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自學、互學、導學的教育模式是一種為適應教育改革而產生的教育方法,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之中,將自學、導學和互學融入到小學數學當中,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覺性,自己學習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自學,導學,互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205
引言
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越來越多的人對教育施以高度的關注,不論是社會、國家還是家庭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發(fā)展,伴隨著這種期望教育在不斷的改革,自學、互學、導學是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產生的,導學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互學是指學生之間需要互相學習,自學是指學生通過教材等其他的工具進行獨立學習的一種模式,互學和導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提升。將之與小學數學進行融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自學、互學、導學模式對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自學、導學、互學模式與小學數學教育相結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力,可以讓學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地進行學習,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老師來說可以在課堂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效果的增長,有利于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
首先,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的課堂都是以老師為主,知識全部依靠老師的嘴來進行輸出,并沒有學生的能動性,而人與人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老師在講授知識時沒有注意到每個學生有其獨特的個性,以老師為主的方式忽視了他們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會導致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不利于他們的發(fā)展。其次,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老師是課本的忠實的守護者,忽略了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知識從生活中來最終也將回到生活中去,過于注重課本,不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知識的運用,只有將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相聯(lián)系,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最后,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大多數都是以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為多,但其實學生之間更加了解對方,因為學生他們處于同一個年齡段,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所以,應該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推動他們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被現(xiàn)代教育所淘汰,所以應該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自學、互學、導學模式融入到小學數學教育的策略
(一)聯(lián)系生活,設置問題,引發(fā)思考
興趣是人們做一切事物的前提,只有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興趣,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動力,推動學生的發(fā)展。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時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發(fā)展。例如:我們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包裝的學問》這一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在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詢問學生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包裝都是什么樣子的,還有平時幫爸爸媽媽拆的快遞盒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在電腦上播放自己的快遞盒以及自己所購買的物品,然后再問學生如何去進行一個東西的包裝,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接著讓同學們根據已知條件將課本上的牛奶的表面積算出來,根據表面積討論如何在進行包裝時應該運用多大的包裝紙,最后再詢問他們兩個如何包裝,怎么樣最省包裝紙,通過這些問題來將課本與生活很好的聯(lián)系了起來,讓課本知識不再游離于生活之外,推動學生進步,促進學生運用知識。
(二)尊重學生,促進互學
交流是需要兩人及其以上的人完成的,互學就是互相交流學習,要求學習者也是如此,在上課時,老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合作時間,讓他們進行充分合理的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構建和諧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成長,推動他們的共同進步。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四年級的《生活中的負數》這一課的教學時,教育者可以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負數進行討論并且舉例,老師可以先舉一個例子作為代表,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生活中其他的負數的例子,比如說海拔,比海平面高的為正數,比海平面低的為負數,可以讓小組成員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用正負數來進行分類,收入支出、進貨出貨、溫度等等,通過討論學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通過學習總結得出零不屬于正負數其中的任何一類,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
(三)合理引導,促進自學
自主學習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能力,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才可以在任何時間段都能夠進行學習。學生學會知識不一定能掌握知識,但是學生會學知識,一定可以很好地運用知識。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獨立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推動學生的進步。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準備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推公式,課上首先詢問學生認為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哪一個大,由于學生所作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大,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他們的有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的大小依據什么來計算,最終讓他們根據自己圖形依據公式進行計算,通過計算給出答案,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果面積是通過長和寬來計算的。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圖形的制作和獨自進行面積的計算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讓他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可以進行獨自主學習
四、結束語
將自學、互學、導學的教學模式與小學數學進行融合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國剛剛開始,這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教師應該做好打長期攻堅戰(zhàn)的準備,只有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改善問題,才能促進自學、互學、導學的教學模式的不斷的改進,從而推動教學體制的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國家提供更多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蔣初平,聶瓊宇借得勁風好翱翔——"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9(4)
[2]白建武探討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