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整本書閱讀也逐漸躋身于閱讀教學的主流方式中。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也逐漸成為教師教學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閱讀懸念設置、開放閱讀策略、適時閱讀點撥、閱讀交流分享四個方面,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7-0034-02
Start from Reading, Promote Knowledge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in Chinese Classroom in Elementary School
(Experimental School of Puk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LIN? Hong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whole book rea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ainstream methods of reading teaching. Therefore, th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of the whole book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eachers' teaching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from four aspects: reading suspense setting, open reading strategies, timely reading tips, and reading exchange sharing.
【Keywords】Whole book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一、整本書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整本書閱讀是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發(fā)展空間。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注重單篇課文的閱讀,由于閱讀內(nèi)容較少,學生的閱讀能力滯留于淺顯的層面,無法實現(xiàn)突破和創(chuàng)新。而整本書閱讀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人物描寫更加深刻、鮮明,能夠提供給學生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使學生能夠從全局的角度掌握整本書的內(nèi)容,而不僅僅限于單章、單節(jié)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形成閱讀脈絡,在深挖閱讀內(nèi)容的同時有效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其次,整本書閱讀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育基地。單篇的閱讀教學通常由教師引導閱讀,學生容易呈現(xiàn)出被動的狀態(tài)。而在閱讀方法教授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提供學生利用自我習得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的機會,以相對開放式的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觸動他們自主探索的欲望,從而讓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最后,整本書閱讀是全面系統(tǒng)的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途徑。整本書的內(nèi)容豐富,人物繁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多種人物的特色描寫方法,還能夠通過對比、分析、總結(jié)等手段對作品進行整合。在閱讀內(nèi)容整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φ緯纬赏暾恼J知,鍛煉整體的閱讀思維,逐步學會從全局的角度把握整個閱讀過程以及閱讀內(nèi)容,從而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思維模式,有利于語文知識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引入趣味懸念,增強閱讀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極易被“懸念”吸引。因此,在小學階段,“懸念”是增強學生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愿意深入閱讀的重要因素。通過有效的趣味化的懸念設置,學生愿意探究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同時更加愿意了解整本書的精髓。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整本書的故事內(nèi)容,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引入趣味懸念,以新穎獨特的方式捕獲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為例,童話世界是學生眼中神奇而特殊的世界,童話故事里面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童話類書籍的整本書閱讀時,可以引入趣味懸念。比如,帶領學生閱讀《綠野仙蹤》整本書時,可以提出這樣的懸念:“稻草人是由什么做成的呢?”“像人一樣的稻草人能不能真的講話呢?”通過稻草人的懸念設置,學生會非常好奇稻草人到底會不會講話,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索的好奇心,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展開閱讀,尋找關于稻草人的故事。有效的懸念引入增強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能夠使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更加順暢。
(二)開放閱讀策略,鼓勵閱讀個性化
閱讀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不同的學生閱讀的過程應當是不同的,因此有效的閱讀過程不應該有過于固定規(guī)范的框架束縛。而開放式的閱讀策略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性,以個性化的閱讀方式開展整本書閱讀,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開放式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展整本書閱讀。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中國古代寓言》整本書閱讀中,寓言故事是民間故事的集合,是口口相傳的人文精神的縮影,其中蘊含著無數(shù)發(fā)人深省的道理。而學生的個性多樣,喜好的故事也較為不同,教師可以在寓言類故事的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新閱讀策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特點制定寓言故事閱讀方案。
(三)適時地點撥拓展,培養(yǎng)閱讀好習慣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長期的過程,而整本書閱讀正是習慣培養(yǎng)的綜合過程。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適時的點撥和合理的拓展,能夠幫助學生延伸思維,拓寬視野,及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并在閱讀過程中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適時點撥和拓展對于整本書閱讀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適時地點撥、拓展、解惑,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神話故事閱讀教學為例,神話故事是幾千年來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是文化底蘊的體現(xiàn),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暢想和期望。神話通常氣魄宏大,閱讀時需要發(fā)揮想象力,才能體會神話故事的傳奇之處。而由于神話的神奇,學生閱讀時無法切身體會,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及時地點撥拓展。比如,在教學故事《神農(nóng)嘗百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神農(nóng)嘗盡百草的艱辛,將各種草藥有序地分開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同時拓展當今的醫(yī)學發(fā)展,讓學生體會神農(nóng)為醫(yī)藥史上作出的貢獻。從思想上點撥和拓展,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時勤于思考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動手記錄,使學生能夠更系統(tǒng)、更有效地開展閱讀。
(四)注重閱讀分享,提升知識運用水平
整本書閱讀不是獨立的個體活動,而是一個有效互動的過程。閱讀互動不僅包括閱讀過程的交流,還包括閱讀成果的分享。閱讀分享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自信,從而更好地吸收閱讀知識,促進學生閱讀、表達、習作能力的綜合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尤其注重閱讀過程及結(jié)果的分享,合理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和能力。以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的《十萬個為什么》教學為例,為什么鐵會生銹?為什么面包放久了會發(fā)硬?為什么水能帶走臟東西?……“為什么”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最愛掛在嘴邊的問題。教師可以把握學生喜歡探索的心理,引導他們開展閱讀交流和分享。比如,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分享會,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中得知的“為什么”解釋給大家聽,并組織學生積極互動,交流這些神奇的“為什么”,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吸收了科普知識,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神奇。通過不斷的交流分享,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得到快速提高,結(jié)合有效的閱讀和知識的吸收,綜合語文水平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是新穎的教學形式,以閱讀過程為主體,從整本書閱讀為起點,引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整體思維模式的形成與發(fā)展,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探索方式。小學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整本書閱讀觀念,積極探索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積極高效地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逐步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曉英.整本書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20(03).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