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reading)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一直是教師們所關心的。本文借鑒國內外drama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以江蘇省通用的牛津英語教材為例,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實踐,簡述如何將drama的各種技巧運用到中學英語reading教學中。
【關鍵詞】閱讀(reading);drama;中學英語
【作者簡介】楊佳,江蘇省靖江實驗學校。
一、引言
中學英語教學的任務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不但是聽、說、 寫能力提高的關鍵,還能有效地增加詞匯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其能力的獲得與發(fā)展對于掌握和運用英語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學英語的reading教學一直以來存在著“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現(xiàn)象,教師進行了長時間的教授,學生的學習效果卻遠達不到預期。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略了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不能理解和感受閱讀材料,單純地死記硬背reading課文。Drama能為reading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drama的各種活動為學生學習reading課文提供了包含豐富意義的情景,賦予語言生命力,讓學生親自參與,切身感受包含各種情境的語言材料,讓他們產(chǎn)生自我表達的欲望,從而給他們機會鍛煉并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drama的定義和特點
1. drama的定義。Drama,譯為戲劇,是以聲音(包括各類音效,配樂,角色的臺詞,歌曲)來演繹劇情的作品。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課堂上一切帶有戲劇色彩的活動都屬于Drama的范疇。Drama在教學中能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弄清楚學生的需求,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語言運用。
2. Reading教學中運用drama的優(yōu)勢。(1)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產(chǎn)生興趣?!迸d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強烈的興趣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會讓他們不斷地自我進步,從而迸發(fā)出積極探索的精神。Drama表演恰恰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學英語的熱情,讓英語學習變得對學生來說不再是被動枯燥的任務,而是積極主動參與的活動。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教師是主角的理念,力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Drama正滿足了這一需求,能使全體學生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促使學生在理解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勇敢地參與體驗和表達,在不知不覺中操練并提高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3)堅持探索創(chuàng)新,賦予語言生命。學生正是處于創(chuàng)新精神勃發(fā)的時期,中學階段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關鍵時期。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合理地運用激勵手段,啟發(fā)他們找準方向和目標,就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編演Drama突破了語言層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通過教師的激勵形成自發(fā)的創(chuàng)新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學完七下 Unit6 “Alice in wonderland”之后,學生們將自己想象成Alice,結合課本的語言材料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英語短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在整個參與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并賦予了語言生命。
三、教學案例
教材:牛津英語七下第八單元Reading“Poems about pets”
教學目標:
1.感受英語詩歌和語言的優(yōu)美,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并感受韻律之美。
2.能正確理解和分析詩歌,完整表述詩歌內容。
3.加強并培養(yǎng)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
背景知識:詩歌是一種表達感情的獨特方式。詩歌的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并在較為輕松的語言中掌握知識。詩歌是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奏感的絕佳材料。英語的節(jié)奏和漢語有不同之處,掌握節(jié)奏感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難點,因此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是初學者的必經(jīng)之路。
活動過程:
1.閱讀前活動設計 。
(1)Rhythm Claps-Echo
使用drama的Rhythm Claps-Echo活動來導入。Rhythm Claps-Echo,是擊掌打拍子來一起朗誦繞口令或者簡單的英文歌,夸張其中元音的讀法。例如,讓學生一起練習表演英文兒歌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hop, hop, hop, hop, hop, hop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Now let's stop, up and down
兒歌中的動詞要求學生夸張其中的元音,同時要求學生用相應的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出來。這些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喚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參與這些活動的時候,他們不僅有了熱身,在樂趣中練習了聽說技能,也可以更容易地進入之后的教學活動中,可謂一舉多得。
2.閱讀中的活動設計。
(1)Verbs in movements。各種不同的寵物發(fā)出的聲音有相對應的擬聲詞,如bark,miaow, bubble。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動詞模仿相對應的動物做的動作并且大聲讀出單詞,做完面朝向下一個同學,依次繼續(xù)。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了解各種寵物,還能以表演的形式操練詩歌中出現(xiàn)的單詞。
(2)Alternate reading。教師帶讀A部分的詩歌My dog。教師讀一行,學生接下去讀另一行。讀之前提醒學生將all、hide、stick、bite、friend等詞用紅筆劃出來,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體會詩歌的韻腳。這個部分要求學生注意力集中,不但要聽清楚老師所讀的,還要注意自己所讀部分。
