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明
摘要:生命化教學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種以師生的共同生命發(fā)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如何正視生命,從容面對每一個生命活動,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基礎的人文學科,肩負著生命教育的重擔。因此,生命教學理念如何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現(xiàn)階段小學教育應該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同時,它也體現(xiàn)著道德與法治教學對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個體當下和未來生命幸福的關注?;诖?,本篇文章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命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命化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整體,有認知、有情感、有意志、有行動、有意識,也有隱藏在意識之下的非意識,更有介于意識與非意識之間的習慣、傾向、非反思性選擇。這些都是生命的力量。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可以有所側(cè)重,即以某一種或某幾種生命力量為主,但無論如何,總會牽涉所有生命活動。而現(xiàn)下使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顯然關注到了這點,并遵從生命原則,在教材編寫時進行了巨大的變革———力求創(chuàng)造讓生命整體性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的條件。教材不再單一地指向兒童的理性認知能力,而是指向了全部的生命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勢必緊隨教材變革,實施必要的變革———全力打造讓學生生命整體性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的生命化課堂。
1生命化教學的基本內(nèi)涵
當前,我國教育界對生命化教學的內(nèi)涵定義主要側(cè)重于兩個方面:以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為基礎開展的生命化教學活動和以師生共同的生命發(fā)展為基礎來開展的生命化教學活動。個人對生命化教學的定義理解偏向于后者。生命化教學是基于傳統(tǒng)教育現(xiàn)實的批判性思考,以教師和學生生命的真實存在為基礎,遵循其生命的特性和發(fā)展規(guī)律,營造適合生命成長的環(huán)境,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喚醒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提升生命的價值的教育理念。它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在使學生具有正常的情感體驗,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個性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生命都得以生成,實現(xiàn)完整人格的過程。因此,生命化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注重生命的體驗,提倡以生成性和對話性的方式進行教學。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命化教學方法
2.1立足生本理念,樹立生命發(fā)展目標
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學生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課堂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生命成長的目標。教學應根據(jù)每個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和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靈活應變,尤其道德與法制課堂是無數(shù)思想碰撞的過程,而學生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碰撞的火花中產(chǎn)生、發(fā)展,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所想,展現(xiàn)自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立足學生的生命成長,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課堂目標設置應具有引領性、生活性、動態(tài)性,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調(diào)整。
2.2注重體驗與親歷,激活學生生命潛能
《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對于“體驗學習”的定義是這樣的:“體驗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身體的各種感官進行的一種方式。體驗學習的重要價值在于每個人在活動中獲得真實感受,這種內(nèi)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zhuǎn)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眾所周知,體驗是主體從對事物的親身感受開始的,學生的親身感受就成為體驗內(nèi)化的直接前提,也是體驗內(nèi)化的源泉。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諸如嘗一嘗、聽一聽、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機會,使其在親歷中反復觀察、嘗試、思考,最終解決思想道德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思想道德的認知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激活其應有的無限的生命潛能。
2.3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將學生置于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闹R探究者,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使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結(jié)束后都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父母多愛我》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展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一棵畫在紙上的大樹,向每一名學生發(fā)放一片小樹葉,向?qū)W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請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每天都在為我們做什么事呢?”讓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將父母每天為學生做的事寫在小樹葉上,并讓小組長將學生的小樹葉收集起來,貼在教師準備的大樹樹干上。每一名學生寫得都十分的懇切,并且有的學生還在樹葉上畫了畫,涂了色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真切地去感受到父母的愛,并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2.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道德和法治知識的興趣
小學生通常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學會在小學道德和法治課堂教育教學中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新興媒體技術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一些多媒體講課技術與道德和法治課堂教學教材結(jié)合起來,通過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模式來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教育教學。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生命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能夠促成學生生命個體的完整的生成與積極的成長,使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力量得以彰顯、豐實和升階。
參考文獻
[1]江慶佳.“生命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gòu)建策略[J].黑河教育,2020(01):48-49.
[2]張芳群.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之生命教育[J].華夏教師,2019(33):62.
[3]魏海軍.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之生命教育[J].華夏教師,2019(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