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學生能更深刻地領會課文內(nèi)容,豐富感情,啟迪心靈,構建知識體系,提高語言能力,從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因此,閱讀在學生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打基礎的時期,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其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涌入語文課堂,使得很多教師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位。因此,語文教師要以讀為本,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彰顯語文本色,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讀為本;低年級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1-0057-02
引 言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語文教師要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重視閱讀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結合多年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實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那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將分析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種做法。
一、注意停頓,糾正唱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閱讀,缺乏相關的經(jīng)驗,因而在朗讀中往往不能準確把握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層次之間的間歇,造成唱讀,即一口氣讀下來,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情基調(diào)的把握[1]。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感受句子的組成因素,從而對句子進行合理劃分,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出效率。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動物兒歌》一課中的“蜻蜓半空展翅飛”一句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節(jié)奏的朗讀,如“蜻蜓在干什么?在哪里飛?”。這樣,學生就能將這一句分為“蜻蜓”“半空”“展翅飛”三部分朗讀,從而讀出節(jié)奏感,讀出句子的主要內(nèi)容。
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朗讀訓練,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在學生朗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節(jié)奏、感情,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避免出現(xiàn)唱讀現(xiàn)象,能夠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
二、多形式讀,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雖然在幼兒園多多少少接觸過閱讀,但基本上都是在教師、家長的引領下閱讀。上小學后,他們要自己閱讀,因此,很多學生面對閱讀感到迷茫,甚至有些排斥。基于此,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讀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想讀、愛讀,從而樹立積極、正確的閱讀觀。一旦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閱讀效果自然會隨之提升。
(一)教師示范,感染學生
教材中的文本多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因此,如何將這些感情通過閱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是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紤]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或激昂,或低沉,或歡快,或壓抑的朗讀,能夠讓學生如癡如醉,從而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朗讀典范。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xiàn)一幅大雪漫天、各種小動物在雪地里的畫面。學生看著圖,聽教師用抑揚頓挫、富有磁性的聲音朗讀,仿佛也來到了雪地里,與各種小動物一起盡情地玩、畫。由此可見,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感染和吸引學生,用聲音打動學生,喚起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有了這一基礎,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就可以富有感情地讀,讓閱讀成為一件愉悅的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朗讀
情境可以將學生帶入與文本相關的意境中,使感情、思維隨著情境的流動而涌動,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音形兼具的特點,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刺激學生的想象,調(diào)動學生愉悅的情緒,讓他們獲得豐富、深刻的情感體驗。
例如,一年級課文《小小的船》是一首兒童詩,語言生動優(yōu)美。在教學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詩歌的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比如,教師利用課件為學生出示彎彎的月亮掛在天空、星星眨眼睛的圖片,并配以輕柔的音樂來渲染氛圍。學生隨著音樂輕輕搖擺,慢慢地閉上眼睛,想象著自己坐在小船里,飛上藍天……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fā)了審美情趣,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分角色朗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一年級教材中有很多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多以各種動物為主體展開敘述。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動作、表情。因此,教師可以將兩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角色互換中感受動物形象,領悟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因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戴上壁虎、魚、燕子、牛的頭飾,朗讀文本。在對文本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學生結合對語言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配以動作和表情,將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出來。只見一臉委屈的“小壁虎”不好意思地向“小魚”請求:“小魚姐姐,你能把尾巴借給我嗎?”“小魚”為難地說:“不好意思,我還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睂W生精彩的表演讓教師和其他學生沉浸在故事中,意猶未盡。這樣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不僅如此,學生在演、說、寫的創(chuàng)作中,對文本的理解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三、群文閱讀,發(fā)散思維
隨著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群文閱讀逐漸受到更多教師的重視,使學生的思維從單篇閱讀的局限中解救出來。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展思維的深度,能夠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問題,實現(xiàn)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雖然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待提升,但經(jīng)過教師精心設計、合理引導,群文閱讀同樣會在小學低年級課堂中綻放精彩。這就需要教師對群文閱讀的性質、模式、意義等有充分的了解,從而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靈活調(diào)整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
小學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童話故事。為了讓學生對童話體裁有充分的了解、發(fā)現(xiàn)童話的結構規(guī)律,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為“走進童話世界”的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將課內(nèi)外的童話故事進行收集、整理。例如,教師可以將帶有拼音的《小壁虎借尾巴》《小猴子下山》及《賣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分組讀、跳讀等,并用表格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和結構。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向哪些動物借尾巴?《小猴子下山》中小猴子看到了哪些東西?《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根火柴?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群文閱讀,可以避免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提升閱讀效果。不僅如此,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歸納,學生會發(fā)現(xiàn)童話的寫作規(guī)律——相同的情節(jié)多次出現(xiàn)。教師可以將之歸納為反復結構,并結合具體的事例讓學生明白這種結構用在童話中可以起到強調(diào)說明的作用。在學生充分了解這一結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這一結構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學生不斷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利用反復結構創(chuàng)編內(nèi)容翔實、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如《小猴學藝》《小豬上學》等。就這樣,教師通過群文閱讀,不僅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童話體裁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結 語
總之,閱讀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要想扎實、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就要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閱讀指導工作,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從而讀出精彩、讀出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褚衛(wèi)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5):39-41.
作者簡介:郭倩(1993.9-),女,四川通江人,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