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2013年的夏天,我有幸遇見了年少時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師,也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周銳武老師,乳名“八乃”(后來,我們或喊他“八乃”,或稱他“老班”)。他個子不高,中等身材,一年四季都剪著“古板”的寸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爽朗”的哈哈大笑。
高一,可以說是“斗智斗勇”的一年。在一個月的熟識后,我們漸漸露出本性,也不斷地試探挑戰(zhàn)著“八乃”的底線。上課睡覺,逃課曠課,甚至公然頂撞老師。我們自以為是的小聰明,都逃不過老班的“法眼”。他的管理“手段”相當高明,那時班上出現(xiàn)了“間諜”幫助他監(jiān)督班級的情況。而今我也站上了三尺講臺,才明白“間諜”的真正名字是“安全信息員”及它的重要作用。經(jīng)歷兩個月左右的整頓,我們班走上了正軌,班風學風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趨勢。
高三這一年,班上學習氛圍也愈發(fā)強烈,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備戰(zhàn)高考,這一年也發(fā)生了太多的事情。
我們是文科班,文化基礎較好;但又特殊,一半文化生,一半藝術生。高三這一年,我們從一個班分成了兩個小班。
為了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緩解沖刺高考的壓力,老班經(jīng)常與我們打成一片,找我們談心,鼓勵大家并幫我們解決困惑。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班做的“信心包”,既好吃又讓人特別感動。那是2016年2月的一個晚上,我們正在教室認真地刷題學習,老班端著一個大鐵盤,走進來。“來,吃包子。”他笑呵呵地說。頓時我們放下手頭的筆,紛紛跑過去“搶”包子。其實我們都知道,老班不會炒菜,更不會做包子,后來翻看老班的QQ空間,才得知,為了我們他失敗了多次才學會做包子。這不是包子,是他對我們的愛。
高考前一天晚上,走在校園的路燈下,我怯生生問老班,“會不會考不上啊?”老班輕輕地說道:“你是八乃的學生哦,汗水不會白流的!”最終,我們也在高考中打了一場漂亮仗,有考上中南大學的,有考上安徽大學的,有考上上海理工大學的,我也考上了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