學生用36÷3=12厘米,求出寬是12厘米,再用12×2=24厘米,求出長是24厘米。學生拿到題目的第一反應是長是寬的2倍,解設(shè)寬是x厘米,長是2x厘米,列出方程x+2x=36,最后計算出錯誤的答案。這道題可以怎么畫圖分析減少出錯率呢?筆者是這樣教學生畫圖分析的。還是解設(shè)寬是x厘米,長是2x厘米,然后再看圖列出方程,第一種方法是標出長方形的4條邊長相加等于周長,列出方程。第二種方法是畫出周長的一半等于一條長+一條寬,列出方程。
(二)倍比問題
例如: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是小紅的3倍,小明送給別人40張后,小明和小紅的郵票張數(shù)相同。小明和小紅原來各有多少張郵票?
這類型問題,雖然知道了小紅和小明郵票張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但是學生不清楚這個倍數(shù)和40張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無從下手,就隨便亂做。這道題,如果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答案就顯而易見了,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40張郵票和小明、小紅郵票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列出方程解決問題。解設(shè)小紅的郵票張數(shù)有x張,那么,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就有3x張,由線段圖就可以看出40張郵票其實就是小明比小紅多出來的郵票張數(shù),也就是小明比小紅多了40張郵票,這樣就可以列出方程3x-x=40,從而求出他們的郵票張數(shù)了。
數(shù)形結(jié)合策略只是解決錯題的其中一種策略,還有很多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錯題,讓學生學會用畫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不管碰到什么類型的題目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減少錯題數(shù)量。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