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劉宇 史麗莉
【摘要】目的:研究標準化病人在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某院2018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的學生,按照教學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35名學生實施傳統(tǒng)教學法,觀察組35名學生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將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考核成績、臨床處理能力評估結果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項目回答為“是”的比例高于對照組,考核成績、臨床處理能力各項評估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應用標準化病人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臨床護理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血壓;標準化病人;護理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R47-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144-02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是指經(jīng)過標準化、系統(tǒng)化培訓后可將患者實際臨床問題準確表現(xiàn)出來的正常人或患者[1-2],該教學模式在醫(yī)學、護理教學中應用廣泛。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在臨床教學中具有實踐性,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更側重理論授課和案例討論[3],血壓測量等實踐操作缺乏,課程枯燥乏味,難以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實際操作,教學效果欠佳。本文進一步對SP教學法在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內(nèi)容見正文闡述。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某院2018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的學生,共有70名。對照組共35名,均為女性;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9.12±0.33)歲;觀察組共35名,均為女性;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9.16±0.35)歲。兩組之間比較一般資料存在均衡性(P>0.05)。納入標準:所有學生均已在《護理學基礎》《內(nèi)科護理學》中學習了高血壓相關知識;所有授課教師已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并充分掌握SP教學法的流程。排除標準:長期請假的學生;因休學、退學無法完成本次研究者。根據(jù)教學方法的差異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內(nèi)科護理學》等課程關于高血壓護理的教學中,由教師講授理論知識,進行血壓測量等實踐操作的示范教學,要求學生相互進行練習,進行巡視指導和回示點評。
觀察組進行標準化病人教學法。撰寫標準化病人腳本:教師團隊根據(jù)教學安排進行標準化病人腳本的撰寫,在討論后完成定稿。腳本主要包括標準化病人信息、教師信息、學生信息三個部分。培訓標準化病人: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實施前一周分發(fā)腳本給標準化病人,課前一天臨床教師和標準化病人進行排練,對細節(jié)進行討論,確保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表演一致、標準。提前將信息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信息提供的學習目標準備和查閱相關資料。教學過程。前2學時進行血壓測量方法的演示,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練習,課后開放實訓室并播放視頻,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后訓練;在3、4學時中將35名學生隨機分為7組,5人/組,隨機分配標準化病人一名。將每組學生按照1~5進行編號,在1號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時,其他編號的學生分別觀察不同的內(nèi)容。教學結束后,1號學生自我評價,由標準化病人以及其他編號的學生進行反饋,最后教師進行綜合點評,課時控制在30~40 min內(nèi)。第1學時1、2、3組于實訓室進行教學活動,4、5、6、7組在第2學時進行教學活動。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課程結束后,要求兩組學生采用問卷星填寫教學自制的SP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表,共13個問題,選項為“是”、“否”。統(tǒng)計各選項人數(shù)。在在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40分)和實踐操作技能考核(60分),總分為100分。運用學生臨床能力評定指標評分量表對兩組學生的臨床處理能力進行評估,共包括臨床處理能力、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三項內(nèi)容,各包括3個小項,每個小項的分值為10分,以分值高為優(yōu)勢。
2 實驗結果
2.1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項目回答為“是”的比例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詳見表1。
2.2考核成績 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成績以及總分相較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顯著更高(P<0.05),詳見表2。
2.3臨床處理能力評估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臨床處理能力各項評估分值均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病癥,且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損傷多個靶器官,故應對高血壓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延緩疾病進展,促使患者預后得到改善。而高血壓護理質(zhì)量同學生在學校中的教學實踐存在密切關系。
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用在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缺乏對高血壓護理的全面認知,被動的接收知識,并不能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中,學生、教師均對教學效果不太滿意。
SP教學法中標準化病人可按照教師撰寫的腳本模擬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實際狀況,讓學生直觀地面對、接觸“高血壓患者”,便于學生將理論基礎知識有機結合臨床操作,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4];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實踐操作,促進其自學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5]。另外SP教學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6],可從“患者”角度進行思考,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7]。SP教學法中標準化病人可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可促進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臨床處理能力提升[8],有助于減輕學生面對真實職業(yè)環(huán)境時的緊張感、不自信情緒。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滿意度更高,考核成績、臨床處理能力評估得分亦更高,充分證明了SP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標準化病人適合應用于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
參考文獻
[1] 曾琛琛, 劉慧, 李火把. 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實踐教學對高職護生臨床能力影響的研究[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9, 40(20): 2612-2615.
[2] 路嘉. CBL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SP)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15): 205-207.
[3] 冷長瑜, 潘華, 王瓊, 等. 標準化病人在高血壓患者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醫(yī)藥高職教育與現(xiàn)代護理, 2019, 2(4): 250-252.
[4] 安曉倩, 朱衡, 韋婉. 標準化病人在高職院校內(nèi)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9, 16(11): 133-134.
[5] 周林. 學生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在高職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9, 27(6): 140-142.
[6] 董婷. 護生標準化病人在內(nèi)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7, 35(18): 122-124.
[7] 鄧璐璐, 劉少鵬. 學生標準化病人在內(nèi)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7, 15(7): 3-5.
[8] 凌陶, 金瑞華, 王金玄. 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教學對護理本科生臨床思維能力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 2018, 32(9): 1442-1446.
作者簡介:馮俊(1986-),女,漢族,陜西省三原縣人,助教,學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及護理管理。
*通信作者:史麗莉,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E-mail:670216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