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菲 張麗君 梁遠楠 陳水蓮 韓東苗 譚瑞坤
摘 要: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適應力強、能夠防火等特性,同時還有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為了更好地提高油茶產(chǎn)量,促進經(jīng)濟增長,需要不斷地提高油茶種植技術。該文以廣東肇慶地區(qū)油茶種植為例,從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油茶;高效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25.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6-0059-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屬于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一種優(yōu)質的經(jīng)濟作物。茶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降低膽固醇等藥用價值[1]。另外,油茶的茶籽粕、茶籽殼和木材等也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是化工、輕工、食品、飼料工業(yè)等產(chǎn)品的原材料,還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油茶木質細密,密度大,很堅硬,是做陀螺、彈弓的最佳材料,并且由于其有茶樹天然的木紋,美觀大方,也是制作高檔木紐扣的高級材料。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油茶產(chǎn)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帶動了油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產(chǎn)地農民的收入。本文結合廣東省肇慶市的實際情況,對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旨在為油茶在肇慶市乃至整個廣東地區(qū)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1 肇慶市地理氣候特點
肇慶市地處廣東省中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2°45′~24°24′,東經(jīng)111°20′~112°5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20.7℃,絕對最低溫-4.2℃,極端最高溫39.4℃,年均降雨量1300~2300mm。區(qū)域內主要為低山、丘陵山區(qū),土壤類型有赤紅壤、山地紅壤、山地黃壤等。由于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2],該區(qū)域氣溫、降雨量及土壤等自然氣候條件符合油茶生長的自然條件。
2 油茶栽培豐產(chǎn)栽培技術
2.1 選地 海拔100~500m是油茶的最佳生長區(qū),油茶的造林地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坡度小于25°的丘陵地區(qū)[3]。弱酸性的土壤比較適合油茶的生長需要,造林地內土質疏松,不易板結,土層深厚肥沃,能夠有效地促進油茶的良好生長。另外,油茶種植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選擇造林地時要考慮造林地周邊是否有工業(yè)區(qū),若周邊有工業(yè)區(qū),會對油茶產(chǎn)地造成污染,不利于油茶的生長。
2.2 整地 造林前1年秋季進行整地,整地步驟如下:(1)確定整地方法:充分考慮造林地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地形變化確定和調整整地方法。在坡度(5~15°)較緩的坡地可用全墾整地或帶狀整地,坡度15°以上的坡地可直接挖穴[4];(2)林地清理:清理造林地上的雜草和較大石塊,保持種植區(qū)域整潔,同時要預防陡坡發(fā)生水土流失,做好預防工作;(3)挖穴:穴規(guī)格為50cm×50cm×50cm,種植密度約為1500~1800株/hm2,株間距約2.5~3.0m,陡坡適當調整種植密度,可比緩坡稍密。
2.3 施基肥 種植前30d,在種植穴中填入5.0~10.0kg/株農家有機肥或0.5~1.0kg/株油茶專用肥,在穴內拌勻后用表土回填,以防肥效流失,造成浪費。
2.4 精心種植 油茶的種植時間一般選擇在冬季或第2年初春,由于油茶幼苗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最好在雨后進行造林,濕潤的土壤有利于提高幼苗成活率。種植時去掉塑料培育袋,細土回填踩實,使苗木與原土緊密接觸,做到苗扶正、根系舒展,泥團不松散,注意不能傷根?;赝裂媾c山坡形成反傾斜,減少水土流失。
2.5 補植 種植7d后檢查幼苗成活情況,發(fā)現(xiàn)死株、缺株30d內及時補種。選用健壯苗木在透雨后的陰雨天補植,確保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
