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榮
摘要:多元化教學的提出是基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及教學創(chuàng)新性的基礎上,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個體的個性化發(fā)展,更好地滿足教學的創(chuàng)新需求,確保課堂教學永葆青春活力,能讓學生持續(xù)擁有不斷提升、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的重要教學理念。語文作為學生終身語言文化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重要學科,在小學階段開展高效的多元化教學能切實助力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而在新時期,多元化教學呈現出新的面貌,文章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淺略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在當前我國教育制度全面改革和落實的背景下,多元化教學已成為包括小學語文在內的各學科現地化教學發(fā)展的新方向。多元化教學能讓教師更了解學生,更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開發(fā)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需求,切實推進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推進多元化教學理念的落地,讓學生在一個多元化教學的環(huán)境中獲得充分的全面發(fā)展。
一、以多感官體驗開展多元教學
多感官體驗主要是基于小學生依賴形象思維獲得感性經驗而進行學習和發(fā)展的特點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包括傳統(tǒng)的聽、說、讀、寫之外,還涉及到學生單一感官渠道,如用眼看文字、看圖、看形、看色彩,以及運動、觸覺、嗅覺、味覺、感覺等多感官渠道的學習體驗的豐富。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時,針對城鎮(zhèn)地區(qū)部分學生從小未見過蝌蚪的生活經歷,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小蝌蚪在水中游動、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視頻片段,學生就能知道小蝌蚪一開始是沒有腳的(課文插圖有),而且學習關于小蝌蚪的科學知識,增長見識。同時教師也可以用動畫(短視頻或PPT動畫)的方式將本課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從閱讀文字變?yōu)椤伴喿x”聲、色、圖、文并茂的“三維動畫書”,不僅借助多感官學習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知識的記憶,還能有效增強教學趣味,吸引學生深入學習、積極參與課堂。
二、以問題教學引導深度學習
問題是在教學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張教學方法[1]。傳統(tǒng)的提問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設計的問題形式和內容也缺乏科學性,出現學生回答不上來,或回答的答案是“教師想要的答案”的現象。在新時期,教師要發(fā)揮好問題教學的作用,豐富教學的多元化內涵,就需要從提問形式和內容上,都結合教學和學生發(fā)展特點來設計,以三年級下冊《鹿角和鹿腿》為例:
1.用教學課件或多媒體展示長有鹿角的小鹿在森林中奔跑的畫面,然后提問:你們覺得畫面中的小鹿美嗎?它身上哪一處地方最美?原因是什么?
學生先被畫面中由森林、小鹿等美好事物吸引了注意力,然后教師設計的問題是由淺入深的,學生可以一個一個思考并在回答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自信和成就感。而且學生可以根據問題的指引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激活思維。
2.如果用小鹿身上的鹿角和鹿腿進行比較,你們認為哪一個更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并說一說為什么?
這一問就開始引入課文主題,并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第一印象發(fā)表觀點和看法。并且為閱讀課文之后的翻轉(比如認為鹿角美的學生)作鋪墊,有良好的強化效果。而且讓學生與同伴交流,也可以讓他們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加深認識,發(fā)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3.請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然后再談一談你從課文中獲得的感受,對同伴說一說現在你認為鹿角美還是鹿腿美?為什么?
這一問引出課文主題:不應追求外表的華麗,而要在意實用性,追求內在美。同時也是對問題2的反思和升華,學生通過前后問題的對比思考,也能實現良好的德育熏陶。而且由于是在團隊中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個體之間的思想碰撞也能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和提高,最終實現整個團隊學習效果的共同提升。
三、以生活教學擴展學習空間
生活教學是將語文教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強關聯(lián)展示在學生眼前,幫助他們克服邏輯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問題,借助生活中現實存在的可以看、聽、感受到的事物去解釋語文知識和其中的人文內涵,對于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與綜合能力素養(yǎng)有積極作用[2]。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用課件或多媒體展示網絡資源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了解到菜園子、農民種植農作物等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生活畫面,幫助學生加深認識。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生活周圍的花花草草,近距離觀察了解植物是如何從一顆小苗生長成熟的過程。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請學生親自種一株小植物,體驗勞動的樂趣。這樣讓學生在觀察、接觸以及食用這些植物的過程中,從感覺、味覺、視覺等方面獲得愉悅的感受,例如看見紅彤彤的西紅柿就感受到豐收的成就感。然后將這些體驗來代入到課文中“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愉快體驗,引發(fā)共鳴,就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并激發(fā)學生對于生活、童年的熱愛的情感。
結語
總之,除上述幾類策略之外,各位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采用游戲教學、情景教學、朗誦教學等其他方法來實現新時期教育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學需求。只要做到與時俱進,持續(xù)不斷更新和拓展教學思想、教育理念,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堅持以生為本,讓小學語文教學更有趣、健康,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就可以不斷助力小學語文綜合教學水平的長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芳.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J].科幻畫報,2019(09):92.
[2]劉雪琴.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