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帥
摘要:每個孩子都是一多花,早晚會開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學困生就是那朵晚開但一定會開的花。本文從實際教學案例出發(fā)對學困生小魏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存在原因并提出解決途徑和方法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參考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學困生;班主任;轉化策略
“學困生”是指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群體,出現(xiàn)這類問題與學生自身認知、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有必要聯(lián)系。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啟蒙者和引導著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深入了解“學困成”成因,并認真鉆研“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在學習的道路上教書育人禁止任何學生掉隊。
一、“學困生”情況展現(xiàn)
小魏小學二年級男孩,父母是個體經(jīng)營者平時工作繁忙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關注不到位看管學習和日常交流的機會比較少。小魏的學習情況不是很樂觀學習狀態(tài)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對學習這件事持消極態(tài)度處于放棄狀態(tài)。日常學習中自主學習動力不足,生活中自我管理行為變得越發(fā)惡劣經(jīng)常把東西亂扔亂放,書本涂鴉破碎丟頁等,習慣性課堂翻找東西好動出現(xiàn)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問題[1]。這種狀態(tài)導致小魏拒絕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流玩耍,以自我為中心為主導如有出現(xiàn)不符的情況小魏就會情緒暴躁大喊大叫亂扔東西。
二、“學困生”成因追索
金韻蓉在?你要幸福還是對錯?中說情緒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你要找到背后的原因然后面對它。小魏現(xiàn)在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和狀態(tài)不是突然變成這樣的,是在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中長期反復所造成的個性。通常情況下影響一個孩子成長學習的原因有五點:
第一,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深遠影響,家庭人員框架結構、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職業(yè)性質、家庭周圍人群、環(huán)境、外部活動及人際關系、家庭氛圍等對孩子品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第二,校園環(huán)境主要指校園文化氛圍和教學風格,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水平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啟蒙和培養(yǎng)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三,與親子和師生關系相比同伴關系是一種可以選擇并且可建立平等無權威性的關系,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進行合作、相互依賴、交流探討共同解決問題獲得情感價值和新知識信息從而形成自己的社交技能和價值觀[2]。
第四,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社會風氣污染孩子身心發(fā)展,學校周邊的各種游戲廳和網(wǎng)吧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娛樂軟件等還有文化設施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第五,學生受年齡限制對事物認知和理解自身主觀意識還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夠,學習意志力不強,易受外界誘惑影響分散學習專注力,其次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丟失學習興趣。
而小魏的情況從家庭原因來說父母工作繁忙陪伴小魏的時間很少,小魏在生活、學習中的表現(xiàn)與父母渴望的樣子差異較大,父母缺少耐心常以暴力方式管教小魏,管教方法不當使小魏常有逆反心理拒不配合。這使小魏在家庭生活中無法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從而產(chǎn)生內(nèi)心孤獨、自卑的心理[3]。其次從小魏自身來看,沒有找到正確的情緒宣泄方式不會表達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在長期情緒積累下丟失了正確的溝通能力出現(xiàn)個性孤僻、傲慢無禮、有暴力傾向的行為,以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抵御外界的一切。嚴重缺少父母關愛和陪伴的小魏正以“暴力”方式收起內(nèi)心脆弱的一面以極端的方式吸引同學、老師、家長的注意。
三、“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對“學困生”歸因分析
首先教師要對影響“學困生”的自身、家庭、校園、社會因素做充分了解,清楚掌握導致“學困生”的原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及時對癥下藥打開“學困生”緊閉的心門,采用遞進的方式慢慢接觸給彼此時間適應,并由淺入深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多表達,認真傾聽在獲取信任后進入深度交談,排解“學困生”自身心理障礙
(二)尊重個性平等對待
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名學生,要積極主動的走進“學困生”關注他們、了解他們、陪伴他們,愛護他們并建立平等和諧、穩(wěn)定健康的師生關系、朋友關系,成為“學困生”最好的傾聽者走進學生內(nèi)心世界尊重個性化差異[4]。收獲學生的信任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最準確的幫助。
(三)建立機會鼓勵表揚
“學困生”因很少獲得表揚和肯定嚴重缺少自信心,教師在作業(yè)批改中可批準留言加以鼓勵,課堂上多提問多關注給予肯定和表揚,在小組學習中安排小老師以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互幫互助共通過學習,既增加“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機會,又增加班級歸屬感使學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5]。
(四)合力關注充滿期待
教育不是單打獨斗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在“學困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進行家校聯(lián)合,對家長提出要求、對學生提出要求、對教師提出要求、因材施教優(yōu)化教育方式方法。父母要給予陪伴和愛的奉獻給“學困生”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師要觀察“學困生”的在校狀態(tài)及時做出引導與家長一起溝通交流學生情況,對日常作業(yè)要求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由簡漸難的多層次持續(xù)跟進,父母和教師運用期望效應時刻關注學生把充滿希望感染給“學困生”起到規(guī)范言行的作用。
結束語
對于案例中小魏的情況教師可根據(jù)轉化策略取得家長重視和支持并一起進行合作,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增加對小魏的引導和關注,構建充滿愛的環(huán)境氛圍使小魏放下防備慢慢打開心扉真正的走進課堂走進家庭,在大家的幫助下找回學習興趣結交新的同伴,不斷提高自信息心撕掉“學困生”標簽。
參考文獻
[1]邱愛忠. 對小學四年級計算障礙學困生轉變對策的個案研究[J]. 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 2014, 000(001):P.303-304.
[2]陳曉軍, 賀正瓊. 學困生原因探析及轉化的個案研究[J]. 教育科學(全文版):00147-00147.
[3]張小梅. 小學低段語文學困生形成與轉化的個案研究[J]. 中華少年.科學家, 2016(5):20-21.
[4]彭鐵軍, 劉星. “學困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成因及轉化教育的個案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 2017.
[5]金鑫.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運用形成性評價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個案研究[J]. 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 2020, 000(001):94-96.
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zhèn)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