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林
摘要: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特征、渴求關注、缺乏關愛、環(huán)境影響等各方面的原因,會出現(xiàn)“嘩眾取寵”的現(xiàn)象,針對學生的問題,通過學生自身努力、老師同學幫助、家庭的配合,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完善班級管理的工作,使整個班集體素養(yǎng)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嘩眾取寵;綜合素質(zhì)提高
一、二年級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時候,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各方面的問題。比如:上課時突然一聲大聲喊叫,故意夸大的噴嚏聲,舉手時用力敲打桌子,故意大聲打斷老師同學發(fā)言等等。每當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班上都會引起一陣洶涌的波濤,部分學生喜歡用這種“嘩眾取寵”的方式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
一、情景回顧
情景一:有一次校集會,天氣也很好,大家都在認認真真聽校長講話的時候,王小睿同學突然舉手大聲叫老師:“老師,我想上廁所!”坐著的凳子也因為站起來時用力過猛,發(fā)出轟的一聲,然后其他同學也跟著說:老師我也要,我也要……聲音引來了其他班同學和領導的注意,氣氛很尷尬,場面很混亂。
情景二:那是一堂閱讀課,同學都在看著自己的書,課室十分安靜,楊家明同學打了一個噴嚏“哈……嗤…….!”聲音明顯故意夸大,安靜的閱讀頓時被打亂了,同學都哈哈大笑,還有的同學學著他打假噴嚏,好不容易安靜下來。
二、問題診察
1、原因分析
(1)年齡特征
低年級學生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要擺脫對別人的依賴以及他人對自己的控制,但是自我掌控的能力又還沒得到完善,所以,在這個邊緣地帶,極容易出現(xiàn)“嘩眾取寵”現(xiàn)象。
(2)渴望關注
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是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的特點,但是在低年級尤為突出,有的同學通過表現(xiàn)好博求他人的關注,有的卻希望通過奇怪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好的表現(xiàn)需要毅力和堅持,不好的表現(xiàn)隨時可以發(fā)生,因此,如果學生缺乏好的表現(xiàn)能力,就會通過相反的行為滿足自己心理需求。
(3)缺乏自信
有些同學因為性格或能力方面的不足,會對自己不自信,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和不自信的心理,學生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來獲得他人認同從而采取極端的行動。
(4)環(huán)境的因素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背景,不同家庭環(huán)境會造就不同孩子性格。如果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應有的關愛,比如單親家庭的孩子,或是留守兒童,或是有忙于工作的父母,這樣也會讓孩子心靈浮躁不安,心境不能平靜,從而“嘩眾取寵”。
2、不良影響
“嘩眾取寵”一詞出自《漢書.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贬屃x:以浮夸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這個詞是貶義的。 “嘩眾取寵” 看似是學生習慣問題,實質(zhì)涉及的面還是比較廣,不僅影響自己成長,對老師和同學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1)影響自己首先, 嘩眾取寵只是可以得到他人短暫的關注,時間長了形成習慣后,就會引來同學的不滿,這樣不但不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反而讓自身更加叛逆自卑,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低年級學生都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受歡迎后更加打擊自己自信心,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對自身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
(2)影響他人
在課堂上或在公眾場合“嘩眾取寵”,老師會為這些突發(fā)事故感到無奈甚至束手無措,特別是對年輕的新教師,在缺少教育經(jīng)驗和教育機智時,很難讓課程繼續(xù)進行,影響講課效率。對于同學,因為“嘩眾取寵”行為發(fā)生,中斷上課進程,思維不能連貫。而且,有的同學還會模仿,使整個班級風氣都受到影響。
所以,“嘩眾取寵”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診治,使學生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三、解決策略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彰顯藝術(shù)的魅力。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及時科學分析,找到適合學生改正的方法,針對原因,從學生自身,老師同伴,家庭社會等方面尋找突破口,對癥下藥。
策略一: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努力
要讓學生做出改變,必須讓學生自己心甘情愿,不能強迫,所以找到適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改善自己行為,不傷自尊又能樂于接受。
(一)制定印章存折
印章存折是根據(jù)學生的問題,每節(jié)課如果行為表現(xiàn)得好,就可以得到的一個獎章,一段時間后,如果印章達到一定的數(shù)目,老師就會進行獎勵。
