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紅美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項五針配中藥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方法: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接受的頸源性眩暈的患者66例進行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3例。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針刺項五針和中藥聯(lián)合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并比較;對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頭暈/眩暈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并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并對比。結果:實驗組的臨床有效率(96.97 %)高于參照組臨床有效率(60.6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VAS視覺評分在(2.90±0.58)分低于參照組(3.81±1.5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生活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的證明針刺療法和中藥結合在一起治療頸源性眩暈的效果較好。結論:對于頸源性眩暈的治療采用針刺項五針聯(lián)合中藥治療的效果較好,有效促進了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針刺項五針;中藥;頸源性眩暈;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8-0028-02
頸源性眩暈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交感神經、椎動脈以及本體感覺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1]。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眩暈,還伴有頸項部酸脹、頭痛、疲憊困乏、耳鳴以及惡心嘔吐、畏光等[2]。病情發(fā)作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促使患者無正常的進行生活[3]。針對頸源性眩暈的治療主要有中藥治療、針刺治療等,我院為了更好地促進患者的治療,將針刺項五針和中藥聯(lián)合在一起進行頸源性眩暈患者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接受的頸源性眩暈的患者66例進行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3例。參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在22-62(42.0±10.50)歲;病程3個月到7年,病程(3.5±2.5)年;實驗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22-63(42.5±10.50)歲;病程3個月到6年,病程(3.0±2.5)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為頸源性眩暈的患者;(2)同意進行中醫(yī)治療;(3)患者知曉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腦源性眩暈等疾病因素造成的眩暈;(2)患者處在哺乳期或者妊娠期;(3)對于本方法排斥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采用強力定眩膠囊(生產廠家:江西銀濤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90189)進行治療,每日3次,每次4粒。與此同時,采用活血藥物進行靜脈滴注,一個療程是10天。
實驗組應用針刺項五針聯(lián)合中藥進行治療,采用一定規(guī)格的針對于患者的項五針。雙風池,雙頸百勞,風府穴位,行平補平瀉手法。操作;俯臥位,風池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40~50 mm,風府與頸百勞直刺20~30 mm,均行提插捻轉瀉法,諸穴行針得氣后,留針20 min。
中藥;治法;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或澤瀉湯加減姜半夏10 g、姜竹茹10 g、炒白術15 g、明天麻10 g、桑枝10 g、桂枝10 g、葛根20 g、澤瀉20 g、正川芎4 g、香白芷5 g、羌活10 g、片姜黃6 g、生甘草6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1.3 療效評價標準
(1)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根據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情況進行療效評定,將其分為三個級別:顯效:眩暈癥狀消失,患者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恢復;有效:患者眩暈癥狀得到了緩解,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有所改善;無效:患者治療后無任何變化。
(2)對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眩暈VAS評分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其眩暈程度進行評估。
(3)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并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視覺評分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視覺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頸源性眩暈多發(fā)于一些中老年患者,若是反復性的發(fā)作就會導致患者腦組織缺氧、缺血以及功能減退,還會轉化為完全性腦卒中[4-6]。中醫(yī)認為頸源性眩暈主要是以脾、肝、腎等比較多,其原因主要是痰、風、虛以及淤等,內傷七情、外感六淫以及肝陽上亢等[7-8]。治療時若是采用強力定眩方法,不能夠有效的進行治療,而且比較容易復發(fā)。所以,應該根據病人情況進行標本兼治。風池為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為治療眩暈要穴,針之可清少陽郁熱,疏頭風而止暈。選用足少陽風池與督脈風府及經外奇穴頸百勞等經絡之氣通暢,陰陽協(xié)調,淤去絡通,營衛(wèi)之氣得以疏導,加強了多經間的聯(lián)系。針刺可以緩解長期勞損所致的肌肉緊張,減輕各種因數對交感神經的刺激,改善椎動脈的血流,從而改善腦干網狀結構,前庭神經核區(qū)和內耳缺血,達到平眩止暈的目的。
眩暈;頭者“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頭”,頭部乃臟腑和經絡氣血匯聚之處。眩暈是指反生于自身與周圍物體之間的運動幻覺,是神經內科常見主訴之一,分為中樞性眩暈和周圍性眩暈,80 %是周圍性眩暈。頸源性眩暈多見平素喜食肥甘,脾胃受損,脾胃虛弱的患者,癥見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嗜臥,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再加頸部肌肉疲勞,氣機不暢,胃氣上逆而出現惡心乏力,水谷不化,脾失健運聚而成痰,痰濕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久擾清陽,腦竅失養(yǎng)。而出現頭暈。辨證論治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葛根治療頸椎病能夠發(fā)汗解肌,澤瀉湯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澤瀉以利水瀉濁為主要功效,利水不傷陰為特點,可以使痰飲水濕諸邪從前陰而解。然后用陽明經引經要香白芷,頭痛引經要川芎,太陽經引經藥羌活,再以疏通體表風寒的桑枝桂枝片姜黃,最后用生甘草調和諸藥。
本次研究表明,頸源性眩暈患者的治療中將針刺療法和中藥聯(lián)合在一起治療的效果較好,患者的眩暈癥狀明顯改善,促進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臨床有效率在32(96.97 %)高于參照組臨床有效率在20(60.6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VAS視覺評分在(2.90±0.58)低于參照組(3.81±1.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生活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在治療的過程中規(guī)范應用針刺療法和中藥療法,使得患者的癥狀明顯好轉,促進了患者身體的恢復。針刺療法和中藥療法相輔相成,不僅可以有效治療患者的眩暈癥狀,還可以根據情況通過加藥改善患者的其他臨床正常,提高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的身體恢復,也提高了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使得患者充分的信任中醫(yī)治療,加強患者治療的有效性[9]。
綜上所述,頸源性眩暈患者的治療中將針刺療法和中藥聯(lián)合在一起治療的效果較好,不但使得患者的眩暈癥狀消失,還快速促進了患者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亮亮,黃紅玲,孟小勤.?杵針結合中藥熏蒸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0,39(8):101-102.
[2]??李少萍.半夏白術天麻湯加味聯(lián)合中藥熱奄包治療頸性眩暈痰濕中阻型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0,39(6):111-112.
[3]??Talebi RZ ,Rezasoltani A,Khalkhalizavieh M,et al.Evaluation of cervical spine muscles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and healthy controls through ultrasonography[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20,32(7):439-443.
[4]??葉濤.頭穴叢刺聯(lián)合頸部中藥熏藥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0,39(1):129-130.
[5]??李洪杰,周斌,宰亞男,等.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聯(lián)合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療法治療頸性眩暈45例效果觀察[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9,28(10):1061-1062.
[6]??陳志光,傅應昌,梁艷艷,等.按痹癥以中藥結合超聲引導下水針刀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9,10(13):31-34.
[7]??Kim YE,Chung IC,Cha YY,et al.Electro-Acupuncture for Cervical Vertigo: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Korean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2021,31(1):109-118.
[8]??施思,馮衛(wèi)華.中藥熱敷結合推拿手法治療頸性眩暈臨床分析及護理措施評價[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13):258,261.
[9]??亢軍強,戴華昌,陳學山.懸吊運動聯(lián)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及對血漿ET-1、CGRP水平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19,40(5):67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