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幼兒園中幼兒年齡在3-6歲,其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不完全,對其教育不能單純依賴幼兒園,家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園要和家長多溝通,利用家園共育教育理念培養(yǎng)幼兒,提升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加強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化的培養(yǎng),為將來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
一、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的必要性
(一)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展開教育工作時,比較重視家長的參與,日常教學中也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但是忽視了家長參與性,很多教學活動中,家長只是配合幼兒園進行輔助工作,主體地位不能顯示出來,缺少參與意識。
(二)培養(yǎng)幼兒全面發(fā)展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很多幼兒有更多的物質享受的選擇,在充足條件下,幼兒逐漸失去為家庭服務帶來的自信和自豪感,變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多家長察覺到幼兒不良品質后,開始重視幼兒獨立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從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建機會。
(三)適應社會發(fā)展
現代社會需要的不只是高知識化人才,更加需要的是綜合素養(yǎng)高的人才,不單單需要智力強,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社會性的培養(yǎng),對人才智力和非智力形成有緊密的關系。
二、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的途徑
(一)加強溝通
幼兒園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和家長統一思想,共同為培育幼兒努力。一方面,幼兒園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平等溝通,例如創(chuàng)新家長會,以往家長會中,只有幼師主持,家長只是聽取教師講解,現在幼兒園轉變思想,利用茶話會或者座談會的形式,和家長溝通,家長也參與談話中,拉近家長和幼師的距離,在溝通中統一教育形式,產生共鳴,針對幼兒出現的情況共同解決。例如,幼師先制作一份家長問卷調查,收集本班家長比較關心和重視的問題,然后在家長會中,針對這些問題,共同探討,針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找出解決方案,這一過程不只是幼師,還有家長的參與,從家庭和學校兩個角度提出的方案更加適用。另外,家長也可在家長會中講述自身教育經驗,每名家長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不但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還能令其他家長掌握更多的育兒經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庭和幼兒合作,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其培養(yǎng)不能單方面的依靠家庭或者幼兒園,需要家長和幼師共同努力。
(二)開放活動
家園共育實施過程中,可以多舉行幼兒園開放活動,邀請家長們參加,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經過長期的調查發(fā)現,很多幼兒園邀請家長是都是幼兒母親參加,而父親以工作繁忙等為借口,拒絕參加。所以幼兒園要積極調動幼兒父親的積極性,邀請父親參加,因為父親的耐心和細心也很強,并且幼兒經常和父親互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兒園將以往的半日活動的開放形式,轉變?yōu)橐蝗臻_放活動,家長可以明確了解幼兒每天的生活,并且每次都建立一個主題,有針對性的令家長看到幼兒在幼兒園的狀況,
(三)增強宣傳
幼兒園利用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精神,令家長有明確教育目標,實現家園共育效果。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參與教學活動,可以助教的身份,家長中不同背景、職業(yè)和個性,補充了幼兒園教學資源。家長助教融入不但能擴展教學內容,還提升了幼兒觀察世界角度,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所以這一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實際操作中,令家長走進幼兒園,突然面對那么多幼兒,可能會不適應。幼兒園要充分考慮到這一情況,有層次的進行工作,顯示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家長意愿,然后邀請家長進行報名。
綜上所述,家園共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是必要的,通過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配合,完成培育幼兒共同的教育目標。只有家庭和幼兒園統一教學思想,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導家長的意識,為構建家園互動環(huán)境努力,促進家園共育工作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