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宇
摘要: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實踐活動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本文從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中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中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教師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普通話水平測試、普通話課程培訓改革以及普通話推廣活動的開展等四個方面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深度。
關鍵詞:思政教育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融合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中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現(xiàn)狀
自1994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開始,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正式啟動,相關研究也隨之開啟,大部分研究是基于普通話水平測試本身的研究,如仲哲明提出普通話水平測試若干問題的討論;宋欣橋提出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問題的研究,都是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本身的具體研究。2000年以后,隨著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對普通話水平測試設備改進的探索展開,對普通話水平測試設備的研究也大量涌現(xiàn),張雷、侯杰泰、何偉杰、文劍冰和王渝光等對錄音設備進行評分的可行性進行了討論;魏思、劉慶生、胡郁、王仁華等也對電子設備進行了探究。2007年開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全國逐步推廣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葉軍、王頤嘉、周鳴之、喬麗華等開始研究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實施辦法;還有一些學者基于方言區(qū)推廣普通話的情況,提出改進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方法。如楊玲分析了四川方言區(qū)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情況;齊影闡述了香港地區(qū)推廣普通話的情況。透過這些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測試的方式方法和普通話水平測試對各地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包括軟件和硬件的提升,對各地的方言和通用語言使用的影響。有部分研究談及對學生的影響,該影響也大多集中在普通話相關課程對普通話水平提高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延伸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就業(yè)等方面的影響,而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影響較少涉及。
實際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這充分表明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師、思政課等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專家學者們也紛紛展開研究,如徐振祥、汪頔、尹曉敏、楊敏等研究了新媒體(如微博、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另有學者探討思政教育的效果,如楊洪澤探討了思政教育的實效;閔永新分析了思政教育的現(xiàn)狀。另有學者從不同職業(yè)視角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如馮剛提出輔導員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道路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富成效;趙繼偉從課程思政角度探討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上述研究充分證明了大學生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首先要思想政治素養(yǎng)合格,課程思政需融入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普通話水平證書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必考證書之一,同時也會接觸到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課程。可以在測試前和測試中融入思政教育相關內(nèi)容,如何設計好該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真正學深悟透,也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有關普通話水平測試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現(xiàn)有研究多從培訓課程的課程思政著手,如符穎探討了“教師口語”教學和實踐中的課程思政;閻錦婷在“普通話語音”教學中探討了課程思政的融入;王慧香主張將思政融入普通話教學;萬光明從培訓課程角度談加入思政的教學內(nèi)容改革。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培訓課程,實際上,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與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并可在其中發(fā)揮巨大作用。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中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根據(jù)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相關要求,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考點也承擔著推廣普通話的職責。因此,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課程在高校普遍開設,不少高??键c根據(jù)考生需求設置了長期和短期課程。參加測試的考生基于提高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的需求,大多也選擇參加相關培訓課程。