通過使用印章存折,學生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好好表現(xiàn),滿足自身渴求關注的心理,而且在素質(zhì)提高之后,老師表揚獎勵又可以增強學生自信。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學會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綜合素質(zhì)。
(1)閱讀陶冶情操
高爾基在《高爾基論青年》中說:“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盵1]可見,閱讀可以使人的個性健康、順利地發(fā)展,閱讀好的書刊、作品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個人的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塑造一個人的個性,使人的心理品質(zhì)比較健全。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惫湃藢﹂喿x的也是情有獨鐘。對于小孩子來說,大道理往往枯燥無味,說得多也不懂,但是通過閱讀書籍,卻可以把一些復雜的說教有趣地傳達給學生,學生從中得到自己感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此,制作閱讀記錄卡,讓學生記錄每次看過的書,老師可以挑選一些關于低年級學生習慣培養(yǎng),或者對學生行為改正有幫助的書籍推薦給學生閱讀。
閱讀記錄卡
閱讀時間
書名
記憶深刻的句子
看完后我想說的話
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一段時間后,老師要跟蹤觀察,并且根據(jù)學生讀書的內(nèi)容,對學生做出評價和鼓勵。這樣,學生不管在表達上,還是行為表現(xiàn)上都會有大的進步,而且對自己會越來越有底氣。
1、老師和同伴的力量
(1)老師的引導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引導,啟發(fā)?!崩蠋煶藥椭鷮W生制定印章存折,閱讀記錄卡,還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密切的關注,提供多種機會讓孩子得到鍛煉,這需要老師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愛“嘩眾取寵”學生的優(yōu)點有發(fā)揮的廣闊平臺。有的學生衛(wèi)生搞得好,就讓他當“衛(wèi)生小衛(wèi)士”,把班上的衛(wèi)生管理好;有的學生字寫得好,就把該生寫的字多作展示,評選“小小書法家”;有的學生畫畫畫得好,就讓他的作品在班級文化中得到體現(xiàn)……老師要讓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光發(fā)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通過好的指引,約束學生不好的行為,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2)同學的幫助
同伴是跟學生自己一起生活學習的伙伴,平時接觸的時間長,溝通交流容易,而且對同學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給予提醒和幫助,專家指出“正在孩子成長的時期,他們和父母、教師等成人群體的關系開始逐漸疏遠和淡化,同齡朋友之間的關系開始填補這種社會關系的空白。這樣,朋友之間的關系就代替或補充了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因此,班主任要在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把握大局,適時對學生進行調(diào)控、培訓、引導、激勵,讓班級同伴之間能夠互相影響、團結(jié)協(xié)作?!盵2]因此,老師可以尋找能起榜樣作用的同伴跟該學生多作交流,觀察同學的生活學習習慣。同時,小組長和其他班干部對同學各方面的表現(xiàn)做好監(jiān)督和提醒。
2、家庭的配合
家庭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愛,學生才會有安全感,而且不會用極端的行為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決定性作用。名教育家魯潔認為:“家庭不僅影響受教育者的在校學習,而且參入塑造他們的全部個性和人格行為,家庭教育復制著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孕育著未來社會的風貌。”所以,班主任必須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深入了解愛“嘩眾取寵”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與家長共同商議解決方法,給家長提出建設性建議,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各方面需要,讓家長配合好學校的工作,共同努力,克服各種障礙,讓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成長的果實
通過學生自己、老師、同學、家長多方的努力,學生在行為習慣上有了很大改善,“嘩眾取寵”的現(xiàn)象得到遏制,學生自控能力得到加強,更令人欣慰的是學生已經(jīng)學會通過正確的途徑散發(fā)自己的光和熱,并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整個班集體班風進一步提高,在班風良好的基礎上,班容班貌建設又更上一層樓。老師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積累了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掌握班級的管理的智慧,對問題研究的細節(ji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爾基 高爾基論青年 [M] 孟昌 譯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6: 56
[2]王紅梅 課程背后的同伴教育 [J] 新課程導學 2016(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