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現代化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針對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展開研究,為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在小學課程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綜合發(fā)展;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1-0059-02
引 言
在當前社會信息化與現代化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信息技術和媒介平臺被應用在教學領域中,旨在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領域的相輔相成,共同推進教育現代化發(fā)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現狀研究
由于信息技術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其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還處于初期摸索階段,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缺乏系統(tǒng)、完善的信息技術教學平臺和評價反饋體系,使得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缺乏條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上的盲目性[1]。小學階段,學生對外界新奇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新興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知欲和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針對現狀進行反思和研究,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在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質量的同時,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現代化發(fā)展[2]。
二、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策略研究
(一)以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程理論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劃分,還要注重對學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進行有效激發(fā),為學生深入學習與研討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3]。
例如,在教學“團團圓圓過中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對中秋節(jié)的習俗和來歷進行理論上的闡述與講解,因為這種單一、死板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中秋節(jié)習俗的認知,還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中秋佳節(jié)的認同感。因此,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之前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品嘗月餅及欣賞月色的圖片,并提問學生:“圖中人物在做什么?”學生在思考和表達過程中,能夠對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此時,教師再結合Flash動畫播放“嫦娥奔月”等,以此為切入點,以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和具體化的個性特點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中秋節(jié)習俗的求知欲望,通過形象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在充分貼合學生這一階段的成長特點和發(fā)展趨勢的同時,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在整體課程推進的過程中,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以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基礎道德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教學案例,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思想意識,從而為學生綜合、全面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4]。
在借助信息技術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重難點內容進行突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當前較為熱門的希沃白板技術,對教材重難點和相關知識概念進行梳理和歸納,輔助學生在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思維導圖與框架的過程中,明晰本章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內容,并在學習過程中著重對其進行分析和討論[5]。例如,在對“推翻帝制? ? 民族覺醒”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yǎng),還要以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要求為切入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技術,指導學生梳理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并通過交互式的信息技術教學平臺由學生自主構建相應的知識框架,教師對其進行有效評價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逐步突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在感官上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進行多重刺激,并在整合信息技術和教材內容對孫中山先生的事跡進行拓展和延伸的過程中,輔助學生對某一歷史時期和歷史背景進行剖析,在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體系構建理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民族意識。
(三)以信息技術助力學生道德與法治修養(yǎng)的提升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道德理論的傳授,還要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修養(yǎng)。例如,在教學“正確對待班級間的競爭”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的滲透,考量學生在這一時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指導學生思考:“如果班級之間出現了競爭或沖突,你應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平臺收集豐富的課堂教學資源,對“正確對待班級間的競爭”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案例佐證和教學內容深化,從而有效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代性,確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分析實際案例,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強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與法治修養(yǎng)。
三、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研究結果
在調研和分析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整體推進與整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融合出現滯后,阻礙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發(fā)展進程。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應立足于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策略展開研討,從貼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和生理適應性的角度,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成效,真正實現新興信息技術與教學領域的有效融合,助力學生綜合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毛靜萍.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C].北京: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20:445-446.
吳麗,柏晉萍.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11):42-44.
鄧生鋒.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146.
張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56-57.
張濟民.芻議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A].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現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論文匯編(二)[C].廣州: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467-469.
作者簡介:曾淑和(1975.6-),女,福建古田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