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斌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制是一門幫助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課程。初中道德與法制的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是相輔相成相關聯(lián)的,極具生活化與實踐性的特點。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靈動活潑、簡單易懂。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道德與法制觀念,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主要就初中道德與法制的生活化教學展開討論,希望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制 生活化 教學策略
一、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制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中有一些比較不好理解的知識與原理,初中生涉世未深,對于較難的知識點不能深入理解,生活化的道德與法制課堂可以通過與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對于難懂的知識和原理有通俗的理解與認知,與生活相關的便于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接受。第二,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因此初中道德與法制進行生活化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以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為起點,通過與課程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第三,教師通過生活中有趣的案例,讓學生消化教材中的道理,可以使學生對知識與原理進行理解記憶,減少機械性的死記硬背,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因此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二、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現(xiàn)狀
(一)以考試成績?yōu)榻虒W目標
教學目標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的教學目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又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過分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把考試成績做為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夠重視。初中道德與法制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課程,教師不應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應培養(yǎng)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銜接不緊密
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的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容易忽略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過多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升,學習效果自然就不好。道德與法制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生的認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搬到課堂上,把課堂打造成生活課堂,把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更容易找到學習的樂趣,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與法制素養(yǎng)。
三、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日常生活創(chuàng)建課堂問題
道德與法制課堂與日常生活的結合,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把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他們思考與探索的欲望,還可以把課程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理論。教師在教學方案準備中,把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設置的問題要明確具體,層次分明,盡量選擇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可以更好的激起學生討論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例如,在初中二年級第三單元《承擔社會責任》的學習中,可以就新冠疫情給學生設置問題,在抗疫過程中,哪些人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社會上還有哪些人為抗疫承擔責任,做為學生可以為抗疫做點什么。這些事件都是學生親歷的,這樣的問題,既可以讓學生對一線的抗疫人員充滿敬重,又能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在道德與法制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趣聞趣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參與討論,拉近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明白教師不但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的朋友。這樣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道德與法制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學生的楷模,語言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此外,教師在準備教案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想法等因素,了解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問題的想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
(三)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事件
一切藝術和高尚的事物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平常的生活中蘊含著無盡的魅力。初中道德與法制的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理解道德與法制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經(jīng)歷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搜集起來,通過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感知道德與法制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實現(xiàn)學生對道德與法制的深刻認知,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意識,增強道德與法制觀念,提高道德與法制素養(yǎng)。
四、總結
1-3歲是孩子發(fā)展非常關鍵的階段,初中三年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時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制觀念,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知識簡單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讓課堂形式更加豐富,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歷歷.解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4}(05):29.
[2]荊慧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9,{4}(2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