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摘要】目的:分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對其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 2019年2?月至 2020年2 月間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66?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并根據抽簽法將其平分成兩組,其中 33?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設為對照組,其余 33?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并設為實驗組,對比分析不同護理的不同效果。結果:從護理前的焦慮、抑郁評分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護理后兩組的焦慮、意義評分,結果(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兩組的睡眠質量評分,護理前無統(tǒng) 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p<0.05)。結論: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具有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心力衰竭;情緒;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34
心力衰竭又稱“心衰”,是目前老年群體多發(fā)疾病,常因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造成心臟壓力過大、心肌損傷的疾病有關。該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死亡率,且一旦患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縮短患者的生存時間。藥物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 但是患病期間,由于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等問題 [1],會影響患者的身心舒適性,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甚至會因情緒的異常造成心臟壓力負擔加重,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臨床上提出有效護理干預的必要性。本文以我院的老年心衰患者為例,探究心理護理的臨床干預價值。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所選對象共計 66?例,均為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2月間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將其按照抽簽法平分成兩組,其中33 例為對照組,其余 33 例為實驗組。
對照組:本組 33?例中有男性患者 19?名,女性患者 14?名,最小年齡60 歲,最大年齡 77 歲,平均年齡為(70.07±2.11)歲。
實驗組:本組 33?例中有男性患者 18?名,女性患者 15?名,最小年齡61 歲,最大年齡 78 歲,平均年齡為(70.13±2.14)歲。
以上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你(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保持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控制室內的溫度、濕度,保持定期開窗通風以及環(huán)境消毒;叮囑患者該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誘發(fā)因素等,提升患者的認知;叮囑患者建立科學的飲食方案,保證營養(yǎng)的補充,禁食辛辣、生冷類刺激的食物,禁煙酒;叮囑患者合理用藥,告知患者不合理用藥的危害性,保證患者能夠安全用藥。
實驗組: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1)心理撞他評估:入院后,主動與患者交流,降低患者的陌生感,拉近護患之間的情緒,并且評估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多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 [2],加以正確的引導,做好安撫工作(2)心理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慢性心衰的致病因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式、治療流程以及預后,幫助患者提升對疾病的認知,同時糾正患者錯誤的想法,消除患者的顧慮,必要時,用成功案例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幫助患者提升信心,積極配合治療(3)心理疏導:多分析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則,鼓勵患者多聽音樂、多看電視、多與家人聊天等,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緩解內心的壓力,同時叮囑家屬多抽空陪伴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
焦慮、抑郁:分別采取 SAS、SDS 量表進行評估,評估分值均為100?分,50?分為臨界值,得分越低越好。
睡眠質量:采取 PSQI?量表等進行評估,評估分值 21?分,得分越低越好。
2?結果
2.1?焦慮、抑郁評分
從護理前的焦慮、抑郁評分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護理后兩組的焦慮、意義評分,結果(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1。
2.2?睡眠質量評分
如下表 2 所示,對比兩組的睡眠質量評分,護理前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P<0.05)。
3?討論
近幾年隨著老齡化趨勢的發(fā)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群體持續(xù)增多,由于該疾病的不可逆性,導致患者只能通過積極的配合治療來延緩病情的發(fā)展,延長生存的時間,而正也因為該疾病的治愈率較低,生存時間較短,使得多數(shù)老年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影響治療的效果,甚至是影響日常的生活,其中包括睡眠質量等。藥物雖然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式,但是光靠藥物治療,很難改善患者的情緒,還會因依從性不高 [4], 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在常規(guī)護理上,輔以心理護理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壓力,并以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幫助患者提升依賴感和安全感,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幫助患者排憂解難,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以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保證睡眠質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等 [5]。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以及睡眠質量,具備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慧旋 . 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 [J].?醫(yī)藥衛(wèi)生 ( 引文版 ):00182-00182.
[2]王旭 .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 [J].?家庭心理醫(yī)生 , 2015(11):417-417.
[3]張巧云 , 李翠玲 . 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J]. 山西醫(yī)藥雜志 , 2020, v.49(20):152-155.
[4]陳碧芳 , 黃菊英 , 陳鑫鑫 , 等 .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質量影響分析 [J]. 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 , 2019, v.6;No.43(07):86-87.
[5]董錦麗 . 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J].?臨床醫(yī)學工程 , 2020, v.27;No.259(0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