此外,在師范院校和漢語國際教育類相關專業(yè),普通話是必修課。因此,普通話相關課程在高校覆蓋面廣、影響大,研究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可為未來教學與測試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jù)。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普通話水平測試,尤其是其培訓類課程顯然應被納入其中。普通話水平測試一般分為四大項考試內(nèi)容:讀單字、讀詞語、讀短文和命題說話。字詞如何選擇,短文選擇哪一類型文章,命題說話講什么主題,就可以融入大量思政元素。培訓類課程與測試緊密聯(lián)系,緊緊圍繞測試內(nèi)容展開,自然也可大量融合相應思政元素。此外,培訓課程有大量練習,這些練習是否可以圍繞特定主題開展,還是漫無目的僅憑語音分類設計?充分研究這些內(nèi)容符合對高校課程思政的要求,其思路之一便是“選取紅色文化,講好中國故事”[1]。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資源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資源。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是普通話推廣周,在此期間舉辦的普通話推廣活動往往能激起師生較大的反響。2021年“普通話推廣周”活動的主題是“普通話誦百年偉業(yè),規(guī)范字寫時代新篇”,主題與思政教育密切相關,通過推廣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民族交流合作,共同歌頌黨的百年偉業(yè),譜寫新的時代篇章。南京審計大學每年開展推廣普通話相關活動,除做一些常規(guī)咨詢外,還會與朗誦、表演等結合?!跋蠕h詩壇”系列活動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曾開展“南審先鋒詩壇黨旗飄飄詩會”,選取紅色經(jīng)典詩篇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歷程,既顯示了普通話推廣的豐碩成果,也體現(xiàn)出新一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對黨和人民的深情厚誼。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普及率高,師生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培訓和測試過程,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對授課的效果影響較大,思政教師如能以標準普通話授課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思政課程形式尚不夠豐富,或部分課程對于思政是淺嘗輒止。因此,研究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培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大力弘揚紅色主題的普通話教材內(nèi)容,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大有裨益。
三、普通話水平測試實踐中思政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
(一)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增強思政教育效果根據(j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要求,教師授課
需使用規(guī)范漢字和普通話,申請教師職業(yè)資格證或評定教師職稱的教師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也有明確要求,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要求達二級甲等及以上,非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要求達二級乙等及以上,但尚有不少高校教師未能達標,或勉強達標,授課時常發(fā)生學生聽不懂或聽得很費力的情況。教師普通話水平不僅影響其教學效果,讓自己的精心準備付諸東流,且影響教師的整體形象。特定教師的語音語貌對其個人魅力展示的影響是巨大的,方言口音濃重的教師易給學生留下不專業(yè)的印象,學生難以信服一位其認為不專業(yè)的教師。因此,普通話水平不僅影響授課效果,也影響教師所有教學效果的最終呈現(xiàn),甚至影響師生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對理論水平要求高,教師需進行大量科學論述。沒有較高的普通話水平加持可能出現(xiàn)詞不達意,甚至導致歧義,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確性。其他科目的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有方言口音,或許會產(chǎn)生獨特的幽默效果,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趨向嚴肅,該類課程不宜以插科打諢的方式呈現(xiàn),包括一些課程思政內(nèi)容,教師也應嚴肅對待。教師普通話水平若未達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果能通過普通話培訓和測試來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則無論是思政課的講授,還是專業(yè)教師的課程思政部分內(nèi)容,都可以獲得應有效果,甚至大放異彩。教師可通過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了解自身的真實普通話水平,發(fā)現(xiàn)自身的語音缺陷,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同時以測促學,為提高測試等級,可積極參加各類培訓課程,接受專業(yè)指導,如糾正語音中的系統(tǒng)性缺陷,練習兒化音、輕音的發(fā)音等,這些都可以切實提高普通話水平。南京審計大學不定期舉辦本校教職工普通話義務培訓班,測試員免費為有需求的教職工進行指導,采取約20人的小班短期教學,深受歡迎,反響熱烈。可見,高校教師對提高普通話水平的切實需求。
(二)增加思政教育內(nèi)容,做好普通話課程思政
傳統(tǒng)普通話教學過程中存在僅講授理論知識、進行機械語音練習等問題,尤其是測試的第四項說話部分的練習,很多素材均為老生常談,既無藝術感,也無道德情操引領。網(wǎng)絡上流傳的番茄炒蛋素材可套用全部30題命題說話的段子,說明我們的說話題材缺乏新意,沒有立意,只剩單純的應試需求,只重語音,不注重內(nèi)容等問題。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種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課程,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普通話測試培訓、口語練習等課程中都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練習第三項短文閱讀時,可多朗誦紅色經(jīng)典文章和詩歌;練習第四項命題說話時,可學習如何講好黨史故事、如何學習先輩楷模的英雄事跡等,這些經(jīng)典內(nèi)容既可練習普通話發(fā)音技巧,也可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演示和講解、學生的練習和演講營造出課程思政的積極氛圍。教師在課程思政過程中,易顯刻意和生硬,通過上述有技巧、有趣味的小練習可潤物無聲地嵌入思政內(nèi)容。學生還可就某話題自由發(fā)揮,可很好地激發(fā)其表達欲,既有方向指引,亦無拘無束。教師既在練習中了解并掌握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又“將思政元素融入普通話語音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
