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真
(鐵道警察學院 治安學系,河南 鄭州450053)
2016年至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了長江經(jīng)濟帶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2019年河南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推進會指出,要推動中長距離大宗物資運輸有序向鐵路、水路等運輸方式轉移。2020年年底鄭州市公安系統(tǒng)改革,首次成立水上分局。從國家領導人講話、政策文件及公安機構改革可以看出,長江、黃河生態(tài)經(jīng)濟建設已經(jīng)啟動,對水上公共秩序、水上公共安全、水上生態(tài)及環(huán)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水上公安作為我國維護水上治安秩序、保護水上公共安全、打擊水上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機構,對于推進國家戰(zhàn)略,保障長江、黃河生態(tài)經(jīng)濟建設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急需大量水域警務專業(yè)人才。
為響應國家的號召,鐵道警察學院積極拓展水域警務專業(yè)教育,推進水域警務研究。中國水警史是水域警務方向的主要課程之一,對培養(yǎng)水域警務人才、完善治安學課程體系,提升治安學專業(yè)方向內涵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課程在國內公安院校屬首次開設,需展開相應研究?!盎貞獨v史教學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歷史學教授卡尼斯(Mark C.Carnes)開創(chuàng)的一種主動學習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參與到根據(jù)歷史情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本文結合“回應歷史教學法”的教育理念與特點,對中國水警史課程進行研究與設計,以期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回應歷史教學法”(Reacting to the Past Pedagogy,以下簡稱RTTP教學法)作為主動學習教學法的一種,由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歷史學教授卡尼斯(Mark C.Carnes)于1995年開創(chuàng),通過讓學生以扮演角色的方式參加一種或多種根據(jù)歷史情境精心設計的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道德價值觀與移情、公民參與能力。在短短的15年時間里,RTTP教學法已經(jīng)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300多所高等院校使用,40多所高校加入“回應歷史教學法協(xié)會”。該教學法于2004年獲得了美國“西奧多·希斯伯格教學創(chuàng)新獎”[1]。
RTTP教學法包括三個主要要素:對重要文本的批判閱讀,有效而有目的的寫作,有目的的課堂參與。與以往的名著教學法不同,RTTP教學法并不是停留在討論經(jīng)典著作,而是根據(jù)名著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來審視這些經(jīng)典文本。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閱讀重要思想家的著作,而且要關注反映當時社會或歷史背景的著作與論文。而后學生必須通過完成2~3篇正式論文來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用口頭表達的方式陳述自己的觀點。
與傳統(tǒng)課程教學方法相比,RTTP教學法具有其突出特點,包括重視能力培養(yǎng),強調“教”與“學”雙向傳遞,學習內容留存率高等。
1.重視能力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歷史交叉類課程教學以知識為授課重點,而RTTP教學法以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教學目標。例如,在授課過程中,傳統(tǒng)歷史課程教學法強調學生刻板地記憶知識,對學生的能力提高重視不足。而RTTP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學生分組閱讀文本、參與游戲、撰寫論文,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鍛煉批判性思想等,有助于學生對歷史進行整體性的把握與理解。
2.強調“教”與“學”雙向傳遞
傳統(tǒng)的歷史交叉類課程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相對固定。教師被設定為知識的掌握者,是教學活動中傳授知識的主體,學生被設定為完全被動的接收者,作為教學活動中接受知識的客體,呈現(xiàn)出一種知識的單向傳遞性。與之相對應,在RTTP教學法中,學生須整合已有知識儲備,調動團隊力量,從而“掌握他們的角色將帶來的知識來應對沖突”,成為課堂的主體。
3.學習內容留存率高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
從圖1中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兩周之后的學習內容留存率差距非常大。聽講——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只有5%。而學習效果不足50%的,都是被動學習或個人學習;學習效果達到或者超過50%的,都是主動學習或參與式學習。
圖1 學習金字塔[2]
同樣,根據(jù)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的相關計算,一般學生在課后15分鐘內就記不得課堂上絕大多數(shù)的事實性內容了。相反,興趣、價值觀和認知技能卻能持續(xù)更久。因此,學生從大學帶走什么知識和學識技能,較少地取決于他們上了什么課,更多地取決于課是怎么教和教的質量如何。傳統(tǒng)課程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偏向于被動學習,知識留存率較低。而RTTP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調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而實現(xiàn)主動學習,學習留存率較高。
