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容添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是教育需要完成的一個重大目標,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擁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個人行為,個人衛(wèi)生以及禮貌用語等方面,其成因是來自家庭社會的影響。為引導、幫助小學生改正不良行為習慣,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給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監(jiān)督小學生的執(zhí)行過程。
關鍵詞:不良行為習慣;成因分析;對策分析;小學德育
引言:在人一生的不同時期之中,小學是最非常容易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學生的道德意識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定型,如果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等的不良影響,容易變得調皮搗蛋。筆者就“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不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及表現(xiàn)出發(fā),探討如何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一、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及成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心智不斷成熟,這個過程中,諸多的小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中,逐漸形成了個人行為,在兒童判斷能力,個人認知能力,感知能力的影響下,兒童會出現(xiàn)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個人行為。
(一)小學生不良行為的表現(xiàn)
平常表現(xiàn)太過活躍,不顧他人感受,在公共場合嬉戲追打,不遵守公共行為規(guī)范等。日常交流中不懂禮貌用語敬語的使用。個人行行為,衛(wèi)生習慣差。小學生在學習上容易產(chǎn)生的不良習慣有學習不主動、不自覺,對自己沒有要求,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沒有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不濃烈;在做作業(yè)的時候非常敷衍,不細心讀題,字跡潦草,甚至抄襲作業(yè);喜歡躺著或者趴著學習,沒有良好的坐姿等。而在生活上,學生容易道德觀念淡薄,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差,嚴重依賴父母的照料,不能正確對待挫折;討厭勞動,勞動技能差,害怕吃苦,安于享樂;時間觀念差,飲食習慣差,安全意識淡薄,個人形象不好,跟同學不能正常交往,缺乏基本的禮貌等。
(二)小學生不良行為的成因
1.來自家庭的不良影響
小學生有很長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學生很多的不良行為習慣是在來自于家庭的不良影響下形成的。有些家庭對孩子過分溺愛,在面對各種原本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的時候由家長包辦了,對孩子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的要求,讓他們沒有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對孩子有求必應,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也盡力去滿足。有些家長自己在說話做事的時候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將家長的壞習慣學在身上,缺少禮貌,出口成臟。
2.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
小學生的活動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已經(jīng)跟社會有了一定的接觸,但是還沒有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對社會上復雜多變的信息難以妥善處理,因此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一些格調低下的書籍很容易在學生之間流傳,也有很多含有不良信息的圖片、游戲等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生擁有著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在看到大人的不良行為之后,很可能進行模仿,沾染上同樣的不良行為。環(huán)境對人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強的,社會上產(chǎn)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巨大。
二、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改正
針對小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習慣,家長和教師應該多觀察,發(fā)現(xiàn)小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及時制止,并告知小學生該行為習慣會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而教會小學生正確的的處理方式,這里給到幾個具體的教育方式:
(一)良好行為示范,幫助學生建立行為意識
要讓學生改正不良行為習慣,首先要幫助學生對哪些是不良行為習慣有思想上的認識,也是人們對社會規(guī)范進行學習的基本過程。對小學生來說,辨別是非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他們有著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學校應該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重視學校教育的工作,讓學生對好的行為有良好的認識,同時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讓學生所生活的環(huán)境成為示范中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對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進行朗誦,將良好的行為習慣編成歌曲或者順口溜,讓學生進行背誦,潛移默化之中帶給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觀念??梢耘e行一些活動,例如讓學生表演一些講述不良行為習慣的小品,讓學生對其中出現(xiàn)的行為習慣進行評價,可以講述一些講行為習慣的故事,通過舉例子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感受,讓學生對行為習慣是否良好有更加明確的認知。
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示范,不僅僅是在各種活動當中,還應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從平常的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從小事抓起;進行示范的也不僅僅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示范性,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使用禮貌用語,在面對別的教師和學生的時候使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給學生帶來好的影響。在遇到學生有不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對學生進行糾正,讓學生懂得應該怎么做。當平時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變得有禮貌,學習習慣變好,努力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教師要及時注意到這種情況,對學生加以鼓勵,讓他們明白這樣做是對的,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在今后遇到相同的情況的時候,能夠拿出良好的行為習慣來應對。
(二)進行家校溝通,幫助構建良好家庭氛圍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些家長將對孩子的期望全部放在學習上面,看重分數(shù),在物質與生活條件上面盡力對學生進行滿足,只要學生的成績好了,對其它的方面不管不顧,忽視和孩子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里狀況和行為習慣,缺少了情感上的投入,對孩子的要求受到了曲解。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不重視自己的形象,帶給學生不好的行為示范。學校需要重視學生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廣大家長重視家庭教育,讓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注重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方位教育,讓學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學習是每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擁有了更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的路上走更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機會。家長自己的文化程度可能并不高,對終身學習的觀念比較單薄,甚至認為學習沒有什么作用,學校要與家長進行更多的溝通,讓家長有更加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養(yǎng)成更加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學生受到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只有當這兩種教育的雙方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讓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學校要做好家校聯(lián)系的工作,對學生家庭有更加全面完整的指導,引導家長以身作則;對學生更加信任,帶給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信心;看待學生的時候視角更加全面,能夠正視學生身上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可以采用開家長會的方法,組織家長收聽專家對行為習慣的講解,并且對調皮搗蛋學生身上不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家長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措施。
(三)深入了解學生,建立良好平等師生關系
對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是教師管理好學生、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的前提條件,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以及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心理上的不同特點和個性上的差異有更加全面完整的把握,在面對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時候,能夠對癥下藥地幫助學生改善相應的情況。學生對教師的看法也是非常不同的,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對待教師可能非常害怕,也有可能缺少敬畏之心,這都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針對性的處理,讓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更好的改善。有些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是比較自卑的,害怕別人產(chǎn)生歧視,對教師和其他的同學存在強烈的戒備心理,但是同時又非常渴望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懷和信任,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需要教師堅持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引導其他學生對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有正確的對待,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集體的溫暖,愿意對目前的不良習慣驚醒改善。而有的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習慣了來自教師或者家長的訓斥,甚至掌握了一套應對的方法,教師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勸說或者批評的時候,學生左耳進右耳出,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在面對這樣的學生的時候,教師可以抓住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件,讓學生的情緒產(chǎn)生波動,從這些事件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誘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愿意進行改正,在學生的心靈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讓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得到更好的改善。
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思想情況更加重視,把握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多多交流,讓學生思想上不良的地方得到化解,從而擁有更加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標準。
結束語: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因素,產(chǎn)生的不良習慣也是多種多樣。班級管理者要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示范,及時進行家校溝通,對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幫助“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劉紅霞.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 教師,2021(4):3-4.
[2]李燕,鄭述滿. 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1):117-118.
[3]鄭小英. 論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及德育教育的方式[J]. 讀與寫,2021,18(8):256.
[4]陶雪珍. 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研究[J]. 新課程,2021(5):231.
[5]董堇堇. 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1(1):77-78.
[6]姚亞瓊.試論小學教師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J]. 文存閱刊,2021(13):94.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大敦小學,廣東? ? 廣州? ?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