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飛龍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生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符合小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同時也是素質教育行之有效的必然要求。然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增強。由此看來,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心理,進而更有利于學生未來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策略
小學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期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缺乏自我解決的能力,如果讓這些問題長時間伴隨學生,就會阻礙他們的心理健康?,F(xiàn)在以小學語文為基礎,從中發(fā)展心理教學,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相關的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和學生要經(jīng)常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如有異樣,教師要進行疏導,或者請教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為今后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F(xiàn)在社會發(fā)展迅速,學生可以經(jīng)常接觸電子產品,但是其中有不適合學生閱讀的信息和視頻,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小學生處于懵懂階段,對于不良信息不會篩查,如果長期被這些信息所包圍,會導致精神的畸形,甚至影響之后的成長。老師在教學時,要將語文與心理教育結合,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對于家庭方面,家長要樹立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能讓學生從小在家庭暴力等不良環(huán)境中成長,家長也要適時對孩子的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對于學校的不適應,和同學的相處不融洽等,讓學生感受到在學校學習有壓力,甚至害怕去學校。這種心理負擔就會導致學生的上課效率低下,沒有同學陪伴,感到孤獨,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將教學目標與教學情境有效融合
首先,教師對于教材要爛熟于心,將其中可以進行心理素質的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制定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平衡心理教育和教學的強度,讓學生綜合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要進行變通,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讓學生關系更緊密。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與學生要經(jīng)常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以及學校的美好,不再陌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地學習氛圍,讓學生脫離嚴肅的課堂,可以放松自身,可以進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僅僅通過課文學生不能完全感受到先烈們的壯舉和偉大,可以帶領學生掃墓,瞻仰烈士陵園,近距離地感受烈士生前的功績,教導學生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我國的先烈,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提升課堂教學環(huán)境,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者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民主,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公平機會,特別是在抽選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觀點及時給予積極肯定;另一方面,要以平和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實際表明,教師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且充滿關愛的教學課堂,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習自信,同時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
(三)關注現(xiàn)實生活,重視心理發(fā)展
小學生處在一個持續(xù)發(fā)展、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在這一階段,他們有著極強的接受水平與模仿能力,因此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小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階段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關注于教材內容進行教導,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更多關注,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并且以合適的教學內容作為契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此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并且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例如,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利用提問、聽寫等手段來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對于一些自信心較強,成績較好的同學來說,自然無可厚非,但對于一些成績較差、心態(tài)較弱的同學來說,這一過程就無比痛苦了,當教師點名時,許多學生會感覺“壓力山大”。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到這一點,長此以往,很容易引發(fā)學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聯(lián)系實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例如,在講解“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全面理解課文內容,讓同學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應該一概而論,而是應該從每一個人的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fā),實事求是。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告訴大家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不應該因為缺點而自卑,更不應該因為優(yōu)點而自傲。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其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四)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心理素質
任何禁不起實踐的理論都是徒勞無功的,教師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歸根結底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應用。因此,教師應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陶冶學生情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錯誤,并做出改正。除此之外,開展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所存在的不良觀念,并對此積極進行糾正與引導。使小學生道德水平與心理素質獲得全面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除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教育外,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同樣不可或缺,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創(chuàng)新方法、結合有效途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克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40):53.
[2]李汝娜.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2020(34):15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