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蔣春華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一直困擾著學生和老師,學生對語法專業(yè)詞難以理解,尤其在運用方面和寫作方面,學生無法把語法規(guī)則運用到寫作和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中;教師對語法教學除了練習和講解之外,也難以有新的教學方法。本研究是建立在實際課堂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教師全程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學效果進行跟蹤評價。
【關鍵詞】非謂語v-ing;圖片情景教學;學生;教師
【作者簡介】李源(1981.05-),女,漢族,長沙外國語學校,中教高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教師職業(yè)倦怠;蔣春華(1974.08-),男,漢族,長沙外國語學校,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智慧教育。
【基金項目】長沙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市級課題“外語原版教材教學中發(fā)揮外籍教師作用研究”。
一、引言
語法教學一直困擾了我們英語教師,尤其是對英語語法專業(yè)術語的講解,學生似懂非懂,好像聽懂了,能解出一部分語法題型了,但是不出一個星期,學生會忘記所有語法規(guī)則,更不用說把語法運用到寫作和現(xiàn)實生活情景中了,學生學的語法知識容易與生活脫節(jié),活生生的語法從一門語言中單獨脫離出來。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非謂語比較復雜和系統(tǒng)的,因為它包含的內容較多,不僅包括不定式、動名詞、現(xiàn)在分詞、過去分詞等幾種形式,而且每種形式又包含主動和被動語態(tài)及各種時態(tài),學生既要了解非謂語與謂語動詞用法的區(qū)別,又要掌握含有非謂語的簡單句是如何轉化為帶有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復合句的知識結構。非謂語v-ing的用法在整個模塊五的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是對已學非謂語不定式語法和所有動詞語法的檢測,也為學生掌握非謂語v-ed形式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會成為學生語法和英語寫作的分水嶺。本研究分別采用了傳統(tǒng)語法課講練方式和情景語法課創(chuàng)新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根據(jù)語法練習題目,對英語作文寫作和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在子貴校園平臺和日常作業(yè)及月考中進行系統(tǒng)的評價。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長沙外國語學校高二年級第一學期390名學生,其中90名學生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其余300名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得出如下分析結論:
學生文化背景: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對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掌握得較好,有一定的語法基礎。通過一節(jié)課非謂語v-ing的學習,學生了解和掌握了非謂語v-ing做定語、賓語補足語、表語及狀語的基本功能和規(guī)律。
學習特點:00后的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濃厚,愿意主動思考,獨立探索,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專業(yè)基礎銜接:學生能夠掌握非謂語v-ing做定語、賓語補足語、表語及狀語的基本規(guī)律,但是學生只限制于基本的語法題型的操練,無法把非謂語v-ing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寫作當中。
學生困惑:非謂語v-ing的表達方法甚多,怎樣在學習過程中把非謂語運用到寫作和實際生活中去,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
三、研究目標
本研究是以實際教學課例為研究,通過本章語法學習,學生能夠用非謂語v-ing改寫和仿寫句子,學生能把所學的語法用到實際情景中,能夠把非謂語v-ing的句子運用到寫作和高考作文續(xù)寫中。培養(yǎng)學生地道的口語表達能力、靈活運用語法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教師對語法教學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研究實施過程
1.實施策略。本課程是以提升學生在各種情景中非謂語v-ing的運用能力和寫作為核心、以學生熟悉的圖片設置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找到圖片描述與英語高考作文續(xù)寫的相似點。用圖片描述、圖片挖空的方式仿寫高考英語作文續(xù)寫,幫助學生克服英語作文續(xù)寫的恐懼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運用能力,為高考英語作文續(xù)寫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堂課主要按照微課和視頻引導,設置情景,以小組合作、小組競賽、學生自檢和互評的方式來描述圖片進行寫作訓練。通過小組合作、互評和自評的活動模式,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的語法運用知識在活動中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活動,把學生從知識輸入者轉化為知識輸出者,再由知識輸出者轉化為知識輸出的檢測者和監(jiān)督者。整個教學設計從易到難,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從習得到鞏固,由運用到提升。
2.實施環(huán)境。(1)整體教學環(huán)境: 長沙外國語學校采用英語小班制教學,學生人數(shù)在24-30人,小班制更利于組織和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活動。
(2)教師資源:執(zhí)教教師+專家小組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專家小組、團隊教師及時指導。
(3)教學資源:以圖片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3-5句話的圖片描述到5-10句話的圖片續(xù)寫描述。
3.實施過程。
課程實施前:
(1)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對語法課的反饋,要求學生把對非謂語v-ing怎樣用到作文和實際生活情景的困惑表達出來。
(2)教師提前準備:教師根據(jù)所學的內容,準備好小組活動圖片、卡紙、馬克筆等。
課程實施中:
教學過程都是嚴格按照教案執(zhí)行。
步驟一:故事分享,微課引入(5分鐘)
