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瑜
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yī)院產(chǎn)科,廣東雷州 524200
在外科臨床工作中,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脂肪液化、切口滲出、分裂或部分分裂、繼發(fā)感染,進而導致傷口愈合延遲, 其病理生理機制復雜, 目前臨床尚無統(tǒng)一結論,但仍屬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相關并發(fā)癥的范疇,嚴格來說屬于切口感染的范疇[1-2]。 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快速的組織修復不易引起該并發(fā)癥。 臨床研究表明,脂肪液化發(fā)生率分別為7%~8%,輕則導致切口愈合遲緩,重則導致宮腔感染,危及產(chǎn)婦生命安全,還會顯著增加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影響醫(yī)院床位的周轉率[3-4]。手術切口愈合情況是醫(yī)患雙方都很關心的問題, 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恰當?shù)奶幚恚?做好剖宮產(chǎn)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 故為探討合理的護理方法,以及導致脂肪液化發(fā)生的影響因素,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100 例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后脂肪液化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00 例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后脂肪液化患者分為研究1 組與研究2 組,各50 例,經(jīng)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經(jīng)過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研究1組年齡 21~42 歲,平均(37.25±3.63)歲;一次手術者 37例, 二次手術者 13 例;7 例為縱切口,43 例為橫切口。研究 2 組年齡 22~41 歲,平均(37.13±3.56)歲;一次手術者 34 例, 二次手術者 16 例;9 例為縱切口,41 例為橫切口。 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基礎信息完整,參與整個研究步驟。 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且依從性較高。所有患者術后5~7 d 切口表面無紅腫,邊緣無紅腫、熱、痛,無壞死征象,出現(xiàn)淡黃色血性分泌物或混有脂肪滴,擠壓切口擠出滲液,實驗室涂片顯示有大量脂肪滴。
排除標準: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經(jīng)疾病、精神障礙及其他嚴重性疾病者;認知功能存在異常者;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者。
研究2 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切口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切口的愈合情況,與患者多溝通,緩解其負性情緒,針對患者情況給予相應的飲食護理指導,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研究1 組患者進行調查, 導致術后脂肪液化原因較多,主要原因為組織血供不良;貧血、肥胖、體質虛弱患者;患者劇烈咳嗽,術后腹脹、惡心、嘔吐等腹壓增加;產(chǎn)褥期傳統(tǒng)的保溫、避風做法使患者出汗過多,造成切口局部潮濕,影響切口愈合。 針對上述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①切口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切口的愈合情況, 尤其是對于肥胖患者,要注意切口張力是否過大。 告誡患者在進行排便、咳嗽等動作時避免壓迫切口,指導患者在進行腹壓增高的動作時,將雙手由切口兩側緩緩向中間擠壓,采用半臥或坐位,以減輕切口的張力,促進切口愈合。指導患者合理營養(yǎng)膳食, 適量增加體內蛋白質纖維攝取,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情況,應立即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②健康教育:采用宣傳冊等方式向患者介紹切口脂肪液化治療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多喝溫水,飲食忌辛辣生冷,防止便秘。 ③基礎護理:保持患者病房內清潔、敞亮,常更換床上用品,若患者滲液將床單等生活用品污染時,做到及時更換,預防切口二度感染,病房內地面應保持干凈干燥,做好防滑工作,患者將身上導流管除掉后,應叮囑患者常下床走動,促進腸道的蠕動,運動量不能過大。 對于腹脹嚴重排便困難患者,采用肛管排氣或給予腸胃減壓。 ④預防護理:叮囑患者按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用抗生素,并對患者腹部切口處定期換藥,保持切口處干燥清潔,病房內應開窗通風,盡量減少病房內的探視人員, 家屬陪護期間人數(shù)盡量<2名,每日進行病房設施及空氣消毒,預防感染。 ⑤心理護理:患者產(chǎn)后由于切口出現(xiàn)脂肪液化,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每例患者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情情緒疏導,并給予患者安慰,增強其治療信心。