(3)Cloze techniques。第一部分讀完之后,要求學生將reading課文中的生詞用藍筆圈出來。Cloze techniques這種朗讀技巧要求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所讀的每個句子中有一個圈出來的生詞是被省略的,不用讀出來,可以是名詞或動詞,學生可自主選擇,另一組就要把省略的詞以動作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技巧就要求學生相互配合,朗讀的同時操練了生詞,加深了對新單詞的理解,也提高了他們朗讀和學習課文材料的興趣。
(4)Use soft and loud voices。在學生對reading課文材料有初步的熟悉之后,讓學生使用use soft and loud voices朗讀整段材料。朗讀過程可以是由耳語般的低聲慢慢上升到雷霆般的聲響,抑或由開始的緩慢語速逐漸加快。這種技能有利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更好地掌握文章。
(5)Rhythm clapping。呈現(xiàn)B部分My goldfish的材料,讓學生邊讀邊打節(jié)拍(可以是手掌拍膝蓋,也可以是用手指),他們可以是自己根據(jù)文章打拍子,也可和自己的同伴擊掌和拍子。這一技巧看似簡單,當用于堂課時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很樂于這樣的朗讀,特別是有些不愿意大聲朗讀的學生會被周圍活潑的氛圍感染,加入同學中。學生們伴著有節(jié)奏的擊打,手舞足蹈,將詩歌體現(xiàn)得細致又夸張,在這樣的課堂中就自然融入了當天的教學情境中。
(6)Repeat a word。用藍筆圈出文中的生詞,讀到生詞處時重復押韻地讀,加強學生對于關鍵詞和生詞的理解、記憶。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需要強調或要求學生思考課文中某個部分時可以采用這個方法。
(7)Singing。在這一部分,學生可以用熟悉的音調把閱讀材料唱出來。這是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方法,很有吸引力,音樂總是能給人帶來快樂,對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當把一段枯燥的課文用“Jingle Bell”的曲調唱出來時,學生會變得極為感興趣。這個方法有點像改詞,把一首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璧母柙~換成課文來唱,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樂意嘗試,而原本乏味的朗讀則變成了充滿樂趣的享受過程。
3.閱讀后的活動設計。在學生對詩歌內容、韻律和四會詞匯充分了解后,分派角色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詩歌以tableaux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學生需要自己去感受體會詩歌的情境,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將所感知地表達出來。
(1)Freeze frame。在A部分和B部分的詩歌中分別抽取一個對學生而言熟悉而感興趣的片段,讓學生用他們的肢體語言來創(chuàng)造一幅定格的畫面。如圍繞“with eyes open wide, he hunts when I hide”這句話,將班里同學分為不同小組,小組創(chuàng)作的tableaux體現(xiàn)的可以是這句話所想表達的內容,而班級里面其他同學則要作為觀眾來對這個tableaux進行討論、研究和分析。這就需要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將他們所選擇的片段生動合理地創(chuàng)造出來,同時,它也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制造一個形象的tableaux,并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需要的是小組內部的協(xié)調分工和默契合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在表演參與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大家都在表演的最后階段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這樣一來drama表演就不再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內容再現(xiàn),而是變成了學生主體感受的想象和發(fā)揮。
(2)Voice in the head。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配合豐富的面部表情,將課文中某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學生一旦對表演有了濃烈的興趣,課堂的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對于小組呈現(xiàn)的tableaux,班級里的其余學生經(jīng)過談論后要給tableaux中的成員配音,個人將之稱為旁白,這種旁白可以是簡單的一兩句話,但要貼切地說出小組表演者的心聲。這要求學生不僅對reading課文本身有較好的理解,同時對tableaux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中的片段或者句子也要有較準確的把握。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鍛煉,學習變成了主動生成,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說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3)Writing in role。經(jīng)過一系列的朗讀、思考、表演和對reading內容深刻理解之后,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小組創(chuàng)造的tableaux之中,根據(jù)情境寫下自己所演角色的切身感受。比起單純的寫作,這種Writing in role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tableaux下的描寫就成了一種真實情感的流露,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高,寫作的能力也有效地加強。整個tableaux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交流,在一種沒有拘束的語言環(huán)境下,他們自己動腦動手,想象實施,將自己所想的用表演形式體現(xiàn)出來,繼而進行討論反思,整個過程中,學生都處于主體地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在以上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drama的各項活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和優(yōu)越性。從起初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熱身活動,到教學過程中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以及最后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表演,都會讓學生有許多的機會參與。在長期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切身地感受并且參與教材,提高了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敏.元認知策略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策略研究[OL]. http://www.docin.com/p-769231153.html.
[2]朱娟英.激發(fā)興趣,開發(fā)潛發(fā)展能力[OL]. http://www.ewteacher.com/r5-article-31911.html.
[3]劉海濤.專業(yè)發(fā)展初期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OL]. http://www.chinadmd.com/file/uuxitwu3rosprowcoripvcrr_1.html.
[4]論英語小品創(chuàng)作與表演[OL]. http://www.sunmadx.com/xiaopin/2011/0826/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