本堂課通過微課分享一個小故事引入,教師用三句狀語從句對圖片進行第一次描述,在第二次描述的時候用一句話非謂語v-ing換掉第一版本的狀語從句,從而給學生設立用非謂語v-ing改寫句子的榜樣。教師設立榜樣后,要求學生把剩下的兩個句子用非謂語v-ing改寫。通過此次活動,學生結合已有的非謂語v-ing語法知識把簡單的狀語從句改寫成非謂語v-ing,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對接下來的課堂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步驟二:協(xié)作學習,合作探索(12分鐘)。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和評價。采用一個系列完整的動畫選集,這個選集一共有2組各13張圖片,每13張圖片是一個故事集,分別發(fā)給6個不同的組(每組4-5名學生),要求學生現(xiàn)場根據(jù)圖片用3-5句非謂語v-ing進行描述,完成后老師讓一組學生上臺展示和評價,對正確的非謂語v-ing的句子進行積分獎勵,錯誤的給予更正。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互評。具體如下:老師要求學生與圖片相同組的同學進行對比,找出v-ing的正確句子,找出優(yōu)美句子進行相互學習,一起更正錯誤句子,然后激發(fā)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結合所有13張圖片,找出故事的結局,與另一組的結局進行差異對比,通過對比,小組學習、學生互助互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彌補老師無法實施個性化教學的缺陷,讓學生一起探索用非謂語v-ing表達的妙處,學生自信心爆棚,為下一步圖片挖空描述打下了基礎。通過此活動,學生不僅能把非謂語v-ing運用到生活情景中,學生也真正掌握了非謂語v-ing在寫作中的運用和表達。這個步驟主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和同學的優(yōu)缺點,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步驟三: 再次練習,熟能生巧,學生自我展示,探究奧秘(18分鐘)。這個步驟是建立在上一個步驟的基礎上,學生已經體會到把非謂語用到寫作中的喜悅,但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和其他組員的協(xié)助才能完成任務,因此這個步驟既給了學生再一次練習的機會,又提升了一定的難度。具體操作如下:1.教師把一個完整的四格圖分別挖掉一幅呈現(xiàn)給不同組的同學,不僅要求學生用5-10句非謂語v-ing進行描述,還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開頭和結尾思考缺失圖片中所發(fā)生的故事。2.學生完成后,教師讓幾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一起分享把非謂語v-ing成功用于作文的喜悅,鼓勵學生體驗成就感。3.給學生機會到不同組找到所缺失圖片的信息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描述的優(yōu)點和不足。學生用相同的時間由非謂語v-ing3句話的描述上升到了5-10句話的描述,學生體驗到了相當大的成就感,因此學生希望得到一個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師也希望通過此次展示檢測學生對非謂語v-ing的運用程度。學生不僅體驗到非謂語可以用于作文的成就感,而且可以感受到圖片描述與高考作文續(xù)寫的聯(lián)系。通過這個步驟,學生能夠理解非謂語v-ing可以很好地運用到高考作文的續(xù)寫當中。
步驟四:情感教育(1分鐘)。人生就像巧克力,永遠都不知道下個是什么,就如我們今天的圖片描述過程,人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幅圖片是什么,會有什么樣的精彩在等待我們,我們要積極面對人生,不停探索,尋求探索的樂趣。我們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積極探索人與人協(xié)作的意義,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精彩。
步驟五:獨立探索,家庭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是一幅挖了兩個空的圖片,資源來自小學語文課本的插圖,恰好吻合高考作文續(xù)寫的情景,都是根據(jù)開頭兩段關于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因此特地復印了圖片布置給學生作為家庭作業(yè)來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根據(jù)課堂的兩次練習,學生已把非謂語v-ing與高考作文和實際生活情景相聯(lián)系,學生能夠單獨完成此次家庭作業(yè)。
4.實施評價。
此次語法章節(jié)的教學,注重全過程的學生學習信息的采集工作。 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學習過程,都會以積分的形式記錄在學校子貴校園平臺中。通過學校子貴校園平臺,發(fā)布學生作品,采取教師和專家團隊評價和學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模式,因材施教,彌補個性化教學的缺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和運用語法寫作的熱情。
五、特色與創(chuàng)新
在教學的全過程,根據(jù)實際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通過用非謂語v-ing對圖片描述去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v-ing的語法功能,教師適時撤掉支架,讓學生不僅掌握非謂語v-ing的語法知識、解題技能,更學會思維方式及非謂語動詞在實際生活和寫作中的運用。同時,每一次學生展示,都需要精心準備,精益求精,在老師以圖片設置的生活情景中引導學生由用1句話的非謂語v-ing描述到10句話的描述,由易到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運用非謂語v-ing,使學生能夠將非謂語運用到寫作中和實際生活中。這個過程不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也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更是提高學生英語說、讀、寫素養(yǎng)的過程。
教學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T和F題型是要求學生更好地掌握非謂語的基本要素,圖片描述由一句話的描述到圖片續(xù)寫與高考作文續(xù)寫緊密聯(lián)系,也是學生把非謂語v-ing運用到實際生活得很好的橋梁。圖片描述的綜合訓練進一步提升了學生運用非謂語v-ing的寫作技能。用圖片挖空作為續(xù)寫材料,讓學生了解學習語法的用處不只是為了高考題型,語法學習是學習語言的構架,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平臺。
六、結語
課程結束后,我們根據(jù)課堂評價表、課后作業(yè)、英語寫作、月考、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進行對比研究后發(fā)現(xiàn),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每天都有新詞和新的規(guī)則出現(xiàn),運用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圖片描述的綜合訓練進一步提升了學生運用非謂語v-ing的寫作技能。
1.使用圖片和視頻及微課設置的情景做語法教學訓練,打破常規(guī)的講練語法教學的模式,與國際化的語法情景教學接軌,讓學生和老師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的語法教學方式和理念。學生不僅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掌握了非謂語v-ing的功能和規(guī)律,并且能夠把非謂語v-ing運用到實際生活情境交際和寫作中,徹底改變了學生對英語語法的認知。這個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探索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的思維品質,更提高學生英語說、讀、寫素養(yǎng)。
2.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得以提升。尤其在語法教學上,教學研討氛圍更加濃烈。老師在教非謂語時采取圖片的形式引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加強團隊協(xié)作,為學生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安·華?!けA_.如何寫好一個故事(從繪本入手)[J].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2]何亞男.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何亞男.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語老師[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5]陳賢.中外教師英語口語教學的對比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1):117-118.
[6]程世祿,張國楊.ESP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