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鶴松
【內容摘要】肢體語言的靈活應用能夠讓教師打造充滿激情的音樂課堂,提高音樂課堂的感染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本文介紹了肢體語言的類型,分析了肢體語言運用到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并提出了將肢體語言運用到音樂課堂的有效策略和路徑,旨在為初中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以全面提升初中音樂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音樂課堂肢體語言節(jié)奏訓練
肢體語言是一種用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和觀點的方式,通過充分調動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等來進行情感的互動與交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能夠讓音樂課變得生動、活躍,同時將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樂理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肢體語言對學生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和理解音樂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教師需要探索將肢體語言運用到音樂課堂上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肢體語言的類型
肢體語言是一種使用非言語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或者進行交流的方式,包括身體手勢、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等,而音樂教學中常見的肢體語言包括聲勢律動、舞蹈、指揮和表演等。
1.聲勢律動
聲勢律動是音樂教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肢體語言,其具體是指采用肢體動作和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其中聲勢是指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包括跺腳、拍手、拍腿以及捻指等,律動是指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人在聽到音樂節(jié)奏時能夠產生身體反應,這是一種本能,比如聽到音樂就會擺頭,身體隨著音樂晃動。將聲勢律動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指導學生借助自己的肢體、身體來表達情感,能夠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
2.舞蹈
舞蹈也是音樂教學中一種常見的肢體語言,但是這種舞蹈和舞臺上真正的舞蹈并不相同,其強調的是學生跟隨音樂做出的簡單的動作,而并不要求真正舞蹈的藝術性和難度。初中音樂和舞蹈本身之間就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在音樂教材中有很多少數民族的舞蹈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跟隨音樂來自己創(chuàng)編舞蹈,用舞蹈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3.指揮
音樂教學中的指揮是指通過手臂、手腕和手指等動作來表現音樂,包括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節(jié)拍以及節(jié)奏等,也和真正意義上的指揮有所不同。通過指揮來表現音樂能夠讓音樂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助力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這對于歌曲的學唱非常重要。
4表演
表演是一種綜合性的表達方式,包括歌唱、演奏、舞蹈、律動等,通過各種肢體語言的形式來表達音樂。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音樂作品來創(chuàng)編音樂劇,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1]。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重要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巧妙運用肢體語言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躍的音樂課堂,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最終取得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雖然初中生都喜歡上音樂課,但是并不是因為學生對音樂感興趣,而是喜歡在音樂課上能夠隨便放松自己的感覺,在音樂課堂上,還是有很多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興趣。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一些樂理知識比較枯燥,學習難度較大,學生面對這樣枯燥的內容往往難以調動興趣。另外,對于音樂欣賞,教師播放一段音樂然后指導學生欣賞,整個過程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也難以體會音樂學習的樂趣。總的來說,初中生一般只會學唱的興趣比較高,對于其他方面的內容學習興趣低下。而將肢體語言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跳舞、聲勢律動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在一段音樂欣賞片段中,鼓勵學生按照節(jié)奏來拍手、跺腳等,或者鼓勵學生用一些舞蹈動作來表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就能夠讓整體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此時學生往往能夠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2]。
2.幫助學生背唱歌曲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需要學唱一些歌曲,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部分,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一些學生在學唱歌曲時經常會出現記不下歌詞的情況,這會影響學生的學唱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將肢體語言運用到學唱環(huán)節(jié),配合具體的歌曲的歌詞來創(chuàng)設一些肢體語言,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學唱,通過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記憶,最終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記住歌詞。比如在學習《藍天白云》這首歌曲時,歌曲的時代氣息濃厚,非常富有動感,表現了新時期的青少年樂觀向上、自由自在,整首歌曲的青春氣息非常濃厚。在學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柯爾文手勢,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教師邊做手勢,也可以指導學生跟著教師做手勢,一邊學唱一邊做手勢,層層深入,讓學生慢慢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時也更輕易記住歌詞。
3.幫助學生把握音高
在音樂教學中,對于歌曲中的每一個音都只能通過耳朵來分辨,這個過程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表情和手勢的方式來表現音高,讓音高呈現更加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直觀感受音的高低[3]。在練習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樂段的第一個音的音高由教師哼唱出來,然后引入柯爾文手勢,以此來讓學生內心的聽覺得到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聽栁氖謩菘梢钥闯墒且环N簡譜形象的圖譜,幫助學生把握音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更突出的效果。
