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波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責任,而思維意識總是和問題意識聯系在一起的,問題是產生思維意識的起點,同時又是鍛煉思維意識的關鍵動力,問題意識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肯定會遇到一些感到困惑、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并由此產生懷疑和探究的心理過程,這種心理過程又可以推進每一位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而不斷地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想培養(yǎng)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需要拓展每一位學生的思路,開發(fā)他們的思維,并改變現在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問題意識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有勇氣提出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永遠有一顆“十萬個為什么”的心。當代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勇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探索,主動合作,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
一、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想象一下如果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個是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我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知識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知識像海洋一樣無邊無際,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要學習的。興趣是一切學習動力的源泉。如果學生參加同樣的課程,日復一日,老師每天講課的步驟相同,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力,學生每天都是機械地配合老師完成這節(jié)課的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必然會很煩。這就要求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數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時,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了一個乘車的游戲。學生圍成一個圈,老師當司機,在中間旋轉。滴!?。”本┱镜秸玖?,請需要下車的乘客下車,這時下去有人上來9人。繼續(xù)前進,滴?。∠乱徽?,上海站到站了,請需要下車的旅客帶著自己的行李下車,此時5人下車。公共汽車上有多少人?向左回到終點站,有兩個人在上面。最后,公共汽車上有幾個人!請數一下,把它列在公式里。這樣的課結束,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會更加熱愛學習。
二、創(chuàng)設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年齡尚小,在課堂學習中難以克服害羞和膽怯的心理。他們往往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就會缺乏主動提問的積極性。對于這樣的現狀,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設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要有一個寬松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利用豐富的表情及風趣的語言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感到親切,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看法。學生在這樣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能夠發(fā)現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從而使他們的問題意識得到充分的體現。其次,要有一個民主平等的心理環(huán)境。小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的依賴還比較強,他們心里十分在乎教師對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使自己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積極回答學生的問題。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十分幼稚、沒有實質意義,也要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表揚,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使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內心的疑問。這樣,提問后的學生都能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促使他們進行積極思考。
三、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為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保障
在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內,學生會自主地進行思考、探究,而這些過程是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由此可見,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鑒于教學任務重,課堂時間僅有四十五分鐘,所以不少教師害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會影響到教學進度。這也就導致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提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所以課堂成了教師的“主場”,課堂上只剩下了教師的聲音。時間一長,學生就會習慣了這樣的狀態(tài),也就不會再提出問題了,也沒有問題可問了。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長久以來形成的沒有問題可問的習慣,打破害怕影響教學進度的觀念,鼓勵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出問題,讓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其次,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猜測等,巧妙設置障礙、布下疑問,讓學生身處于研究問題的氛圍之中,引導學生勇敢地、主動地、積極地提出問題,在解答問題的時候不斷思考、理解、深入。
以教學《打電話》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然后根據課文內容和題目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除了打電話通知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打電話呢?利用打電話這一方式通知有什么好處呢?通過利用打電話這一情境,我們要探究什么樣的數學規(guī)律呢?既然打電話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那么它和以前學過的烙餅問題、沏茶問題有什么聯系嗎?……在這樣的教學案例當中,通過學生提出一個個問題,會逐漸引入一個個數學概念、一個個數學結局,而且還會引入一些規(guī)律和結論的應用,很顯然,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這樣的教學目標是無法達成的。問題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當學生具有了問題意識,就說明學生在學習當中不僅在接受知識,而且開始思考,而思考正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關鍵。沒有了思考的數學學習,就是沒有靈魂的數學學習過程,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與其說是為學生講授數學知識,倒不如說是為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是為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明確思考的價值,也才能實現從“教數學”向“用數學教”的轉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愿意提問,形成良好的提問意識。
參考文獻
[1]耿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9):88.
[2]鄒慶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科普童話,2019(14):51.
[3]王平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中),2018(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