(三)添加思政教育元素,點亮普通話水平測試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衡量考生語音語貌的考試,比較單調乏味,考生在測試過程中經(jīng)常會講一些毫無意義的無效話語,測試員僅考察學生的發(fā)音與語法,對內(nèi)容則無評分資格?!皡⒓悠胀ㄔ捤綔y試的人員眾多,且分布很廣,選用合理的測試模式是測試組織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盵4]雖然評分規(guī)則也在不斷完善,但只能規(guī)定不允許離題和重復這種不利于考察語音的規(guī)則,未能著眼于立意和深度等問題。長此以往,普通話水平測試變得機械、單調,對學生普通話真實水平的提高也無益。自2004年教育部語用司發(fā)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以來,普通話水平測試題庫一直沒有改變,部分題目已成老生常談,考生毫無興趣,應試時也疲于應對,特別是命題說話,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話可說或講得笑場等情況。然而,評測音檔的測試員“在實際測試中把握等級的特征,對一些關鍵等級間的界線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以保證測試不偏離等級標準”[5],卻對考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完全不考慮,也沒有評定權限。
我們認為,測試的題庫中完全可以添加思政元素,尤其是第三項朗讀短文和第四項命題說話,可選擇紅色經(jīng)典篇章,如紅色家書,很多革命先輩的家書字字泣血,精神永傳,同時文字雋永,飽含智慧和擔當,既是我們學習黨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了解共產(chǎn)黨人奮斗精神的生動載體。第四項命題說話,給考生提供一些思政命題,引導考生講述一些積極進取的正面內(nèi)容,取代原有的家長里短和無病呻吟。如原有命題“我尊敬的人”可改為“我尊敬的英雄”,在以往測試中,學生就此命題幾乎全部談論自己的老師和家人,改為“我尊敬的英雄”后,一定可以聽到更多黨員楷模的優(yōu)秀事跡,同時會使同學們積極思考和學習更多有關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傳承紅色基因血脈,為普通話水平測試增添更多的思政教育色彩,讓考生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再一次接受思想的洗禮,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有新的認識,從而端正態(tài)度,銳意進取。
(四)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鏈接思政教育專題
普通話相關活動的開展主要是促使當代大學生更了解普通話的普及情況,認識普通話的重要作用,從而起到推廣普及的目的。推廣普通話的活動,往往鼓勵師生的共同參與和積極互動?;顒舆^程中,師生可感受到普通話的魅力,愿意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南京審計大學普通話培訓測試站舉辦過各類推廣普通話的活動,如測試咨詢、義務培訓、經(jīng)典誦讀和公益活動等圍繞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主題,吸引了眾多師生的積極參與,現(xiàn)場氣氛都很熱烈。
在此類活動中鏈接思政教育專題,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宣傳了思政教育重要內(nèi)容,為活動增加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如“文心推普咨詢?nèi)铡被顒右堰B續(xù)開展六屆,每一屆主題不盡相同,但都緊緊圍繞國家民族等重要議題。如2020年的主題是“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在此主題下,活動可分享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動人故事,既宣傳推廣了普通話,又再一次彰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豐碩成果。師生了解普通話推廣相關內(nèi)容的同時,也深刻銘記和倍加珍惜我黨在百年奮斗中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并努力從百年奮斗的歷史經(jīng)驗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進一步感受到黨的偉大,更加擁護黨的領導和堅信社會主義道路,積極樹立主人翁意識并投身“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新征程中去。
四、結語
將大學生思政教育與普通話水平測試進行實踐融合探索,做好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入,尤其是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課程授課教師在課程開設過程中,應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教會學生從人文科學方面提煉思政元素”[6]。此外,從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管理人員還需要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組織具有思政特色的培訓和測試工作,以便更好地探究普通話水平測試資源的思政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付穎.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口語》創(chuàng)新教學與實踐探討[J].科技教育,2021(20):160-162.
[2]萬光明.課程思政背景下“普通話口語與訓練”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視聽,2020(9):244-245.
[3]閻錦婷.課程思政融入“普通話語音”教學內(nèi)容探討[J].傳播力研究,2020(14):170-171.
[4]葉軍,王頤嘉,周鳴之,等.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7(16):142-148.
[5]宋欣橋.“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中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7(3):32-37.
[6]楊萍.《普通話口語表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