干預后切口愈合及感染情況消失為治愈; 切口大部愈合且感染恢復程度好為顯效; 切口感染情況好轉且切口部分愈合為有效; 切口感染情況無好轉且感染程度加深為無效[6]。 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探討采用問卷評分調查方式記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值>90 分為非常滿意;70≤分值≤90 分為滿意;60≤分值<70 分為一般滿意; 分值<60 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護理前后分別測定研究對象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 HAMD 評分[7]:滿分不足 8 分正常,8~20 分輕微抑郁癥,21~35 分中度,超出 35 分重度。 HAMA 評分[8]:滿分不足 7 分正常,7~14 分輕度焦慮,14~21 分中度焦慮,21~29 分中重度焦慮,超出29 分嚴重焦慮。 對比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QOL)評分進行評估:每項滿分60 分,生活質量極差<20 分,差 20~30 分,一般 31~50分,良好 51~60 分。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總有效率上, 研究1 組為98.00%, 研究2 組為80.00%,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在滿意度上, 研究 1 組為 98.00%, 研究 2 組為82.00%,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護理前,兩組HAMD、HAMA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 1 組評分均低于研究 2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 HAMD、HAMA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 HAMD、HAMA 評分對比[(),分]
組別HAMD護理前 護理后HAMA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1 組(n=50)研究2 組(n=50)t 值P 值22.35±5.48 22.48±5.23 0.121 0.904 10.46±1.76 15.97±2.40 13.091 0.001 21.64±4.37 21.39±4.20 0.292 0.771 7.81±1.02 11.36±1.80 12.133 0.001
干預前, 兩組QOL 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 1 組評分高于研究 2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 QOL 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 QOL 評分對比[(),分]
組別 精神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 1 組(n=50)研究 2 組(n=50)t 值P 值30.77±6.12 30.59±6.38 0.144 0.886 52.10±1.25 48.36±2.04 11.054 0.001食欲干預前 干預后疲乏干預前 干預后32.51±5.23 32.06±5.78 0.408 0.684 54.03±1.01 46.35±1.79 26.423 0.001 36.01±5.10 35.79±5.34 0.211 0.834 51.97±1.13 45.36±1.82 21.818 0.001睡眠干預前 干預后33.88±4.32 33.51±4.17 0.436 0.664 53.42±1.03 48.67±1.35 19.780 0.001日常生活干預前 干預后35.02±3.66 34.78±3.59 0.331 0.741 50.69±1.18 46.31±1.70 14.966 0.001
臨床術后患者切口愈合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脂肪液化,導致切口愈合受到影響。 術后傷口脂肪液化主要因手術切口位置存在較多脂肪所致,或者與機體血運較差,脂肪組織血液供應異常,繼而出現(xiàn)無菌性壞死所致[9]。
陳淳等[10]研究表明,對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后脂肪液化患者針對性的預防護理后,可顯著提升患者康復效果,其康復效果可達95%以上。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總有效率上, 研究1 組為98.00%高于研究2 組的80.00%(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滿意度上, 研究1 組為98.00%高于研究2 組的82.00%(P<0.05);護理前,兩組 HAMD、HAMA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 1 組評分均低于研究 2 組(P<0.05),干預前,兩組QOL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 1 組評分高于研究 2 組(P<0.05),原因在于在對患者進行感染治療及切口處理的同時,護理干預注重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為其講解有關切口脂肪液化的理論知識,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做到有問必答,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暴躁等負面情緒,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增強康復信心,有助于提升治療依從性[11-12]。 術后切口脂肪出現(xiàn)液化與人體過于肥胖及手術使用高頻電刀有關,因此,在護理術后患者時應檢查患者肥胖程度、腹部脂肪厚度,對高頻電刀使用與否、切口暴露時間進行了解[13-14]。 對容易出現(xiàn)脂肪液化的患者,護理時應嚴密觀察切口敷料,每日觀察切口情況,換藥時注意切口有無滲出液,切口張力是否增加[15-16]。 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滲血、滲液情況,保持床單位整潔、衣物清潔干燥,定時進行病室消毒,減少切口污染的因素。 針對肥胖患者,術后換藥可于切口兩側適度向切口線按壓,一方面可早期發(fā)現(xiàn)脂肪液化,以便早期予以處理,另一方面可將滲液擠出,避免脂肪液化的發(fā)生[17-18]。 切口脂肪液化采用腹部切口擠壓排液+特定電磁波譜照射治療能縮短療程, 減輕患者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有利于減少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發(fā)生。 針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圍術期血糖的控制。 對于腹部肥胖患者,進行脂肪層深部探查換藥, 發(fā)現(xiàn)微小油滴和少量滲液后及時放置引流條可有效預防脂肪液化的發(fā)生。 術后應早期注意觀察切口的情況以利于早期處理。
綜上所述,切口脂肪液化主要與糖尿病、使用高頻電刀、腹壁脂肪厚度、切口沖洗有關,臨床需給予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進而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采用細致的護理措施,可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切口愈合,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