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泉
摘要:讀書筆記是整理思維,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更大,就要對寫讀書筆記進行指導。怎樣指導從學生的讀書筆記中發(fā)現問題研究方法。
關鍵詞:讀書筆記;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157
為什么要從學生寫的讀書筆記中研究方法呢?因為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后有不同的感受。感受的側重點不同。比如在一堆沙中,經水流沖洗,有的人發(fā)現了金子,有的人發(fā)現了石英,有的人發(fā)現了鐵礦,發(fā)現不了金子的人是不具備發(fā)現金子的慧眼。所以從學生寫的讀書筆記中,可以發(fā)現他的愛好和認識水平。由此,可以制定對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的指導方案。下面是一篇故事的大體內容,看看學生的寫出了哪些不同的讀書筆記。故事概述:《環(huán)保小英雄》,某山區(qū)的一個村子,原本青山綠水的景致,現在變得污山濁水,山里人原來十分健康的身體,很多人都出現了病癥,不是這樣病,就是那樣病,為什么以前沒這么多病,因為以前環(huán)境沒被污染,人們呼吸的是新鮮空氣,飲用的是清潔的水,可是自從一個養(yǎng)豬場辦在了山腰,空氣成了臭氣,溪水變成了濁水。人們長期居住在這個被污染的環(huán)境,能不呼吸到質量太差的空嗎?能不飲用到渾濁而發(fā)臭的溪水嗎?可是對這種說法養(yǎng)豬場并不服氣,因為村民們是沒有證據是他們污染了環(huán)境的。有個小學生聽了,決心當一個保護環(huán)境的小偵察員。一個星期天,他悄悄地去養(yǎng)豬場附近游玩,觀察養(yǎng)豬場的地勢,它排出的污水糞便可能流向哪個方向,他站在一處較高的山上就能窺到養(yǎng)豬廠的全貌。他發(fā)現養(yǎng)豬場的后面有一棵高大的松樹,心中有了辦法了,當晚十點鐘,他悄悄來到那棵松樹下,悄悄地爬上樹頂,坐在濃密的枝葉里,他觀察養(yǎng)豬場,一切正常,但過了11點鐘了,養(yǎng)豬場有了動靜。他看見有一串人影往養(yǎng)豬場前面半里地的低洼地點,在那里挖著什么。起初那些人摸黑挖著,過了一點鐘停了。這是有個人拿出電筒往地上照,在樹上的他拿出早準備好的望遠鏡一望,挖的是一個很大的坑。隨即養(yǎng)豬場一輛貨車運出了一車東西,到了那個大坑,從車上卸下來一塊塊東西。從望遠鏡里看到那是一頭死豬。原來他們把死豬埋在附近的山里。夏天大水浸入水中,地下水中就帶著腐爛的死豬臭氣從土里浸到山下的溝里。怪不得小溪的水不再純潔,而變得有怪味了。怪不得,人們的各種怪病發(fā)生了。白天養(yǎng)豬場運死豬的車子往遠處拉,原來那是做的樣子,是掩人耳目的。也怪不得環(huán)保部門拿不到他們污染環(huán)境的證據啊!他悄悄地下了樹,準備回家。誰知他絆到了一塊石頭,石頭碰撞聲驚到了養(yǎng)豬場的人。場里馬上就有幾個人打著電筒出來了。他趕緊躲在一籠竹子里伏在地上。那些人還沒走攏竹林,一只兔子從另一籠竹林里竄出,呼地跑了,又是一陣石子的碰撞聲?!霸瓉磉@野兔在作怪”。一個聲音說,他們打著電筒回去了,好險呀,原來偵察員這么危險。也許戰(zhàn)爭地方的偵察員更危險哩。他從地上爬起來,迅速回到家里,把看到的情況寫成材料,還繪了平面圖,圖上標明埋死豬的地方。第二天放了學,他騎上電瓶車去到二十里外的縣城環(huán)保局。把這封署名的檢舉信塞進了門側的信箱里。第二天,每天開箱取信的人員取走了這封信,交給了鑒管處。環(huán)保監(jiān)管處隨即組織力量開往那個養(yǎng)豬場。前有小車,后有挖掘機,按照圖上標注的地方,找到了挖過泥土的地方。挖掘機終于挖出了被掩埋的死豬。違規(guī)處理病死豬的證據有了,養(yǎng)豬場在鐵的證據面前接受處罰,賠償當地農民的健康損失費若千萬元。環(huán)保部門根據信中的人名地址,通報表揚了這個小學生所在的學校。學校把他樹成了環(huán)保小英雄。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概述,原文還要細致生動得多。這個故事是貼在語文專欄里供同學們看后寫讀后感的。有個學生的讀后感如下:《讀環(huán)保小英雄》有感,讀了這則故事,我有如下收獲。我的家就住在一個化工廠的附近,那兒也遭受到化工廠亂排放污水的侵襲。村民們也向上級反映多次,但幾年來一直沒得以解決。而工廠老板卻掙了個腰包滿滿。就算是國家獲得稅收,但這是以犧牲人民健康為代價的?。∥乙彩且晃痪拍曛茖W校的學生,我為什么就沒有故事中那位小學生的責任心呢?就沒有那樣的勇敢和機智呢?我想那是大人們的事,是村里的事,村里向上面反映都沒能得到解決,我一個學生能起什么作用呢?讀了這個故事,我自愧不如,我要向他學習。我想那位小學生一定是看了不少課外書籍,才有那樣的辦法,那樣的機智與行為。他爬樹的能力又說明了他平時愛好攀援,但我們學校就有專門的攀援設施,我也去嘗試過一次,因為太難又累就偃旗息鼓了。即使我要象那位學生一樣去偵察,也無能為力啊。我真佩服那位環(huán)保小英雄。
評析:這篇讀后感出了如下收獲:一是思想收獲,小英雄的社會責任是他學習的榜樣;二是能力啟示,小英雄會爬樹,而他不愛好攀援鍛煉。但還有沒有沒發(fā)現的地方,作為語文教師應把這篇讀后感念給全班學生聽,讓他們幫助找出沒發(fā)現的東西。經過啟發(fā),同學們終于找出來了,還是能力方面的東西。小英雄不但會爬樹,還會躲藏隱蔽自己,還早有準備帶上望遠鏡,筆和本子。這些都說明了這個小學生做“偵察”工作很有心計。這是那位寫讀后感的同學意會到但沒有寫具體的地方。這一指導,同渤們懂得了,寫讀后感要反復品味,才能吮吸到很多知識營養(yǎng),這就是從讀書筆記中發(fā)現問題研究指導方法的例子。
參考文獻
《學習方法指導》白云山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