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宏
摘要:閱讀是職高學生自主學習政治課的主要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職高政治課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政治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做到過好“三關”,即興趣關,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時間關,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技巧關,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政治課;興趣關;時間關;技巧關
閱讀是職高學生自主學習政治課程的主要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高中政治課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閱讀能力偏低已經成為嚴重制約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影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學生考試成績提高的基礎而重要的因素。但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絕不僅是哪一門學科教師的任務,也不是能立竿見影、簡單奏效的,而是要多管齊下,循序漸進的。
職高政治教師要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主戰(zhàn)場,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任呢?這就要求我們政治課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過好“三關”,著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心理關——讓學生愿讀、想讀、愛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閱讀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它是學生主動、積極地從事閱讀活動的心理動因,對維系閱讀注意力,增強閱讀理解和記憶,激發(fā)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喚起情感體驗等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當今傳媒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網絡、影視作品充斥人們的生活空間,視覺享受和感官刺激強烈的電視、電影、網絡更能獲得青少年學生的青睞,他們已經無暇顧及“默默無聞”的白紙黑字。不愛閱讀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再加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包辦代替”,讓學生感覺沒必要去讀,這樣的內外環(huán)境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何培養(yǎng)?
因此,政治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要注重啟發(fā)學生閱讀的內動力, 讓學生主動去讀,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
二、時間關——給學生讀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日積月累的結果,他需要我們教師做到不急功近利,能堅守著培養(yǎng)學生能力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這一信念去不斷實踐才可能實現(xiàn)的。政治課教材尤其是新課改后的教材,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所引用的材料圖文并茂、文字生動活潑,學生完全可以自學教材,并在自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xiàn)政治課教學的目標。學生是沒有時間和空間去閱讀,也不會想到要通過自己的閱讀去獲取知識,只會讓學生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僅禁錮學生的頭腦、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弱化學生的思維,也嚴重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閱讀。剛開始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閱讀速度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進度,但此時教師一定要能接受這一現(xiàn)實并堅持下來。要協(xié)調好教學進度與留夠時間給學生閱讀的關系,教師可以從課前、課中的閱讀時間作一定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在邊閱讀、邊解疑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還要教會學生閱讀時間的利用,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既要注重固定時間段的閱讀,也要學會抓好點滴零星時間的閱讀,積少成多,習慣成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技巧關——使學生會讀
政治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教材和其他課外資料時,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放任自流,正所謂是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喜歡讀,讓他們去讀,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步驟和技巧,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在教學中我一般指導學生用五段式閱讀方法,即瀏覽、提問、精讀、背誦和復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guī)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也會在教學中給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的一些對政治課教學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例如朱子讀書法,即朱熹的讀書法。這一讀書法共六個方面:一是要循序漸進,讀書須有次第,“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切戒爭于求成。二是熟讀精思。讀書“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三是虛心涵泳。即讀書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惟篤志虛心”,方“道理明”。四是體已體察。即讀書要善于將書上的“圣賢言語,體之于身”。五是著緊用力。意即讀書要勤奮,下苦功夫。六是居敬持志。讀書要有純靜志一的心境和堅定遠大的志向。但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學生不能照搬照套,而要他們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摸索和總結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并在學習中不斷的修正、補充、完善。通過閱讀方法指導,循序漸進地改善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第一步先進行快速閱讀,對教材或是試題中大量背景材料,要跳躍式、掃描式的瀏覽,把閱讀內容中開頭、結尾、重點詞句找出,大致了解其中心意思就行;第二步是對照思考題逐段閱讀,弄懂每個問題后才往下看;第三步是詳讀,閱讀內容中各個部分,包括小字、插圖等,邊閱讀邊進行勾畫,把涉及的概念、原理、觀點劃出來,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這有助于增強閱讀的全面性和針對性;第四,在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寫出閱讀內容的提綱,理清這些知識的脈絡和線索,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我們通過這些步驟的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極大提高閱讀速度,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也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閱讀政治課本也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如讀“準”課本得“咬文嚼字”,即可以通過劃分句子成分幫助學生全面的把握概念,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轉換能力,順利把握知識重點;讀“透”課本就得層層入,提綱挈領。注重課本中不同字體的作用,注意課本中的引言、標題在知識內在聯(lián)系中的作用,學會層層追問,帶問閱讀,推陳出新,舉一反三;讀“活”課本,就是要把政治課本的理論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當前的社會熱點,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考試要求和題目,甚至與其它學科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對學生的應試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因此,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只有始終做到要學生去閱讀,也讓他們會閱讀,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磨刀不誤砍材功——淺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小學教學參考》2010.1汪尊明
【2】《思品課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5 嚴衛(wèi)林
云南省丘北縣民族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