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水彩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于科普文閱讀做了這樣的要求:在分析綜合能力考查方面,要求考生能夠分析語言特色;在鑒賞評價能力方面,要求考生在答卷過程中,需要對科普文的相關特點進行深入探究,詳細思考并進行判斷。根據(jù)以往閱讀題目來看,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相關科學知識,是一種說明文體。在考查過程中,通常以小品文為主。整篇文章用詞通俗易懂并且嚴謹準確,趣味性強??荚嚂r命題的形式也較為靈活,筆者結合試題對科普文語言特點類試題的解答策略加以分析。
題型一:理解詞語,體會效果
【典型例題1】(現(xiàn)代文閱讀《蟲類與人類》)根據(jù)文章內容說明下面兩個詞語的含義,并簡要分析其語言特色。
①殖民地 ②似乎已經
【典型例題2】(現(xiàn)代文閱讀《絕妙的錯誤》)具體來看,有關科普文的語言,相較于其他類型文章,除了準確嚴謹之外還具有自身特色,請從以下文中加點詞,任意選擇兩組詞語,結合上下文分析科普文的語言特色。
【解答思路】考查對文本語言的鑒賞能力及理解能力。在對相關文本進行解答時,注意回歸整篇文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然后根據(jù)詞不離句的原則,明確詞語的表達技巧和表達效果。需要提醒的是,分析表達效果時要根據(jù)文體的語言特點,一般來說,詞語的表達效果或準確嚴謹,或形象生動。
【答案示例1】
①殖民地:這一用詞運用了比喻手法,充分說明了對于人類而言,蟲類的入侵行徑。
②似乎已經:這里的似乎已經代表的是好像、仿佛已經的意思。結合上下文來看,雖然人類在一定范圍內與蟲類建立了關系,但是還有很多關于蟲類的研究需要人們去不斷挖掘與探索。
【答案示例2】
①慘淡經營: 這里的“慘淡經營”采用了移用手法,將原本用來形容人的詞匯,用于形容細胞演變,用詞生動形象。
②改進: “改進”一詞形象生動,充分表達了分子演化過程,通過擬人化的手段,對分子運動進行了描述。
【答題格式】明確手法(解釋詞義)+表達效果
xxx(詞語),運用了……修辭手法(即……之義),生動形象(準確嚴謹)地說明了……。
題型二:賞析句子,分析修辭
【典型例題1】(2011·山東卷《沒有天堂》)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劃線部分的表達效果以及修辭手法。
①其大氣和表面對人類的生存也抱有敵意。
②在廣袤無垠、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本身是一艘舒適、安全的飛船。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因為人類錯誤,導致飛船觸了點礁,出現(xiàn)漏水現(xiàn)象。面對該問題,人類要主動行動,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只有結合情況撥正航向,才是地球的唯一出路,棄船逃走并不是正確的解決方式。
【典型例題2】(現(xiàn)代文閱讀《動物也“好學”》)文章的標題為什么在“好學”處加引號,文中與標題的語言風格相同的句子還有哪些,結合文章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解答思路】此題考查的是科普文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學生在解答過程中,一定要結合上下文,首先指出文中應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以及修辭手法,例如擬人、夸張、對比、比喻等,對這些表現(xiàn)手法進行逐一分析,分析表達效果時,要先結合內容分析如何運用表現(xiàn)手法,然后指出運用效果即可。
【答案示例1】
①結合上下文來看,該句明顯應用了比擬手法,將金星擬人化,比喻成一個對人類有著敵意的生命體,進而說明了金星的生存環(huán)境并不適合人類。
②該句通過運用比喻手法,將地球比喻成一艘船,將地球發(fā)生的災難比喻成了觸礁與漏水。進而向讀者說明地球對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面對災變,人們需要積極行動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答案示例2】
“好學”加引號表示該詞匯存在特殊意義,用了擬人手法表明動物界普遍存在學習行為,顯得生動有趣。文中還有“虎鯨和黑猩猩都會把自家的‘傳統(tǒng)傳授給家族的其他成員”;“各自的伙伴可以觀察到自己群體的‘專家的工作”,“傳統(tǒng)”“專家”也都用到了擬人手法,將人類社會的特點、稱呼放在動物界,讀起來親切、有趣。
【答題格式】明確手法+分析運用+表達效果
運用了……修辭(表現(xiàn))手法(明確手法),將……比作……(如何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征,表達了……(誰,怎么樣)的思想感情,使讀者產生……的閱讀效果(運用效果)。
題型三:鑒賞語言,評價特色
【典型例題1】(現(xiàn)代文閱讀《地圖與理論模型》)該文章作為一篇說明文,除了具有嚴謹準確的語言特點之外,請結合上下文,說明其他特點。
【典型例題2】(現(xiàn)代文閱讀《默契合作的“黑牡丹”》)作為科普文章,本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請舉例加以賞析。(答出兩條即可)
【解答思路】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形式的能力。在鑒賞、評價時,需要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這類題型的常見解答思路。語言特點主要涉及到用詞特點、句式運用(長短句、整散句、設問句等)、修辭方式、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生動形象、口語化、通俗化、趣味化等)等。
【答案示例1】
根據(jù)上下文內容來看,文中經常出現(xiàn)的你、我們這些詞語,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進而體現(xiàn)了平易近人的特點,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具親切感;句式上,多次使用設問句:“你會怎樣想”等;表達上更靈活,循循誘導,更顯平易近人。
【答案示例2】
① 擬人化。在文章當中,作者通過運用擬人手法,將黑鸛比喻為人,從人的心理活動角度出發(fā),想象動物做此動作的目的,將動物擬人化,表現(xiàn)得像人一樣有情感、有思想。
②感情色彩。根據(jù)文章表述來看,字里行間都贊賞了黑鸛這一物種,尤其是對他們的互助友愛、默契合作表達了喜愛與欣賞。
③準確。 舉例、賞析略。
④生動、形象。舉例、賞析略。
【答題格式】語言特點+舉例分析
題型四:立足文體,找出依據(jù)
【典型例題】(現(xiàn)代文閱讀《高溫天氣預報為何低于體感溫度》)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科普文的科學性,請舉例說明。
【解答思路】此題考查考生對科普文文體特征的把握能力,科普文文體特征有科學性、文學性、通俗性,而本題只要求找出體現(xiàn)科學性的地方。
【答案示例】
①文章引用了專家發(fā)表的言論。例如李開樂曾經發(fā)表的言論,促使天氣預報等相關情況的可信度不斷提高。
②數(shù)據(jù)信息十分準確、真實。例如文中曾說“廣東省目前有86個氣象站,因探測環(huán)境受破壞而被迫遷移的多達54個”,該句信息表述十分精確,由此可見氣象站不得不搬遷的窘迫。
③例子可靠。例如“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以2021年8月18日發(fā)布的黃色預警舉例說明”,在該句當中,所舉數(shù)據(jù)信息說明了時間與內容,進一步提高了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答題格式】分條概括+舉例分析
科普說明文在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文學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均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在把握文體特征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根據(jù)高考命題特點,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文章的科學性、文學性、通俗性,訓練規(guī)范完整的答題格式,從而讓學生面對此類試題時可以得心應手,直至游刃有余。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