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摘? 要】在推進“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著力構建“三單導學”下“三階·六學”深度學習模式,通過“學前診學、學中導學、學后拓學”三個學習時段,利用設計的“診學單、導學單、拓學單”三單,“自學——問學”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互學——辯學”突破教學的關鍵問題,“思學——研學”促進學生反思與創(chuàng)新,從而構筑理想課堂。
【關鍵詞】三階;六學;三單導學;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47-02
"Three Steps · Six Learnings" to Build a Deep Learning Model Under the "Three-list Guidance on Learning"
(Juhua No.3 Primary School,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China) XU Yan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constructing a "three-steps · six-learning" deep learning model under the "three-list guidance on learning", thus building an ideal classroom through three learning periods including "diagnosis before learning, guidance while learning, and extension after learning" and the three lists designed in advance including "diagnosis, guidance, and extension",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by "self-learning-asking learning", to breaks through the key issues of teaching by "mutual learning-debating learning",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 by "thinking learning-research learning".
【Keywords】Three steps; Six learnings; Three-list guidance on learning; Deep learning
構建“三單導學”下深度學習模式的總體思路為:以“診學單、導學單、拓學單”三單的研究為操作載體,通過聚焦五大學習要素: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共同體、學習評價設計,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三類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兩條主線:學生學與教師導,激活學習狀態(tài),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提升相結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三階·六學”教研是“三單導學”中的一項教研機制,它以“學前診學、學中導學、學后拓學”三個學習時段,利用設計的三單,通過“學習狀態(tài)觀察表”,以學生“自學、問學、互學、辯學、思學、研學”為主要研修內容,整合各類研訓工作和教學常規(guī)工作,推進“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自學——問學”引導思維發(fā)展
課前診學階段的診學單,用于學情診斷,發(fā)現問題,研判學生學習起點或思維障礙點。診學階段我們關注學生“自學”和“問學”活動。
(一)目標導向設計診學單
診學單的設計,注重目標意識,注重預習作業(yè)在教學過程中的目標達成情況,先診后教,關注診學過程中的幾個參考點:自學有效知識量,問題解決度;自學有效性,自學投入度;自學實用時間,自學內容難易度;學生錯誤反饋矯正情況,學生學習自主積極性;學生個別化指導情況,學生對預習的總體評價。
根據以上所述的幾個參考點,各學科設計不同的診學單,如小學中高段語文,我們把診學內容定為:字詞篇、內容篇、問題篇、語句篇、拓展篇。又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把預習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的作業(yè):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能力,有選擇地完成相應的內容。診學單指導學生用了找關鍵詞、表格梳理等方法歸納主要內容,體現學生概括內容從“能概括”“概括內容比較簡要”“概括有方法的”能力發(fā)展過程。三單設計引導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梯度發(fā)展。
(二)廓清診學操作框架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習方法和技巧。通過設計不同的診學單,廓清深度學習教學的具體操作框架,創(chuàng)出自己的學科教學品牌。
語文學科“泛讀”診學。診學的內容是字詞學習與課文梳理,以泛讀診學單的形式呈現,以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的形式展現。音樂學科“讓聽”診學。聆聽歌曲設計在“讓聽”診學單中,設計相應問題,檢測學生的聆聽情況,進行教學的研判。數學學科“項目”診學。根據主題開展項目化的學習,并用多種形式呈現,如一份調查表、一個統(tǒng)計圖、一張思維導圖等??茖W學科“實驗”診學。以課前實驗展開診學,可以在家里嘗試,也可以課前做,從實驗中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發(fā)現問題。各教研組探究不同類的診學單,在具體的實踐中尋找規(guī)律,形成框架。
二、“互學——辯學”突破關鍵問題
課中導學單,重在學法指導,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突破關鍵問題或重難點。導學階段我們關注學生“互學”和“辯學”活動。
(一)注重對話和認知實踐
學習的傳統(tǒng)是修煉和對話,對話學習是人們一起共享知識?!盎W、辯學”的對話過程中,把學生觀察、學習的成果,請“學習共同體”全體成員驗證,并對成員的學習成果做出反饋。讓學生重點比較統(tǒng)計表與條形統(tǒng)計圖,并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統(tǒng)計圖。導學過程中,學生提出各種建議,不斷互相補充,梳理了一張條形統(tǒng)計圖應該具備的要素。最后,學生統(tǒng)計本班學生最喜愛的書,完成相應的系列任務。每個學生讀單、做單(探究)的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獨立思考是深度學習的基礎。獨立思考之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交流發(fā)現與體會,推進深度學習。
(二)提煉學生和教師課堂語言
在導學過程中,讓“互學、辯學”成為一種課堂學習新氣象,我們注重提煉學生的語言和教師的課堂語言,培育互助課堂。提煉學生語言:如“我們還有補充……”“我們有不同的意見……”“我們還有更好的建議……”“我們需要幫助……”提煉教師的語言:教學指令準確、簡練;課堂評價語具有啟發(fā)性和激勵性。培育互助課堂:學生獨立、主動地嘗試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同伴分工與合作、監(jiān)督與評價,鼓勵學生先學后教;學生交流自主學習中發(fā)現的問題,實現互助共贏、共同進步;教師扮演好學生有效學習的促進者。導學過程是以三單為載體,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成為小老師,鍛煉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互相補充建議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三、“思學——研學”促進反思創(chuàng)新
課后拓學單,在于學習遷移,應用深化,促進學習反思與實踐創(chuàng)新。拓展單,是學法習得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運用學法解決新問題。拓學階段我們關注學生“思學”和“研學”活動。
(一)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拓學階段作為一種驗收學生課堂掌握情況和課堂延伸結合的環(huán)節(jié),主要立足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有效學習的過程。如:音樂課《喜鵲鉆籬笆》,在拓學單中設計了讓學生分組根據歌曲《喜鵲鉆籬笆》設計游戲。學生學習興奮、積極,每一組都展示了對這節(jié)課所學歌曲的理解、掌握,并創(chuàng)編了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創(chuàng)造。
(二)知識技能與能力提升相結合
拓學階段要考慮練習的基礎性、層次性,適當進行拓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一道比較綜合的練習。學生在完成拓學單2的過程中,會在腦子中萌芽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叭A·六學”關注學生學習,讓學生走進真正的學習,讓教師走近真實的學生。借助“三單導學”,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學生的變化:會思考了,能合作了,愿分享了……我們看到了教師的改變:廢話少了,鼓勵多了,互動勤了……我們看到了課堂的變化:學情診斷更精準了,探究學習更多了,學習效率更高了。課堂教學改革之路漫漫,基于立德樹人、課程意識、學科本質、學生學習,我們仍將著力開展深度研究,構筑理想課堂。
參考文獻:
[1]朱連云.導向深度學習的教學變革[J].人民教育,2019(Z1).
[2]林衛(wèi)民.重建“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J].人民教育,2014(22).
[3]張豐.學習設計與作業(yè)設計:融匯“教”“學”全過程[J].人民教育,2019(23).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