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苡萱
【摘要】高中語文是語文學習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習向更高要求更高標準提升的銜接階段。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高中語文要加大對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的普及與教學,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極強的美學欣賞力。對高中生而言,高中學習階段是其養(yǎng)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養(yǎng)成階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古詩詞教學中提升提升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隨著新時代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對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fā)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古詩詞中挖掘審美能力,提升高中生的審美素質,加強高中課堂的審美教育學習。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高中語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法
一直以來,語文是大部分學生難以跨越的一座高峰,尤其是古詩詞難度更大,學生認為晦澀難懂,很難將其全部掌握,這不僅是因為古詩詞難度系數較高,還在于教師教法不當,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和學好古詩詞的信心。為了打開古詩詞教學的新局面,教師要立足于挖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能力,加強古詩詞意境教學,注重趣味元素與知識的融合;創(chuàng)設古詩詞中的美景,爭取構建內容生動、形式活潑的高效課堂;深刻體會古詩詞蘊含的情感,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得到愉悅的體驗,最終更好地實現高中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符合高考語文立德樹人的遠大教育理念。
一、聯想詩詞意境,增強審美想象力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詩詞教學過程當中,詩詞的意境和詩詞的氛圍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擺脫陳舊的過時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習慣,使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讓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學習變得有趣起來,積極創(chuàng)新并適度融入詩詞意境學習。詩詞的意境,也是詩詞學習的起點,理解古詩詞的主要內容和文章內在邏輯結構,把握古詩詞的中心思想和所蘊含的內在情感,要與詩詞意境相結合,要將學生帶入詩詞相應的意境之中,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美感,讓學生沉浸于詩詞意境之中,聯想詩詞意境,想象古詩詞審美力。
例如:《登高》這首詩中,運用了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歸鳥、落木、長江等秋天經典的意象,營造出了秋天悲涼蕭瑟的氣氛,體現出詩人沉郁蕭瑟的心境,表現出詩人雄渾開闊的作品風格,表達了詩人豐富的內在情感,讓學生沉浸于登高的意境之中,聯想詩詞的審美想象,理解古詩詞審美感覺,體悟古詩詞獨特的美學感知。
二、創(chuàng)設詩詞美景,把握審美理解力
語文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尤其是古詩詞在萌芽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古詩詞文化。反觀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結合古詩詞的相關題材,不難發(fā)現古詩詞的美景是提升審美理解力的關鍵。古詩詞的美景是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情感觸發(fā)點和詩詞內容的連接點,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詩詞美景,讓學生增強審美想象力,提高審美鑒別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中,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湘江一岸,遙望湘江之水,瑟瑟秋風,吹拂偉人的衣襟,“橘子洲頭,層林盡染”,萬類自由的秋天豪景,在毛主席的筆下,湘江的秋景顯得格外生動,高瑟的秋景仿佛有了主席那般廣闊的胸襟。通過多媒體觀看湘江秋景,讓學生想象毛主席作詩時的美麗景色,提高審美鑒賞力,增強審美想象力。
三、體會詩詞情感,提升審美感知力
對高中學生來說,古詩詞以其悠遠綿長的情感,豐富細膩的思想,深厚凝練的情懷,這些內容遠比教學知識更具有吸引力。而縱觀我國古詩詞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古詩詞與周易、歷史、數術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情感。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文化滲透,注意講解詩人情感所在,即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給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內容相關的詩人和詩詞文化背景,以體現古詩詞的人文之趣,進而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古詩詞的情感,使學生得到思想熏陶,理性滲透,豐富心靈,增強美感內涵,擴大美學視野。
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學習過程中,蘇軾懷古抒情,借赤壁磯浪大水深,濤翻云涌的自然風景,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卻沒有辦法展現出來的憂愁,詩人懷古傷己,借助古跡來感慨自身的傷感事跡,借古代的英雄業(yè)績,感慨自己遭遇的挫折和困難。既不能建功立業(yè),也壯志難酬,抒發(fā)了他內心的憂憤情懷。作為教師,通過講解詩人的自身身世,結合文章背景,體悟作者蘊含和抒發(fā)的感情,更深層次的理解審美感知,學習和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積極樂觀心態(tài),促進人格和自身全面發(fā)展。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學習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詩詞教學中,使學生把握審美感知和審美范疇,具有對審美對象的鑒別評價能力,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去理解并發(fā)現詩詞的美感內涵,繼承并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增強學生人格美。
參考文獻:
[1]王麗娟.淺談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J].教育, 2019 (8) : 144.
[2]李永紅.淺談高中古詩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 2019 (36) :45-46.