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今的英語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需要更加留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問題,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和成果,就是需要老師了解的常見的心理問題,英語老師要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結合英語教學實際來改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
【作者簡介】張玥(1990.10-),女,漢族,江蘇人,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研究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教學的意義
教學的過程是老師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播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傳播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是哪門學科的教學都必須研究的部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就可以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和成果。同時,教育心理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認真研究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心理活動。
教育心理學以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學校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心理、知識掌握心理、技能形成心理、品德形成心理、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學習的測量與評定以及教師心理等。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雖然每位老師上課的風格各有不同,但是老師內心最終的目標都是讓所有學生都掌握所傳授的知識技能。結合這一共同的郵發(fā)點,再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活動,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就可以有不錯的教學效果。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學習英語的動力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為了完成學業(yè)任務,通過考試;二是為了掌握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英語技能,以方便今后升學以及就業(yè);三是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無論是哪種動力,學生對英語學習之初都是充滿期望與信心的,這是他們學習英語的共性。如果教師可以抓住這種學習動力的共性,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結合英語教學實際,就可以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雖然每個學生都有學習動力上的共性,但是各自又有著不同的先天素質和后天經歷,所以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耐力等各不相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年齡、性別、性格、興趣愛好、思維模式、記憶習慣等,因此每個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面對這種差異,如何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利用其優(yōu)勢,最大程度上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就需要老師將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與英語教學有效結合,改進教學方法。學生發(fā)展心理和教育心理的應用實踐能夠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與心理規(guī)律研究成果應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學當中,傾聽學生的意見與需求,從而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引導下利用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釋放自身認知學習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內在潛能,提高大學“教”與“學”的最終效果。
二、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正如上文提到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性格,所以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就需要老師對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解決辦法。以下是幾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1. 畏懼心理。這種心理常發(fā)生在學習能力稍弱或者其他學科成績落后的學生身上。因為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不足,在面對一門外語時,這些學生會產生更多的恐懼心理。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用母語教學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更何況是一門外語呢?這種畏懼心理和下意識的自我否定會從一開始就給英語學習增加難度。這是一種長期在困惑和挫折條件下積累起來的不健康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消除這種畏懼心理,學生將從心底抗拒英語學習,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畏懼心理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學生嚴重缺乏自信心。這個時候,老師的鼓勵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師必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信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正視自己不足的同時,也要發(fā)現自己的潛力。學生每取得一點進步,老師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逐漸克服畏懼心理。
2. 急躁心理。急躁心理也是常見的心理問題,尤其多發(fā)在備考階段學生的身上。面對考試的壓力,學生往往希望通過短期的學習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但這在英語學習中是不可能的。語言的學習要經歷日積月累、重復記憶點過程,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急躁心理,就會影響學生的心態(tài)。這種急于求成的心理會讓學生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高的文章進行閱讀學習,但這類文章通常會有大量的生詞和較難的語法,所以學習過程十分不連貫,學生必須一邊查單詞一邊閱讀才能理解文章大意,這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難度,給學生帶來挫敗感。所以老師必須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選擇與其現階段學習能力相匹配的學習讀物,讓學生學習起來既能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識,又能達到學習的滿足感,循序漸進地提高難度,避免突然間難度過高而引起的急躁心理。
3. 過度依賴心理。雖然當代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英語,但是由于生活中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導致學生過度依賴老師和課堂,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大部分學生只是等待著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完成作業(yè),并不知道怎么去自主學習。在小學、中學階段,學生跟隨老師的節(jié)奏還可以完成打基礎的部分,但是進入大學后,老師只能給學生引領一個方向,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完成。這個時候很多依賴性過強的學生就會感覺到茫然和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這是因為他們養(yǎng)成了一切都依賴老師的習慣,沒有自主制訂學習計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過度依賴的心理給英語口語學習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英語口語主要是依靠日積月累的張口練習,但課堂上學生多,時間短,有的學生甚至一節(jié)課都沒有開口練習的機會,課后如果不能做到自我安排好學習計劃,規(guī)律地練習口語,就會導致最終張不開口,不知如何去說。老師所要做的除了完成課堂的講授,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制訂有效的自我學習計劃,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獨立學習的部分。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以上只是部分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就需要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大部分心理問題。
三、如何結合教育心理學改進英語教學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教師的影響產生一種肯定的心理傾向。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并不是老師機械地把知識傳給學生,而首先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老師的態(tài)度。心理學家早就開始對學習進行了專門研究,班杜拉、斯金納、巴甫洛夫從行為的角度研究了動物和人類的學習,布魯納、托爾曼、奧蘇貝爾從認知的角度著重研究了人類的學習,人本主義和構建主義學者也紛紛對學習進行了研究和貢獻。在心理學研究中,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范疇,眾多心理學家都將心理學研究的重心與學習相結合,這足以證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的動機以及學習的策略這兩方面,結合心理學知識來改進英語教學。
動機具有引導學生向一具體目標前進的力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確定合適的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尤其是在遇到困難時,學習動機越強,學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力量就會越強。動機可分為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內部動機主要指學生本身的內部心理因素,如好奇心、興趣等。而外部動機主要指來自父母與老師的鼓勵、表揚等外部因素,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驅動力。如何利用學習動機這一心理學理論來促進教學呢?首先,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是創(chuàng)造內部動機的基本要求,當學生有了內部動機后,就可以著重加深外部動機的引導。在加強外部動機時,老師需要及時提供具體清楚的反饋信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優(yōu)化調整。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運用合理的外部獎勵、表揚等肯定學生的進步。適當的競爭氣氛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外部動機。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是優(yōu)化教學的重要部分。學習策略是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使用的,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年齡、性格等各不相同,學習策略的發(fā)展水平也不一致,這就要求老師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優(yōu)勢與劣勢,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引導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自我評估等。這在英語學習中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語言的學習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重復記憶、消化的過程。
四、結語
教育心理學對外語教學的指導意義很大,因為外語是一門以教會學生運用外國語言為目的的學科,運用語言本身就是心理現象,運用語言的過程就是心理活動的過程。英語教學與教育心理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就要求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準確分析出每史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教育的優(yōu)勢,幫助青少年向成人過渡,為學生以后踏入社會作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樊潔,李銳.心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婧.心理學在大學教育發(fā)展中的引導作用——評《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20):96.
[3]李紅梅.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困難心理問題的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118-120.
[4]彭勇.教育心理學視角下有效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探究[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4):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