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龍騰
摘? ?要:試題編制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注重學生運用美術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考試;試題編制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0/23-0122-03
隨著國家對美育以及藝術教育重視程度的逐步升高,一些地區(qū)為了更好地促進美術學科的發(fā)展,采用考試的方式來督促學生和家長更加重視美術。且不論此方法對于美術學習的獨特性以及育人價值獨特性的利弊如何,單從目前所見的各類美術試題而言,不得不說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有很多,以下選取部分進行簡要介紹。
一、試題編制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目前開展的美術測試,其考試的基礎意義都是在促進美術學科的正常發(fā)展,提高它的被重視程度。其實大部分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于美術課的興趣還是較高的。開課率低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美術為非考試科目,不被重視導致的,被考試科目擠占了大量時間和空間,這里有學校領導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因此只把責任通過測試壓在學生身上,反而容易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反感和的厭惡,尤其是目前試題的編制更側重測試復述性知識。
因此,在試題編制時,不應強調復述性知識的考查,也不應側重于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要樹立美術考試的科學目的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把考試過程當做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和再提高。
對此我們要鼓勵各地區(qū)、各學校積極探索多元評價,并把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如此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應積極開展檔案袋評價,并借助網(wǎng)絡、學校或教研平臺,及時為學生建立電子檔案袋。如此也可方便區(qū)域教育部門或教研部門督促檢查學校美術課程教學的開展情況,進而可有助于學生獲得美術學科應有的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
二、試題編制應注重學生運用美術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試卷的常見題型
目前所見的美術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識圖題、名詞解釋題、判斷對錯題、問答題、看圖寫賞析題以及簡單的作圖題和美術創(chuàng)作題等。其中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判斷對錯題是最受出題者歡迎的題型。
由于有些美術教師不能像語文或者數(shù)學教師一樣把試卷進行分析和再講解,因此容易混淆學生概念的題型盡量少用,如判斷正誤等。
例如:
色彩的三要素是紅黃綠。(? ?)
中國第一座石拱橋是趙州橋。(? ?)
傳統(tǒng)繪畫采用的主要是“焦點透視”,它表現(xiàn)在畫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小遠大”。(? ?)
有些判斷題的內(nèi)容描述是在某一種特定的情境中是正確的,在另一種情境中可能就存在不同的觀點或解釋,所以很難判斷其是對是錯。
例如:
中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 ?(? ?)
(二)單純的知識復述性試題意義不大
美術教育的作業(yè)更多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術學習的目的是學生通過基本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適應不同的情境。例如色彩的知識,在服裝搭配時怎么用更好,如何適應不同的場合等。
另外,由于美術學科的特殊性,一些美術的概念一直都在演化中,對于有些美術表現(xiàn)的判斷更是沒有確定的標準。因此,美術試題應盡量少出考查復述性知識的試題,以免徒增學生的負擔和厭惡之情。
知識復述性試題的內(nèi)容,多集中在美術常識、美術史以及本學期課本的原文中。尤其是填空題,多數(shù)教師是根據(jù)課本設計的,所以一般美術書中的課文原話也有機會成為重要的填空題。但是不是所有的課文原話都是美術常識,所以生硬地照搬課本內(nèi)容改成填空題,可能會使其成為沒有意義且徒增學生負擔的題。
例如:
對稱是________,它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的重要法則。
此空白處可以填寫對稱的一般概念、也可以填寫課本原文的描述,還可以填寫諸如“一種形式語言”等。若是教師在判卷時根據(jù)自己的唯一答案強行把其他答案判為錯,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對于必要的美術術語、基本的美術常識的考查還是有意義的,因此小比例地出現(xiàn)復述性知識是可以的。
(三)要通過巧妙地設計,評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議教師在設計試題時,要側重考查學生運用美術知識和技能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例如:
有些色彩使人覺得很重,有些使人覺得有甜味,我們將其稱之為色彩的(? )
A.純灰? ?B.冷暖? C.聯(lián)想? D.感覺
這樣的題就不如改為:
一個熟肉食店,他們想讓人覺得肉更好吃,會使用什么顏色的燈光以達到目的?(? ?)
