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要:高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教育機構(gòu),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只有將高校思政教學做好,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學習,為高校教育提供基礎保障。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發(fā)揮教師的作用,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增強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與親和力,推動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本文結(jié)合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充分開展教學實踐,并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看法,希望為高校思政課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思政;針對性;親和力;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5-0113-02
基金項目: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一般研究項目———增強思政課理論性和親和力的研究(項目編號:Sz20118)。
思政教育對學生的人格構(gòu)建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一直以來對高校思政教育十分重視。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教育機構(gòu),高校有著重要的教育責任。高校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面臨來自于社會和學校的多方面壓力,并且高校學生本身也處于一個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對高校學生一定要注重思政教學。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升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一、增強高校思政課針對性與親和力的意義
(一)高校思政課的本質(zhì)意義
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隨之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思想、心理等問題,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高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教育基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和理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幫助國家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高素質(zhì)人才。
(二)增強高校思政課針對性的意義
有針對性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教學的針對性,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重視受教育者的作用,認為“天地萬物,為人而貴”,人相較于事物來講更加重要。在《論語》當中,馬棚失火之后,孔子也是先問傷到了人沒有,而不是問馬怎么樣了,馬棚怎么樣了。首先關注學生的情況,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對應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在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需求,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以鼓勵為主,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也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高校思政教育[2]。
(三)增強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高校的思政課堂上,學生經(jīng)常有上課睡覺、玩手機、聊天等不良行為,甚至部分學生還會逃課、曠課,這表示部分教師講述的思政知識內(nèi)容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間的互動有限,高校思政課堂缺少親和力。當前的思政課堂教學體系并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對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方面,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實際上,想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課堂上的互動是十分必要的。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對學生而言,面對教師講述的知識內(nèi)容,往往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對于相關的思想政治知識,也認為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獲取,教師如果僅僅是將教材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必然不會感興趣。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能為思政課重新注入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思政課的學習中獲得成就,展現(xiàn)出高校思政課最本質(zhì)的價值和意義。
二、增強高校思政課針對性與親和力的策略
(一)增強高校思政課針對性的策略
1.以學生的需求為主
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然后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有時候?qū)W生遇到了問題并不方便直接與教師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全部都寫到紙上,然后收上來,在課下查看,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解答學生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留給學生,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遇到了問題,可以及時和教師溝通。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3]。
2.對學生進行鼓勵
在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鼓勵的方式為主。教師要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良好的態(tài)度,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和教師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選擇斥責的方式,而是要多加理解,并且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于主動咨詢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表揚,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激勵制度,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學生進行培育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培育,提升學生的能力。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進行教學,通過視頻或者動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解決一些存在的或者是潛藏的思想問題[4]。
(二)增強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策略
1.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沒有足夠的參與度,教學氛圍也較為沉悶。想要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就應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來,深度分析和感受思想政治知識內(nèi)容,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給每一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問題,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探討和合作,解決問題,最終得出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論。在具體的討論結(jié)束之后,可以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問題以及組內(nèi)討論得出的答案進行展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適當指導。在實際的教學結(jié)束之后,可以讓每一個小組將自己組內(nèi)討論的答案進行文本的記錄,并且根據(jù)具體的內(nèi)容來給予相應的分數(shù),作為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jù)。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夠發(fā)掘思想政治學習的實際樂趣,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也得到了提升。
公安院校思政課必須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從警為民的職業(yè)導向統(tǒng)一起來。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體現(xiàn)思政課程的育人目標。教師課后應積極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比如讀書會、征文比賽、視頻比賽、演講,辯論賽等。同時在省公安廳的支持下,在學院與全省各地市公安機關建立了“校局合作”機制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為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提供智庫研究、理論咨詢,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應發(fā)揮實踐性強、案事例豐富的優(yōu)勢,為教師在教學實踐、教學案事例等方面提供典型鮮活的實戰(zhàn)素材和經(jīng)驗,進而全方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戰(zhàn)性、針對性,促進“教、學、練、戰(zhàn)”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現(xiàn)并充分發(fā)揮其效能[5]。
2.強化心理上的指導
在實際的思政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多時候沒有認真的態(tài)度,學習知識也較為懶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開展心理上的教育,強化對學生心理的指導,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保持充足的信心,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使其重拾思想政治學習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政課的課堂中,與老師、同學深入互動和交流。教師多與學生交流溝通,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加投入,高校思政課的教育質(zhì)量才能得到保障。此外,在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應打造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借助心理上的指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目標。
三、結(jié)語
思政課是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思政課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轉(zhuǎn)變,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增強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才能實現(xiàn)根本的教育目標,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玉梅.增強高校思政課針對性與親和力的實踐探索[J].學理論,2017(11):220-222.
[2]遲成勇.關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4):27-31+10.
[3]梁冰.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對策選擇———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十九大報告體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4):87-91.
[4]管貝貝.試論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與親和力[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47-48.
[5]王倩.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多元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8):45-4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