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眾所周知,語文作為初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學好語文不僅是初中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并且能夠使初中學生學習會如何與人交流,有利于提高初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初中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了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尋找更多有效的教學手段,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為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167
引言
在現階段,一大部分初中階段語文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種原因是因為其中一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都被傳統(tǒng)應試教育教學的觀念所束縛,在語文課堂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形式始終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根本目標。但是,顯然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并不能夠適合于新時期我國教育教學觀念,以及現代社會的整體要求,如今的教育教學根本目標是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需要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各項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等。
一、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有的教師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自主學習,“下面用5分鐘的時間看書”。這時,有的同學翻開書本,拿起筆,邊讀邊寫;有的同學自言自語地念念叨叨;有的同學眼睛雖然盯著書本,目光沒有發(fā)生任何移動;有的同學隨意翻動課本,沒有找到注意點……時間就這樣流逝著,老師除了在講臺上來回走動,沒有任何交流。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二、注重閱讀課堂生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追問”中讓學生碰壁、深思,在“出錯”中讓學生釋疑,在質疑中讓學生自覺深入文本,在比較中讓學生發(fā)現探究的樂趣。如對于《天凈沙·秋思》,教師可以和學生探討“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此時的詩人是牽馬還是騎馬?經過追問,學生的看法是“牽馬”,因為這是一匹瘦弱的馬,長途跋涉很疲憊,已經不堪重負。而詩人也和自己的馬一樣,在羈旅之中疲憊委頓。這樣的追問,能讓學生在思考中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和意境。再如,在《孫權勸學》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從文中獲得了什么啟示?有學生回答“勸諫他人要講究方法”,這一回答實際上脫離了文本的核心內容,教師要繼續(xù)追問:文章圍繞哪個關鍵詞展開?文章出現的高頻詞匯是什么?由此引導學生抓住“學”這一關鍵詞,使之獲得“學習對成長成才大有益處”的啟示。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但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教學生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四、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
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背影》一課時,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文章中的父子深情,學會珍惜親情,繼承我國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案赣H”這個話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并不陌生,父親的愛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初中學生受到朋友、學習等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與父母的關系漸行漸遠。對此,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后,語文教師可以使學生以“我的父親”為題進行寫作,可以寫與父親之間的趣事,也可以寫出自己對父親想要說的話,也可以鼓勵學生為自己的父親寫一封信,寄給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深深的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達到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并且能夠有效的彰顯語文學科的教學價值,符合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要求。
五、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展開語文課堂教學
通過實踐表明,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技能,必然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熱情,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這對于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的運用下,通過PPT課件的創(chuàng)設,以及有關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中學生必然會有身臨其境的體會,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踴躍性,也會增加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參與程度。但是,針對于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來講,多媒體技能的運用需要遵守輔助性、科學性、合理性、適當性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讀教材,考查學情,選擇更恰當的教學內容,選擇更合理的教學方式,以此促使學生真閱讀、真思考、真鑒賞,從而形成真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思蘭.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探討[J].新課程,2020(36):167.
[2]裴愛梅.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20(23):136.
[3]吳軍輝.論如何構建初中語文有效性課堂[J].情感讀本,2020(02):128.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