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迎春
摘要:目的:為了深入研究剖宮產產婦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危險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3月-2121年3月期間收治的剖宮產產婦共168例,記錄產婦的分娩情況,產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情況。結果:168例產婦中,對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產婦體重和距離上次生產的時間存在聯(lián)系,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36.26±59.89),產后住院時間為(4.98±2.39)。結論:臨床對剖宮產產婦再次分娩的危險因素對于剖宮產產婦的分娩具有指導意義。剖宮產雖然是解決難產、縮短產程的最佳方式,但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非自然的生產方式,除了帶來創(chuàng)傷,臨床更是證實了剖宮產可能出現(xiàn)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前置胎盤植入、疤痕妊娠等并發(fā)癥,頭胎順產還是剖宮產,需要慎重考慮。
關鍵詞: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發(fā)生狀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106-01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再次剖宮產產婦數(shù)量逐年增加。高齡孕婦也越來越多。這也為第二胎生產帶了許多安全隱患。剖宮產術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2216-1:1800,占剖宮產史婦女的1.15%,占有前次剖宮產史婦女異位妊娠的6.1%??稍斐汕鍖m手術中及術后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宮破裂、周圍臟器損傷甚至切除子宮等,嚴重威脅婦女的生殖健康甚至生命。剖宮產會在子宮上留下疤痕,極其容易產生瘢痕妊娠,會給后續(xù)的生育帶來隱患。瘢痕妊娠屬于婦產科的急危重癥,隨著胎兒的成長,瘢痕妊娠破裂出血的風險也隨之增高。因為其未來發(fā)展結局為胎盤植入甚至兇險性前置胎盤。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得當可能導致子宮破裂、大出血等嚴重不良后果,因此治療必須做到早期診斷、盡早清除病灶。頭胎剖宮產后再生育,需在兩年后再孕,因為剖宮產后子宮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過早懷孕,新鮮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過程中很容易“脹破”,而造成大出血威脅生命。我院選取2020年3月-2121年3月入院接受治療的168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3月-2121年3月期間收治的剖宮產產婦共168例,產婦年齡分布居于24-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48±1.02)歲;之后記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情況。所有產婦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分析剖宮產產婦再次妊娠致使子宮可能破裂的危險因素,護理人員要盡可能搜集產婦的資料,詳細了解產婦之前的剖宮產方式、基礎疾病、剖宮產術后恢復情況、剖宮產距離時間等,結合彩超檢查結果對產婦的子宮情況進行分析。
1.3觀察指標
觀察產婦干預后的產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情況。詳細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并比較。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統(tǒng)一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結果
2.2分析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
對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產婦體重和距離上次生產的時間存在聯(lián)系,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36.26±59.89),產婦產后住院時間為(4.98±2.39)。見下表1:
3討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國的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也在上升。產后出血是嚴重的并發(fā)癥[1],最嚴重時可以造成子宮破裂大出血。產后出血屬于婦產科的急危重[2-3],一經發(fā)現(xiàn)必須住院治療終止妊娠。當然,風險的高低和前一次剖宮產切口的厚度也有關系[4],切口越薄,破裂出血的風險就越大,孕婦的風險也就越大[5],如果真的破裂出血,嚴重時需要切除子宮。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幾率大約在1/1800-1/2226之間,而并不是說剖宮產之后再次妊娠一定就是剖宮產后出血,不過近些年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產后出血的患者越來越多。第一胎是剖宮產術后的病人,如果還有生育要求,那么在下一次妊娠前最好先去醫(yī)院檢查婦科三維超聲來評估切口的厚度,剖宮產產婦再次妊娠,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遠遠高于初次剖宮產,尤其有過產后大出血史的產婦,更容易再次發(fā)生大出血,而且情況會更加重。如果切口較薄,那么可以選擇子宮瘢痕處修補,待切口厚度達到安全范圍后再去懷孕。因此,對于既往有剖宮產史的孕婦,在妊娠晚期發(fā)生腹部劇痛,同時伴有陰道出血或血尿應立即前往醫(y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剖宮產產婦如果子宮的瘢痕比較薄且彈性差,妊娠就會有風險。剖宮產患者再次妊娠,時隔最好在兩年左右,因為這時子宮的狀態(tài)是比較好的。瘢痕子宮產婦產后要加強活動,不要躺太久。飲食上也要注意。加強營養(yǎng),攝入高蛋白、低脂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食物。本次研究中,對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產婦體重和距離上次生產的時間存在聯(lián)系,產婦產后出血量為(436.26±59.89),產婦產后住院時間為(4.98±2.39)。
綜上,臨床對剖宮產產婦再次分娩的危險因素對于剖宮產產婦的分娩具有指導意義。剖宮產雖然是解決難產、縮短產程的最佳方式,但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非自然的生產方式,除了帶來創(chuàng)傷,臨床更是證實了剖宮產可能出現(xiàn)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前置胎盤植入、疤痕妊娠等并發(fā)癥,頭胎順產還是剖宮產,需要慎重考慮。
參考文獻:
[1] 孔長曉. 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危險因素探討[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年7卷14期, 30頁, 2019.
[2] 潘洪枚, 鄒麗君. 剖宮產再次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118例臨床分析[J]. 母嬰世界 2020年7期, 86頁, 2020.
[3] 謝慧, 范啟艷. 剖宮產產后出血26例原因分析及護理探究[J]. 飲食保健, 2019, 6(028):225.
[4] 包特博沁(Tuvshin, Bao). 二胎剖宮產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及麻醉管理[D]. 華中科技大學, 2019.
[5] 李小慶, 鄧小鳳. 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 重慶醫(yī)學, 2020, v.49(09):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