三、初中音樂課堂上肢體語言的運用策略
1.巧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情感
音樂是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擁有著語言不能表達的魅力,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來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否則音樂課將會變得缺乏生命力。音樂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人們會將自己對音樂的情感體驗通過肢體語言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常會跟著音樂搖晃、擺動等,雖然不同的人面對音樂做出的表現以及反應大小不同,但是都說明音樂能夠實現情感的傳遞[4]。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初中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音樂欣賞、音樂學唱,其中音樂欣賞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情感,而在學唱環(huán)節(jié),學生也要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真正體會歌曲的內涵,在唱的過程中不僅唱出旋律和歌詞,還能夠唱出歌曲的情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引導學生來體會歌曲的情感,借助肢體動作來將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表達出來,能夠讓音樂的信息傳遞變得更加形象和生動,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聽巧妙地轉化為動,讓學生的聽更加具體化和形象化,找到音樂作品和肢體語言之間的結合點。比如在《渴望春天》這首歌曲的欣賞和學唱中,歌曲的情緒是愉悅、明朗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比較快節(jié)奏的拍手、跺腳等肢體語言,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更準確感悟音樂作品的情感。
2.利用肢體語言鞏固音樂節(jié)奏
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在歌曲欣賞還是在歌曲的學唱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在學習一些樂理知識時,也常常需要借助一些歌曲片段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引領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生命,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節(jié)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引入肢體語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對于音樂節(jié)奏的強弱、快慢等,都可以通過拍掌以及其他的身體動作來同步進行,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輕易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比如對于一首歌曲中出現的四分音樂、八分音符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豎起大拇指的方式來表示四分音樂,用“Yeah”的手勢代表八分音符,在欣賞或者是學唱歌曲時,就可以采用對應的手勢來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節(jié)奏。在節(jié)奏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結合肢體語言來進行訓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來呈現不同的肢體語言,幫助學生慢慢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
3.利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舞蹈性
音樂和舞蹈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初中音樂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的民族舞蹈、民間舞蹈的內容,并且一些民族音樂往往會伴隨著民族舞蹈而出現,在對應音樂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的舞蹈性,并融入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一些民族歌曲時,教師可以播放民族歌曲,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來邊唱邊跳,但是學生缺乏舞蹈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肢體語言來將音樂的舞蹈性表現出來[5]。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常用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通過這些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舞蹈性,促進肢體語言和音樂情感的融合,以此來讓音樂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可以運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初中音樂教學中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平臺和機會,最為常見的就是鼓勵學生來創(chuàng)編動作。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旋律、情感之后,就可以鼓勵學生來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利用肢體語言來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表現出來。比如在學習歌曲《豐收之歌》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根據自己對歌詞、歌曲情感的理解來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豐收時人們的喜悅之情。
結語
肢體語言能夠將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音高等要素轉化為生動的律動,便于學生理解歌曲的同時還能夠讓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中,體會音樂的魅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將肢體語言靈活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楊雯晶.肢體語言在音樂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J].文淵(高中版),2019(1):88,285.
[2]唐述娟.淺析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幸福生活指南,2019(19):1.
[3]李亞.論肢體語言對發(fā)聲和演唱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9,39(11):58,65.
[4]王兆輝.巧用肢體語言打造高效音樂課堂[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71.
[5]胡忠浪.手舞足蹈學音樂——淺談舞蹈律動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20(1):251.
(作者單位:江蘇東臺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