綜上,傳統(tǒng)課程教學方法與RTTP教學法特點對比見表1:
表1 傳統(tǒng)課程教學方法與RTTP教學法特點對比表
鑒于RTTP教學法的教育理念及特點,應當在中國水警史課程開設之初就引入此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中國水警史課程與其他治安專業(yè)課程相比,有著充分的歷史資源基礎。如何利用豐富的歷史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是本文研究的思考起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啟迪學生心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根據(jù)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科的特點和學校資源環(huán)境的優(yōu)勢開發(fā)、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3]。對于本課程而言,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huán)境。故而本文注重基于歷史資源融入課堂的RTTP教學法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運用到課堂教學,收獲實效。
教學內容是影響中國水警史課程質量的核心因素。根據(jù)水域警務工作需要和水上警察崗位職責能力要求,設計課程的內容主要涵蓋水域治安特點、水警機構、水警職能、水警警務保障以及民國時期水警對當代水警建設的啟示等。
1.水域治安特點
民國時期水域治安的特點主要是水上盜匪多,水上交通事故多。受國內戰(zhàn)爭、天災、毒品等因素影響,整個民國時期盜匪數(shù)量極大,水上也不例外。同時,由于水上管理機構缺乏,水上交通事故頻發(fā)。
2.水警機構
中國水警史課程主要關注近代水警的沿革,對古代水警進行概括性的介紹。水警雖然是近代警察出現(xiàn)之后的產(chǎn)物,但我國水上交通發(fā)達,自古以來就有維護水上治安、保衛(wèi)水上民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機構。水上警察的出現(xiàn)較晚,到了清末,當時警政大員中有人提議將清軍中的一部分水師改建為水警,但清政府還未來得及對其進行改組和完善,清王朝便滅亡了。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后,長江及荊襄水師率先改組為水上警察。這是我國水上警察正式成立的標志。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后,將水上警察列入地方警察系統(tǒng),并加以整頓和擴充[4]。
3.水警職能
近代水警職能主要有治安管理職能、刑事司法職能、行政管理職能。具體來說,治安管理職能主要包括巡邏勤務、水上戶口管理、水上保甲制度辦理、水上聯(lián)防、水面冬防、護航等。刑事司法職能主要包括刑事案件辦理與水上“匪患”處理。行政管理職能主要包括水上交通管理、水上船舶管理、水上衛(wèi)生管理、水上救護等[5]。
4.水警警務保障
近代水警警務保障主要包括水警經(jīng)費、警員配置、教育培訓、艦艇配備、武器槍械、法律與政治保障等。其中,教育培訓為重點講解部分。
5.民國時期水警對當代水警建設的啟示
關于這部分內容,需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近代水警的作用與不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辯證法思維,加深學生對水警的認識。通過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根據(jù)RTTP教學法的理念,應賦予學生歷史角色,并使他們沉浸在精心設計的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進入記憶的領域,然后,才由細微的末節(jié)生出普遍的理解,最后,才有對于業(yè)已領會的事實的判斷,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牢實地確定[6]。結合本課程的具體內容,通過歷史背景介紹與文本閱讀,以“水警成立緣起”為例,將教學過程分為歷史背景介紹、文本閱讀、角色扮演、討論總結四個步驟(見圖2),實現(xiàn)課程的知識學習目標、能力培養(yǎng)目標和價值塑造目標。
圖2 RPPT教學法教學實施步驟與說明
1.課前預習
(1)主要內容:清朝末年,為了救亡圖存,有識之士呼吁“以警政為新政之基”,在中國建立近代警察制度。1905年,清廷設立巡警部,1906年擴大為民政部,其警政司行走郎中張仁提議改巡洋水師為水警,維護水上治安。(2)主要方式: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等App發(fā)布微課、文字、圖片資料、在線討論、在線測試等,引導學生進行在線課前預習,了解相關歷史背景,為課堂學習搭建“知識腳手架”,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2.文本閱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講授外,組織學生閱讀《中國近代警察制度》《水域警務理論與實踐》等相關歷史文獻資料。
3.角色扮演
按照“體驗——思考——行動”的邏輯順序,依據(jù)不同角色進行分組,開展協(xié)作式學習。每組分別從支持水師改革的晚清大臣張仁、反對水師改革的晚清大臣甲、晚清皇帝光緒三個人物角度思考其可能面對的問題,撰寫腳本。每組選出一名代表扮演本組分配的人物,結合歷史背景,對水警成立的必要性進行辯論,其他同學作為觀察員進行記錄與思考。
4.討論總結
