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會
摘要:小學語文課本中曾明確指出,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后,應當基本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語言語感,對待事物感性的認識,能夠獨立的思考,有符合社會的價值觀。這些核心素養(yǎng)理應成為教師們教育學生時的最終目標,同時這也時評判一位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最好的標準。但是,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需要的是教師通過多個方面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中令學生形成相應的價值觀與理念。于是,本文通過筆者自身的經(jīng)驗與不斷的研究,論述什么樣的培養(yǎng)策略才是對學生理念的形成的最好方式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素養(yǎng)形成;思維能力的加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與深入,教育局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素養(yǎng)的教育。無論是家長亦或是社會,都急切的需要許多有專業(yè)知識并且有高素質(zhì),高思維能力的全方位人才。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的萌芽教育期往往應在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中。而教師更應當積極響應教育局號召,豐富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與實際,運用科學的方式,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思想基礎。同時,教師應當提前確立教育方向,落實教育目標,完善教育計劃,不斷提高學生基本的語言能力。
一、增加師生對話,給學生更多感悟機會
作為六年級學生,自主思維能力不足,往往需要教師引導來增強其思維能力。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在課堂之上,增加師生間互動內(nèi)容,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教師交談,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對話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也可以通過提問方式,給予學生更多思考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之中,提高思辨能力。同時,教師也應當控制課堂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保持高興趣的同時,其自身的思維能力也有所提升[1]。比如在學生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當討論小女孩結(jié)局時,教師并沒有局限在一種結(jié)局,反而是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想法。有些學生認為女孩并沒有死,而是第二天繼續(xù)開始賣火柴;有學生則以為火柴幫助女孩找到了奶奶,從此她們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教師并沒有拆穿學生們并不是很恰當?shù)慕Y(jié)局,并且繼續(xù)問道;“如果你們遇見了小女孩,你們會怎么做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幫助女孩?!苯處煴阍俅翁釂枺骸叭绾螏椭??”于是,一個新的話題再次開始討論。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深入,學生們可以不斷的進行思考,既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也讓主題得到了升華,學生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提高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認知。
二、教師多通過課堂之外的時間與學生相處
在中國的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關系往往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如古人所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教師們在面對學生時,應當以家長或是長輩的身份來與孩子們相處,親切和藹但不失教師的嚴肅,多通過課余時間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耐心的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但同時,教師也應當銘記自己的使命,在日常相處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對生活產(chǎn)生疑問,多事物抱有好奇心,多思考,多反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的能動性。如在學習完《秋天的懷念》后,教師在課余時間中,與學生們進行了一個小游戲。要求一些學生假裝像課文中的女孩一樣,雙腿無法動彈,保持一段時間。很多學生起初都十分愿意嘗試,但是很快便忍受不了雙腿不能動的現(xiàn)狀,紛紛說:“好難?!敝螅處熞矃⑴c的模仿,在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與學生分享各自的感受,有些學生因為親身的體驗,對課文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對于殘疾人有了更深的同情;有些學生則在思考腿腳不便利的人們生活會怎樣,平時有多困難呢。在課余時間的相處下,教師通過一些有意義的游戲活動,既加深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思考,豐富學生的知識。
三、提高學生感性認識,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語文學科并不同與數(shù)學學科,在學習語文課程中,教師們應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在講解課文時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去打動學生心靈,讓學生與教師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對于語文教學中的思維來說,并不是要求學生理智的分析所有的事物,分辨是非對錯,而是希望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人性的光輝,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讓其成為一個有情感,知人情,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高情商的人[2]。而在進行《山海關》一課學習時,便很好的體現(xiàn)出來。朗誦課文時,教師還適宜的配上了相應的音樂,與教師飽含情感的閱讀,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看到了一座威武的山海關。在帶給學生們心里悸動時,教師繼續(xù)講解山海關的歷史,與山海關有關的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高尚的品質(zhì)便躍然紙上,同時深入學生們內(nèi)心,讓學生們在以后的日子里還偶爾記起那些英雄人物,并且將他們視為榜樣,不斷努力豐實自我。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面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時,教師往往扮演著引導者與發(fā)起者的角色,同時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開展的教育,教師還應當注意科學方法,對舊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豐富學生更多的知識。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育青. 淺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新課程導學, 2019, 000(005):73-74.
[2] 劉平.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 中華傳奇, 2019(5):55-55.
[3]陳育青. 淺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新課程導學, 2019, 000(0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