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娟
“語文”這個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含義:一是語言和文字,二是語言和文學。
在我看來,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是包羅萬象的,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文學的殿堂里感悟美、享受美 ,另外它還肩負著傳承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重任。在語文教育中,字、詞、句是基礎,因此,生字、詞匯、句子是很重要的,如果基礎都不扎實的話,上層建筑是難以穩(wěn)固的。
中學階段,閱讀理解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相當重要的地位。教師不應該以“麻雀解剖式”把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而是指導學生感悟和鑒賞文本。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切記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只是一味強調(diào)唯一的答案,則會限制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
我從事初中語文教育11年,教過語文基礎知識薄弱、一般、優(yōu)秀的學生,不管是哪種語文基礎知識層次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各方面的能力當中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我校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點:閱讀興趣不高,甚至有些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用錯閱讀方法,如選錯讀物、不合理安排時間 、閱讀方式不對。
為此,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向。
(一)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要時不時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表達閱讀讀物后的所得和感悟,比如,我會在平時的講課中適時地把自己在閱讀中看到的優(yōu)美的有哲理的語句與學生分享,用自己的真實體驗激發(fā)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
(二)利用榜樣的力量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要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名人軼事,以故事的趣味性與知識性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欲,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
二、廣泛閱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語文是包羅萬象的,學生應盡量涉獵各方面的書籍,多了解一些非課本及眾多邊緣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準備讀書筆記,專門用來摘抄所看過的優(yōu)美或有哲理的句子或段落,還可以寫下看完書后的心得、體會。
我在閱讀時,所看的書內(nèi)容是比較廣泛的,喜歡看的內(nèi)容也比較雜,看過了又容易忘記,因此我會準備多個筆記本,然后根據(jù)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分門別類。我用來摘抄的筆記本主要分成這幾類:成語俗語、名言警句、妙語佳句、詩詞歌賦、地理薈萃、養(yǎng)生雜談、處世哲學??吹脚c閱讀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就用相關的筆記本記錄下來,平時有空就會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這樣來加深印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積月累,博采眾長,集思廣益,無形之中就會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并且這些知識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和別人聊天交流還是寫作應用時都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講到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時就會以我自己對待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雖然不能保證全部學生能做到,但起碼有部分學生做到了。
久而久之,我們可能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能靈活地運用上我們在教學中沒有講過的詞句,在寫作中能夠巧妙靈活地運用一些課外的名言警句等。同時,要多向?qū)W生介紹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書,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肯定會增加,閱讀視野也會隨之開闊,閱讀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堅持閱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好習慣伴隨一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閱讀效果是極為關鍵的。堅持閱讀,在讀中思,在思中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好的閱讀效果,慢慢地也就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時要靜心,更要專注,不要囫圇吞棗,在理解文章要旨的基礎上,不斷思考,提出問題,還可以把問題記錄下來,然后通過詢問老師或是查找資料把問題弄懂,還可以在閱讀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感悟,用文章的形式把自己的觀點完整地表述出來。堅持閱讀,形成習慣,隨身攜帶筆記本,把課外閱讀時產(chǎn)生的思考、頓悟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靈活運用。
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樂于閱讀
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為學生營造自由、豐富、快樂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我有一下三點看法。
(一)開放圖書館
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行借閱。同時我們學校還開設有兩個圖書室,每個班每星期開設兩節(jié)閱讀課,這樣來保證學生每周的閱讀量。
(二)給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分享和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把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比如,我們盡量每班每周抽出一節(jié)語文課,讓學生閱讀指定的名著。我還根據(jù)我班的實際情況大約每隔半個學期就在班上舉辦一次名著閱讀分享會,先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的形式把半個學期以來閱讀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分享,再從每個小組里推選出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分享,讓學生有計劃地去閱讀并樂于分享。
(三)建立積極的評價體系
學校要建立系統(tǒng)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多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交流,成果分享活動,如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演講比賽”“古詩詞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課本劇比賽”,以及手抄報比賽、黑板報比賽、制作書簽等課外閱讀活動,對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者給予充分的肯定、贊美以及獎勵。
這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也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讓學生繼續(xù)堅持更廣泛更大量的閱讀。
慢慢地,由幾個帶動一部分,再到大部分,長此以往,班級、學校共同營造課外閱讀氛圍。學生能夠開心閱讀,閱讀面擴大了,閱讀能力提高了,相應地,語文成績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毕M谌蘸蟮膶嶋H教學中能夠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道路上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