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麗
1 前言
多球訓練(Multi-ball training)是指:教練員或教師以大數量的球為基礎對出球頻率、方向、速度進行把控不間斷的向被訓者供球,結合訓練的需求對被訓者進行單個或連續(xù)多個的動作訓練,目前多球訓練分為“多球多練”“多球單練”兩類。經過實踐證明,合理運用多球訓練可以有效的縮短初學者在學習各類乒乓球技術動作、技戰(zhàn)術、步伐的練習時間,在更短的時間里掌握各項動作要領,更快的形成動作定型,增加技術動作穩(wěn)定性,是乒乓球教學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
2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系18級專項隊隊員40名。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對和照組組,每組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以“多球訓練”“乒乓球”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了解當前乒乓球教學訓練的形式和現狀,為本文的教學干預和教學內容設計理論依據。
2.2.2 對比實驗法
將受試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均20人)。實驗班采用多球訓練和單球訓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單球訓練的教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在同等時間下進行相同的教學內容,試驗結束后對兩組受試者的身體素質和技術動作進行測試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對比
為檢驗所選的兩組實驗對象在實驗前身體素質上是否存在差異,在第1周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了身體素質測試,測試內容為如表1所示。根據統(tǒng)計數據分析,在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項目的數據均值基本相同,三項測試兩組實驗對象所得數據的P值均大于0.05,兩者實驗對象在身體素質方面無顯著差異,表明實驗結果具有可信度。
3.2 實驗后兩組學生專項技術對比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四項專項技術達標成功率遠高于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實驗組正手攻球平均提升29.92個/min,反手攻球平均提升34.97個/min,左推右攻平均提升22.29個/min,撥側個數平均提升22.21個/min;對照組正手攻球平均提升22.56個/min,反手攻球平均提升27.31個/min,左推右攻平均提升7.89個/min,撥側個數平均提升9.35個/min。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正手攻球平均提升7.36個/min,反手攻球平均提升7.66個/min,左推右攻平均提升14.4個/min,撥側個數平均提升12.86個/min。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對象所得實驗數據P值均小于0.05,呈現顯著性差異。
實驗結果表明,多球訓練對于技術動作定型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形成穩(wěn)定的技術動作定型,提高學習效率;在訓練中對于步伐的掌握運用效果提高更加明顯,通過兩點、三點乃至不定點供球,強化練習基本步法,提高步伐熟練度。所以多球訓練法的教學方式的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單一的訓練方式。
4 結論
4.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教師不間斷地發(fā)球,通過單點、多點再到不定點的練習中,實驗組的學生需要不斷地通過移動改變自身位置以到達合適的擊球位置擊球。通過連續(xù)不停的擊球,學生就需要不斷地移動,不斷地調整位置和姿勢,練習強度和密度都很大,使學生的反應能力,移動速度以及耐力都有很好的鍛煉。
4.2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打球習慣
在乒乓球教學中,只有正確的姿勢和手法才能保障學生擊球動作和身體動作的規(guī)范性,進而有利于之后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提高。正確的擊球姿勢和步伐規(guī)范能夠提高學生掌握新技術的效率,同時也是乒乓球運動的基礎技術。在最短時間內不斷調整錯誤姿勢,產生肌肉記憶,提高掌握整個技術動作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打球習慣。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