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穎新,王偉云,羅淑蘭(通信作者)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 (江西南昌 330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omonary disease,COPD)為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的肺部疾病,典型特征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而慢性反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不斷加重等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若出現(xiàn)痰液阻塞情況,則會加重肺部感染情況,嚴重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針對COPD 患者而言,徹底清除呼吸道痰液,使呼吸道始終處于通暢狀態(tài)是護理的關鍵?;诖耍狙芯刻接戵w外振動排痰儀在COPD 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2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5~80歲,平均(69.3±4.2)歲;病程1~4年,平均(2.2±0.4)年。觀察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45~79歲,平均(69.0±4.3)歲;病程1~4年,平均(2.4±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符合COPD 相關診斷標準[3];多濃痰,且難以自排;意識清晰,認知正常。排除標準:嚴重肝、心、腎等臟器功能異常;近1個月內(nèi)有治療經(jīng)歷;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有精神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
兩組均先進行常規(guī)治療、護理,如抗感染、解痙、低流量吸氧及營養(yǎng)支持、心理安慰等。
對照組采用人工叩擊法排痰:引導患者行側(cè)臥位,先右后左,護理人員雙手五指并攏,指關節(jié)稍彎,空出掌心,指腹及大、小魚際肌處作為排痰出發(fā)點,均勻用力,逐步完成從下向上叩擊背、胸部的操作;隨時與患者保持溝通,叩擊力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為宜;在排痰時,鼓勵患者深呼吸,且將正確咳嗽、咳痰的方法教于患者,叩擊頻率控制在45次/min,各肺葉均叩擊3 min,整個叩擊時間控制在10 min 內(nèi),2次/d(早、晚各1次)。
觀察組采用Fleximatic 型體外振動排痰儀(美國GE 公司)排痰:將儀器調(diào)至叩診頻率,引導患者行半臥位或側(cè)坐位;依據(jù)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叩擊頭,有節(jié)奏地叩擊背、胸部,護理人員持排痰機手柄,從下往上逐步實施排痰,動作應輕柔,根據(jù)患者病情及具體耐受情況調(diào)整叩擊頻率,15 min/次,2次/d(早、晚各1次),對于感染嚴重肺葉,適當延長叩擊時間,增加儀器的叩擊頻率。
(1)比較兩組癥狀(肺部啰音、喘息、咳痰、咳嗽)消失時間。(2)比較兩組肺功能,采用Quark PFT1型肺功能設備(意大利科時邁公司)測定兩組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及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
觀察組肺部啰音、喘息、咳痰、咳嗽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shù) 肺部啰音 喘息 咳痰 咳嗽對照組 42 5.22±0.23 2.30±0.21 1.78±0.93 7.28±1.39觀察組 38 4.35±0.20 1.75±0.11 1.40±0.84 6.17±1.30 t 2.91 2.78 2.51 2.67 P<0.05 <0.05 <0.05 <0.05
護理前,兩組FEV1、FVC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FEV1、FVC 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s)
注:FEV1 為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xiàn)VC 為用力肺活量;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FVC(mmHg)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 42 57.51±2.38 59.34±3.71 6.92 <0.05觀察組 38 57.91±2.37 62.37±3.59 8.17 <0.05 t 0.13 6.76 P>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FEV1(%)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 42 48.20±5.94 59.37±3.78 12.79 <0.05觀察組 38 48.37±5.27 63.20±4.68 10.52 <0.05 t 0.21 8.84 P>0.05 <0.05
COPD 是一種因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性發(fā)作,致使氣流排出受抑,呈現(xiàn)出進行性加重的肺部病癥,其臨床表現(xiàn)多樣,如反復性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等,若未能及時治療,則病情會呈現(xiàn)出進行性加重[4-5]。當COPD 處于急性發(fā)作狀態(tài)時,臨床癥狀會在較短時間內(nèi)加重,痰量增多,阻塞氣道,引發(fā)呼吸困難,誘發(fā)低氧血癥、酸堿失衡及高碳酸血癥,因而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6]。因此,解除可逆性氣道受阻因素,保持氣道通暢是COPD 治療與護理干預的關鍵。既往,醫(yī)護人員通常依據(jù)患者病情實況,鼓勵其多飲水,且將深呼吸后咳嗽方法教于患者,并通過霧化吸入、體位引流、背胸部叩擊等方法,來加速呼吸道分泌物的外排,這對于改善通氣與氣體交換、保持氣道通暢、維持動脈血氣指標處于正常狀態(tài),均具有積極作用[7-8]。
人工叩擊排痰法雖具有較好的促排痰效果,但其叩擊力僅作用于淺表層,且操作者難以較好地掌握用力輕重,若叩擊過輕,則難以有效排痰,若叩擊過重,則會使患者難以耐受,且該操作不僅易引起叩擊處的皮下出血,還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強度,造成叩擊力不持久、不恒定,且節(jié)律較難控制[9]。體外振動排痰機依據(jù)的是物理定向叩擊原理,能夠提供兩種力,一種為垂直于身體表面的垂直力,能夠松動、液化支氣管黏膜表面黏液及代謝物,另外一種是與身體表面相平行的水平力,可以促進支氣管中已經(jīng)液化、脫落的黏液,按照所選方向排到主氣道,然后通過咳嗽排出體外。體外振動排痰機排痰具有易于操作、穿透性強的優(yōu)點,且具有單純振動、單純叩擊、混合叩擊多種模式可選[10]。有研究表明,體外振動排痰儀排痰應用于COPD患者護理中能獲得較好效果,且能達到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各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肺功能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體外振動排痰儀應用于COPD 患者的效果顯著,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