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燕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詞匯量少,閱讀量少,小學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以下策略:抓住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每課一練;運用“補白”激發(fā)靈感;激發(fā)想象力,續(xù)寫故事。把寫的訓練融入到閱讀教學之中,做到讀寫聯(lián)動,以寫促讀。
【關鍵詞】低年級;讀寫聯(lián)動;小學語文
俗語說,知識靠積累。怎樣積累呢?是從閱讀中慢慢積累,再從讀寫中慢慢提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不要懷疑他們的能力:學生能讀懂嗎?學生會說嗎?學生會寫嗎?只要老師能給予正確的、有效的引導,使用有效的讀寫聯(lián)動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潛能,學生就會給老師意外驚喜。我認為,低年級讀寫聯(lián)動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啟蒙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高效。過去,我們總是把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課分開進行,習作課只是讓學生干巴巴地寫。學生不知道怎么下筆。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創(chuàng)作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善于洞察一切讓學生感興趣的節(jié)點。例如,在教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8課《彩色的夢》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仿寫詩的第二、三節(jié)前,先讓學生通過你問我答讀、男女承接讀、男女生唱和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以往,老師通常只是采用默讀、齊讀的形式朗讀課文,形式單調(diào),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讀起來沒有勁頭。但運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后,學生興味盎然,課堂上書聲瑯瑯,氣氛十分活躍。通過多種形式的趣讀、賽讀,學生在讀中慢慢就領悟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這樣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可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習作的興趣。
二、降低寫作的難度,從仿寫詞語再到仿寫句子
二年級是小學的第一學段,學生的詞匯量不大,她們所積累的詞語是十分有限的。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還不強。因此,我們在寫話的過程中,應從仿寫開始,且從仿寫詞語開始,有梯度地降低寫作的難度。這樣才能消除學生害怕寫話的心理,讓他們感覺到寫話不過是如此的簡單,從而樹立寫作的信心。
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8課《彩色的夢》,其中一項的教學重點是仿照詩的第二、三節(jié)寫一節(jié)詩。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仿寫段落。從句子的形式入手,先觀察詩中構詞、構句的方式,及修辭的運用,如“藍—得—透—明”,如“大把、大片、大朵”等詞語的使用,如“在蔥郁的森林里,雪松們拉著手,請小鳥留下歌聲”等運用修辭的句子。這些都是課文中獨有的表達方法。我讓學生理解文中破折號的用法,還通過填空形式讓學生仿寫句子,再讓學生加以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這樣循序漸進,由詞語到句子,由句子到整一節(jié)詩,學生就能順藤摸瓜,一步一步掌握習作的方法。
三、挖掘教材中的讀寫聯(lián)動點,一課一練
教材中選取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習作的下水文,教師應盡可能挖掘課文的讀寫聯(lián)動點,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筆內(nèi)容。同時,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地挖掘教材中的讀寫聯(lián)動點,才能一直地為學生提供積累的平臺。例如,在上《祖先的搖籃》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讀課文,找出祖先在原始森林所進行的活動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類似“摘野果、掏鵲蛋……”等詞組的組成方式,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筆能力,老師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寫類似的詞語,有了參照物,學生很快就想到了“洗衣服”“看日出”等詞組。
在教學中,教師要邊教邊洞察學生的一些存在問題,并善于從教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始終把教材作為學生最好的下水文。例如,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其中的一個教學重難點,也是習作的入門功課,而設計人物的對話是看圖寫話的常用方式,寫人物對話時,正確使用標點是低年級學生的難點。教師可以把以人物對話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課文作為仿照的例文。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中有些人物對話的提示語在前面,有些提示語在中間,還有些提示語是在句子的后面。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通過觀察、對比得出: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一樣。然后繼續(xù)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懂得怎樣根據(jù)不同的位置,使用什么樣的標點。再通過口訣(提示語在前先寫冒號,后寫雙引號;提示語在后先寫雙引號,后寫句號;提示語在中間,前后說話內(nèi)容都寫雙號,提示后寫逗號)讓學生鞏固記憶。最后,讓學生仿寫一兩句人物的對話。
四、運用“補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獨立寫話的靈感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詞匯量少,寫作的能力還不高。如果要讓學生獨立地寫話,就需要教師提供寫的支架,就好比要摘高樹上的果子,以身高夠不著,就得給提供一把梯子。課文就是很好的支架,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支架,更好地搭建讀寫的橋梁。例如,在教《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的時候,仿照文中寫奇石的方法,教師可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第二、三、四段的結構后,先讓學生“補白”式寫話:(1)就說“? ? ? ? ? ? ? ? ? ? ? ? ? ? ? ? ? ? ? ? ? ”吧,它好像——(? ? ?)? ? ? ? ? ? ? ? ? ? ? ? ? ? ? ? ? ? ?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有(? ? ? )? ? ? ? ? ? ? ? ? ? ? ? ? ? ? ? 。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就是“?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就更有趣了!那巨石真像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一寫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從而讓他們更能體會到黃山的奇特和有趣。
五、激發(fā)想象,續(xù)寫故事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非常重要。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思維還不算發(fā)達,但奇思妙想?yún)s特別多,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課文中的圖片說一說、分角色讀一讀,進入角色演一演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續(xù)寫故事。例如,在學習《寒號鳥》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再分角色朗讀,然后拓展想象:寒號鳥終于凍死在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喜鵲呼喚它……想象當時是怎樣的情形,續(xù)編故事?;蛘哌@樣設計:想一想,寒號鳥怎樣做才不會死去呢?請續(xù)編一個故事。另外,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語中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找春天》,可以讓學生仿寫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又如第七單元《蜘蛛開店》在學習完課文之后,讓學生續(xù)編故事。
小學低年級語文的寫話教學應重在激發(fā)學生文字表達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寫話能力。在方法上,教師應對學生給予有效的指導,給出可以仿照的例子;提供寫話的思路,讓學生能圍繞一定的內(nèi)容來寫。這些方法從何來?是在閱讀中不斷習得。因此,讀寫不應分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讀寫聯(lián)動的策略,把讀寫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這樣,我相信學生的人文底蘊會不斷加厚加寬,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萍.閱讀教學應讓學生獲得“言語智慧”[J].浙江教學研究,2012(5):47—48.
[2]陳清勇.淺析低年級讀寫結合訓練方式[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