2.6 撫育管護 撫育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追肥、修枝等方面。油茶幼林的除草工作在夏季開展,及時除草可以有效避免雜草對土地肥力的競爭,確保油茶苗木有充足的營養(yǎng),除草的同時也可進行松土,較矮的雜草可直接翻入土中。如果林地為坡度大于15°的陡坡,在松土除草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預防水土流失[5]。追肥以氮肥為主,復合肥為輔,造林4~5個月后追肥1次,以尿素或油茶專用肥即可,第2年4~6月施肥1次,往后年份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數(shù)應隨林齡增長而增加。油茶幼苗期需適時修剪枝條,首先剪除弱枝、病枝、蟲枝,其次修剪掉徒長枝、枯枝等枝條。造林第1年修枝的目的是使各主枝能向不同方向生長,且互不交錯重疊,在苗木70cm左右時確定主干,需要做斷頂處理,打掉頂芽,第3~5年是在已經(jīng)木質化的主枝上修剪選擇出合適的副主枝,促進樹冠的均衡生長。油茶成林的撫育是保證油茶樹結出優(yōu)質油茶、提高產(chǎn)量的關鍵所在。油茶成林的追肥是確保油茶產(chǎn)量的基礎,夏季可施磷酸鈣200g/株加上硫酸鉀100g/株的混合肥,或油茶專用肥500~1000g/株,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冬季增加追肥1次,可施有機肥15~18kg/株,或油茶專用肥1~1.5g/株;施肥時沿著樹冠邊緣挖約35×35cm的環(huán)狀溝,將肥料放入后用土拌勻,最后覆土,完成施肥。成林的除草和松土工作不可放松,林中雜草過多勢必會跟油茶搶奪養(yǎng)分和陽光,影響油茶生長和產(chǎn)量,因此,油茶的成林應每半年進行1次全面的除草工作,一般在夏秋之交和冬季采摘果實后進行除草[6];除草的同時也可對林地松土墾復,夏季開墾淺鋤10cm左右,冬季則需深挖20~30cm,深挖一般2~3年進行1次。油茶成林需每年修枝1次,在冬季采摘果實后進行,剪去病枝、弱枝、徒長枝等對于油茶本身生長和結實無用的枝條。修枝工作最遲在第2年開春前進行??茖W有效的修枝能夠調整油茶的枝條密度,提高整個油茶成林的透光性和透氣性,從而促進油茶來年的生長和結實。
2.7 病蟲害防治 為了確保油茶的產(chǎn)量和質量,油茶的種植和生產(chǎn)過程必須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應掌握分辨不同的病蟲害,根據(jù)不同的病蟲害類型來進行預防和治理。
2.7.1 病害 炭疽病、黑斑病、灰斑病等[7]、白星病等是發(fā)生在枝葉的病害。預防以上病害,首先可選育優(yōu)良的抗病品種,從根源上清除病害。其次,在儲藏或播種前期,利用退菌特進行拌種處理,可以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發(fā)生;再次,于造林后的春季(4—5月),在新長出的枝葉上連續(xù)噴灑1~1.5%波爾多溶液3~5次。
2.7.2 蟲害 (1)油茶毒蛾。油茶毒蛾主要以嫩枝葉為食,從而造成樹木或林木枯死,降低油茶產(chǎn)量??稍诹謨扔妙l譜式殺蟲燈對成蟲進行滅殺,或在3齡蟲前進行化學防治,可用90%敵百蟲、50%馬拉松、50%殺蟲螟松,或2.5%溴氰菊酯粉劑進行噴殺。(2)油茶象,又稱茶籽象鼻蟲。物理防治可用盆子或瓶子裝糖醋液誘殺成蟲,定期收集落果可消除大量幼蟲。生物防治可在6—7月高溫高濕時使用白僵菌殺滅成蟲?;蚴褂没瘜W防治方法,在成蟲盛發(fā)期使用綠色威雷溶液在成蟲羽化前噴灑1~2次。
3 結語
油茶是高產(chǎn)、優(yōu)質的油料樹種,十分適合在廣東肇慶地區(qū)種植。其具有低成本、高回報、方便管理等特點,在本地區(qū)受到廣大林農群眾的歡迎,有著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為進一步發(fā)展和培育優(yōu)質油茶,提高油茶產(chǎn)量,增加林農收入,需要重視種植管理技術,加強其病蟲害防治,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提高油茶的產(chǎn)量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春柳.淺析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及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16):56-57.
[2]方海云.油茶生物學特性及豐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4):68-69,113.
[3]胡小紅,曾德亮.油茶豐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J].農家參謀,2019(11):78,114.
[4]黃旭滔.上思縣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及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J].江西農業(yè),2019(18):17-18.
[5]陶世澤.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20):145,148.
[6]盤旭武.優(yōu)良油茶苗木繁育及豐產(chǎn)造林技術探討[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01):219,221.
[7]鐘琿.軟枝油茶豐產(chǎn)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09):189-19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