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銀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能力以及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具體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進行對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良好閱讀教學效果的取得離不開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以及適宜教學方法的采用。思維導圖作為全新教育模式在課堂上的運用為教師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就此為論題,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方法進行闡述、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課文教學;略讀訓練;歸納提煉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維發(fā)散工具以及具象化的學習方式,能夠將相關主題的內在聯(lián)系以樹狀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使人能夠清晰明了地看到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將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將散亂、復雜的知識點構建成完整的統(tǒng)一整體,便于學生全面把握所學知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究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tǒng)單一、固化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閱讀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一、巧用思維導圖,突破重點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時問及不同的方法進行思維導圖的訓練,利用思維導圖將閱讀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進行整理,把語言文字轉化成圖片或思路,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及重點。在《四季之美》的課堂教學中,我先展示針對預習的思維導圖與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比賽,給學生一種新的方式認識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堂內容的重點。
對比之下,學生對于思維導圖有了新的認識并且從多角度了解課文,為課文重點的把握及學習打下基礎。
課堂上通過思維導圖整體感知課文后它應該為突出課文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服務。教學《四季之美》時重點體會四季之美。在初步學習課文之后學生能夠找到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tài)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出春天的動態(tài)美。作者主要抓住顏色的變化:值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云。夏天最美是夜晚。作者抓住螢火蟲翩翩飛舞的動態(tài)描寫展現夏夜獨特的美。秋天最美是黃昏。作者抓住烏鴉歸巢、成群大雁比翼而飛、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讓讀者身臨其境、心曠神怡。冬天最美是早晨。作者主要抓住落雪、熊熊的炭火表達作者心中閑逸舒適的心情。這篇課文是按照時問順序來描寫,學生會從“春、夏、秋、冬”這四個詞語看出來的。作者筆下的四季與眾不同,她只是抓一住每個季節(jié)最具有代表性的美來寫。
作為一種學習策略,思維導名在產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優(yōu)勢,因為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必須通讀課文,繪制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反復朗讀來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要點,從而抓作關鍵詞語把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思維導圖來。這個過程。在課堂上都助學生有效把握課文重點并很好地理解。
二、進行略讀訓練,提升語篇分析能力
略讀作為快速閱讀的基本方式,是指學生運用跳讀或是簡單瀏覽的形式快速把握文章的關鍵信息。觀察現如今的小學生閱讀不難發(fā)現,他們往往通過逐段逐句的閱讀方式將文章從頭讀到尾,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主旨。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思維導圖引入到略讀訓練中,引導學生在關注文章整體內容和特征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文章的脈絡和結構,促進學生語篇分析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訓練。
例如,以《火燒云》這篇課文為例,文章按照火燒云出現——變化——消失的描寫順序,將夕陽西下之時火燒云的顏色和形態(tài)變化形象地刻畫了出來。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脈絡結構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架以文章題目為中心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略讀的形式把握每個段落描寫了火燒云哪方面的變化,并將這些段落所描述的內容作為分支填充進導圖中,即文章前幾個段落主要描寫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而后面幾個段落則著重描寫了其形態(tài)的變化。層層繪制下來,文章的整體脈絡也清晰可見。如此,便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增強了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把握,促進了學生閱讀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進行歸納提煉,形成總結概括能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歸納總結能力以及提煉主旨內容的能力。鑒于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限制,以及某些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過于隱蔽的特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因難以把握文章主旨而產生挫敗感。為了轉變這種局面,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借助思維導圖聚合性較強的特征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和總結,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內涵的深刻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總結概括能力的形成,使閱讀教學效果得以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
例如,完成《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的教學后,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主旨及其傳達中心思想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整理,在概括主題時,前半部分寫課文主要內容,后半部分寫課文表達的情感。例如可以這樣寫:課文記敘了“我”的父親李大釗在形勢和處境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堅持黨的工作,被捕時處變不驚,在法庭上鎮(zhèn)定、沉著,被害后全家人無比悲痛的情形,表現了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yè),在敵人堅貞不屈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如此,便使學生對文章所傳達的深層次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篇理解和概括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能夠將枯燥的閱讀內容以清晰、系統(tǒng)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巧妙運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為實現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潤柳.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
[2]張穎.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