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婷
摘要:在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由于身心發(fā)展、思維的限制,相比于冷冰冰的文字教學,學生則更加喜歡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的教學方式。因此,在進行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豐富的插圖資源進行課程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形象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等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插圖資源的運用為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段;插圖資源;巧妙應用
前言
在小學低年段教學中,學生正處于具象思維階段,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校園學習中,都需要具體而形象的具體指導。那么針對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如何才能將課堂教學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呢?筆者認為,若想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則需教師充分利用教學中豐富的插圖資源,通過插圖資源的展現(xiàn),使學生在直觀的視覺刺激下深化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總體效果。
一、借助插圖資源,吸引學生興趣
常言道:“若想在某一領域取得理想的效果,則需付出七成的努力外加三成的興趣”,對此,我十分贊同,并深刻懂得“興趣”這一要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每節(jié)課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如何吸引學生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緊跟教師思路,把握課堂節(jié)奏,學習語文知識則一直是廣大教師所積極探索的問題。因此,若想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插圖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具體圖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在引導學生對插圖圖像進行觀察的過程中與課文教學建立練習,從而提升課文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即可借助教材中“烏鴉喝水”的插圖,調動學生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插圖進行細致的觀察。而后,教師可以針對插圖內容進行提問,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插圖里都有什么圖案呀?”學生答:“插圖里有烏鴉、水瓶還有石頭!”。教師繼續(xù)提問:“那么請大家繼續(xù)觀察,插圖中的水瓶的瓶口和烏鴉嘴巴相比,是大還是小呀?”,學生答:“水瓶瓶口比烏鴉嘴巴??!”。教師繼續(xù)提問:“請學生繼續(xù)仔細觀察,水瓶中的水是多還是少呀?”,學生答:“水瓶里的水很少!”。教師繼續(xù)提問:“請大家繼續(xù)思考,為什么水瓶里會有石子呢?”,學生答:“大風吹進去的!”、“天上掉下來的!”,而后教師進行課程引入:“其實瓶子里的石子是烏鴉自己放進去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找一找烏鴉這樣做的原因!”。通過對教材插圖的觀察,問題的引入,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原因探究的興趣,由此便可更好的進行課文講解,提升課文教學總體效果。
二、借助插圖資源,形象化教學情境
在小學低年段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受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因此在課堂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不適應、走神兒、難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狀況。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便可充分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文教學相關具體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文世界”中進行充分學習,感受課文中文字描寫出的美妙境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課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由于文章描寫的事物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教師的情境創(chuàng)設也要有所不同,與所對應,需要根據不同課文的“實際狀況”創(chuàng)設與之契合的情境。因此,在創(chuàng)設文章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教材中課文的插圖資源,在文章與插圖的“完美”匹配下創(chuàng)設出更加契合、形象化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即可充分借助課文中的插圖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教學情境。如為學生展示課文中人物望月的插圖:“在很久以前,有一人客居他鄉(xiāng),到了夜晚,便獨自一人佇立窗前,凝望空中明月,回想自己與家人的快樂時光,而后產生了無限感慨。而后請學生思考,作者遠離家鄉(xiāng),獨自居住在住在外地,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圖片中人物的表情是怎樣的呢?”、“插圖中人物在凝望明月時都產生了哪些思想感情呢?”,在學生積極討論后,教師即可引導學生進行古詩的學習,使學生帶著問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古詩學習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插圖資源,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理解文章,還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日后寫作學習做準備。然而,在低年段語文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不敢說、怕說錯”等現(xiàn)象。因此,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豐富的插圖資源,引導學生“看圖說話”,鼓勵學生在對插圖內容進行觀察時,對插圖中的內容進行語言描述。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為后續(xù)課文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即可充分借助教材中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說出他們在插圖中都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通過語言描述出來,為后續(xù)課文學習做鋪墊的同時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觀察,學生會這樣回答:“插圖里有一只小公雞和一只小鴨子,它們兩個似乎是好朋友,并排走在一起。然后可以看見小公雞嘴里銜著一只綠色的小蟲子,好像想要把小蟲子喂給小鴨子吃!”。而后在“看圖說話”活動結束后,教師即可開展課文教學,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察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還可以加深學生課文學習的印象,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插圖資源的利用不僅可以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更加飽滿、更加充實,還可以充分發(fā)散學生的語文思維,使學生在插圖欣賞活動中感受圖片的魅力,體會文字的寓意,更好的理解、內化語文知識,實現(xiàn)語文學習水平的綜合性提升。相信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豐富資源的利用下,定能幫助低年段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基礎,為日后語文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建起一座過渡的橋梁。
參考文獻:
[1]王志玉.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有效利用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7):22-23.
[2]張艷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教材插圖[J].語文課內外,2021(1):137.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第二小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