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 李志壯
【摘要】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自身因素。及時發(fā)現(xiàn)校內存在心理健康隱患的學生,對其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對于每個中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文章圍繞學生心理健康預警的主題,探討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狀、成因及可行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預警系統(tǒng);研究探索
一、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狀及成因的探討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學生的心理障礙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步上升的態(tài)勢。在當前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析。通過對蘇州市七千多名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結果的分析,其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中學生高達20%;在這20%的學生群體中,具有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癥狀的學生占30%左右。還有學者開展了全國性調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來說,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心理疾病,幻想過自殺,離開世界;而考慮過自殺以及做過自殺計劃的學生占樣本總數(shù)的6%。所以,當前中小學生自殺問題成為較為嚴峻的事實,應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上述各項研究工作都和中學生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對此,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中國關工委等12部門于2019年12月印發(fā)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要求學校和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應注重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和組織優(yōu)勢,加強對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生群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落實傳播各種專業(yè)、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識,關注各種突發(fā)事件以及受到相關影響的兒童青少年群體,并落實制定完善的方案,開展心理援助工作,為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奠定堅實的基礎。
家庭問題是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家長對學生的教養(yǎng)手段,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學生是否處在單親家庭,學生為農村家庭還是城市家庭,學生是否為留守學生等對學生心理有或多或少的影響。齊平等人針對家庭問題所形成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指出對于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來說,其心理健康和父母教養(yǎng)手段有著密切聯(lián)系,并且呈現(xiàn)出高度相關性。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應善于和學生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促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愛,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性格與態(tài)度。如果家長和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發(fā)展[2-3]。
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因素主要包括學習壓力、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體育運動等。過大的學習壓力會使中學生身心超負荷運轉,極易導致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無親密朋友的學生,其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顯著增強[4-5]。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和學生交流溝通,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如果教師未能和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甚至對學生不信任,不理解,很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和壓抑心理,甚至發(fā)生攻擊行為。因此,要想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提升學習效率,具備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教師應注重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踴躍參加,使學生在實際參與各項活動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培養(yǎng)運動精神、堅強意志以及樂觀的性格,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時不放棄,善于克服困難,最終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6]。
綜上所述,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問題、學習壓力、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體育運動等,學校與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干預。
二、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的探討
當前中小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較為嚴峻的事實。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心理健康隱患的學生進而對其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對于每所中小學而言至關重要。所以,找出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及時對學生心理健康隱患進行預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是挑選出那些需要心理援助的學生的一種機制。學生心理健康預警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心理狀況、行為模式等現(xiàn)象進行解讀和剖析,預測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針對心理健康可能存在問題的學生發(fā)出警示信號,提醒相關教師和家長采取防范措施來幫助學生有效防范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預警系統(tǒng)是解決學校心理教師數(shù)量少、精力有限的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該系統(tǒng)可以代替心理健康教師,監(jiān)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及時對心理健康存在隱患的學生進行預警。
心理健康預警主要針對的是以下幾類學生:
(1)存在明顯受挫情況的學生,如人際關系矛盾、家庭變故、成績重大滑坡、早戀失戀等;
(2)日常明顯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的學生;
(3)性格過于內向、孤僻,幾乎不與同學交往的學生;
(4)家庭情況過于貧窮的學生;
(5)長期存在睡眠障礙的學生;
(6)家庭親友中有自殺傾向者或有自殺史的學生。
現(xiàn)有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家校配合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與基于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
基于家校配合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是一個以學校為核心,個體、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相互影響的整體預警模式。從各部分所處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看,學校是主導,個體是中心,家庭是基礎,社會是補充[7]。該種預警方法要求在學校層面,應做到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化早發(fā)現(xiàn),早通報,早評估,力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心理健康危機。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把握學生的整體健康狀況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匯報制度,隨時掌握高危個體的心理狀況;
(3)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對象庫》錄入制度,將全校有心理健康危機傾向的學生錄入其中,進行動態(tài)管理;
(4)建立學生心理健康信息反饋制度,學校心理咨詢室及時將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入《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對象庫》中的學生名單反饋給年級組以及學校的主管領導。
基于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是一種基于家校配合,并應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對其進行改進和升級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谠摲N方法,學??梢猿浞值乩镁W絡平臺,建立起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通過網絡建立起大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以完善學校內部的心理檔案數(shù)據(jù)庫,并可以根據(jù)社交平臺等系統(tǒng),對產生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揭示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存在心理健康隱患的學生進行預警[8]。另一方面,學??梢允褂么髷?shù)據(jù)技術分析記錄學生的日常行為數(shù)據(jù),從而建立起學生心理健康量化分析模型,通過心理健康量化分析,找出存在心理健康隱患的學生,并且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干預。
此外,考慮到父母對學生的教養(yǎng)方式,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學生是否處在單親家庭,學生為農村家庭還是城市家庭,學生是否為留守學生,學習壓力,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體育運動,性別,年齡,業(yè)余愛好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學校還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基于學生的上述數(shù)據(jù),使用神經網絡模型、決策樹等算法,對學生的各項基本屬性及心理健康數(shù)據(jù)進行建模,找到學生各項指標數(shù)值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內在關系與規(guī)律,然后對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發(fā)生進行動態(tài)預測。
總之,各中學應該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靈活應用適合本學校實際情況的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方法并對其進行落實,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齊平,陳鳳靈,王志超,等.高一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5(02):190-193.
吳曄,成民鐸.體育活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03):110-111.
徐立峰,盧衛(wèi)斌.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5(11):76-79.
洪忻,梁亞瓊,王志勇,等.南京中學生體力活動現(xiàn)況及其與抑郁癥狀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12):1059-1061.
元文娟,晏杰.決策樹算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2015,24(11):230-234.
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 (01): 86-90.
茹紅忠.構建中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J].教育科學論壇,2012(03):61-63.
王冰.基于大數(shù)據(jù)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預警機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 29(1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