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榮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起步階段,也是重要的打基礎時期。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理性學科,向來成為小學教師關注的焦點,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傳播知識的主要陣營,如何構建高品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闡述了高品質課堂教學的基本含義,探討了構建高品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相應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可靠的參考。
關鍵詞:高品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主要場所集中在課堂,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化,構建高品質的教學課堂已成為新時期教學領域人士密切關注的問題,高品質課堂不僅講究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側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相關教育人員要充分研究教材教學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操作,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
一、高品質課堂教學的基本含義
高品質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提升課堂品位與質量。高品質課堂教學一般體現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高尚的哲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獨立思維的發(fā)展,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真誠關愛所有的學生,展示課堂教學的人文關懷。第二,深遠的教學內涵。教學內涵主要指的是知識原理、知識意義、邏輯結構及文化,即隱含在知識以外的深層意義。第三,廣闊的智慧空間。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的學科,具有極為廣闊的智慧空間,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會促進學生綻放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開拓學生的思維領域[1]。
二、構建高品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以便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學生集中聽講,尤其是數學學科,更要竭力打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才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傳統的數學課堂大多數時間沉寂無聲,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只是被動聽老師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接受新的知識往往十分費力,尤其對于普通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無法完全理解課堂所學內容,為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相關知識點。
例如:在講“分數的性質”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步步為營,引導學生走入新的知識領域,通過創(chuàng)新導入環(huán)節(jié),讓所有學生自然接受新知識。“以前大家已經學習了分數,相信同學們對分數都會擁有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一個新的知識——分數的性質,提到“性質”兩個字,部分學生開始犯難,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其實,老師和大家講一個小秘密,就是關于數學學科中的性質問題都是容易理解的,在學習分數的性質前,大家先將1/3乘以2,得到2/3,然后再除以2,就又得回1 /3,這就等同于讓1/3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個數2,即(1 x2)/(3 x2)最終依然得到原來的數,因為分子分母的2可以約去,這就是今天講的分數的性質之一,“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一個數,值不變。”采用以上的舉例子方式進行教學導入,簡化了抽象概念,學生在思考中掌握了所學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2]。
(二)聯系生活開展教學
數學知識源自實際生活,也為生活提供服務。新課改背景下,提倡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具有真實性、帶有挑戰(zhàn)性,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生活元素,聯系小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有機結合,創(chuàng)建真實背景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視角發(fā)現、分析、解決生活問題,將應用的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的存在意義,明確數學學科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而設立的事實,從而激發(fā)學生數學的動力[3]。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時,數學老師可以結合當前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這樣一道數學題:“一張手抓餅賣5.5元,小強共買了4張手抓餅,請問需付多少元錢?”這是小學生常見的買早點的現象,易吸引學生注意,老師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習慣,最后各個小組代表進行數據匯報,5.5x4=220(角)=22.0(元),數學老師進行教學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將小學數學問題以生活化的情境再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增加了學習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跳躍了數學思維。
(三)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地課堂設計,有效分配課時,做好知識排版、組織活動、教學總結等。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教育教學中并發(fā)揮重要影響,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引發(fā)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構建生動的數學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圓的認識”時,數學老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了解圓形的概念。可為學生播放小動物賽車的動畫視頻,激發(fā)學生關注,小兔子騎著圓形輪的自行車,小羊騎著正方形輪的自行車,小猴子騎著橢圓形輪的自行車,在獅子的一聲槍響下展開了賽車競賽。通過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學生輕松地理解了圓形與其他形狀的區(qū)別,增加了圓的認識[4]。
(四)分層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可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在實施分層教學方法的時候,需充分結合學生課堂表現,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老師可將學生劃分三個級層,第一級層是基礎層,設定理論知識的教學目標,第二級層是進步層,在講授基本的理論上,達到簡單應用的目標,第三級層為挑戰(zhàn)層,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設計具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的習題,幫助第三級層的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例如:在學“圓的面積與周長”知識時,在課堂上,數學老師可分層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目標。第一,講授圓周率的由來及其用法。第二,教導學生圓的直徑與半徑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計算面積時需注意事項。第三,學生在學會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基礎上,還要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具有差異性的學生,數學老師要進行不同的教學指導,幫助所有學生均能達成基礎性的學習目標,并適當地延伸知識接受范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5]。
結束語:
總之,構建高品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地堅持探索和實踐。小學數學老師要充分結合新課改思想,深度專研教材內容,在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開發(fā)和鍛煉,構建生活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增中課堂的活力,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教學學習能力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長英. 構建高品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J]. 新課程(教研版), 2019, 000(008):145.
[2] 拜興元.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分析[J]. 教育, 2017(1):00039-00039.
[3] 張秒.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探析[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 000(027):P.186-186.
[4] 郭學峰. 優(yōu)化教學策略 構建高質量小學數學課堂[J]. 讀寫算, 2019, 000(015):187.
[5] 黃哲平. 構建高品質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 新課程(上), 2019(5).
重慶市豐都縣龍河鎮(zhèn)長嶺完全小學校 4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