結合課程相關的文本與學生表演的內容,配合錄音、錄像等手段,教師通過開放式與封閉式問題,引導觀察員與“演員”討論、發(fā)言,從而進行“參與式課程總結”,幫助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分析水上警察的建立原因,正確認識水上警察建立的必要性和曲折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元化,對知識傳授方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九零后”“零零后”大學生,思維活躍,喜歡表現(xiàn)自我。教師如果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越來越難在課堂上留住學生,所以應轉變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教師“滿堂灌”為主,轉變?yōu)橐越處熞龑碌膶W生為主體的提升性教學活動為主。真正從學生出發(f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并及時復盤、改進,提升群體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主動了解更多更新的教學方式。當前受年輕人歡迎的B站、抖音、快手等視頻網(wǎng)站、App,有大量的知識型UP主、主播,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黏性低、流失風險高,他們通過模擬情景、調動情緒、分類人群、獨特的語言標簽等吸引年輕人注意力的方式進行播講,傳遞知識。高校課堂雖然不存在顯性用戶流失風險,但隱性用戶流失風險較高,即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知識留存率低。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RTTP教學法作為美國開創(chuàng)多年并廣泛使用的教學法,其效果已經(jīng)得到時間與實踐的檢驗,而其教育理念也非常適用于中國水警史課程。
其次,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利用超星學習通等教育類App學習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這一方式具有實時性、主動性、自主性等特點[7]。在中國水警史課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將課程PPT、微課、圖書、視頻等資料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并發(fā)布主體討論、在線試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進行投票、主題討論以及在線測試。課程結束,教師可以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如考察、走訪,制作視頻、微課等,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8]。
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基本素質。提高教師知識理論水平與教學能力,是保證中國水警史課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中國水警史課程基礎理論包括歷史、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教師不僅要具備大量的歷史知識,對警察的基本概念、職能、特點、警察立法、執(zhí)法等警察學基礎理論也要有所了解,并要對當前的水警制度有一定把握。中國水警史課程對教師的理論水平、綜合運用能力要求高,教學難度大,客觀上能將該課程講得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富有吸引力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師具備較為深厚的學識素養(yǎng)積累及豐富的授課經(jīng)驗。
首先,教學團隊應積極參加線上線下培訓。根據(jù)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高校應推動教師培訓常態(tài)化,推動高校中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建立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內外訪學、掛職鍛煉、社會實踐制度[9]。教學團隊既要參加歷史學、治安學方面的講座、培訓,也要參加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教學團隊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申報教研課題,撰寫教研論文,并及時就授課內容、授課方式進行研討,復盤課程中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頭腦風暴提出解決方案。第三,教學團隊應積極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在賽中學,在賽中練,以賽促講,提高教學能力。
中國水警史課程對全國警察院校及其教師來說都是全新的,不僅在我校首次開設,在國內院校也無開設先例,所以當前沒有專門教材。為切實有效完成教學目標,達到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可以從充足的歷史資源和教學資源中篩選建立教學資源庫。該資源庫擬包含四個子庫:(1)文字資源庫。主要包括中國水警史的著作資源、論文資源、史料資源。(2)視頻圖片資源庫。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關于中國水警史的視頻資料,如《歷史映像》《歷史講堂》,學生課堂參與教學活動視頻等;另一個方面是關于中國水警史的圖片資料。(3)PPT資源庫。主要包括教師團隊的授課PPT資源與學生課堂參與RTTP教學法的PPT資源。(4)題目資源庫。主要包括教師團隊根據(jù)授課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堂組織活動提煉出的知識測試題、課堂討論題、小組活動題等。
以上資料庫的建立不僅對教師授課、學生學習有益,也為打造中國水警史線上課程提供了充足的資源。
中國水警史課程作為國內公安院校首次開設的課程,注重內容建設的同時,積極引入“回應歷史教學法”,利用超星學習通等教育類App,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力求打造“金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良好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