A.橘黃色? ?B.藍色? C.紫色? D.粉色
從原題和改后的題來看,前者更重視知識的單純記憶,后者則更重視美術知識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筆者隨機查找了一些教師出的題。
例如:
色相環(huán)中某一種顏色與它相對應的(? ?)至(? ?)范圍內(nèi)的顏色互為對比色。
A.90°? 180°? ?B.60°? 90°? ?C.45°? 90°
類似這樣考查學生記憶的題有三種改法:一是直接給出色相環(huán),通過色相環(huán)來區(qū)分對比色等;二是直接改為用色彩來區(qū)分;三是改成應用。
改法二,可以這樣改:
在色相環(huán)中,選定了一種顏色為紅色,那么它的補色為(? ?)。
A.藍色? ? ?B.綠色? ? C.橙色
改法三,可以這樣改:
一個同學想在一幅綠背景的作品中畫上一個醒目的符號,除了使這個符號比背景亮一些以外,還可以在色彩上使用(? )。
A.紅色? ? ?B.綠色? ? C.藍色
從這三種改法看,改法一重視識圖(色相環(huán)),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改法二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改法三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應用。
美術的創(chuàng)造性在于找到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沒有按照教師預設的路徑解決問題的答案都應該算對。因為我們的終極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要促進其成長。
(四)盡量用圖片來解決問題
美術學科的性質之一是視覺性,圖像識讀能力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因此,在試題編制時,應多采用圖片的形式,可以是讀圖選擇題,如辨識作品名稱和畫家等,也可以是通過分析圖內(nèi)信息,經(jīng)比較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等。
1.考查識圖和記憶力的題。例如出示一幅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讓學生說出作者;出示幾幅齊白石描繪蝦的作品,讓學生說出對應的畫家名字等等。
2.考查學生概念掌握情況的題。例如出示一種或兩種透視現(xiàn)象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它們是成角透視還是平行透視;出示對稱或均衡構圖的紋樣,讓學生判斷是什么類型等;以及判斷民間美術的類型,找尋民間美術的造型特點等。
3.考查低年級學生看圖能力的題。例如出示一幅作品并介紹:該作品是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我國最著名的山水畫作品之一,請仔細看圖,然后找一找有幾個行旅,他們是往哪個方向走的?
再如利用此圖考查高年級學生“對比”的應用:這幅畫中的高山很高,畫家是運用了什么方法讓山看起來很高的?(? ?)
A.對稱? ? ?B.對比? ? C.三遠法
4.比較兩幅圖的藝術特征或形式區(qū)別的題。例如:這兩幅畫分別是任伯年和齊白石先生畫的人物,請試著從美術表現(xiàn)的角度說說他們的不同。
5.考查學生理解圖像背后文化的題。例如給高中生出示中外園林的圖片,讓學生簡答其背后文化的不同。
6.讓學生做圖的題。例如給定一些透視線,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在輔助線上畫出成角透視、繪制美術字等,這些都可以考查學生的基本手繪能力和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情況。
(五)試題描述要注意科學性
美術知識體系內(nèi)的一些常識和概念多數(shù)都是相對正確的,比如色彩的冷暖,紅色不一定是暖色,藍色也不一定是冷色,它們的冷暖是相對的,沒有比較就沒有辨別。只有紅色和藍色比較時,紅色才是暖色,大紅色和橙紅色比較時,大紅色就變成了冷色。因此在出題時,教師要注意試題的科學性。有些題含混不清,選項可以多種多樣,這容易使學生感到困擾。
例如:
選擇題:適合紋樣經(jīng)常運用于(? ?)裝飾上。
A.工藝美術? ?B.交通工具? ?C.建筑物
填空題:埃及人相信“靈魂永生”,所以(? )對埃及藝術的影響頗深。
前者適合紋樣在三個選項上都可以使用,只是具體位置和大小會有不同。后者明顯就是原文,且不具有填空的唯一性,所以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惑。
美術試題的編制,想要達到督促社會、學校、家長、學生重視美術學習的目的,就應盡量設置科學、有效、有趣味、重解決問題、重學生發(fā)展的試題,并合理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加強學生等對美術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